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围绝经期女性绝经综合征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2021-05-21谢蓬蓬钟毅征刘晓青刘红姣曾晓琴易艳萍
陈 粮 谢蓬蓬 钟毅征 刘晓青 刘红姣 曾晓琴 李 萍 易艳萍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医妇科(广州 510623)
绝经过渡期是指从开始出现绝经趋势,直至最后一次月经的时期,可始于40岁,历时短至1~2年,长可达10~20年。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绝经过渡期女性可出现血管舒缩障碍和神经精神症状,表现为潮热出汗、情绪不稳定、不安、抑郁或烦躁、失眠等,称为绝经综合征[1]。绝经综合征严重影响围绝经期女性的生命质量,国内外学者从其病因、发病机制及保健措施、治疗等进行了相关研究[2- 4]。由于中国近几十年发展迅速,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更是经历日新月异的变化,伴随社会经济变化对健康的重要影响,然而鲜有相关研究探讨如上变化下围绝经期女性的相关危险因素是否同样发生改变[5]。目前我国围绝经女性1.3亿人,预计2030将达到2.8亿[6]。为保障基数庞大的围绝经妇女的生命质量以及迎接社会经济快速进步带来的健康新挑战,更好地防治绝经综合征的发生,本研究选取广州围绝经期妇女进行绝经综合征发生情况调查,探讨社会经济急速发展背景中人群疾病谱改变的围绝经期综合征相关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2月就诊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西医妇科门诊,天河社区、越秀社区围绝经期女性1 013例。
1.2 纳入、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40~60岁(含40和60岁);自愿参与本调查;近一年内没有用过激素替代治疗。
排除标准:拒绝参加本调查;年龄<40岁或>60岁;有精神疾病或认知功能障碍者。
1.3 研究方法
1.3.1 调查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及Kupperman评分(Kupperman index,KMI)表对研究对象者进行调查(已通过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批)。调查内容包括:①基本情况:出生年月,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收入,职业;②月经史及孕产史,如初潮年龄、月经周期、有无痛经、月经紊乱、绝经年龄,孕次、产次、人工流产次数等;③既往病史及个性,负性生活事件经历:如亲人离世,离异,车祸等;④围绝经期相关症状选项。KMI15- 20 分为轻度围绝经期综合征,21~35分为中度围绝经期综合征,KMI ≥36分为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以 KMI表中单项程度得分≥1分判断患有该症状,以此计算的患病率为该症的总患病率[7]。
1.3.2 研究对象问卷调查由经课题组培训的专业人员指导下自行填写,共获得有效问卷1 013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基本情况
1 013例参与调查的围绝经期女性的平均年龄为(47.70±4.95)岁,月经规律的妇女458例,月经紊乱的288例,处于绝经期的女性有267例(1例子宫切除造成的人工绝经),平均绝经年龄为(49.49±3.26)岁。
2.2 本组参与调查的城市妇女Kupperman评分超过15分有392 例(38.7%),诊断绝经综合征,其中轻度占大部分,有222例(56.63%),中度162例(41.33%),重度8例(2.04%)。而单纯有相关围绝经期症状的共975例,发生率高达96.25%,无任何症状者38例,仅占3.75%。在Kupperman评分表中排第一症状为疲乏827 例(81.64%),第二是易激动736 例(72.66%)第三是失眠725(71.60%),后面症状依次为骨关节肌肉痛 671例(66.24%)、头 痛 568 (56.07%)、眩晕524例(51.73%)、心 悸504 例 (49.75%)、抑郁476例(46.99%)、感 觉 异 常 448 例(44.22%)、潮热出汗 403例(39.78%)、性交痛352例(34.75%)、泌尿系感染278例(27.44%)、皮肤蚁走感 211 例(20.83%)。
