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科背景下一体化推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2021-05-21李伟王秦王彦芳
李伟 王秦 王彦芳
[摘 要] 摘要技術创新和社会变革给商科教育带来一系列新挑战。首先,从应对人才培养挑战、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和共享思政教育资源3个方面探讨新商科背景下一体化推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其次,提出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推进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和提升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作为新商科背景下一体化推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最后,探讨新商科背景下“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实施的路径,主要包括: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打造“课程思政”的“金课”,推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的育人平台;实施网络“课程思政”,形成线上与线下协同的立体育人环境。
[关键词] 关键词新商科;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G 64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 1005-0310(2021)02-0033-07
The Path of Promoting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Business
Li Wei,Wang Qin, Wang Yanfang
(College of Appli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Beijing 100012,China)
Abstract: 摘要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ocial change bring about a series of new challenges to business education. Firs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of promoting integ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business from three aspects of coping with the challenge of talent training, deep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ofessional connotation and sharing resou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cond, the key point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business are to explor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promote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and enhance professional teachers ability to teach. Finally, it discusses the integrate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in the context of new business. Firstly, the path includes clarifying the objectives of talent training, promoting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 Secondly, it consists of building “golden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Thirdly, it also contains the promotion of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nd building the education platform of school teaching and offcampus practice education. Lastly, the path compos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twor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to form a threedimension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of online and offline cooperation.
Keywords: 关键词New busines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major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all curricula;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21年4月第35卷第2期李 伟等:新商科背景下一体化推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探索
0 引言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1]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强调:“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习近平关于教育、尤其是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为新形势下高校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根本遵循。
2019年5月6日,教育部與中央政法委、科技部等13个部门正式联合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以下简称“四新”)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该计划的实施为“四新”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商科教育如何应对变革,扎实推进“三全育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商科人才成为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
1 新商科背景下一体化推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
2018年10月,教育部出台《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文件明确提出:要强化“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根据不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专业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合理设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3]。
1.1 应对人才培养挑战的必然选择
当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猛,正在掀起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不断催生出新的商业业态和商业模式;商业新伦理、新技术、新需求、新实践对商科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商科教育必须积极回应技术创新和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挑战,将新思维、新技术、新知识、新技能融入商科育人的全过程;在强调立德树人的基础上,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全面提升商科教育质量,加大力度对传统商科教育进行变革,使之转型升级为新商科。
不同于传统商科教育,新商科培养的是适应新时代多样化需求的复合型高素质商科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有现代商业思维,更需要良好的人格素养支撑。面对现实严峻的挑战和未来激烈的竞争,商科人才培养亟须通过加强商业伦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新商科背景下一体化推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建设,对于推动课程改革、创新育人方式、提升育人水平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为深化专业内涵建设提供依据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4]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追求内涵式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则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主题。其中,专业建设是内涵建设的核心,课程建设则是专业内涵建设的“重心”。商科专业的内涵建设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引领,以提升商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搭建合理的课程体系,不断提升商科专业建设能力和水平。
新商科背景下一体化推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搭建专业范畴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突出“思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坚持“课程思政”在“专业思政”建设中的核心地位,深度融合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并以此拓展专业建设内涵,为培养符合新商业发展要求、具有较高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新商科人才提供保障。
1.3 为共享思政教育资源提供平台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推动建立思政课教师与其他学科专业教师交流机制[5]。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之间、思政课教师与专业教师之间做好沟通交流,探寻思政教学资源共建、共享路径。
新商科以经济学、管理学两大门类为其核心层,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为其外围层,相关工科知识为其扩展层[6]。经管类学科具有“专业基础相通、研究领域相近、教学资源共享、职业岗位相关”的优势;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相对一致,集中于培养应用型商科人才。因此,以新商科为抓手开展学科建设,有利于整合跨专业优势,各专业间容易形成相互支撑、相互带动的良性竞争格局,并通过协调互动、经验交流以取长补短。
“课程思政”既是“专业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开展“专业思政”建设的重要载体。新商科背景下推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实施,相当于在各专业之间搭建了共同的思政资源平台,不仅有利于打破商科专业之间的各种壁垒,促进专业之间、教师之间开展互动交流,总结和分享先进经验;而且有利于从整体视角对“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进行系统设计,共同挖掘思政元素,实现跨专业的思政资源共建与共享,从而形成“思政育人”合力,改善相互孤立、各自为政的不利局面,为形成一体化育人体制机制和“三全育人”格局提供实践支撑。
