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肌酸钠在治疗小儿肺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1-05-21史美慧
史美慧
(解放军92493部队医院妇产小儿科,辽宁 葫芦岛 125000)
心肌损害是儿科多种疾病的常见并发症,肺炎支原体感染属于特定病原体肺部感染,主要是由于免疫紊乱损伤、缺氧及直接损害等因素造成的,对患者肺外多系统造成损害,影响其后续的康复[1]。在以往实践中,主要使用维生素C及三磷酸腺进行治疗,但临床效果不佳,因此,探究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2]。基于此,本研究探究磷酸肌酸钠在治疗小儿肺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肺炎心肌损害患儿70 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对照组男21 例,女14 例;年龄3~14 岁,平均(6.47±2.58)岁。观察组男19 例,女16 例;年龄2~12岁,平均(5.99±2.07)岁。两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所有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确诊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伴有发热、咳嗽、血清或咽拭子MP-IgM阳性等;血心肌酶增高;心电图(QRS 低电压、Q-T 间期延长、ST-T 段改变、心脏传导阻滞、期前收缩、窦性心动过速)中1 项或几项改变。排除标准: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感染中毒性心肌病;原发性心肌病。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取抗感染及对症治疗,主要为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或抗支原体感染治疗[3]。观察组患者使用磷酸肌酸钠(北京朋来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8079)静脉滴注治疗,每天1次,每次1 g,年龄<5岁患儿,每次0.5 g[4]。对照组患儿使用维生素C[石药集团维生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3022052]静脉滴注治疗,具体成分为16-二磷酸果糖80~250 mg/(kg·d)及维生素C 200 mg/(kg·d)。两组均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效果及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临床疗效评价标准[5]:治疗后,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等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心电图S-ST 段改变或心律失常的降低>90%或完全正常为显效;治疗后,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有所改善,但未恢复到正常值,心电图S-ST段改变或心律失常降低幅度在50%~90%为有效;治疗后,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等指标未改善,且心电图S-ST 段改变或心律失常降低幅度<50%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6]。心肌酶指标主要包括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羟丁酸脱氢酶(HBDH)3个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CK-MB、LDH-1、HBD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CK-MB、LDH-1、HBDH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小儿肺炎是当前临床中最常见的一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该病主要是由支原体、细菌及病毒等感染造成的[7]。以往研究表明,病原体感染所导致的小儿肺炎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患儿心肌造成损害。因人体中支原体抗原和心脏组织中存在相同抗原,受到支原体感染后人体所形成的免疫复合物及自身存在的抗体对心肌也存在一定的免疫性,使心肌发生病变[8]。患儿在出现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心肌损害时如不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导致不良预后情况,严重影响患儿后续的成长发育[9]。当患儿出现心肌损害时,其心电图将会出现一定的改变,因此,对患儿进行心电图检查也是观察心肌损害的重要指标[10]。同时,一旦患儿心肌受到损害,其体内心肌酶将会出现某种程度的改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临床中通常采取三磷酸腺苷及16-二磷酸果糖等能量合剂对患儿进行注射治疗,但效果不理想,同时,还会导致患儿出现其他不良反应。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比较(±s,U/L)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心肌酶水平比较(±s,U/L)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35 35 CK-MB治疗前62.2±10.5 62.4±9.3 0.084 0.933治疗后19.9±5.7 24.6±6.3 3.273 0.002 LDH-1治疗前255.8±43.6 258.9±45.7 0.290 0.772治疗后140.5±22.1 168.9±25.3 5.002 0.000 HBDB治疗前331.3±63.4 339.5±67.5 0.524 0.602治疗后220.4±33.8 261.9±40.7 4.641 0.000
目前,磷酸肌酸在临床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治疗效果显著[11]。一方面,磷酸肌酸是糖醇解途径中的中间产物,与葡萄糖代谢过程中的多种酶密切相关,可促进体内三羧酸循环的进行。另一方面,磷酸肌酸极大缓解了对细胞膜的刺激力度,有效避免注射的疼痛感,属于一种对保护心脏及存在抗过氧性效果的能量载体或能量缓冲剂[12-14]。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1)、羟丁酸脱氢酶(HBD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CK-MB、LDH-1、HBDH 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与静脉注射维生素C 比较,小儿肺炎心肌损害患儿采取静脉注射磷酸肌酸钠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