质量监测视角下县域全学科教学发展的思考
2021-05-23吴成本章丽美
吴成本 章丽美
(大田县教育局,福建三明 366100)
质量监测评估具有客观性、规范性和引导性,反映学生学业质量、身心健康及变化情况。一般情况下,学生的好奇心越强、兴趣越高,学业水平也会越高,各要素间成正比。2014年以来,大田县多次参与国家、省级质量监测,结果发现当下很多学生对各学科的好奇心都很强,兴趣高,求知欲强,但学业水平不高。这个反差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为此特深入多个学校进行二次调查,并跟踪学科期末质量监测结果,调查结果数据如下(表1、表2):
表1 县域农村学校学生学科兴趣情况调查表
表2 县域农村学校期末质量监测结果情况表
数据分析表明,二次调查和追踪期末质量监测情况所得结果与省质量监测结果相近,学生对各学科的知识充满期待,兴趣高,对学科喜欢的学生达约97%,但期末质量监测结果合格占近70%,而优秀约占10%。可见信心和方法都有待改进。当下,学生已打开思索的阀门,正是学习的最佳时机。那么,作为农村学校,如何提高各学科的学业水平呢?我县予以高度重视,并从学科本身和专业教师上进行学科发展的思考探索。
一、学科发展旨在“学科素养”
学科的全面发展将会增强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升,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每一门学科都是一个世界、一种思维方式,一个学科的缺失,对于学生来说就少打开一扇门,少了一个思路。学科的发展有赖于课程的落实,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展开。
(一)用好“政策”
《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工作的意见》(闽政办〔2010〕8号)对课程设置有明确的规定:“各地要……,开齐开足各类课程,尤其要严格执行科学、艺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课程及文体活动等方面的课时规定。”这是学科发展的政策和思想依据,要求教育工作者拥有大教育观,不折不扣落实好省颁课程。
首先,明确省颁课程设置意图,深知其科学性和重要性,以更好地落实课程目标。组织学习闽教基〔2010〕1号文件《福建省教育厅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把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都做出了重大变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综合性、系统性工程”“国家课程方案是国家教育方针的集中体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责任、有义务全面贯彻执行……”等新课程定位。
其次,作为教育部门和单位要出台课程落实的保障机制,充分利用听、巡课和责任督学挂牌督导等有效工作机制,认真执行闽政教督〔2014〕34号文件《福建省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规程实施细则》精神,保证课程标准严格落实。
再次,作为教育部门和单位,要把各学科考核结果同等纳入年度考核中,学科不分伯仲,齐头并进。可以纳入学校绩效考评工作方案等学校发展的重要文件中,体现其重要性,真正把各学科发展,即课程落实纳入学校工作日程中。
最后,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科成果汇报活动,有效促进学科长期的有效落实。以结果促发展,不仅提升师生的成就感,特别是对学生的兴趣养成有起到很好的效果,也将形成学习经验,作为人一辈子成长的财富。
(二)深挖“内涵”
质量监测学科中三个维度:内容、能力和情感态度,这三方面一般成正比。在二次调研中,发现五个样本校对学科内容比较陌生,学习方法比较生疏,但对课程内容却充满好奇,兴趣很高,同时存在信心不足。学科中的三维对学科素养的形成休戚相关。
首先,明确什么是学科素养,学科具备的专业素质称为学科素养,一般通过恒久的有梯度的专业训练形成的有学科特色的思维,学科思维将促使知识的积累,掌握技能,拥有一定的专业基本经验,从而落实学科的基本目标;其次,了解学科素养要素,有学科知识、技能、经验、品质和态度等;再次,了解注重学科素养的课堂,包括知识的掌握、方法的指导、经验的获得、品质的形成等;最后,促进形式多样丰富课堂的形成,适合学生的学龄特点,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学科素养的培养,必须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科内容来进行,以相对固定的课堂学习模式和自我学科经验来进行,经过一定时间后,形成相对稳定的学科思维特点。学科经验,是指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的经历和体验,在亲自或间接活动过程而获得体验。因此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时空条件,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积极丰富学习经验。
(三)深探“根源”
质量监测结果显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和教师期待值高,但学习的信心不足。原因有二:学生对道法课的正确学习方法未掌握;从道法课中获得成就感不足。道法课作为德育课程,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道德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公民意识教育、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内容。笔者同该学科教研员和一线教师进行探讨,了解到以创设情境开展课堂教学,有效促其兴趣,将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增强学习信心,从而促进其学习品质的形成。
在对科学学科教学情况进行深入调查中发现,学生对学科兴趣,但信心不足,其原因是:科学是一门专业性强的学科,对教师的专业需求较高。科学学业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养之一,也是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重要基础。笔者同一线教师和教研员探讨,发现实验教学在教育实践中作用越发明显,加强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改进实验教学评价,从小开始引导和培养科学兴趣,需要不断推进,才能更好地提升民族的创新力。实验教学是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规定的重要教学内容,是发展素质教育、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专业教师,要开展学科独特的任务教学模式,通过实验教学,丰富学习经验,形成学科思维,担负起培养创新人才的使命。
