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区无偿献血人群乳糜血报废调查分析
2021-05-21钟慧斌关飞舜刘辉忠
钟慧斌 关飞舜 刘辉忠 张 旸
广州血液中心,广州市血液安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95)
乳糜血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含有大量乳糜微粒的血液[1],俗称“脂肪血”,其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抽血前一天晚上进食肥厚油腻食物[2],脂肪经消化后转变为乳糜微粒被吸收入血,导致被采集的血液经分离后血浆呈乳白色。如果输注重度乳糜血,里面的乳糜微粒可能引起受血者微血管的脂肪栓塞,或者过敏、发热等输血不良反应[3],也会使血液检查结果偏离[4]。在《全血及成分血质量要求》GB18469- 2012:5-13中也作出规定,重度乳糜的红细胞、血小板、血浆都需要报废。随着《献血法》的实施,大众对于无偿献血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广州血液中心采血量也较20年前翻倍[5],因乳糜血需要报废的血液数量也明显增加,不仅消耗了人力物力,还浪费了许多珍贵的血液资源。经查文献,乳糜血报废作为血液报废重要原因,在全国各血站都占据很大的比例[6- 7]。为了解广州市区近年来乳糜血报废的情况,本文通过分析2017—2019年全血乳糜血报废的趋势变化和背后献血人群特征,探索减少乳糜血的相应措施,减少血液浪费。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广州血液中心承担广州市六区范围内百余间医疗机构临床用血和血液安全保障。本文选择2016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期间广州血液中心全血采集后报废的乳糜血作为研究对象。
1.2 乳糜血的判定
我国目前没有公认的乳糜血定量测定的方法及标准,本文根据GB18469- 2001 附录 A“测定血液乳糜程度的方法”中的规定“乳糜指数≤2的乳糜血定为轻度乳糜,乳糜指数在3~5定为中度乳糜,乳糜指数>5定为重度乳糜”,由成分制备工作中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进行判断。
1.3 方法
分别统计2017—2019年期间全血血液采集制备量、报废数量、因乳糜血报废的红细胞数量和血浆数量,并针对性别、年龄、献血者的献血方式进行分层,分析与乳糜血报废的关系。其中年龄组的划分是根据《献血法》和《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对献血年龄的规定,将2017—2019年因乳糜血报废的无偿献血者,按献血时的年龄段进行分组,共划分为18~30岁,>30~40岁,>40~50岁,>50~60岁四个年龄段。献血者献血方式分为个体自愿献血和团体献血两种。
1.4 统计学处理
依托SPSS 22软件对本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若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全血乳糜血报废基本情况
2017—2019年期间广州血液中心全血采集制备总量为3 003 998U,检测性和非检测性血液报废总数为157 471单位,乳糜血原因引起的血液报废达到69 311单位。其中,2017年和2019年乳糜血报废率和占报废比基本持平,而2018年乳糜血报废率稍微升高,占报废比为52.17%。经统计,各年间乳糜血报废率和乳糜血占总报废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全血乳糜血报废主要以血浆为主。
表12017—2019年全血乳糜血报废基本情况
2.2 2017—2019年全血乳糜血报废性别分布
从表2看出,每年男性献血者乳糜血报废率都高于女性献血者,三年平均乳糜血报废男女献血者比例为6.09:1,且各年间报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3 2017—2019年全血乳糜血报废年龄分布
根据表3的统计,乳糜血报废数量随着年龄段的增长下降,其中,18~30岁和>30~40岁年龄段报废量最多,>50~60岁年龄段报废量急剧下降。
表22017—2019年全血乳糜血报废性别分布
1.4 2017—2019年因乳糜血报废献血者的献血方式
通过表4发现, 2017和2019年乳糜血报废来自个体自愿献血和团体献血的比例基本持平,个体约为团体的1.2倍;而2018年来自团体献血的比例明显升高,略超过个体自愿献血。
表3 2017—2019年全血乳糜血报废年龄分布
