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互动式安全教育“搬”到每个人的身边
——访北京市朝阳区公共安全馆馆长陈世华

2021-05-19李楠楠

劳动保护 2021年5期
关键词:朝阳区公共安全互动式

文/本刊记者 李楠楠

在北京朝阳区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内,有一个很多人都熟悉的朝阳区公共安全馆,从2011 年运营至今已10 年。这样一座互动式安全体验场馆,有哪些“互动”理念与实践的融入?又是谁兢兢业业地呵护着场馆的昨天和今天,并为明天的发展筹谋?近日,本刊记者带着这些疑问采访了北京市朝阳区公共安全馆馆长陈世华。

据了解,朝阳区公共安全馆场馆面积2 400 m2,设计了消防安全、卫生健康、生产安全、交通安全、人民防空、治安反恐、自然灾害共计七大主题展区。陈世华带领记者逐一介绍体验各个展区的互动设施,在体验结束后,他谈起与这座场馆共同成长的故事。

干一行爱一行

北京市朝阳区公共安全馆馆长陈世华

2012 年7 月,陈世华来到朝阳区公共安全馆,至今已相处了9 年。他感慨:这个场馆成长经历比较坎坷,历经4 个阶段。2010—2012 年,朝阳区公共安全馆由北京市朝阳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设计建设并代为管理。2012—2015 年,公共安全馆由朝阳区园林局主管,并开始试运营。也是在2012 年,陈世华被任命为馆长,正式从园林行业进入互动安全教育行业。2016 年,该场馆划转到原北京市朝阳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后开始正式运营,2019 年后因机构改制,归入应急管理系统。

陈世华说:“在2012 年的时候,民众安全教育行业完全是一片空白。那时大家都刚刚形成大安全的概念,但是具体归谁管,谁来做,是有很多争议的。直到今天,针对民众的安全教育体系仍没有完全地建立起来。我最初来到这里时,真是两眼一摸黑。”

初到朝阳区公共安全馆时,场馆内只有2 名正式员工,其余都是借调人员,公共安全馆实行预约制,有人预约才会开馆,平时鲜有人来。陈世华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认为这的确是一件矛盾的事情。一方面场馆内展示的自救或互救的应急知识对每个人来说特别重要;另一方面,大多数人不了解公共安全,即便免费也不愿意主动进来。

2013 年,陈世华接触到民间救援NGO 组织成员,在交流中有两件事让他记忆犹新。第一件是2008 年的汶川地震,在救出的伤者中,因为很多人不知道止血带系上后,间隔一个小时就需要松开,这就导致1/3 以上的人因为长时间系止血带而被截肢。第二件是一位民间救援NGO 组织的成员曾向陈世华描述过上万人齐哭的声音,他亲身感受过,并将上万人齐哭的声音形容成像风一样,远远地只有“呜呜呜”的声音。这样的描述让陈世华至今难以忘记。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促使陈世华坚定信念,将普及安全教育作为值得一生去付出的事业,为避免再发生类似的惨剧而努力。

2013 年,朝阳区公共安全馆正式进入试运营期。经过建章立制得以每天开门迎客的“第一仗”,场馆打响了奋进途中的第二仗——持续改造提升场馆互动项目。那个时候,不管多么艰难,陈世华和他的同事们都能凝心聚力,将“希望更多的人走进场馆”作为工作的不竭动力,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陈世华不满足于眼前的成绩,2015 年,他开始利用周末自费前往全国各地“取经”。数年内先后参观了大大小小的安全体验馆或专项安全教育馆30 余个。他说:“一开始我就是想看看人家的场馆做成什么样子,看看有没有更好的互动设备,有没有可以引进的好项目,来丰富我们自己的场馆,后来逐渐演变成对整个行业发展逻辑的深入思考。”

说及此,陈世华介绍,日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大量建设体验式防灾教育场馆,由那时起,体验式安全教育开始被世人所知。国内关于建设公共安全场馆的经验大多是从日本的防灾教育场馆发展和延续过来的。为此,他4 次自费去日本,想到公共安全馆的发源地一探究竟,然而事情进展并不顺利。第一次日本之行以失败告终,原因是通过导游沟通,得知对方场馆只接待会日语的游客。第二次陈世华独自前往场馆,成功进入后却只能走马观花,全程的日语讲解着实难住了他。在这次回国后,陈世华用周末的时间学习了一年的日语,终于在第三次、第四次实地参观时,可以和对方进行简单的交流,并结识了几位日本的防灾教育专家,并通过几次座谈的机会进行深入的交流。

从国内走向国外,陈世华犹如在体验式安全教育方面攀上了更高的山峰,从公共安全馆的运营、体验设备的配置、体验式防灾教育原理等多方面,都产生了更多、更实际、更新颖的思路,更为他下一步带领所有员工,在朝阳区公共安全馆这块责任田上“大干特干”夯实了基础。扬帆在2016 年,朝阳区公共安全馆步入了真正的“成长期”。