2 新商科背景下一体化推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
新商科背景下,高校需要从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层面进一步提升对“专业思政”“课程思政”的认识,找到合适的着力点,一体化推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深刻践行“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并不断推向深入。
2.1 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结合不同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7]。
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是一体化推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工作和重点工作。高校要依据课程所归属或服务的学科和专业,结合学生未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素养要求,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国际国内时政,深入挖掘体现“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8]的内容,不断丰富和优化“思政育人”的教学资源。
在新商科背景下,面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对商科人才提出的新要求,专业教师必须坚持育人为本,深入梳理和准确把握各专业课程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在培养学生具有扎实专业素养和过硬专业技能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新商业伦理观,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一方面,提升专业教师在专业课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新商业的蓬勃发展,产生了大量鲜活的典型案例,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应用于教学。另一方面,基于新商科平台,各专业应统一部署,形成协同推进、相互启发的“协同挖掘”方式,把挖掘出的思政教育元素整理归入“思政教学资源库”以实现共享。
2.2 推进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9]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和“专业思政”建设,就是要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基础上突出价值引领,实现“三维立体”育人,其育人模型如图1所示。
专业教师通过系统性的课程设计找准契合点,把在每一门专业课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挖掘出来并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把握学生成长特点和规律,用“活”的思政元素滋养课堂,将思政内容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学生的获得感,发挥好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避免生搬硬套和“两张皮”现象的出现。
2.3 提升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
教师是实施“思政育人”的直接主体和直接实践者。新商科背景下一体化推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必须抓住专业教师这一关键主体,要着力解决好“教育者先受教育”的问题。专业教师要立足所在专业开展“课程思政”,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统一,增强对“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的认同感和使命感,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课程思政”能力,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逐步形成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风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新商科背景下“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实施路径的新探索
在新商科背景下如何推进“三全育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需要站在更高层面积极探索“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实施的有效路径。
3.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4]:“学生在大学里学什么、能学到什么、学得怎么样,同大学人才培养体系密切相关。”“人才培养体系涉及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而贯通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讲话指明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其中。
1) 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首先,要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性问题,高校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作为专业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其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素养要求,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和定位,要明确提出“专业思政”的总要求,精准设计包括德育目标在内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形成系统化的目标体系。
2) 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基础。首先,高校要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明确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围绕学生职业核心素养的培养,将“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的内涵与要求纳入专业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其次,
要从专业的特点和实际出发,以育人为本,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系统性、全方位地反映“专业思政”的要求,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各环节和全过程,把思政元素渗透至每门专业课程之中,形成“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良好格局,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最后,要严把教育教学质量关,为培养政治立场堅定、思想品德高尚、专业素质过硬的优秀人才提供保障。
3) 完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科学合理、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有力保障。新商科培养的是复合型人才,应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凝练“课程思政”教学目标,构建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优化整合课程内容。一方面,高校应打破专业壁垒,从战略高度重构复合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将现代化管理方式、新技术和新方法合理纳入课程体系中,引入人工智能、物联网和数据挖掘等多学科知识,提升学生新的商业能力和技巧,培养具有新商业思维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要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通过一体化实施“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进一步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有效融合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在教学内容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现专业人才的全面发展。
3.2 打造“课程思政”的“金课”,推进“专业思政”与“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总书记的讲话为高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行动方向,注入了实践动力。
1) 认识“金课”建设的重要性。2018年,教育部在印发的《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提出:各高校要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10]。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第十一届“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指出:“课程是‘立德树人成效这一人才培养根本标准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也是当前中国大学带有普遍意义的短板、瓶颈和关键所在。”[11]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最直接环节,课程质量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如果课程质量跟不上,人才培养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即使培养方案做得再完美,课程体系搭建得再漂亮,课程也仍然是“水课”。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学改革的关键也主要体现在课程上。因此,高校“金课”建设势在必行,通过“金课”建设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育人。
2) “金课”的精髓是“课程思政”。课程要解决的是教育中最根本的人才培养问题,“金课”建设成功与否,“课程思政”的作用至关重要。一方面,课程承载思政,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是推进“课程思政”的“主渠道”和“主战场”。“金课”建设要求课程内容能够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12]。“金课”体现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实现课程在知识传授、能力提升与价值引领方面的作用和多种教育功能。另一方面,思政寓于课程,“课程思政”为“金课”建设提供理论支持与行动指引。“课程思政”在“专业思政”建设中具有核心地位,专业教师应将思政内容贯穿于专业课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同时,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与育人资源的融入也为“金课”的深度增添了厚重的砝码。
