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晋城红色革命遗址的保护和利用

2021-05-19

晋中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晋城晋城市旧址

于 飞

(晋城博物馆公众部,山西晋城048000)

晋城地处山西东南部,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冀南雄镇”的美誉。作为山西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晋城是抗战前晋东南地区我党活动的中心地区。在抗战时期,晋城作为拥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太行太岳老区,是八路军和日寇浴血奋战的主战场。1937年11月,为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关于创建以太行、太岳山脉为依托的晋冀豫抗日根据地开展广泛的游击战争的指示,八路军一二九师挺进晋东南,先后创建了太行和太岳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晋城作为太行太岳革命老区,是全国解放战争重要的前进阵地、兵源基地、后勤保障基地和“长江支队”南下干部的输出基地。

2019年3月,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根据地13个片区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根据地2个片区,共计15个片区和645个县被确定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晋城市及其下辖的城区、泽州县、高平市、阳城县、沁水县和陵川县等六县区入列全国首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

一、红色革命遗址的概念

革命遗址,又称革命旧址,是指近代以来见证我国各族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历程中反映革命文化的遗址、遗迹和纪念建筑。据统计,截至2018年7月,我国登记革命旧址和遗址33 31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7处,抗战文物3 000多处,长征文物1 600多处。[1]红色革命遗址作为革命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指的是我党成立以来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机构和会议旧址、重要人物故(旧)居与活动地、重要事件和重大战斗遗址(迹)、具有重要影响的烈士事迹发生地、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纪念碑(塔、堂)等纪念建筑。

二、晋城红色革命遗址分布概况

晋城地区红色革命遗址和文物数量众多,地域跨度较大,整体分布呈现大分散和小聚集的特点。截至2010年底,晋城市六个县区共有革命遗址279处,相关其他遗址29处,总计308处。按遗址类别分:各级机构旧址146处,重要历史事件遗址遗迹68处,重要党史人物故居住址32处,其他革命遗址及纪念设施62处。按分布地区分:城区22处,泽州县63处,高平市87处,阳城县63处,陵川县35处,沁水县38处。在这些革命遗址中,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共有45处,其中国家级7处、省级5处、市级12处、县级21处;列为各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革命遗址有44处,其中省级6处、市级21处、县级17处(表1)。[2]

表1 晋城市革命遗址统计表 单位:个

三、革命遗址的类别及保存现状

(一)晋城红色革命遗址的类别

党政军群机构旧址主要有:八路军总部驻地旧址、晋豫边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机构旧址、华北军政干部学校旧址和太岳党政军群机关驻地旧址等。重大历史事件遗址遗迹主要有:抗战红色经典歌曲《在太行山上》创作地、朱德与卫立煌晋城谈判旧址、中条山高级干部会议旧址、上党战役“桃川战斗”遗址等。重要党史人物故居旧址主要有:朱德、彭德怀和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路居晋城旧址,原山西省委第一书记、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卫恒故居和“山药蛋”派文学的创始人赵树理故居等。其他革命纪念设施场所主要有:长江之队纪念园、太岳烈士陵园和各地红色文化纪念馆等。

(二)晋城红色革命遗址的保存现状

晋城市近年来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制度的落实。例如2018年11月30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批准的《晋城市太行古堡群保护条例》,为全市明清古堡建筑群落的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撑。2013年,晋城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及古建筑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在全市文物保护状况没有得到有效改善之前,市级抢救性文物经费财政预算每年不少于2 000万元。以上政策和资金投入有效地确保了全市的文物保护工作,但是在革命遗址的保护上还存在两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随着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和保护意识的不足,大量优秀的革命遗址被占用、改建和损毁。位于晋城老城北大街西侧的获泽中学旧址,这里曾是晋城第一个党小组、第一个党支部和中共晋城地方执行委员会的诞生地。上世纪80年代该遗址被拆除改建,现为泽州县委党校办公区和家属楼。位于南大街文庙和古书院村枣园的晋城中心县委牺盟会旧址,也被改建为家属房和民房占用。华北军政干部学校旧址为崇实中学,现为晋城一中主校区,原历史建筑风貌荡然无存。以上改建占用多集中于商业发达、人口密集的老城中心区域。

其次,保护等级和理念有待提高。晋城市部分革命遗址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大多集中在各县区乡村偏僻地带,受自然的影响较多,人为的因素较少。此外,由于古建本体的质量和地方宗教信仰的历史原因,以及近年文保单位维修资金投入的提高,部分革命遗址由于附属于古建筑而得到妥善保护修缮。例如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太岳分校原驻地为沁水县南阳村玉皇庙,现为市级文保单位、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晋城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由于保护措施得当,建筑本体保存状况完好。曾作为八路军总部驻地旧址的沁水县东峪村丈八庙,1965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保存状况较为完好。位于阳城县中寺村的中共晋豫特委和晋豫边抗日游击支队成立地旧址保存较好,现为县级文保单位,村内建有晋豫边抗日纪念馆,存有大量实物、图片和文献资料。位于陵川县夺火乡的太行南区抗日游击司令部旧址的北庙和平城镇的中共太南地委旧址的三皇阁,分别在1996年和2007年被列为市县级文保单位,保存状况均完好。其他多数革命遗址未被列入文保单位,由于管理主体混乱、产权不清、保护意识和理念不强等原因,同时受自然灾害的破坏和人为生产生活的影响,保护形势比较严峻,亟待进行抢救性保护与修缮。