表42017—2019年因乳糜血报废献血者的献血方式统计
3 讨 论
无论是择期的临床治疗还是紧急救治,血液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广州作为华南地区的医疗中心,2019年全市病床总数比2016年增长15.9%[8- 9],医院对血液供应的需求逐年加大[10-11],而血液供应量的增长速度远赶不上临床血液需求的增长。根据医院病患用血量的调查,输血患者平均输血4 U/人[12],那么中心三年里报废的69 311单位乳糜血可以使上万人增加用血的机会。可见,乳糜血报废是对血液资源极大的浪费,应该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尽量减少报废的数量。
3.1 乳糜血报废现状分析
2017—2019年期间广州血液中心乳糜血平均报废率2.31%。经比较,高于2014—2018济源市乳糜血报废率1.79%[6],也比2010—2012年中心统计的乳糜血报废率1.63%明显升高[13]。2010年开始,中心对所有血液样本开展核酸检测,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检测“窗口期”造成的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并通过信息系统不断屏蔽不合格献血者,导致检测性原因(ALT、HBV、HCV、HIV)的血液报废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乳糜血作为非检测性报废原因(血袋破裂和渗漏、血凝块、不足量、溶血等)之一,已经成为血液报废中比例最高的一项,其中2018年乳糜血报废超过所有报废血的一半,应引起中心的重视。
从表1看出,中心乳糜血报废绝大多数是血浆,因为采集后的乳糜血液经离心,乳糜微粒上浮集中在血浆中,分离后的乳糜血浆会被报废,但为了避免红细胞的浪费,通过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将乳糜微粒清除,使红细胞仍能用于临床[14]。
3.2 乳糜血产生的原因分析
无偿献血过程中造成乳糜血的原因很多,中心乳糜血报废率较高可能是由于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分析,结合本文,提出以下几个原因:
3.2.1 乳糜血与献血者性别的相关性 男性献血者乳糜血报废率显著高于女性献血者,其他血站[15-16]也普遍存在这种情况,考虑跟饮食、运动习惯密切相关,一是男性晚上的社交生活较多以及饮食习惯偏油腻,而且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运动反而相对减少;二是现代女性越来越重视自身体重管理,晚上大量进食减少。
3.2.2 与献血者年龄的相关性 中心乳糜血报废主要集中在18~30岁和>30~40岁年龄段的无偿献血者,这年龄段也是广州市无偿献血最主要的人群,超过总献血人数的70%[17]。18~40岁年龄段的献血者一般身体素质较好,比较少存在疾病状态,体检医生对于健康征询会有所松懈,也容易忽略询问他们的饮食情况。
3.2.3 个体自愿献血和团体无偿献血的区别 2018年乳糜血报废率和占报废比较2017和2019年升高,考虑跟中心从当年3月31日起全面停止互助献血有关。互助献血制度曾作为无偿献血的补充形式,对缓解临床用血的压力发挥了一定作用,停止互助献血后,中心通过加大团体招募进行应对。从表4看出,2018年因乳糜血报废献血者中,团体献血者比例较2017和2019年均升高。
据统计[18],中心团体献血量几乎占全部采血量的一半,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然而,团体献血存在采血场所不固定、工作人员有限、献血人员相对集中等特点,导致采血期间工作人员非常繁忙,容易忽略对献血者的健康征询,使乳糜血的报废数量有所增加。有文献也显示[19],团体无偿献血较街头个体自愿献血存在较高的不满意率。
3.3 措施
乳糜血报废不仅是对血液的一种浪费,也是对献血者献血动力的打击,应该及时发现不符合献血要求的献血者,建议延期献血避免血液浪费。通过上述的分析,提出相关的对策包括 :①献血者招募时,加大对无偿献血知识的宣传及普及,特别是献血前的各种注意事项,针对团体无偿献血人群,有条件的应该提前一天到所在团体发放献血宣传手册,指导献血前一天的饮食,做好献血前的动员工作。②体检医生应该把献血前的健康征询工作做细,清楚了解献血者献血前是否有进食油腻食品、牛奶等脂类含量较高的食物,重视男性献血者的征询工作,同时也不能忽略健康年轻人,把好献血前第一关。③加强献血后的跟踪随访,对于出现乳糜血报废的献血者,应对其进行献血知识的普及,强调献血前清淡饮食的重要性,减少下一次的血液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