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综合疗法对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康复的影响
2021-05-21廖希慧
廖希慧
(日照市中医医院妇科,山东日照 276800)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属于良性肿瘤,但由于子宫肌瘤容易压迫局部子宫血管,从而影响到子宫营养供给,长此以往,极易造成流产或不孕不育等疾病,严重危害到广大女性的身心健康[1]。腹腔镜微创手术是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不仅可将瘤体切除,还能较好保留患者子宫并保留其正常生育功能,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2]。但是,微创手术也具有侵入性,患者仍会因手术应激及疼痛出现并发症,进而阻碍术后恢复。因此,为最大限度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尽早康复,应给予其适当、有效的术后治疗。基于此,该次研究选择2018年7月—2020年10月于该院行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6例为对象,旨在探讨中医药综合疗法对其术后康复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该院行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经临床诊断确诊,且满足腹腔镜手术指征;无精神障碍或其它脏器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参与该次研究。排除标准:子宫内膜恶性病变者;过敏体质或对该次研究应用药物过敏者;伴有盆腔手术史者;哺乳妊娠或备孕妇女。该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用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甲、乙两组,每组48例。甲组,年龄29~45岁,平均年龄(35.57±3.22)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46±1.35)年。乙组,年龄30~46岁,平均年龄(35.84±3.31)岁;病程2~6年,平均病程(2.95±1.43)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甲组术后接受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止血等。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未透入宫腔的手术,不可应用常规抗生素。同时,对患者的下床活动能力加以评估,鼓励其尽早下床活动。若病情允许,可协助患者下床于床边静坐6 min,待患者适应后,扶其下床站立6 min左右,若无不适,则可鼓励患者在室内缓慢行走,需注意运动要遵循适度、循序渐进原则,不可操之过急。
乙组术后在甲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综合疗法,具体如下:(1)中医内治法。给予患者益气化瘀与清热解毒方剂。方剂组成:熟大黄(后下)6 g,桃仁、延胡索各10 g,香附12 g,败酱草、蒲公英、紫花地丁、赤芍、益母草、鱼腥草、川芎、鸡血藤、当归各15 g,金银花20 g,黄芪30 g。随症加减:若患者伴有阴道出血,则加小蓟10 g;若伴有睡眠不佳,则加夜交藤30 g;若伴有腰背酸痛,则加独活、桑寄生各10 g;若伴有腹胀腹痛,则加青皮、木香各10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温服。(2)中医外治法。①穴位敷贴:术后2 h给予患者穴位敷贴,将延胡索与白芥子按同等比例研磨成粉,并以灭菌注射用水调和成糊状,每份膏药约2.5 g,置于6.5 cm×7.0 cm、内径约2.0 cm的医用带圈胶贴上,穴位选择子宫、天枢与气海三穴,每次贴敷后按揉穴位10~15 min,每日1次;②艾灸治疗:取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三穴,用点燃的艾条距穴位6 cm进行悬灸,持续20 min,直到患者皮肤潮红,并结合患者局部感受适当调节温度,以局部有较强温热感且皮肤呈红晕为宜。术后进行第1次治疗,术后6 h后行第2次治疗,每天1~2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膈下疼痛、腹胀、肩痛等)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术后,乙组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甲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s)
?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甲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5.00%,显著高于乙组 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 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好发于30~50岁妇女,该病发病因素较多,现代医学多认为同女性雌性激素分泌有着直接关系,而中医认为[3-4],该病属于“瘕瘕”范畴,气滞血瘀为其主要病因。子宫肌瘤不仅影响着女性的正常生理代谢,还可能给其家庭带来极大压力。目前,腹腔镜微创手术为治疗该病的重要手段,可避免传统手术造成的手术切口大、术后恢复时间长等问题,但是,微创手术也可能因术中器械污染、术后引流不合理、术中麻醉、术后饮食不合理等原因造成诸多并发症[5-7],包括感染、腹胀、胃肠功能紊乱等。传统术后治疗多通过补液、饮食指导等改善患者胃肠功能,但缺乏针对致病因素的措施,而且缺少对于患者术后代谢与激素失衡情况的关注。近年来,中医药综合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子宫肌瘤腹腔镜术后治疗中,且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术后患者精气耗损、脉络瘀阻,因此极易出现各类并发症,故治疗应以益气化瘀、清热解毒为主。该研究所用方剂中,鸡血藤、当归、桃仁、赤芍、川芎等药具有养血活血、调经化瘀之效,败酱草、紫花地丁、鱼腥草、金银花、蒲公英、益母草则能消痈散疖、清热解毒,香附有调节情志、疏肝解郁之效,黄芪有补脾益气、利水消肿之效,延胡索有散结定痛之效,大黄则有泄毒活血之效,诸药合用,共同发挥清热益气、解毒化瘀的作用[8]。
穴位敷贴是一种中医疗法,通过将各种液体或膏药调和药末制成糊状制剂,敷贴在对应穴位上,借助药物本身作用及药物对穴位的刺激来发挥调达经脉、疏通气血的作用,从而恢复机体脏腑功能,消除患者术后腹胀,促进肛门排气。
艾灸则是通过对相应穴位进行温和刺激来发挥治疗作用。艾叶燃烧时,其热量可以作为一个红外线源对机体造成一定刺激,从而为其细胞代谢与免疫功能提供能量,而且艾条的药性可以借助燃烧熏灸顺着体表穴位进入人体,发挥理气血、逐寒湿之效[9]。同时,为避免近端取穴对患者手术范围消毒与操作造成一定影响,故该研究采取远端取穴。选取足三里与上下巨虚三穴,三者均为足阳明胃经穴。其中,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的下合穴,有调和中气、和胃消滞与理脾胃、通调经络等作用;上巨虚则为大肠的下合穴,有通经活络、调和肠胃之效;下巨虚为小肠的下合穴,功能类似于上巨虚。三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患者胃肠道,借助艾灸发挥行气活血与疏通经脉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胃肠蠕动,缓解患者术后腹胀[10]。该次研究中,接受中医药综合疗法的乙组患者,其肠蠕动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下地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仅接受常规治疗的甲组患者,说明中医药综合疗法的应用在改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次研究结果还表明,乙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也显著低于甲组患者。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后,给予患者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能有效改善其术后胃肠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