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2021-05-23陈广新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20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数学教学初中

陈广新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问题导学法应运而生,并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在初中数学中,运用问题导学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于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也是极为有利。为此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要注重问题导学法的合理运用,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掌握学习技能,从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全面的帮助。本文主要就问题导学法的应用展开讨论,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1)20-0043

现代教育背景下,传统教学理念、形式、内容等都需要被打破,要将教学内容与科技进步、社会发展等相结合,把学生兴趣与教学内容融合,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水平,实现学其综合进步。为实现这一效果,教师应积极地运用问题导学法,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新颖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形成好的学习习惯,强化数学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一、问题导学法分析

所谓问题导学法就是教师依据教学要求,将教材内容设计成问题展现给学生,让学生依据问题进行学习探究,寻找问题的答案,并在探索过程中提升能力、发散思维,逐步强化学生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的才能[1]。对于问题导学法的实施,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将学生划分小组,并依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也能够自主设计问题,辅助学生进行解答。问题导学法密切了师生以及生生间的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数学魅力。此外运用问题导学法,让学生依据问题解决问题,并再次发现问题,逐步探索,逐步形成自主探索和思考的能力,提升数学素养。

二、应用价值

在数学课堂中,运用问题导学法,可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分析和探究。大量实践表明,问题、矛盾是促使学生思考、发散思维的重要工具,趣味性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有经验的教师会设置疑问、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问题自主探索反思。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让学生带着问题探究,也可以激发学生探索问题[2],或是运用生动形象的动画,提高学生积极性。对于学生而言,在问题的解决中他们能够明确知识的运用方法,更好地掌握知识。对于及时而言,问题导学法要求教师深入的分析数学教材知识,全面把握学生的特点,提出合适的问题,以便更好地吸引学生。问题的设置可以是过去学过的知识,也可以是新知识,不仅能够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加多样,也能够让数学体系更加完善,强化数学教学水平。

三、应用措施

1.合理设计问题

提问环节是教师把握学生学习水平和能力的重要步骤,为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问题的重视程度,以便更好地促使学生进步。在问题的设计中,教师在注重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保证问题具有层次性的特点,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其学习思维,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好地了解,实现全面的成长。此外,问题设计时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问题不能太难,避免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产生挫败感,同时问题也不能太简单,不用思考就得出答案会让学生产生骄傲感。例如对于相反数内容的学习,教师如果提出“若两个数相加为0,它们是否互为相反数?”学生的答案会非常肯定,新课的引入效果并不好,也不利于学生逆向思维的发展。若教师提问“如果互为相反数,则两个数之和一定是0吗?[3]”学生给出的答案就不固定,有肯定、有否定,还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回答。这样的提问方法能够很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也有助于学生问题思考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解决问题。

2.创设问题情境

过去的初中数学教学,教师就是按照教学大纲教学,课堂比较沉闷,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热情。为此教师可以进行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身处其中,以更好地理解问题。需要注意,教师在备课时要对教材内容认真分析,并把握学生的认知和心理,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出满足教学需要的问题情境,同时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全面参与到课堂中。比如学习二元一次方程时,教师可以进行问题创设情境:在一些笼子中放入鸭子,若每个笼子放4只,会多出一只鸭子,若每个笼子放5只,则会多出一个笼子,问一共多少只鸭子?多少个笼子[4]?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十分感兴趣,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让学生掌握运用方程组解决问题的步骤,体会利用方程组来处理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问题,强化其问题处理能力,达到理想的初中数学教学效果。

3.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导学法不仅可以通过拓宽学生的思维,也能够使其透过问题发现隐藏信息。所以教师要运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将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但需要注意,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给其留出充足的思考时间,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得心应手。比如在学习整式的乘除的问题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带领学生学习整式的乘除概念,当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大概的了解之后,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例如:光的速度为3×105km/s,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需要5×102km/s,問太阳与地球距离?对此,有些学生会感到好奇,还有的学生可能在日常生活中也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由于相关知识和经验等不足,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课堂教学中,教师让每个小组结合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得出解决问题的公式。大多数小组思考分析后得出的公式是这样的:(3×105)×(5×102)=15×107[5],为让学生的知识面得以拓宽,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增加问题的难度,比如:如果将上面的公式改写成为ab·bc的形式,需要怎样改写?再让每个小组进行分析讨论,逐步解决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顺利完成教学目标,使问题导学法的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4.设置课后练习

初中数学教学完毕后,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形成知识点。这一环节就好比日常学习中的课堂小结,但不是教师直接将结论说给学生听,也不是教师无关痛痒的将知识点总结罗列出来[6],而是通过总结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科学的结论。教师要适当地为学生留一些数学问题、课后作业等,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自己检查是否真正的掌握了知识,对于学生探究能力提升非常关键。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竞赛式激发学生积极性,使学生间展开竞争。比如学习三视图时,教师在课后组织竞赛。教师可以先在黑板上画出多个不完整的三视图,让学生将这些不完整的三視图补充完整,看谁完成得最好最快,谁就获得胜利。问题提出后,学生的竞争意识被激发,纷纷参与到问题的探究和思考中。比赛结束之后,学生可以认识到自己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存在的不足,并在学习中更加努力,争取在下一次竞赛中获得胜利,激发学生知识学习的欲望,达到理想的数学教学效果[7]。

结语:初中阶段的数学对于学生数学素养地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初中数学知识比较枯燥、抽象,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不高,作为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肩负起责任,努力提高学生数学习的欲望,强化其逻辑思维。问题导学法的应用能够很好地实现数学教学效果、提升数学学习能力,让原本枯燥的数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同时问题导学法也有助于学生团队建设,教师在满足学生需要的情况下设置良好的问题导学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强化数学素养,顺利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立兰.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2021(02):26-27.

[2]王常任.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天津教育,2021(03):87-88.

[3]孟贵明.简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1(01):110.

[4]王娟.分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当代家庭教育,2021(01):123-124.

[5]邵超.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20(23):49.

[6]董学卿.问题导学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J].新智慧,2020(32):11-12.

[7]刘真玫.浅析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合理应用[J].智力,2020,(36):70-71.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数学教学初中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数学教学中“量感”的教学探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