2.3 绝经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卡方检验显示,有绝经综合征与无绝经综合征组女性在年龄、婚姻状态、上班时长、慢性病情况、月经情况、职业类别、家庭关系、社会适应能力、负性事件均存在差异(P<0.05);在个性特征存在临界统计学差异(P=0.070);未观察到其它存在统计学差异的结果。见表1。
表1广州城区围绝经期女性的基本情况 例(%)
因素,N(%)*Kupperman评分无围绝经期症状(n=621)有围绝经期症状(n=392)P值^<8120 (21.5)104 (29.2)8243 (43.5)120 (33.7)>8195 (34.9)132 (37.1)慢性病患病情况<0.000 1无519 (84.7)291 (75.0)有94 (15.3)97 (25.0)月经情况<0.000 1月经规律325 (52.3)133 (33.9)月经紊乱169 (27.2)119 (30.4)绝经127 (20.5)140 (35.7)更年期认知0.126熟悉180 (32.7)100 (27.9)不熟悉370 (67.3)258 (72.1)职业类别0.010家庭主妇89 (15.4)65 (17.9)白领149 (25.8)85 (23.4)个体户35 (6.1)43 (11.8)蓝领33 (5.7)10 (2.7)专业技术201 (34.8)119 (32.7)自由职业71 (12.3)42 (11.5)工作性质0.850体力162 (32.4)109 (33.0)脑力338 (67.6)221 (67.0)家庭关系<0.000 1和睦502 (82.4)254 (67.4)一般107 (17.6)123 (32.6)社会适应<0.000 1和睦470 (77.0)252 (66.0)一般140 (23.0)130 (34.0)负性事件0.013无557 (89.7)331 (84.4)有64 (10.3)61 (15.6)
^使用卡方检验比较 “无围绝经期症状”和“有围绝经期症状”两组女性的各特征分布是否存在差异。
2.4 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仅纳入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纳入模型的各变量赋值请见表2)结果显示,以改良Kupperman评分标准中得分在15分以内组(n=621)作为参照,有慢性疾病较无慢性疾病,月经紊乱、绝经较月经规律,家庭情况一般较和睦女性出现围绝经期症状风险升高,OR值(95%C)分别为1.74 (1.18, 2.58);1.62 (1.12, 2.35),1.94 (1.18, 3.19);2.00 (1.35, 2.97)。蓝领较家庭主妇女性出现围绝经期症状风险降低,OR值(95%CI)为0.27 (0.10, 0.70)。未观察到婚姻状况、个性特征、上班时长、社会适应、负性事件经历与围绝经期症状存在相关。
表3Kupperman评分存在围绝经期症状多因素Logistic分析*
特征βSEWald χ2值OR (95% CI)P值 无参照组 有-0.0900.2490.1310.91 (0.56, 1.49)0.718
3 讨 论
3.1 研究结果
本研究发现广州城市40~60岁妇女围绝经期症状较常见,但大多数女性绝经综合征多为轻中度,有慢性疾病较无慢性疾病史,月经紊乱、绝经较月经规律,家庭情况一般较和睦女性出现围绝经期症状风险升高,未观察到婚姻状况、个性特征、上班时长、社会适应、负性事件经历与围绝经期症状的出现相关。
3.2 绝经年龄
本研究中广州城市妇女自然平均绝经年龄(49.49±3.26)岁,与杭州地区女性平均自然绝经年龄为(49.4±3.9)岁[8]及天津妇女的自然绝经年龄(49.7±3.5)岁相近[9]。而晚于西藏日喀则藏族女性自然绝经平均年龄(44.92±4.19)岁[10],和新疆的平均绝经年龄(48.44±4.22)岁[11],有学者认为绝经年龄可能因种族而异,同时受文化背景、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影响[12]。而贵阳一项调查研究[13]也提示绝经年龄与民族、居住地、月经初潮年龄、孕次、 初产年龄有关。除上述原因外,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条件的改善,社会竞争压力的变化,生活作息、饮食习惯等也可能发生变化,加上调查样本大小及范围不一样,故可能造成各地结论的差异。
3.3 绝经综合征相关因素分析
