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2021-05-21宋晓英
刘 竹 袁 萍 宋晓英
( 吐鲁番市人民医院 , 新疆 吐鲁番 838000 )
胫骨骨折是骨科多发疾病之一,其多因外力因素所导致,如交通事故、高空坠落等,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其病发率呈逐年增长趋势[1]。胫骨解剖结构较为特殊,且软组织薄弱,骨折发生后,血运阻滞易损伤软组织,增加术后疼痛感,延长恢复时间,因此实施有效外科护理对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常规骨科护理模式仅辅助医师做术前准备、术中取暖及指导术后康复训练等,并无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意识,故护理效果一般。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将促使患者早期康复为目标,实施一系列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措施的护理模式,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良好护理效果[2]。但目前临床对该护理理念于胫骨骨折术后应用效果报道较少,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胫骨骨折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回顾性收集我院2018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胫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n=39)与观察组(n=41)。对照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为19-63岁,平均年龄为(41.48±6.32)岁;骨折距入院时间为1-6小时,平均时间为(3.41±1.12)小时;其中跌伤12例,高处坠落伤10例,交通事故伤17例。观察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为20-64岁,平均年龄为(42.64±6.58)岁;骨折距入院时间为1-6小时,平均时间为(3.52±1.23)小时;其中跌伤10例,高处坠落伤13例,交通事故伤18例。统计学分析2组上述基线资料,差异无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开始前均告知患者及家属并同意。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①均经X线确诊为胫骨骨折;②均行解剖型胫骨钢板内固定术;③年龄≥18岁;④临床资料完整。(2)排除标准: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②凝血功能障碍;③合并心脑血管疾病;④伤前肢体功能不全;⑤合并恶性肿瘤。
2 方法:对照组以常规骨科管理模式干预,术前评估患者生命体征、伤口皮肤完整性、下肢动脉搏动等一般情况,并协助手术医师做好相关准备,术中为患者做好保暖措施,术后根据医嘱予以疼痛处理及早期训练等。观察组于对照组护理基础上,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其干预内容如:(1)术前评估:完善相关术前评估后,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告知其手术过程及术后康复期干预措施,使患者对手术及快速康复理念有了解,以消除对手术顾虑,并乐于接受康复期相关干预措施。(2)术前训练:指导患者应用关节主动训练法、助行器等技巧进行术前训练,以改善肌肉功能,为术后康复做准备;术中需选用全麻方式的患者,指导其进行深呼吸训练,并告知有效咳嗽方式,预防术后肺部感染。(3)手术准备:于术前1天予以患者导泻药物,避免灌肠操作,并告知患者于术前6小时禁食,3小时禁水;术中尽量避免放置导尿管及引流管,若必须应用,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12小时内引流量,待引流量低于50ml时,则将引流管立即拔除;术后根据医嘱及患者主诉,适当予以止痛药物,以改善患者应激反应及疼痛程度。(4)术后锻炼:术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早期训练,包括下肢肌肉、踝关节收缩与屈伸训练等;肌肉训练参照长收缩法进行,各项运动坚持10秒后放松,各组动作重复10次,于早中晚各锻炼1次;关节训练参照匀速屈伸法进行,各动作持续3分钟,于早中晚各锻炼1次;于术后2周左右指导患者进行膝关节屈伸训练,屈伸度于30°左右,屈伸活动需保持匀速状态,10min/次,5次/d,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适当增加运动强度及频率,循序渐进的维持康复训练,直至患者康复。2组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康复随访。
3 评价指标:(1)于干预前、干预2周后,应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3]评估2组疼痛程度,该量表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反映疼痛程度越严重。(3)于干预前、干预6个月后,应用髋关节Harris量表[4]、膝关节Lysholm量表[5]评估2组下肢运动功能,前者包括活动度、跛行、坐椅子、行走时辅助、爬楼梯等项目,后者包括屈曲能力、行走能力、肿胀、疼痛4个项目,两者总分均为100分,各量表得分越高反映下肢运动功能恢复越高。
5 结果
5.1 2组疼痛程度对比:干预前对比2组NRS评分,差异不显著(P>0.005);2组干预2周后NRS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疼痛程度对比分)
5.2 2组下肢运动功能对比:2组干预前Harris、Lysholm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6个月后Harris、Lysholm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下肢运动功能对比分)
讨 论
手术方式是目前临床治疗胫骨骨折最常用手段,其可将骨折端良好复位,治疗效果较佳,但术后易引发剧烈疼痛,影响患者术后早期锻炼,延长下肢功能恢复时间,故于围术期需行有效护理干预,以保障手术效果,促进患者康复[6]。
临床常规骨科管理模式包括术前评估患者生命化体征等一般情况,辅助手术医师做准备,术后指导等,其虽可了解患者病情,保障手术顺利进行,但未重点关注患者术后康复期,且未实施早期康复措施,故患者恢复时间较长,护理效果存在一定局限[7]。加速外科康复理念是被循证医学接纳的围术期护理模式,其将促进患者康复为整体护理目标,并围绕整体目标实施护理措施,进而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提高护理质量[8-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NRS评分较对照组低,Harris、Lysholm评分较对照组高,表明以加速外科康复理念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分析原因在于,加速外科康复理念于术前对患者讲解手术过程及术后康复期相关措施,可减轻其焦虑、紧张等情绪,且提前知晓康复措施可建立心理准备,便于术后接受及适应康复措施,进而利于临床工作开展。于术前指导患者采用握助行器进行肌肉训练,可增强肌肉功能,利于术后恢复,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训练可增强肺部功能,降低术后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10]。术前应用导泻药可避免灌肠操作,减轻胃肠刺激,进而利于减轻术中应激反应,且尽量舍弃导尿管及引流管可利于身体机能及损伤组织恢复,进而缩短康复时间,同时根据医嘱及患者主诉应用止痛药物可降低患者疼痛程度,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调整药量可避免其产生依赖性,进而早期停药,进行康复训练[11]。于术后早期进行下肢肌肉、踝关节收缩与屈伸、膝关节屈伸等运动,并循序渐进增加训练强度,可促进下肢运动功能尽早恢复,且可促使下肢血液流畅,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12]。但本研究尚未探讨该护理理念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且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少,故研究结果存有一定局限,因此临床需加大样本量进行再次探讨,以证实本研究结果真实性。
综上所述,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干预可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下肢运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