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丁子香酚对绿豆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2021-05-23周洪妹李彩菊张会永胡永宏邵秋红李保佳柳术杰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4期
关键词:嘧菌吡唑叶斑病

周洪妹 李彩菊 张会永 胡永宏 邵秋红 李保佳 柳术杰

(1.保定市农业科学院 河北保定071000;2.保定市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保定071000)

由变灰尾孢菌(Cerrcospora canescens)引起的绿豆叶斑病是绿豆生产上主要的真菌病害,在安徽、河南、河北、陕西等省各绿豆产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1]。其以侵染绿豆植株的叶部为主,严重时病斑融合成片,导致叶片穿孔枯死[2],严重影响绿豆的产量和品质,农民损失严重。

目前防治绿豆叶斑病的主要措施是化学药剂防治[3-6]。化学药剂具有种类多、见效快等优势,但同时长期滥用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危及田间许多有益生物或导致耐药性等问题[7]。为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保障食品安全,生物药剂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农业生产[8]。

丁子香酚作为植物源杀菌剂,具有安全环保、药效迅速、持效期长的特点。近年来在马铃薯晚疫病[9]、辣椒疫病[10]、黄瓜疫霉病[11]、樱桃茎腐病[12]等病害防治上有较多研究,在绿豆叶斑病防治上只有相关初步研究[13]。

笔者通过连续2 年的田间药效试验,研究了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对绿豆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并以常用化学药剂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嘧菌酯悬浮剂为对照,旨在为生产上使用生物药剂丁子香酚防治绿豆叶斑病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供试材料为绿豆品种冀绿16 号,保定市农业科学院提供。本研究选用生物药剂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化学药剂吡唑醚菌酯悬浮剂和嘧菌酯悬浮剂3 种药剂进行田间试验,以清水为对照。供试药剂品种、制剂用药量及生产厂家见表1。

1.2 试验处理和设计

试验于2018 年和2019 年在保定市农业科学院徐水科研基地进行。每年设4 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设计,10 行区,行距50 cm,株距16.6 cm,每个小区面积20 m2,3 次重复,试验管理同常规大田管理。分别在绿豆初花期(7 月26 日),终花期(8 月6 日)和结荚期(8 月16 日)共喷雾施药3 次。按设计量用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均匀喷雾于绿豆叶片正反面,每亩用药液30 kg。

1.3 调查内容及调查方法

最后一次施药10 d 后,进行叶斑病防效调查。每小区采用对角线固定5 点取样,每点调查3 株,共15 株,在每株上抽取基本完整的中部和基部叶片各3 片,每株共调查6 片。调查每个叶片上尾孢菌叶斑病病级,并记录相应病级的株数。

表1 试验处理药剂

病株率(%)=病株数/检查总株数×100。

病情指数=∑(各病级的样本数×相应发病级数)/(调查样本总数×最高发病级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情指数-处理区病情指数)/对照区病情指数×100。

病情分级标准:0 级,无可见侵染;1 级,叶片上仅有小点状病斑,占叶面积少于5%;3 级,病斑较小,占叶面积6%~25%;5 级,病斑较大,占叶面积26%~50%;7 级,病斑大,占叶面积51%~75%,部分叶片枯萎;9 级,病斑多,相互连成片,占叶面积76%~100%,大部分叶片枯萎。

1.4 数据处理

数据采用Excel 2010 和SPSS 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多重比较和方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3 种药剂对绿豆叶斑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分别于2018 年、2019 年8 月26 日调查绿豆叶斑病的发病情况,调查结果见表2。

由调查结果可见,2018 年绿豆叶斑病发病普遍但病级低,清水对照病株率为91.1%,丁子香酚、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病株率分别为68.9%、80%和88.9%。清水对照病情指数为10.37,丁子香酚、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病情指数分别为7.65、8.88 和9.37,丁子香酚病情指数最低。3 种药剂对绿豆叶斑病均有防治效果,丁子香酚防效最高,为26.23%,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2019 年绿豆叶斑病发病广泛且病级较高,清水对照和嘧菌酯病株率均达到100%,丁子香酚和吡唑醚菌酯处理病株率也达到91.1%。病情指数清水对照为58.15,丁子香酚、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分别为29.38、40.99 和40.37,丁子香酚病情指数最低。3 种药剂对绿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明显,药剂间防治效果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丁子香酚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防治效果达到49.23%。

综合2018 年、2019 年2 年数据,生物药剂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对绿豆叶斑病防治效果优于化学药剂吡唑醚菌酯和嘧菌酯。

表2 不同药剂对绿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

2.2 3 种药剂对绿豆安全性、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喷药后调查表明,药剂处理对绿豆的叶片、生长均没有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没有药害现象出现。不同药剂对绿豆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见表3、表4。2 年数据显示,喷施3 种药剂对绿豆株高、主茎分枝、单株荚数、百粒重、产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变异系数均在5%以下。各药剂处理对绿豆均有一定增产作用,其中吡唑醚菌酯增产效果最明显,用SPSS 软件进行产量方差分析,差异不显著。

3 讨论

2018 年和2019 年绿豆叶斑病发病情况不同,2018 年试验田绿豆叶斑病发病较轻微,叶片病级大多为1 级,偶见最严重的病叶为3 级。2019 年绿豆叶斑病发病比较严重,病叶多为1 级和3 级,部分清水对照病叶达到5 级。2 年绿豆叶斑病发病情况和生育期内天气情况有关,变灰尾孢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具有喜高温的特点[14],绿豆叶斑病在生长季遇高温高湿天气发病更为严重[15-16]。0.3%丁子香酚可溶液剂对绿豆叶斑病在2018 年防治效果为26.23%,2019 年达到49.23%。发病越严重,防效越明显。

在药剂对产量影响的分析中,各药剂对绿豆均有一定的增产作用,但增产效果不显著,这和唐山地区[13]的研究结果类似。2018 年、2019 年绿豆叶斑病在保定地区主要发生在生育后期,此时产量性状基本形成,所以叶斑病侵染对产量影响较小。另2018 年绿豆花荚期遇到大雨,许多花荚掉落,所以造成绿豆产量显著低于2019 年。

丁子香酚是提取自丁香的一种植物源杀菌剂,其主要通过抑制病菌的腺嘌呤核苷脱氨酶的活性,干扰病菌的有丝分裂过程,从而使病菌死亡[17]。和化学药剂相比,不易产生抗药性,更加环保有效。本研究中丁子香酚对绿豆叶斑病有显著的防治效果,可以作为绿豆生产上叶斑病防治的理想生物药剂,和化学药剂相辅或轮换使用。下一步将对丁子香酚在不同浓度、施用方法上进行研究,进一步提高绿豆叶斑病的的防治效果。

表3 2018 年不同药剂对绿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猜你喜欢

嘧菌吡唑叶斑病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嘧菌酯在大豆中的沉积、降解规律及最低有效防控剂量研究
40%粉唑醇·嘧菌酯悬浮剂分析方法研究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玉米上的应用技术
18.7%丙环·嘧菌酯悬乳剂(扬彩)防治水稻纹枯病试验分析
菩提树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室内药剂筛选试验
吡唑类农药概述
多企业竞逐吡唑醚菌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