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疗效研究

2021-05-22刘兰英潘文谦庄垂加黄志强程维芬卢明香杨如杏

广西中医药 2021年2期
关键词:寒凝前列腺素血瘀

刘兰英,潘文谦,庄垂加,黄志强,程维芬,卢明香,杨如杏

(泉州市中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原发性痛经(PD)是指女性在行经期间、月经前或月经后出现的小腹坠胀痉挛性疼痛不适,疼痛常向会阴部或大腿内侧、腰骶部放射,甚则排便前或排便时出现肛门痉挛疼痛难忍不舒,常伴排便次数增多、肢冷头晕、恶心欲吐、汗出等,但经过临床诊察、影像学方面检查等均未见有生殖器官的器质性病理改变,此类痛经比例大,约占90%以上[1]。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寒凝血瘀型痛经在原发性痛经各中医证型中所占的病例最多且最常见[2]。中医针刺、灸疗、埋线、针刀、推拿等外治方法对本病均有一定的疗效且患者容易接受,因此,如何优化治疗方案是目前中医治疗该病的重要课题。笔者应用中医灸法与普通针刺相结合的治疗方法治疗本病获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临床选择于2017年11月至2020年5月求诊于我院针灸科门诊,符合病例选择标准的PD患者75例,随机分为针灸组、针刺组、电子灸组3组,各25例,3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诊断标准符合《妇产科学》[3]中PD的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按《中医妇科学》[4]辨为寒凝血瘀证:月经期间或月经前出现小腹部冷痛,痛而拒按,遇热则小腹疼痛减轻,月经色黯且带血块,量少,面色白青,畏寒,四肢发冷,舌质黯、舌苔白,脉沉而紧。

1.2.2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且年龄14~38岁;病程大于半年;月经周期(28±7)天;入组前1个月内未服用解热镇痛、镇静及糖皮质激素等药物及进行其他相关的干预措施;患者了解研究情况并自愿参加课题研究。

1.2.3排除标准其他各种原因引起的痛经(即继发性痛经);就诊当日痛经难忍者或者疼痛可忍受要求治疗者;身体处于心脑肾肝等脏器严重疾病发病期;准备怀孕的妇女;精神疾患者;金属材料、艾草过敏者;平常依赖口服消炎镇痛药方能止痛的患者。

1.3 干预方法

1.3.1 针刺组给予针刺治疗。穴位选择子宫、关元、气海、血海、三阴交、地机、大椎、命门、十七椎、次髎。患者侧卧位,督脉三穴(命门、大椎、十七椎)针刺方向为向上45°斜刺(0.5~1寸),腹部三穴(子宫、关元、气海)针刺方向为垂直腹壁90°直刺(0.5~1.2寸),下肢三穴(血海、三阴交、地机)的针刺方向为垂直下肢90°直刺(1~1.5寸),次髎穴的针刺方向为垂直骶部90°直刺(1~1.5寸),针下得气后开始定时留针30 min。

1.3.2 电子灸组给予电子灸治疗。穴位选择子宫、关元、气海、神阙、大椎、命门、十七椎、次髎。应用DAJ-10型艾灸仪(齐齐哈尔市祥和中医器械公司生产)进行治疗,取侧卧位,把安装好艾灸隔热垫的灸头贴压并固定于腹部之关元、气海、神阙、双侧子宫5穴,背部之大椎、命门、十七椎、双侧次髎5穴,共10个腧穴上,将灸疗仪的电源开关打开,温度调制为40~55℃,时长调制为30 min,按压启动键开始艾灸治疗。

1.3.3 针灸组给予针刺及电子灸治疗,方法同上。3组治疗均开始于经前1周,每天治疗1次,月经来潮则停止。治疗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总共治疗3个疗程。治疗结束后的第3个经期进行随访。

1.4 观察指标

1.4.1 疼痛评分于治疗前、每个疗程结束后及随访时以视觉模拟量表(VAS)[5]法对疼痛进行评分。取一长100 mm标尺,1 mm分值1分,标尺最左端代表0分(不痛),标尺最右端代表100分(非常疼痛),评估时交代患者划出最有代表性的疼痛位置,评估者予以登记。

1.4.2 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3组均于治疗前、第3个疗程后、随访期月经来潮后36 h内完成肘部静脉血采集,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前列腺素F2α水平。

1.4.3 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6],在随访期对3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评定。痊愈:腹痛等诸多临床症状消失,停药后3个月经周期临床症状未再发;显效:腹痛症状明显好转,其他临床表现减轻,不予服用镇痛药仍可进行工作;有效:腹痛症状好转,其他临床表现减轻,需要服用镇痛药方可进行工作;无效:腹痛等诸多临床症状无减轻。

1.5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病例VAS评分值比较见表2。

表2 3组VAS评分比较 (分,x±s)

