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滨海体育旅游研究知识图谱
——基于Citespace的计量分析

2021-05-20胡雪松李惠平

闽江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滨海文献旅游

胡雪松,林 立,李惠平

(1.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2.闽江学院公共体育教学部,福建 福州 350108;3.闽江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0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1],为建设海洋强国再一次吹响了号角。21世纪是属于海洋的世纪,在追求高质量发展中的中国也将更多的关注点投向了海洋。据自然资源部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显示,滨海旅游业2019年实现增加值18 086亿元,同比增长9.3%,市场需求强劲,领跑海洋经济增长[2]。滨海体育旅游是产业融合背景下,旅游与体育在资源、市场、产品上相互融合的产物,是滨海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3]。国内关于滨海体育旅游的研究起始于21世纪初,主要是针对其概念进行了探讨。随着海洋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内学者开始重视沿海地区滨海体育旅游业的发展问题,文献数量明显增加,但尚未出现从文献计量分析角度对滨海体育旅游研究成果进行回顾的研究。鉴于此,本文希望通过对国内滨海体育旅游的文献进行计量分析,探索该领域发展的脉络,以期为我国滨海体育旅游的发展和研究提供参考的依据。

1 研究方法和过程

1.1 研究方法

1.1.1 数理统计法

本文对所提取的文献中的关键词、作者信息进行整理,使其成为更加系统的分析数据,并将其导入到 Excel 中进行处理,利用数理统计的方式科学显示发文量趋势和该领域高频作者分布,为滨海体育旅游研究提供更见可信的、科学的数据支持。

1.1.2 词频分析法

词频分析法是一种文献计量方法,它主要利用研究文献中可以体现其主题内容的关键词的频率来确定该领域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4]。本研究利用词频分析法,对滨海体育旅游相关论文中关键词及其出现的频率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并结合聚类分析确定该领域的研究主题。

1.1.3 科学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是通过将应用数学、图形学、信息可视化技术、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与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等方法结合,并利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展示学科的核心结构、发展历史、前沿领域以及整体知识架构达到多学科融合目的的现代理论[5]。本文利用Citespace 信息可视化软件,对研究所提取的所有文献进行聚类可视化处理,来描述滨海体育旅游的研究前沿主题。

表1 样本获取情况一览表

1.2 研究过程

1.2.1 数据收集

在中国知网(CNKI) 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过程中发现,以“滨海体育旅游”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后可纳入的文献有限,在查阅相关文献后判断这可能与其尚属于较新的研究对象,概念的界定还不明确有关。故扩大搜索范围,调整以“滨海体育”主题词为检索条件,匹配方式为“精准”,截至2019年检索发表的相关文献共205篇,删除书评、会议通知等非研究性文献及与滨海体育旅游不相关的文献后,获得179篇待分析的有效文献,如表1。

1.2.2 数据分析思路

通过对2005—2019年的发文量进行分析,梳理出该领域的研究趋势。以共词分析为基准,结合社会网络分析、聚类分析等分析方法,探讨滨海体育旅游的研究热点、主题等信息。首先本文通过信息提取软件Data数据园对有效数据中的关键词和作者进行提取,再进行进一步的筛选合并后导入CO-OC软件中分别进行高频关键词和作者的共现矩阵构建,并通过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确定该领域热点和研究主题。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进程分析

通过对2005—2019年滨海体育旅游的发文量进行整理,不难从中看出,自2005年起,国内论文量呈现出曲折上升的趋势,如图1所示 。以时间轴来划分,国内学者对滨海体育旅游的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2005—2008年为起步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国内对滨海体育旅游的研究从无到有,从总趋势上来看,没有很大起伏,论文量一直保持在5篇以下,年均发文量不足2篇;2008—2019年为曲折发展阶段。这段时期国内对滨海体育旅游的研究波动很大,存在明显的上升期和回落期。该阶段前半段(2009—2015年)呈现出井喷式上升,在2015年达到顶峰。该阶段后半段(2016—2019年)发文量出现明显回落。

