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质量反馈模式对子痫前期患者剖宫产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
2021-05-21付文静
付文静
子痫前期孕妇常伴有蛋白尿、血压升高、上腹不适等,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必要时需终止妊娠,故剖宫产率较正常孕妇高[1-2]。但剖宫产手术创伤较大,影响孕妇情绪状态,且术后常伴有明显疼痛,可能降低睡眠质量,加之产妇常因惧怕疼痛而不愿下床活动,导致下肢静脉血栓、便秘等并发症,所以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意义重大[3-4]。双向质量反馈是一种新型护理质控模式,应用于慢阻肺患者可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在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应用较少[5]。鉴于此本资料选取82例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从剖宫产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等角度,探讨双向质量反馈干预策略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妇产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82例子痫前期剖宫产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常规组(2018年1月—2019年3月)、双向组(2019年4月—2020年4月),各41例。其中双向组年龄22~45(34.19±5.26)岁;经产妇17例,初产妇24例;文化层次小学9例,初中10例,高中9例,大专及以上13例;孕周35~41(37.62±1.25)周;新生儿性别男20例,女21例。常规组年龄20~45(33.86±5.40)岁;经产妇14例,初产妇27例;文化层次小学7例,初中8例,高中11例,大专及以上15例;孕周35~41(37.28±1.08)周;新生儿性别男18例,女23例。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子痫前期剖宫产术患者;单胎妊娠;活胎。(2)排除标准:既往有精神病史者;意识不清晰者;休克者;恶性肿瘤者;生命体征不平稳者;新生儿先天性畸形者;无法进行正常沟通交流者;脑心肾等功能严重不全者;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1.3.1 常规组 给予常规护理。(1)剖宫产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2)密切注意患者出血量变化。(3)定时按压子宫,促进瘀血排出。(4)向患者和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6 h内禁食,24 h后拔尿管,拆线后可正常洗澡。(5)做好术后切口监测,保持切口周围干燥,按时换药换纱布。(6)给予镇痛泵镇痛。
1.3.2 双向组 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双向质量反馈干预策略。(1)成立双向质量反馈干预小组:挑选高年资、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干预前均接受统一培训,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双向质量反馈干预策略的实施方法、意义、干预要求等,考核合格后可上岗。(2)初始护理干预措施的制定:①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剖宫产注意事项,包括切口自我监测和评估、出血量监测、体位等,增加产妇的认知,嘱产妇避免大笑、咳嗽、打喷嚏,必要时用手护住伤口附近,告知孕妇除喂奶外,尽量闭目休息,以尽快恢复体力,允许翻身后多主动翻身,促进排气,翻身、起身时动作宜小,拔除尿管后,鼓励产妇尽快活动,先坐起,在床边活动,适应后再下床活动,若出现体温高于38 ℃,切口周围疼痛、有渗液等,及时上报医生,术后两周内避免劳累和举重物;②心理干预: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询问产妇的心理感受,情绪状态良好产妇,鼓励其继续保持,并讲解后续可能会遇到新生儿护理等方面问题而影响情绪状态,告知产妇学会倾诉,及时向家人、医护人员寻求帮助;情绪状态不良产妇,询问其担忧的问题,针对性疏导,告知良好情绪状态对产后恢复、开奶、产奶量等的影响,嘱其保持良好的情绪;③饮食干预:向产妇讲解合理饮食对身体康复、新生儿喂养的重要性,产后前2周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之后可慢慢增加补品,促进身体复原;④皮肤护理:告知产妇产后3 d可在温暖的室内擦洗身体皮肤,但应注意保暖,并保护好伤口,同时注意会阴部的清洗与卫生状况;⑤疼痛干预:镇痛泵取走后,切口仍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加之喂养新生儿时子宫收缩疼痛,产妇常难以忍受,告知产妇可通过注意力转移法、正性暗示、家属支持等途径提高疼痛阈值;⑥强化早期下床活动的观念:再次向产妇讲解术后第2天开始,早期下床活动对下肢静脉血栓、排气、进食、瘀血排出、便秘、消化不良、出院时间等的影响,强化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意识,改善产妇惧怕心理。(3)一次护理问题归纳:以上干预措施实施2 d后,先由护理人员对护理干预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观察护理效果,发现遗漏及时记录、反馈、补充干预措施,同时加强与产妇的沟通交流,询问产妇护理需求及建议,针对产妇提出的问题,双向质量反馈干预小组开会、讨论、查阅相关资料,结合既往护理经验对各项干预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完善。(4)双向质量反馈与二次改进:通过双向质量反馈干预小组,发现护理奖惩机制缺乏,且孕妇便秘管理措施较少,故增加以下干预。①建立护理奖惩机制:由患者和医护人员进行监督,出现投诉时对责任护士进行惩罚和再教育,有表扬时计入责任护士考核绩效,以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②便秘管理:向产妇家属讲解,宜提供好消化、高蛋白饮食和青菜,正餐之外加苹果、香蕉、火龙果等新鲜水果,必要时应用开塞露或上报医生开具通便药物,减少产妇痛苦,促进排便。(5)循环护理:应用改进后干预项目施护,按照“护理-双向质量反馈-改进-护理”流程进行循环护理,持续至患者出院。