由表2可见:3组病例在第1、2、3疗程后的VAS评分值均下降(P<0.05),表明3组治疗方法的镇痛效果均明显;前2个疗程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早期疗效相似;第3疗程及随访期针灸组与另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表明针灸组的镇痛效果在即时效应(近期效果)及远期疗效方面都比另两组更佳。

2.2 3组病例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比较见表3。由表3可见:3组病例在第3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前列腺素F2α值下降明显(P<0.05),3组方法均能有效降低前列腺素F2α值;但第3疗程后针灸组F2α水平明显低于另两组(P<0.05),另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随访期3组前列腺素F2α值均有所升高,针灸组仍低于另外两组,表明针灸治疗对降低前列腺素F2α的影响维持时间长。

表3 3组血清前列腺素F2α水平比较 (μg/L,x±s)

2.3 3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4。

表4 3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4可见:3组方法均获得明显疗效,针刺组与电子灸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灸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5)。

3 讨论

西医学的研究表明,经前、经期子宫内膜对前列腺素的合成和释放增多,使其在血清中的浓度升高而使子宫异常拘挛收缩,是引起痛经的重要原因,治疗常以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为主,以抑制前列腺素的生成而缓解疼痛,其即时疗效明显,但胃肠道副作用大,甚则出现心血管严重事件,远期疗效差,因此,寻求中医药的优化方案显得尤其重要。中医学认为,寒凝血瘀证是原发性痛经的主要证型,多是因为患者先天禀赋因素致肾阳不足,虚寒内生,或者是正值经期机体功能相对低下时贪食寒凉之品、衣着裸露、涉水冒雨而致寒邪入侵,寒则血滞,结于冲任、胞宫,“不通则痛”,中医治疗当予扶阳温经散寒、活血化瘀止痛以达“温而通之、通则不痛”之目的,临床上以针刺与艾灸治疗本病,取得明显的疗效,但远期疗效难以巩固,因此,选择针灸疗法与单纯艾灸、单纯针刺对比研究以观察疼痛值、前列腺激素的变化及疗效,从而优化其治疗方案。

根据中医脏腑学说、经脉系统的循行交接规律及分布特点,不难发现奇经八脉中的任、督、冲、带四脉,内脏中的肝、肾、脾脏与女子胞宫在经络系统上相互交织,在生理功能、病理功能上相互影响。督脉统领一身之阳,为全身阳脉之海,选择督脉之大椎、命门、十七椎能壮阳而散寒;任脉属阴,而选择其经脉上的阴中阳穴关元、气海、神阙,或针或灸可达“阴中求阳”之目的,从而助阳温经散寒、通经活络止痛。膀胱经在腰中入行膂而络于肾,其骶部的次髎穴前邻盆腔而近于胞宫,是治疗痛经之有效经验穴;奇穴中的子宫穴位于少腹部,后邻盆腔而近于胞宫,也是治疗痛经之有效经验穴。如上10穴前后相配,增强了暖宫祛寒、通经止痛之功。肝、脾、肾经之交会要穴三阴交,是治疗妇科疾患之要穴,通过调节脾肝肾三条经脉而达通经镇痛之效;脾经郄穴地机是治疗血症、痛症、急症之要穴,与其经脉上之血海同用,共奏活血化瘀、调经止痛之功。因而根据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治法,选择如上经脉之穴位进行临床干预研究。

根据多年中医针灸治疗痛经的临床实践经验,针刺或艾灸治疗寒凝血瘀证型原发性痛经,即时镇痛作用明显,但远期镇痛作用无法巩固。本研究表明,针灸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和电子灸组(P<0.05);3组病例在第3个疗程结束后血清前列腺素F2α值均明显下降,第3疗程及随访期针灸组血清前列腺素F2α值均低于针刺组及电子灸组(P<0.05);3组病例在第1、2、3疗程后,VAS评分值均下降,第3个疗程及随访期针灸组疼痛评分值低于针刺组及电子灸组(P<0.05)。可见,针灸疗法、单纯针刺、单纯灸法均对寒凝血瘀型PD有明确的疗效,其镇痛作用与血清前列腺素F2α降低程度相关,三者即时镇痛作用明显,而针灸疗法远期镇痛作用容易巩固,单纯针刺、单纯灸法则远期镇痛作用逊于针灸疗法。综上表明,“灸刺并重、温而通之”是治疗寒凝血瘀型PD的重要思路、方法,今后可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寒凝前列腺素血瘀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话说血瘀证
前列腺素联合舒洛地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系统评价
前列腺素并非男性特有
前列腺素并非男性特有
黄芪建中汤联合槟榔穴位贴敷治疗寒凝气滞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研究
前列腺素药物知多少
血瘀体质知多少
中药内服配合艾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