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
2021-05-21杨晓燕
杨晓燕
(宁津县中医院骨科,山东德州 253400)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骨科常见病,好发于中老年群体。因患者年龄普遍较高,机体常合并骨质疏松、骨强度减弱,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分布密集削弱了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易发骨折。目前,股骨颈骨折多采用手术治疗,其中以全髋关节置换术最为常用,该手术利用骨水泥和螺丝钉将人工假体固定在正常的骨质上,以取代病变的关节,达到改善关节功能、减轻疼痛、预防髋关节病变等目的。但由于该手术对患者躯体造成的损伤较大,容易出现如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既往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主要关注患者生理方面,缺少对心理及髋关节功能的针对性护理,使得手术效果无法达到预期[1]。因此,该次研究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该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术后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66例在该院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指征;既往无髋关节手术史;患者及家属均已知晓该次研究内容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肝肾等器官功能不全以及恶性肿瘤者;合并凝血性功能障碍者;存在严重精神障碍,无法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工作者;一般资料缺失或中途退出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83例。对照组中,男性47例,女性36例;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为(63.5±6.8)岁;致病原因:交通事故39例、高空坠落25例、跌伤19例。研究组中,男性45例,女性38例;年龄48~81岁,平均年龄(64.9±7.0)岁;致病原因:交通事故40例、高空坠落23例、跌伤2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该次临床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且已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和批准。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完全一致的全髋关节置换术。
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给予患者术后镇痛、止血、抗感染等对症护理,持续观察其生命体征,一旦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护士应第一时间告知主治医师并做好应急处理。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以维生素丰富、易消化且高蛋白食物为主,禁烟禁酒,少食或不食辛辣刺激的食物,每天饮水量要充足。
研究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患肢护理:患者所保持的体位必须要便于血液回流,避免出现血液淤积。护理人员要辅助患者摆放体位,过程中要保证动作轻柔,以免造成不适。由于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会阻碍血液流通,因此要定期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做好患肢的保暖工作,针对无需暴露的部位,要保证衣物的覆盖;对于患处,要用保暖物品进行保暖,避免热量散失。
(2)输液护理: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可能会因失血过多等情况出现一定程度的应激反应,释放凝血酶,使血液处于凝结状态,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术中出血较多的患者应在术后输血,输血量不宜过大,并应及时补充水、电解质,维持患者体内循环功能正常运行。输液中还可适当加入药物和营养物质,降低感染发生率,同时促进患者的恢复。
(3)锻炼护理:当患者患肢活动度恢复到能稍做屈膝动作时,即可在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完成髋关节活动锻炼。早期可指导患者在床上运动,内容包括侧髋外展肌群、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以及足趾、踝关节活动。在术后1~2 d拔除引流管后,可逐渐实施坐位、站位和步态等训练。术后3 d左右,开始锻炼髋关节周围的肌肉组织,包括臀大肌、腘绳肌、股四头肌、腓肠肌等,以尽快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在患者锻炼过程中,应严格观察其临床表现,适当增减运动量,避免因活动过量而出现的副作用。
(4)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积极主动与其沟通聊天,通过宣教的方式使其对髋关节骨折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通过心理疏导和列举以往成功案例的方式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从而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同时可要求患者家属一同参与心理护理,多陪伴在患者身边,使其在术后得到更多的理解和关爱。
(5)出院护理:在出院前2~3 d为患者及家属展开居家护理培训,叮嘱患者按照医嘱服用药物并进行髋关节功能锻炼。患者出院后,可通过电话或微信对患者护理情况进行随访,对患者居家护理的效果进行评估,询问患者在居家护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给出解决办法。
1.3 疗效标准
对比两组患者不同时段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 hip score,HH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该次治疗的满意度。在患者术后1、3、6个月分别评估其HHS评分,评价内容涉及髋关节活动范围、畸形、疼痛和功能,总分100分,分数越低,髋关节功能越差。VAS评分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患者疼痛表现越明显。患者并发症主要统计肌肉萎缩、便秘以及泌尿系统感染3个项目。护理满意度采用该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进行统计,患者于出院后6个月复查时填写问卷,总分100分,得分>90分为非常满意;得分70~90分为满意;得分<70分,则表示对护理结果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患者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不同时段患者HHS评分对比
研究组术后1、3、6个月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不同时段HHS评分对比[(±s),分]
表1 患者不同时段HHS评分对比[(±s),分]
?
2.2 不同时段患者VAS评分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不同时段VAS评分对比[(±s),分]
表2 患者不同时段VAS评分对比[(±s),分]
?
2.3 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护理过程中研究组患者出现肌肉萎缩4例、便秘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43%(7/83);对照组出现肌肉萎缩10例、便秘6例、泌尿系统感染10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1.33%(26/83)。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654,P=0.001)。
2.4 患者满意度对比
研究组患者中有非常满意71例,满意10例,不满意2例,总满意度为97.59%(81/83);对照组中有非常满意43例,满意27例,不满意13例,总满意度为84.34%(70/83)。研究组患者对该次护理的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868,P=0.003)。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交通工具以及高层建筑的数量持续增加,股骨颈骨折等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患者髋部骨折多因外力冲击所致,好发于中老年人,治疗上主要采取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2]。由于患者手术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恢复,且部分中老年患者身体素质较差,导致其在恢复期间极易发生诸如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等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术后治疗,甚至还可能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
以往的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多以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预防并发症等为主,虽有一定的效果,但由于该护理缺乏对患者心理情绪的关注以及对患肢细节的处理,导致护理效果无法达到预期[4]。因此,该院主张将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康复护理以患者为中心,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其进行针对性护理,强调心理护理和患肢护理对预后的作用,使患者能以更好的心理状态应对康复治疗,同时尽可能保护髋关节不受到不良体位的影响[3]。通过尽早协助患者进行被动、主动活动,从而有效避免长期卧床导致的肌肉萎缩,促进肢体康复。早期康复训练能让患者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功能锻炼,促进髋关节功能尽早恢复,且能逐渐增强体质,有助于患者尽早康复;而将护理工作由院内延伸到院外,保证了护理的连续性、完整性[5-6]。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后1、3、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手术后1、3个月,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43%)低于对照组(31.33%),治疗总满意度(97.59%)高于对照组(84.3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其髋关节功能,短时间内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护理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