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021-05-21蒋磊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涂色意识评价

蒋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特别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合作学习,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积淀学生的问题意识。语言是思维体操,问题是创新的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应提倡以合作学习的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这种模式包含独立自学和合作探究两个部分。独立自学主要是学生通过自学、独立思考解决一些基础性的问题,为合作打好基础,同时找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或不懂的地方。合作探究过程就是学生在自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组内合作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便于学生解决在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团队合作精神。

一、转变观念,引领“问”的方法

问题是思维的源动力,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这一点并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使用,使得课堂中人人参与、生生互动、组组互动,不时碰撞出智慧火花,这确实给我们的课改带来了新的气息。然而,在课堂中,也会看到如下情景:只有少数优秀的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成员没有机会;合作气氛热烈,但不切正题;结论雷同,没有组内的创新;讨论环节有了,但多数学生还是习惯于“师问生答”的形式;小组讨论时,漫无目标的质疑,硬是挤出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根本体现不了合作的意义与探究的价值。合作学习的有“形”无“实”,导致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问题意识缺乏,知识、经验、方法没有得到足够的积淀,使合作学习中学力发展不平衡。

哈佛大学里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教育真正的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因此,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转变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有效地安排学生的合作活动,做到师生、生生、生本对话,精心设计问题,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捕捉生成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要让合作学习真正发生,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逐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教学中未能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习惯于传统的“师问生答”的教学模式。尽管实施合作学习学习方式以来,大部分教师能够将这种学习方式应用于自己的课堂,但仍有部分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沉溺于习惯和传统,少给学生提问的机会,没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学生的追问。如果让学生随便提问,会导致教学秩序混乱,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这样,教师首先考虑的是自己课前预设的问题,对于学生主动提问或者生成性的问题往往置之不理。久而久之,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得不到培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必须先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切实转变“师者尊严”的观念,使自己融入课堂,融入学生,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合作环境,让他们产生想问、要问、敢问的欲望。教师还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尊重、保护他们的问题意识,逐步示范引导,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他们掌握“问”的技巧,形成“问”的技能。

如“认识小数”一课,学生在初步认识了一位小数以后,我让每个学生用同样的纸条涂色,表示出他们喜欢的小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与操作,表示出了不同的整数部分是0的一位小数。如果这个环节就此结束,学生的思维能力与问题意识会比较肤浅。于是,我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小组合作,你们还能创造出什么样的小数?”一问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立即被深度激活,合作探究的欲望也进一步得到激发。他们自发地进行小组质疑、讨论、合作,探究出了许多整数部分不是0的一位小数。从这一案例中可见,教师自身具备强烈的问题意识是非常重要的。有时,往往是教师的一个简单示范,就能引领学生产生新的疑问,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为问题意识的培养埋下伏笔。因此,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在不同学习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使学生逐步掌握“问”的方法,让问题意识拾级而上,由模糊变为清晰。

二、精心设计,挖掘“问”的潜能

教材是师生之间互动的主要载体,它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智慧和心血。而现实教学中,许多教师的课程意识不强,对教材的解读不深入、不透彻,往往只抓住知识的表面,未能做到资源的整合,前后的链接。同时,他们不思考知识的生长点,能力的发展点,品质的提升点,只做了知识的“搬运工”。这样,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材是师生联系的纽带,教师必须深入研读教材,精选学习内容,精心设计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预习环节是学生课前对教材的自我梳理,作用是为学习新知做好储备。通过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合作学习时他们的思考才会走向深入,进而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小组合作环节,要设计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易于学生交流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集中合力完成的问题,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疑惑,然后小组讨论学习,提高合作的实效性,同时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尾,可以安排质疑、反思、回顾的环节,让学生总结收获,发表独特的见解,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充分激活学生“问”的潜能。

如“认识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练习环节,教材中有这样的一组习题: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如图1)

在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只让学生完成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内容,而没有深入挖掘教材编写者的编排意图。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在学生完成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的内容以后,可以提出这样的三个问题:

(1)为什么一个涂色的苹果用[14]表示,而一个涂色的梨却用[17]表示?