本调查绝经综合征的发生率是38.7%,高于天津地区妇女的27.66%发生率[9],而低于苏北的62.3%[14]和南通的73.95 %[5]。陈桂萍[12]等调查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一年内发生过痛苦事件、生活不满意、高脂血症、颈椎病与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生相关,而本调查多因素分析发现有慢性疾病较无慢性疾病出现围绝经期症状风险升高与之相符,而月经紊乱、绝经较月经规律出现围绝经期症状风险升高,也佐证了徐婷[15]的研究发现接受调查的妇女中绝经综合征不同时期的发生率有显著差异,并随着绝经前期、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而逐渐增加的发展趋势。而与南通地区[5]围绝经期妇女发生绝经综合征的危险因素与体质指数高、患有慢性疾病、职业压力略有不同,Fernández-Alonso Ana M[16]等认为肥胖和婚姻关系是绝经期更严重症状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KMI≥20)。而本研究认为婚姻状况、个性特征、上班时长、社会适应、负性事件经历与围绝经期症状的出现没有相关性。
3.4 绝经相关症状
本调查结果显示,困扰围绝经妇女的前三症状为疲乏827 (81.64%)、易激动736 例(72.66%)、失眠725(71.60%),与崔亚美[17]的调查结果相似。
疲乏是广州围绝经妇女绝经症状最突出的表现,高于呼和浩特地区[18]的59.1%疲乏发生率。有学者[19]认为疲乏是一个常见的症状,健康人群亦时有发生,主要与现代人工作强度、平素身体状况、突发事件、季节因素影响。而有学者[12]也认为疲乏与职业、心理因素、生活方式、体质指数相关。众所周知,广州是中国的一线城市,也是广东省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生活在广州这个高效率的城市,无论学习、生活及工作节奏都可能会比较紧张,这也容易造成疲倦的产生。 围绝经期妇女多是家里大小事情的决策及操作者,上有老人需要照顾,下有孩子需要管教,有一些还是单位的中坚力量。此阶段的女性人际交往频繁,应酬不断,同龄人之间的物质与名利的攀比也容易导致疲乏。本次接受调查妇女(本院就诊病人及天河、越秀区围绝经期妇女)平均文化程度及经济收入水平可能较全广州女性高,故有条件的话应在后续进行全广州范围的大抽样调查,以便减少抽样误差,得出更为接近广州围绝经妇女的真实症状情况。
本调查结果提示,第二症状为易激动,易激动是神经精神症状,围绝经期妇女常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并且情绪波动大,如激动易怒烦躁不安或者情绪低落抑郁,不能自我控制的情绪症状,记忆力减退也较常见[1]。与生活方式、身体的耐受性、心理因素相关[12]。
排位第三的是失眠,这是自主神经失调症状,也是困扰围绝经期妇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20]。有学者[21]发现肝郁、失眠与P13K/Ak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周静等[22]认为细胞因子参与调节睡眠,其中自细胞介素-1、白细胞介素- 2、白细胞介素- 8、白细胞介素-15、白细胞介素-18、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TNF-β)等具有促进睡眠作用,白细胞介素- 4、白细胞介素-10和白细胞介素-13 具有抑制睡眠作用,而白细胞介素- 6和干扰素-α的作用还不确定。而唐俊等[23]研究显示围绝经期妇女情绪障碍总发病率为27.89%,而抑郁、焦虑是导致失眠、早醒等的原因[24],两者互为影响和相关风险因素。故对围绝经期妇女需要重视心理疏导及指引,必要时需要药物干预,改善焦虑抑郁状态,进而改善睡眠,也降低绝经综合征的发生。
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处,主要包括:一、问卷由自行填写为主,个别问卷存在基本情况表缺漏项,但由经培训的专业医护人员作质量控制,问卷总体质量可;二、城市生育年龄晚加之二胎政策的开放,少数围绝经期女性实际处于生育年龄晚期,在分析中我们调整年龄对围绝经状态的影响;三、本研究纳入的主要是广州市城区的女性,结果外推性受到一定影响,需要进一步多中心研究予以探究。
综上,此次参与调查的广州城市围绝经期妇女大部分有围绝经相关症状,疲乏、易激动、失眠是其中最突出的临床症状,绝经综合征以轻中度为主,有慢性疾病及月经紊乱和绝经、家庭关系一般的绝经综合征发生风险较高,故应重视月经病的防治,对妇女及其家属进行围绝经相关知识的宣教,使大家认识到绝经综合征的危害,重视家庭关系的和谐维护,当围绝经期妇女月经周期发生变化或出现相关症状须及时寻求帮助,并进行各种慢性疾病的筛查及治疗,以保障广大围绝经期妇女顺利渡过围绝经期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