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臻副主任医师治疗咳嗽病的用药规律分析

2021-05-21李金花毛臻

当代医学 2021年14期
关键词:药味内伤外感

李金花,毛臻

(甘肃省人民医院中医科,甘肃 兰州 730000)

咳嗽是以发出咳声或伴有咳痰为主症的一种肺系病证,其既是肺系疾病中的一个症状,又是独立的一种疾患。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临床上多表现为痰声并见,难以区分,故以咳嗽并称[1]。西医学中的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咳嗽变异型哮喘等以咳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均属于该病范畴。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本院就诊于毛臻副主任医师门诊,诊断为咳嗽病的病例处方,建立咳嗽病患者数据库。共选取处方442 张,其中男154 张,占34.84%,女288 张,占65.16%;年龄7 个月~85 岁,平均年龄39.88岁,年龄分布见表1。

表1 年龄分布

1.2 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咳逆有声,或伴咽痒咳痰;②外感咳嗽,起病急,可伴有寒热等表证;③内伤咳嗽,每因外感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可咳而伴喘;④急性期查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⑤两肺听诊可闻及呼吸音增粗,或伴散在干湿性罗音;⑥肺部X 线摄片检查,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符合临床诊断标准者;自愿参与研究者。排除标准[3]:检查证实,由结核、真菌、肿瘤、砂肺、刺激性气体、过敏等因素引起的慢性咳嗽喘息者;并发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合并心血管、肾、肺、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4 方法

1.4.1 数据处理原则 记录纳入患者的基本情况、就诊日期、中药及剂量。

1.4.2 数据规范 根据《药典》[4]对药名进行规范处理,如白术及炒白术统一为炒白术,黄芪及生黄芪统一为生黄芪,白芍及炒白芍统一为炒白芍。另外,将中药免煎颗粒与中药饮片合并处理。

1.4.3 数据拆分 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药学》[5]规范药物的性味归经,若药物有多个药味则每个计数,如辛甘味拆为辛味、甘味各1次,酸味与涩味、甘味与淡味合并处理。若药物归入多个脏腑则每个计数,如归肺脾经拆为归肺经、归脾经各1次。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Excel 2017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药物使用频次分析 442例患者共用中药148种,累计用药次数7 667 次,高频药物25 味占药味数的16.89%,用药次数5 704 次,占总次数的74.40%,重要使用频次排序详见表2。

2.2 药物分类分析 148 味中药根据药性分为19 类,其中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补虚药、消食药明显高于其他分类,见表3~4。

2.3 性味归经分析 以药性分,以温性药物为主,占用药频次的56.50%,其次为寒性药物,占用药频次的20.83%;以药味分,以辛味药物为主,占用药频次的37.85%,其次为甘(淡)味,占用药频次的26.42%;按归经分,以归肺经药物为主,占用药频次的26.95%,其次为归胃经药物,占用药频次的18.21%,见表5~7。

表2 中药使用频次最高的前25位排序

表3 中药分类分析

表4 各类药物中出现频次较高的中药分析

表5 药物药性分析

表6 药物药味分析

表7 药物归经分析

3 讨论

《黄帝内经》中已对咳嗽的病因、病机、证候分类和治疗列有专篇的论述,如《素问·咳论》对咳嗽病因的认识,认为“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说明外邪犯肺和其他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均可导致咳嗽。咳嗽不只限于肺,也不离乎肺,根据咳嗽的症状,将其划分为五脏之咳(肺咳、肝咳、心咳、脾咳、肾咳)和六腑之咳(胃咳、大肠咳、小肠咳、胆咳、膀胱咳、三焦咳),为咳嗽的辨证奠定了理论基础[6]。

咳嗽按病因分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类。外感咳嗽为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咳嗽为脏腑功能失调,内邪干肺。不论邪从外而入,或自内而发,均可引起肺失宣肃,肺气上逆而致咳嗽。本病的病变部位在肺,涉及肝、脾、肾等多个脏腑。咳嗽虽有外感、内伤之分,但互为因果,可相互为病。外感咳嗽迁延不愈,伤及肺气,更易反复感邪,咳嗽频作,肺脏日益耗伤,可成内伤咳嗽,若夹湿夹燥,病势更缠绵,难以痊愈。内伤咳嗽,肺虚卫外不固,更易感受外邪,侵袭肺脏而致咳嗽加重。外感咳嗽,大多预后良好,但若反复罹患或调治失当,则可能会转变为内伤咳嗽。内伤咳嗽若治疗不彻底或迁延难愈,日久则导致肺脾肾等脏腑亏虚,痰浊、水饮、气滞、血瘀互结而演变成肺胀,预后相对较差。本研究表明,<10岁儿童病例最多,分析原因为,①儿童脏腑抵抗力弱,肺气虚弱,易外感邪气,外邪袭肺,发为咳嗽;②中药不良反应较小,家属为儿童身体健康考虑,选择中医[7]。

毛臻副主任医师处方用药规律分析表明,对于咳嗽病的治疗用药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解表药、补虚药、消食药为主,常用药为紫菀、半夏、防风、旋覆花、炙甘草、前胡、地肤子、麻黄根、细辛、干姜、神曲、赤芍、荆芥、款冬花、百部、焦山楂、白前、莱菔子、枳实、百合、陈皮、竹茹、紫苏子、肉桂、蜂房为主,体现出宣肺止咳,健脾和胃祛痰的用药特点。方中多用消食药,因肺胃之气皆以通降为顺,胃气和顺通降,可以助肺气下行,故多用消食药以降胃气。方中多用降气化痰之旋覆花,因降气化痰药可以降低气道高反应状态,从而起到止咳之效果。以四气来分,以温为主,寒、平性药物也较多,体现寒热并调的用药特点[8];以五味来分,以辛、甘(淡)、苦味药物为主,体现辛开苦降、甘淡补益的用药特点;从药物归经分析,涉及十二经药物,主要以归肺、脾、胃经药物为主,提示,咳嗽病的病位在肺,与脾胃密切相关,治疗以宣肺止咳,健脾和胃祛痰为主。

猜你喜欢

药味内伤外感
内伤内服
药味家风
药味家风
何谓中医“七方”
“外邪致中”还是“内伤致中”?——说说“真中风”和“类中风”
支楠教授治疗外感温热病经验
狐狸和乌鸦
憋出内伤
止嗽散加减治疗外感咳嗽36例
背部足太阳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高热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