图1 滨海体育旅游发文量趋势图Fig.1 Trend chart of publication volume of coastal sports tourism

稳定的经济发展和适配的国家政策是第三产业兴起的基础,所以滨海体育旅游在中国的出现和发展绝不是偶然。在改革开放后,特别是迈入21世纪,我国的经济保持持续高速发展,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为滨海体育旅游提供了发展的土壤[6]。并且国务院于2003年印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这意味着海洋迎来了发展的新阶段。这些因素使得滨海体育旅游这一全新的领域进入国内学者的视线当中。滨海体育旅游的发展往往和体育赛事密不可分。2008年后中国沿海举办了一系列以帆船、沙滩排球等为代表的体育赛事,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也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诸如福建厦门、广西北部湾、海南岛等一大批滨海体育旅游圣地,使得我国滨海体育研究迎来了第一个发展的高潮。随后我国的“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对建设海洋强国做出了科学的规划和要求[7],这再一次刺激了学术界对滨海体育旅游的研究热情。

2.2 作者分布

在文献计量研究中,某个核心作者或者核心作者群体往往代表着某领域研究的重点,并且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该领域研究的趋势。在本研究中作者选取179篇滨海体育旅游相关文献的作者作为确定该领域核心作者群体的参考依据,其中参与到滨海体育旅游研究的作者共228名。根据美国科学史学家普莱斯的核心作者计算公式:N1= 0.747(Nmax)1/2(其中N1为核心作者最低发文数,Nmax为统计时间内最高发文数)[8],该领域最高发文作者为曹卫和曲进,在2005—2019年间均发文达12篇,故Nmax为12。根据公式计算得出N1≈3.46,取整数为3,即发文量达到3篇及以上为该领域的核心作者。在表2中列出了发文量达到及超过3篇的滨海体育旅游主要研究者,这些研究者是该领域的研究骨干。在通过知网平台对核心作者进行单位检索后,作者发现该核心作者群的21人中有17人来自沿海省份的高校,有1/3的研究者来自广东海洋大学。这些数据说明滨海体育旅游的研究者多分布在滨海资源丰富、研究环境稳定的沿海高校,存在很强的地域性和专业性,这其中又以广东海洋大学最为突出,该校于2010年设立了滨海休闲体育管理专业,目前对该领域的研究走在了各高校的前列。

表2 高频作者一览表

2.3 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作为一篇学术论文重要的文献标识,体现了文章的精髓与核心,是对全文主题的高度概括和凝炼[9]。通过对某领域文献关键词的分析,能够了解该领域学者的关注点集中在哪些方面。

在知网中获取文献题录后,一方面通过利用文献题录提取软件Data数据园对从知网中获取的179个有效题录进行关键词提取,共获得347个关键词信息,表3为出现频次超过7次的高频关键词,这些关键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如体育旅游、滨海体育、滨海等。另外通过数据对比发现,出现频次为1次的关键词为253个,占绝大多数,说明该领域研究方向具有多样性。

表3 高频关键词一览表

为了更好地反映研究的态势,本文将2005—2019年的滨海体育旅游的知网文献题录导入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中,运行软件得到关键词共现的可视化界面,并对关键词进行了聚类,之后选择 Time-line View 可视化界面获取了滨海体育旅游的聚类可视化图谱。 从图2可知,347个关键词共分为10个聚类,从聚类特征出发,排除主题词聚类极其相近的聚类,并结合代表性的研究可以发现,当前国内滨海体育旅游研究主要形成了两大研究聚类知识群:滨海体育旅游产业培育和区域发展模式构建。

图2 滨海体育旅游关键词聚类图谱Fig.2 Cluster map of coastal sports tourism keywords

2.3.1 旅游产业培育

滨海体育旅游从本质上来看属于一种经济活动,消费者体验滨海体育旅游业提供的项目,与此同时为所接受的服务向旅游地支付相应费用。那么如何吸引更多的体验者,抢占更大份额的消费市场,并解决伴随着旅游开发而带来的环保问题等是滨海体育旅游业所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江伟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广东滨海体育旅游发展策略研究》一文中提出,缺少整体规划、基础设施不完备、专业人才有限、欠缺特色品牌和过度开发等是制约广东省滨海体育旅游发展的主要因素[10]。这些暴露出的问题并非个例,在关于山东、福建、广西等省份的滨海体育旅游的研究中也多有体现。黄东教针对当前滨海体育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提出应整合资源,从产品、人才、服务、环境、路线、宣传方面建立统一的品牌体系,提高核心竞争力[11];黄燕飞以供给侧为切入点对浙江省的滨海体育旅游服务进行了审视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研究认为以空间结构、休闲渔业、游艇观光和自驾游为基础可以达到优化滨海体育旅游服务产品,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12]。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滨海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一大因素,王海燕、曹卫等人结合广东海洋大学“滨海体育休闲管理”方向人才培养实践,对滨海体育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职业特征进行研究,构建了“1+4”(毕业证 + 潜水教练员证、救生员证、游泳教练员证、 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滨海体育旅游领域急需的人才[13]。