大刀阔斧干起来

公共安全馆不应是单纯的展览馆,而是体验感、互动性更强的应急训练场馆。安全体验馆要带给体验者什么样的感受呢?“是人们进入场馆之后,通过场馆互动式设备进行体验,通过互动训练以及操作模拟设备,让人们有了身临其境的经验。那么,将来一旦遇到类似的突发事件时,能够不惊慌、不盲目操作,达到避免灾害、保护自身的目的。”陈世华说道。

朝阳区公共安全馆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改造,场馆内所有展区设备的互动率由20%提升至60%,越来越多体验式设备能够让普通人从走马观花似的理论学习,转变为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甚至熟练应急装备的基本操作。如在自然灾害展区,设置了一间模拟突发地震的房间。模拟地震来临时,参观者身处的房间会不断震动并发出巨大声响,此时可以在房间中进行躲避演习。沉浸式的环境提升了参观者的互动体验。

更新换代后的体验馆,就像陈世华的孩子,每一处变化都倾注着他的心血。“应该让更多的人走进体验馆,我必须得主动出击!”为了让体验馆发挥更大的功用,陈世华暗暗下决心。于是,诸多安全教育科普进社区的活动中,都能看到陈世华积极的身影。2015 年,在一次同类活动上,陈世华购买了几件方便在室外使用的互动设备,开展了3 ~5 场活动。这之后,他发现体验者很热情,反响也不错,就想着应该趁热打铁。没想到,随之而来难题令他愁眉不展——室外活动需要搭建场地,而搭建场地和固定设备租赁成本较高,与活动仅仅搞上1 ~2 天相比,性价比很低。如何用最低的成本,让更多的人得以参与是当务之急。

陈世华使用水基式灭火器进行灭火演示

谈到这里,陈世华反复提到一个词——实用。因此,在2015 年,陈世华联合其他单位,着手准备“实用”设备设施的研发工作。2016 年,可以随时移动的互动式地震体验拖车研发成功,走进社区、学校、办公楼不再是难事。随后,另一件特色设备——水基式灭火训练器面世,解决了体验时使用传统灭火器成本过高的问题。水基式灭火器以水作为灭火源,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模拟了真实灭火器的喷射手感,让人印象更加深刻。此外,陈世华还带领团队陆续研发了10 个项目的互动设备,包括逃生结绳训练架、止血包扎训练台、防灾逃生训练帐篷等,并申请完成2 项产品专利。

有了这些自主研发的设备,朝阳区公共安全馆彻底完成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过程。不仅让更多人接触到安全教育,激发个人兴趣,还让每个人都有足够的体验。陈世华举例,例如学习心肺复苏,外出开展活动时一般会带9 个模拟心肺复苏的假人,1 位老师示范,8 人可以同时在旁边操作。如果学校有1 000 名学生的话,一次室外活动进行5 个项目,那么从早上8点到下午4 点,1 000 名学生能够100%在校园内体验每个项目一次。陈世华开发这套设备的目的就是让更多的人接触到这些安全互动体验项目,真正让每一个人都能动手操作,而不只是流于形式。就这样一场一场的活动开展下来,从2016 年至今,朝阳区公共安全馆已开展280场“五进”安全互动体验项目活动,训练了16 万余人。这种活动的开展方式也被陈世华叫做移动式安全体验营,也是将互动式安全体验真正“搬”到了每个人的身边。

走正确的路

2020 年,我国第一部体验式公共安全场馆地方性规范——《北京市公共安全教育基地分类分级评估标准》(以下简称《北京标准》)出台,这是全国第一个具体描绘体验式公共安全教育场馆的地方性文件,为后续场馆的建设和运营发展提供了指引和借鉴。陈世华正是该文件的主要编写人。

陈世华称:“自己就是一个探路者。通过朝阳区公共安全馆这片实验田,去探索一条体验式安全教育行业可能的生存发展之路。如果实验成功了,我会把经验和教训全部分享出去,希望用我这块探路石,让中国式公共安全体验教育能够发展越来越好。”

说到也做到。陈世华将这些年实践探索得到的经验,写在了《北京标准》及多篇专业论文中,在梳理现有各类体验类公共安全教育场馆建设实践的基础上,从多个维度对体验式安全教育场馆进行了更细致的定义和描述,提出了以“综合教育水平、互动体验水平、功能辐射水平”3 个方面的体验式公共安全场馆考量标准2.0 版,对未来体验式安全教育的发展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

对于未来,陈世华信心勃勃,并表示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需要做。自己一定会坚持做,做得更好。他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把朝阳区公共安全馆的运营和工作形式辐射到全国,让每个城市都能有科学合理的互动式安全教育设施网络,让更多民众接触、体验应急安全科普知识,学到真正实用的安全技能,提升自救以及帮助他人的能力。

猜你喜欢

朝阳区公共安全互动式
心智教育 筑梦成长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简介
靖江市启动水上公共安全共建区
朝阳区成立街道快递外卖行业联合工会
疫情防控 朝阳区各级工会组织在行动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基于知识图谱的知识推理与公共安全结合的理论研究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首都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的路径选择——以朝阳区为例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如何打造自主互动式高中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