3) 协同打造“课程思政”的“金课”。高校应抓住新商科建设契机,聚焦新商科发展前沿,基于共建、共享、共赢理念,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搭建由校内外各方成员参加的“金课”建设团队;在厘清各专业建设发展思路的基础上,从专业人才培养逻辑中提炼育人内涵,从专业课程中挖掘思政元素,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性的“课程思政”的“金课”。打造“课程思政”
的“金课”对于促进高校商科专业的内涵建设、推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3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的育人平台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13]文件强调深化产教融合、全面实施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作用。
1) 拓展“专业思政”育人渠道。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将校内课堂教学与校外企业实践有机连接起来,不仅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重要的实践教学资源,也是开展“思政育人”的重要平台。在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学生可以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用于生产实践中,有效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技能,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在实习实践过程中,“良好信誉”“工匠精神”等优秀企业文化以及企业导师的言传身教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这些思政元素被挖掘、提炼和融入学生专业学习与实习实训的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有利于学生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团结协作等职业操守,从而为“思政育人”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高校应充分挖掘校内外各种资源,选择信誉良好的商业企业作为合作对象,校企双方共同建立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发挥各自优势,探索合作长效机制。一是拓展实践教学方式。高校应充分利用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组织学生观摩学习、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及创业训练等各类实践教学活动;也可邀请企业专家、技术能手、优秀经理人进行“现身说法”。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内容。高校可共享企业在行业内的优势资源,从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标准制定、课程开发设计、实践实习就业、专业教师培训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深度合作,并在合作中注重挖掘企业实践的育人价值,探索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
3.4 实施网络“课程思政”,形成线上与线下协同的立体育人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新媒体、新技术在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1) 网络“课程思政”实施优势。新商科背景下开展思政教育,教师要在坚守传统课堂“主阵地”的同时,积极探索线上网络教学,网络教学是传统课堂的拓展和延伸。一方面,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学生学习和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学习方式也更加灵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手段更加丰富,可以开展集情境创设、感知体验、多重互动于一体的场景化教学,大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例如,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把历史事件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直观地呈现出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具获得感。而微信等新媒体工具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把单向传递变为双向互动,有利于教师第一时间掌握学生
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
2) 网络思政教学资源准备。网络思政教学资源的准备是开展网络“课程思政”的前提,對于丰富课程内容、增强课程吸引力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要做好“硬件”准备,如依托“云班课”等移动教学工具或学习平台开展网络课程,也可提前自行搭建好课程网站。其次,相对于“硬件”,丰富“软件”资源更为重要。一方面,教师可利用共享的优质慕课资源进行在线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可结合商科特点和专业特色搜寻网络思政教学资源,包括图片、视频、案例、文献等,并通过后期加工制作形成微课、短视频等适合网络传播的素材并存入
资源库,方便在各专业之间互通与共享,更好地发挥“思政育人”价值。在资源内容上,除了传统商业所蕴含的诚实守信、公平竞争、勤劳敬业、开拓进取等主题外,还应补充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与商业深度融合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新热点。例如,海量商业数据在提供各种商业机会的同时,也会对客户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形成威胁。针对这个商业实践中的新冲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商业伦理观。
3) 专业教师网络思政能力提升。技术进步加快了传统商业的迭代升级,商业模式不断推陈出新,跨界融合和服务创新日益显著。为了适应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教师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培养复合型商业人才的需要。因此,在新商科背景下,提升专业教师的信息素养与网络教学能力尤为迫切。一是掌握信息化教学手段。教师应学会利用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课程思政”微课、慕课;学会使用“云班课”等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和发布课程教学资源,如PPT课件、微课、思政案例、参考资料等;还要学会网络课程某些功能的具体操作,尤其是能够利用网络平台和数据对学生线上学习情况做出客观评价,如学生签到、观看视频、阅读材料、参与讨论、回答问题、作业提交和作品展示情况等,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二是提高新媒体应用能力。教师应依据网络传播特点,熟练运用微信、网站论坛、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思政教育素材。此外,教师应注重加强网络课堂的启发性和互动性,使用学生喜欢的表达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增强网络教学吸引力,使网络思政“活”起来。
4 结束语
新商科背景下一体化推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对于创新学科育人方式、提升专业育人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商科背景下,高校应以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推进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入和提升专业教师的育人能力作为一体化推进“专业思政”和“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
其具体实施路径包括:遵循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的内在逻辑,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有机融合;打造“课程思政”的“金课”,推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一体化建设;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构建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的育人平台;实施网络“课程思政”,形成线上与线下的立体育人环境。
高校应不断深化“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推进“专业思政”建设,积极探索“学科思政”建设,促进“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学科思政”一体化体系加速形成。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内容
[1] 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
[2]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EB/OL].(2018-10-08)[2020-10-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4]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5] 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N].人民日报,2019-08-15(1).
[6] 董浩平.新商科专业教育实现途径[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5(2):87-91.
[7] 教育部.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高〔2020〕3号)[EB/OL].(2020-06-01)[2020-10-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8] 韩宪洲.以“课程思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流大学建设[J].中国高等教育,2018(23):4-6.
[9] 本报评论员.沿用好办法 改进老办法 探索新办法[N].人民日报,2016-12-11(1).
[10]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EB/OL].(2018-08-27)[2020-10-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09/t20180903_347079.html.
[11] 李楠,李正良.新时代课程建设与教师教学评价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9(10):91-96.
[12] 刘畅.新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师德师风建设与人才培养关系之辨析:基于打造“金课”、淘汰“水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5):92-96.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J].社会主义论坛,2017(3):4-5.
(责任编辑 责任编辑白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