二、学科发展全凭“专业教师”
质量监测结果直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生的学业水平、学习兴趣和教育资源有效运用,最后落脚点在教师的专业水平。深入各校进行二次调查据了解,专业教师紧缺,相关数据如下:
表3 县域农村学校专业教师调查表
调查数据表明,农村学校专业教师不足,制约了学科的发展。山区县、农村学校因受到地缘和经济欠发达等因素的制约,教师岗位对第一学历为本科及以上应往届毕业生吸引力不够,特别是综合性学科教师招聘难度大。同时,因生活条件、家庭、教师个人等原因,有离职现象。想解决此问题,一方面要“引进”人才,另一方面要“稳定”人才。
(一)“引”+“培”教师人才
当地教育部门与人社部门、人才办等部门沟通协调,出台教育人才引进办法,加大教育人才优惠政策,简化招聘程序,适当放宽年龄,确实把优秀的人才引进教师队伍。加大公费师范生的培养力度,与培养教师的大学院校加强沟通协调,委托培养公费师范生,特别是稀缺学科专业教师。同时盘活事业编制“周转池”,优先补充思政、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心理学等稀缺学科专业教师。
(二)“稳”+“育”教师队伍
1.建设好“教工之家”。组织开展生动活泼、特色的工会活动,让教职工有归属感。
2.改善教师住房条件。以教师人才公寓形式解决部分外地教师住宿问题。以规划建设教师人才公寓,长期解决外地优秀教师住宿问题,切实让优秀人才安心扎根在农村学校,为乡村发展贡献力量。
3.完善教师成长机制。搭建“新教师-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五个梯级成长平台。强化与高等院校战略合作,完善“项目、课程、师资、资源、共享”相配套的培训体系和多元研训平台。实施五年一周期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开展中小学教师研修访学工作,抓好新教师试用期培训,探索非师范类毕业新入职教师统一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学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培养,建立县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对农村学校教师“一对一”传帮带制度,促进城乡教师队伍素质整体不断提高。注重专业学科针对性培训,开展专业技能培训、结合课例的专题培训和现代信息技术运用技能培训等,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借助省市培训平台,采取理论研究与跟岗学习相结合,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化成长。
4.提升职业认同感。深化正向激励建设,强化绩效导向,坚持优教优酬、多教多酬,健全教师职务晋升机制、表彰奖励机制,坚持激励差别化发放和向教学一线倾斜原则,实行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的二级绩效,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开展各种形式的师德教育,定期评选表彰杰出人民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奖励长期扎根农村任教的优秀教师,加大师德典型宣传力度,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从而提升教职工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同感,凝聚教育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学科内涵与专业教师有机结合
(一)学科的趣点与教师的特点
学科都有属于各自的趣味点,大部分是生活中常见的奇妙的现象,教师要根据个人的教育教学特点,发现并充分利用这些趣味点。一般可用于课堂的导入和过渡,或为下一节课设悬疑,这样的妙用,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同时为学生打牢记忆支点,丰富了学生学习经验。
当下教育技术工具高速发展,教育方式更多样,教育也更开放。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科中的趣点,开展别具一格的教育教学活动。比如,书法教师利用历史书法名人墨宝打趣,美术教师以画猜诗句,数学教师以数字的奇妙变化展示,信息教师以美轮美奂的图形在一个按钮后形成的奇妙现象等等,有效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当专业教师能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手段,积极寻找学科自身的趣味点,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其结果定能事半功倍,学生就在这样轻松的谈笑风生中获得发展。
(二)学科的疑点与教师的亮点
学科知识有较强的系统性,教师一点一点地分割成一堂堂相对独立的课传授给学生,每一堂课都是为这个系统服务的,因此,作为单独的个体知识会有很多知识漏洞,学生在掌握当堂课知识的同时,如果能洞察到更多的知识点,将以疑问的形式出现。作为教师,所呈现的姿态表明了教师的教育立场、教育境界和教育情怀。作为教师,激发学生探索的热情比背记一些知识点来得重要。教师可以打破原有的课堂设计,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对疑惑进行探索。当然,执教过程中,如果教师粗暴地对待学生天真的疑问,只要求记住知识点就行,那么学生的探索点就会被抹杀。教育者站在学科系统知识的大视野中,对学生在探索中出现的疑惑,大胆包容、耐心引导并同学生一起探索,这样,学科的发展有待再寻新机了。
(三)学科的重点与教师的圆点
学科的重点,也是专业知识点,一般比较枯燥生涩,不易被理解。但都必须安排在课堂的中心,所有教学手段和环节都必须为之服务,开放的网络教育和学科知识获取的多渠道性,其选取、运用和课堂的延伸范围都应根据重点做决定。其中的趣点必须围绕着它,而疑点从中引申出去。如果教师围绕着这个重点,以专业的角度进行分析,通过教育教学手段和形式,化成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易记的诗句,教学难点就会在教师的智慧点拨中一一突破。
圆点,指中心点。教师的圆点,指的是不管在课堂的哪一环节,都把重点作为中心点。美国因特里亚戈的《圆点》一书指出,圆点是个活动的点,在不同的地方呈现出不同的形象,给人不一样的启迪。作为学科的重点,本身是存在的,然而只有被教师把握住,才能成为课堂重点。教师专业水平决定了能挖掘出学科内涵的多少,并巧妙地转化成学生易学易懂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当专业教师把准学科重点,并以之为圆点,引导学生进行学科探索,农村学校的各学科将获得一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