(2)为什么一个涂色的苹果用[14]表示,两个涂色正方体同样用[14]表示?

(3)为什么同样的8个正方体一个涂色部分表示[14],而另一个涂色部分却表示[12]?

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的比较、合作、探究、交流,能加深对“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本质的理解,使他们聚焦到对一个整体的平均分的认识上来。这样,学生“问”的潜能得到充分激发,使课堂上的三次比较在练习中得到了升华。

三、有效利用,激活“问”的源头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很难按照教师事先预设的那样,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总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新问题、新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机智,抓住学生的动态生成,有效利用好这些生成性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能让不同的思维产生智慧的碰撞,最后达成共识,解决问题。

如图2,在“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这一环节,有这样一道题目:

我的课堂预设是让学生会用[14]表示,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由于受“个数”这个因素的影响,答题时出现了用[28]表示。对于这样的生成性问题,不能轻易否定,更不能置之不理。我们应该抓住这个课堂生成,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把自己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在学生之间的思辩与互问中,他们明白了“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时,关注的是应平均分成的‘份数而不是‘个数”,从而把整体平均分的本质植根于脑中。没有动态的生成,就不会有课堂的精彩,课堂意外的机智处理会使教学过程充满智慧和创造,更会使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渐形成。

四、合理评价,保护“问”的勇气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年级低的学生,往往课堂上敢问、想问,而随着年龄的增大,他们考虑问题的成熟,有时会有“害怕答错被嘲笑”的想法。这样的学生对自己缺乏信心,没有主动提问的勇气。合理的评价引导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保障。美国哈佛大学的管理学教授詹姆斯说:“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发挥不过20%~30%,如果施以激励,一个人的能力则可以发挥到80%~90%。”因此,教师采用适度的评价方法,亲切的评价语言,能消除学生害怕提问的心理障碍。评价时,尤其对不善于和很少提问的学生,要多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保护他们提问的勇气,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对于组内优秀的学生,不要让他们的思维止于记录组内成员的积分上面,要引导他们组织其他组员进行讨论、分析、总结,引导其他的学生都有“问”的勇气。

如在“正比例的意义”一课的练习环节有这样的一道题目:说出下列两种相关的量是什么关系。

(1)除数一定,被除数和商;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总价一定,单价和数量;

(4)圆的直径一定,圆周率和周长;

(5)明明的身高和体重。

完成习题后,如果仅采用贫乏、空洞的评价语言“对”“很好”“不错”,学生就很难从教师模糊的评价语言中明辨是非、领悟方法,这样的评价也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会学生失去“问”的兴趣,更会失去“问”的勇气。此环节,教师不妨让学生写出成正比例的题号,然后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展示后能达成共识的不需要评价,产生分歧的可以让学生在组与组之间进行辩论,可以互问、互辩。这样,既尊重、保护了学生“问”的勇气,又激发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积极性,达成了学生的深度思维。

此外,教学中我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还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意识,但缺乏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足够的知识积淀,不能将自己的想法用精炼、准确的语言与大家分享。阅读是丰富数学语言的重要手段,阅读可以生疑,疑能生“问”,“问”则可以生思。提及阅读,很多教师想的较多的是双语阅读,而忽略了数学阅读。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和培养适应新时代人才的需要,我们必须重视数学阅读,要培养学生全科阅读的能力,而数学问题意识的培养,更需要数学阅读的积淀。當下,全媒体的发展非常迅速,可供学生阅读的数学科普读物琳琅满目,学生可以在阅读中不断汲取“问”的营养,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与交流水平。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他们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学会“十三五”教育科研规划课题“数学课堂中培养小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课题批准号:19A17J3YC57。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涂色意识评价
如何培养孩子的节约意识
例谈概率统计备考的五个意识
初一学生符号意识的培养应从“理解”入手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消防意识
怪兽涂色
怪兽涂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