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分析
2021-05-21康秋香钟准鸣
康秋香,钟准鸣
(1.吉安市妇幼保健院功能科,江西 吉安 343000;2.江西省宜春市万载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江西 宜春 336100)
肠套叠是婴幼儿常见及多发疾病,其属于肠梗阻,具有极高病发率,该病又被称为原发性肠套叠,临床多表现为腹痛、便血、阵发性哭吵等[1]。该病发病紧急,病情发展迅速,且因婴幼儿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对疾病耐受性较差,若不及时治疗,易导致肠坏死,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安全,故准确诊断病症,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现阶段彩色超声是临床诊断疾病最常用手段,其可清晰观测病变情况,应用效果显著[2]。但目前临床对其于小儿肠套叠中应用价值报道较少,且现有报道结论存在差异,难以为临床诊断提供有效参考,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小儿肠套叠中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3 例疑似肠套叠患儿,其中男43 例,女30 例;年龄4 个月~6 岁,平均年龄(3.31±1.21)岁;病程2~70 h,平均(35.46±2.34)h;35例伴有血便,32例伴有呕吐。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实用儿科学(第八版)》[3]中肠套叠诊断标准;②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肠坏死;②严重肝肾系统不全;③免疫系统疾病;④先天性畸形;⑤伴有感染性疾病。
1.3 方法 于患儿入院后,采用荷兰飞利浦公司生产的EPIQ 5型及美国GELOGIQ E8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其进行诊断,取患儿平卧位,将腹部充分暴露,若患者依从性较低,可应用适量水合氯醛镇静剂;将探头频率设定为3.5~5 MHz,并置于患儿腹部,对其进行全面检测,重点观察右腹部,若存在肠气干扰,可适当进行加压扫描,检测异常包块回声。针对疑似套叠征象包块,则应用7.5~10 MHz高频探头检测,对包块纵、横、斜等切面均进行详细检查,并测量肠套叠鞘部及套叠部分大小,注意查看套叠处肠壁层次结构是否发生改变,且测量肠壁厚度,同时,检测套叠处近端血流信号,并检测该处动脉血流指数,此外,注意观察肠管蠕动、腹腔积液、周边肠系膜淋巴结及包块与肠管连接处积液等情况。所有图像均由2名专业的影像科医师检验,存在疑义图片需经探讨后得出结果。诊断结束后,行水压灌肠治疗,于B超显示下,回肠瓣呈螃蟹爪状移动,经肛门灌水后,小肠内水呈蜂窝状扩张,存在此类征象即可确诊,同时予以复位治疗。
1.4 观察指标 以确诊结果为金标准,分析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灵敏度=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特异度=真阴性/(假阳性+真阴性);准确度=(真阳性+真阴性)/总例数;阳性预测值=真阳性/(真阳性+假阳性);阴性预测值=真阴性/(假阴性+真阴性)。并分析其与确诊结果一致性及诊断影像学特点。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表示,一致性采用Kappa 检验(Kappa>0.75表示一致性极好,0.4~0.75表示一致性较理想,<0.4表示一致性差),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诊断结果 水压灌肠治疗表明,73例疑似肠套叠患儿中,65例确诊为肠套叠,8例为其他肠道疾病。
2.2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价值 依据确诊结果,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2%(63/65)、87.50%(7/8)、95.89%(70/73)、98.44%(63/64)、77.78%(7/9);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与确诊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Kappa=0.800),见表1。
表1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与确诊结果比较
2.3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影像学特点 肠套叠处横切面图像多表现为同心圆或“靶环征状,且同心圆边缘多呈不规则状,其主要因套叠肠管造成的反折浆膜与内层黏膜挤压、重叠多导致,同时,同心圆外端多伴有较宽的环状低回声或于内部呈高低音混合回声或统一呈高回声;肠套叠影像多呈三环征,即较宽的环状低回声区包裹高回声圆形中心,圆形中心内存在边界清晰的圆形块影。肠套叠处纵切面多表现为套筒征或假肾征,即套叠处肠管及肠系膜周围呈低回声,内侧呈高低音混合声,中心部位可见肠容物,且气体呈高回声。此外,仔细观察纵切面可发现椭圆形套头及套叠颈部。套入部分肠管四周可见圆形、低回声肠系膜淋巴结,大小、数目存在差异。
3 讨论
小儿肠套叠是儿科多发疾病,其指部分肠管套入相连肠腔内,造成的肠容物通过障碍性疾病。目前临床尚未明确该病发病原因,多认为与病毒感染、先天性肠管畸形、饮食改变等因素有关,且其多为急性发病,若不及时采取措施,极易导致肠道内液体、消化液大量堆积,引发肠壁水肿,严重可造成肠坏死、穿孔,导致患儿死亡[4]。有研究显示,于病发48 h内,及时采用水压灌肠复位治疗具有极高治愈率,且病发率低,但超出48 h后,治疗难度增加,且易发生并发症。因此,尽早有效确诊病情,对临床实施治疗措施,改善患儿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既往临床多采用腹部X线诊断,其主要利用电磁波基本特性进行诊断,具有操作简单、经济低廉等优点,且可将腹部结果显示于X线片上,结构较清晰,利于疾病复查比较,但因肠套叠易导致肠容物滞留,影响摄片及成像效果,进而降低诊断准确率。此外,因患者年龄较小,经X 线照射后易引发辐射的远期效应,产生不良反应,故其应用效果存在一定局限性[5-6]。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被广泛应用于小儿肠套叠临床诊断中,其主要利用超声波物理特性进行诊断,并将多普勒效应应用于诊断中,通过对接收的回波进行成像,进而有效追踪及观察病变部位。与传统B超相比较,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增加了血流动力学的信息,使成像更清晰,且信号变化较快,成像效果更佳,进而可全面显示肠套叠处淋巴结,观察包块细微结构,且可观测肠壁血供情况,了解其血流动力学及水肿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此外,该检查方式可将胃肠官腔各切面以三维制定图像显示,保留图像重点,并对可疑病变部位进行三维立体重建,进而利于发现细小病变,了解疾病发生与发展情况。除上述优势外,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还具有诊断用时短,不易受肠道气体影响等特点,且不产生电磁波、射线等辐射,故可行性及安全性较高[7-8]。本研究结果显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2%、87.50%、95.89%、98.44%、77.78%,其与确诊结果具有极好的一致性,表明采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有效确诊病症。但经临床实践发现,彩超扫描成像效果与其扫描频率密切相关,低频信号变化情况较为缓慢,故易遗漏细小病变,高频信号变化快速同时多伴有突变,故扫描成像更佳,临床诊断时需注意探头频率,以确保获取最佳扫描成像,掌握疾病情况[9-10]。而本研究未将其诊断价值与其他诊断方式进行对比,且纳入样本量较少,故研究结果存有一定局限,而未来临床仍需增加样本量进行再次探讨,以证实本研究结果真实性,为临床诊治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肠套叠具有较高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可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