1.4 观察指标 (1)比较2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开始泌乳时间。(2)干预前后2组患者抑郁、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Anxiety Scale,SDS、SAS)评分[6]。SDS、SAS总分均为100分,其中SDS≥53分以上为存在抑郁,SAS≥50分以上为存在焦虑,分数越高,抑郁/焦虑程度越严重。(3)比较2组术后12、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7]及术后第1天、第2天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8]。VAS评分0~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0分表示无痛,10分表示剧烈疼痛。PSQI包括睡眠质量、睡眠效率、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催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共计18个评分条目,总分范围0~21分,评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4)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Newcastle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cales,NSNS)[9]<67分为不满意,67~85分为满意,>85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度=(满意+非常满意)/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双向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开始泌乳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2.2 2组患者SDS及SAS评分比较 2组干预后SDS、SA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双向组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SDS及SAS评分比较分)
2.3 2组患者VAS及PSQI评分 双向组术后12、24 h VAS评分及术后第1天、第2天 PSQI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VAS及PSQI评分比较分)
2.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双向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4%,低于常规组的19.51%(P<0.05)。见表4。
表4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5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双向组护理满意度95.12%高于常规组70.73%(P<0.05)。见表5。
表5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剖宫产围手术期常规护理措施如术后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密切注意患者出血量变化、定时按压子宫等对患者术后恢复至关重要,但由于缺乏质量管控理论,可能无法全面兼顾孕产妇的护理需求,影响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双向质量反馈干预策略采用先施护,再评估模式,一方面由护理人员对各项护理措施实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估,查漏补缺,另一方面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护理需求,开会、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并结合既往护理经验对各项干预措施进行进一步的完善,能全面兼顾患者心理、生理等多方面需求,从理论上讲具有可行性[10]。本资料结果显示,双向组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开始泌乳时间短于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低于常规组,与姜英娟等[11]报道相符,佐证了双向质量反馈干预策略可加快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术后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术后舒适度,这不仅与双向质量反馈干预策略给予患者健康宣教有关,还与疼痛干预、强化早期下床活动的观念有关,其中健康宣教可增加患者对早期下床活动意义的认知,疼痛干预可增加患者疼痛耐受程度,克服患者因惧怕疼痛而卧床的心理,强化早期下床活动的观念则从认知支配行为角度,深层次加强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意识,因此能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加快泌乳,减少并发症发生。
子痫前期孕产妇常因担忧自身身体状况、胎儿情况、妊娠结局、惧怕剖宫产疼痛等而产生负性情绪,加之疼痛等不适影响,会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因此给予积极心理疏导有助于孕产妇心理状态及睡眠治疗的改善[12]。本资料结果显示,双向质量反馈干预策略可降低SDS、SAS、PSQI评分,其与产妇进行沟通交流,情绪状态较好者,鼓励其继续保持,情绪状态不良产妇,告知其学会倾诉,及时向家人、医护人员寻求帮助,并针对产妇担忧的问题,针对性疏导,故能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同时通过不断改进护理措施,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因此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睡眠质量,从而能进一步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双向质量反馈干预策略可加快子痫前期剖宫产产妇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发生,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疼痛程度,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