综上所述,当前相关经济产业的研究多是从宏观角度出发,作出理论性的探讨,较少探索具体滨海体育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开发,同时也缺少针对旅游行为、旅游者、旅游地、旅游项目等具体对象的分析,导致当前相关的研究结论大同小异,欠缺针对性。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滨海体育旅游的概念于21世纪初才传入我国,在我国尚还属于新鲜事物,虽然由于其自身独特的魅力迅速成长为国内体育旅游业和沿海地区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内相关学者较少,研究匮乏,知识的积累也需要较长的时间,故针对滨海体育旅游的研究还停留在较初级的阶段。

2.3.2 区域发展模式构建

滨海体育旅游是在沿海地区或者沿海城市依托其丰富的滨海自然、人文资源和体育设施开展的体育旅游活动[14]。中国海岸线绵长、海域广阔、海岛众多,可供滨海体育旅游开发的资源丰富。在本研究中提取的347个关键词中,共有56个关键词涉及到沿海省市或者区域,在省域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出现28次;山东省出现了15次;天津市出现了10次;福建省出现9次。这些数据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滨海体育旅游聚集地的空间分布情况,我国滨海体育旅游地主要集中分布在环渤海和泛珠三角沿海地区。黄义军在对烟台市滨海体育旅游发展条件进行调研后,提出烟台市应充分发挥其经济、交通、人文等优势在遵循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原则,采用“一极两翼、环海发展”的发展方式,推动烟台市滨海体育旅游胜地的打造[15];王瑞静依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从区域分工理论、区域相互依存理论、经济一体化发展理论出发,提出构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滨海体育旅游带,对旅游、人才、行政等资源进行整合,建设独具特色的无障碍休闲旅游区[16]。黄东教则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滨海旅游中少数民族的元素不可或缺,成为推动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特色,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滨海体育旅游与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共生的概念和融合互动发展模式[17]。

综上所述,虽然国内学者的研究区域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在内容上也不尽相同,但在谋求滨海体育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上趋向一致。总的来说各个旅游地应依托好国家和地方的政策优势,发挥好交通、服务等基础设施的接待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好沿海各个地区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资源,打造品牌,突破同质化的困局,将滨海体育旅游做大盘活。另外通过数据梳理发现,国内学者对国外相关领域的研究较少,仅出现两篇相关的研究,而澳大利亚的黄金海岸、马尔代夫、西班牙的太阳海岸等国外休闲旅游胜地较之国内滨海体育旅游都拥有更长的发展历程,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久不衰,这其中的原因应当引起学界的关注。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知网(CNKI)2005—2019年期刊中滨海体育旅游的论文进行了计量分析,进而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动向,掌握学科发展的脉搏。通过研究,现得出如下结论:滨海体育旅游在我国发展较晚,尚处在研究的初级阶段,但由于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体育与旅游的产业融合发展并加强对海洋的开发利用,针对滨海体育旅游的研究在数量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当前,对滨海体育旅游呈现出较高研究热情的学者主要分布于滨海旅游资源丰富的沿海区域,特别是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代表的沿海高校研究群体,这一群体又以曹卫、曲进为主要代表;从论文关键词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目前针对滨海体育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业培育和区域发展模式的探讨上,研究的对象日渐丰富,但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还有待提高。

综上所述,滨海体育旅游的研究视域有待突破。研究者在对国内较为成熟的滨海旅游地进行研究的同时,也应为自然禀赋优异的欠发展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有益建议,并积极与国际接轨;滨海体育旅游的研究深度亟待加强。目前滨海体育旅游的研究多是宏观性、理论性的研究,且研究对象多不够具体和深入,这与当前国内滨海体育旅游井喷式发展的现状是不适配的,研究者应在广泛深入的调研的基础上对滨海体育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开展切实可行的探讨,为解决主要矛盾和现实问题贡献更多的思路。

猜你喜欢

滨海文献旅游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滨海白首乌
滨海顶层公寓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岳滨海 藏石欣赏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旅游
滨海,中国航天再出发
旅游的最后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