四、革命遗址在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保护与利用

(一)发掘和研究革命历史,传承和弘扬太行太岳革命精神

在抗战时期,勤劳勇敢的晋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太行太岳精神,作为“红船精神”在山西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重要理论源泉。深入整理和挖掘太行太岳革命历史,对于我们加强党的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加强公民道德水平的建设,提高公众对革命遗址的保护意识和热情都具有重要作用。

(二)整合文博资源,加大革命老区文化宣传

山西省全省的119个县市(区)共有革命遗址3400余处,仅晋城六县区就有红色革命遗址308处,占到全省的近十分之一。晋城革命遗址多分布于偏远山区,总体呈现点多面广的态势,保护利用难度大。加快革命史料的收集和整理,打破县域行政壁垒,整合布局各县区革命纪念馆的建设和旧址保护,设立革命文物大数据库和市县乡三级保护机制,在市级文博展馆开设红色基本陈列,增加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深入到厂矿、社区、学校等公众群体,同时利用本地丰富的文博资源和信息平台(如新闻媒介、公众号和抖音等),加强革命老区文化宣传,带动老区经济的发展。

(三)加大经费和政策投入,加快专业人才的培养

近年来,山西省在革命文物保护经费的投入和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2019年6月《山西省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实施方案》颁布实施,明确在2022年前全省重点革命文物密集区内的革命文物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展示利用水平明显提高,建成革命文物大数据库及革命文物全景展示平台等工作;同时对革命文物资源整合、保护修缮及陈列布展等方面的经费多元化投入,以及革命文物专业保护、管理、研究人才队伍的培养方面做了进一步的安排部署。2019年9月《山西省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利用条例》颁布出台,对革命遗址的调查认定和保护利用做出了详细规定,突出强调了分级保护制度,第七条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管理部门、退役军人事务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关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利用工作,同时保护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近日,山西省文物局增设了革命文物处并核增行政编制5名,并在全省各市县核增行政编制129名。这些举措极大地促进了革命文物专业人才的行政管理队伍建设和保护资金的落实。但是在文化产业的管理、策划和营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仍有很大空缺,建设一支既懂文化又懂市场、善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高水平文化人才队伍势在必行。

(三)深化文旅融合,加大红色文化旅游开发

晋城的革命遗址总体由城区、泽州、高平和陵川为代表的太行革命根据地及沁水、阳城为核心区域的太岳革命根据地组成。在红色革命文化遗址的宣传保护上,各县区一直单独作战,缺乏有效规划和开发利用,加强区域整合与统筹规划,形成合力统一保护开发势在必行。各级党委政府要明确主体保护责任和加强各职能部门的指导作用,成立宣传、党史、文旅、文物、民政、建设、规划和国土等职能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理顺部门职责,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各县区在上级部门的规划指导下编制实施方案,统一宣传,分级保护,在加强革命遗址原址保护的同时,开展数字化档案保护和革命遗址大数据库建设,在文博系统建立红色文化“云展览”,最大限度地打造和宣传地方红色文化品牌。合理地开发利用是对革命遗址的最好保护。晋城市应深度挖掘整合革命历史,依托太行革命根据地和太岳革命根据地两大红色品牌,加强革命遗址周边景区道路和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专业导览和讲解人员,强化红色文化宣传和服务内容,打造红色旅游地图,讲好红色晋城故事,研发红色文创产品。以红色研学为纽带, 加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创建一批省内知名的、具有引领作用的红色经典旅游线路和精品文化景点。加快红色革命遗址的文物保护与定级工作,创新融资机制,在部分符合条件的涉旅革命文物单位探索实施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鼓励承接力强、资信良好、管理科学的社会资本参与运营开发,为公众提供更优秀的品质服务。

五、结语

晋城红色革命遗址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重新挖掘和整理这些优秀历史文化遗产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价值,对于传承太行革命老区的精神内涵,打造红色文旅品牌,促进红色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盘活整合地方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方面都有重要作用。此外,在加快创建“规划统筹,多规融合”的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晋城各县区文旅产业结构升级、拉动山西东南部地方经济的多元化和内循环发展等诸多方面晋城红色革命遗址都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晋城晋城市旧址
新民学会成立会旧址:觉醒青年发出“建党先声”
晋城市首个乡村科技馆在高平市陈区镇建成
晋城:安排部署 统防统治
晋城市:农民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辽宁朝阳“安晋城”略考
晋城市举办庆祝祖国成立七十周年展演
东方县旧址修复一期工程已完工
走马观花东北边业银行旧址
马不停蹄找到你
马不停蹄找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