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体化护理对于胆结石手术患者负面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2021-05-19唐祥蜀

健康之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手术护理负面情绪个性化护理

唐祥蜀

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护理对于胆结石手术患者负面情绪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8例胆结石手术患者,采用平行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54例) 与观察组(个性化护理,54例) ,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 和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 方面,护理前,两组未见明显差异(P > 0.05) ;护理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护理后比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 < 0.05) 。躯体生理功能状态、心理情绪状态、自觉症状、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状态、生活质量总分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 < 0.05) 。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92.59 %) 比对照组(77.78 %) 高,差异显著(P < 0.05) 。结论:胆结石手术患者护理过程中,个性化护理方法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与患者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推广。

关键词:胆结石;手术护理;个性化护理;负面情绪;满意度

胆结石是临床发生率较高的一种疾病,指的是胆汁内部分成分析出后凝结形成的胆囊内结石,该病的发生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了一定影响。现阶段,针对胆结石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治疗效果明显。但是由于许多患者对疾病和手术了解较少,往往伴有恐慌、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除对手术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外,也会导致并发症的发生,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据有关资料显示[1],个性化护理是一种全新的护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通过与患者交流,能够改善紧张的护患关系。此外,该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自身疾病,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因此,本文针对胆结石手术患者采取个性化护理的效果进行简单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108例胆结石手术患者均为贵州省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分组采用平行对照法,每组54例。对照组:男性30例,女性24例;年龄28~70岁,平均年龄(43.62±2.13) 岁;文化水平:小学15例,初中19例,高中10例,大专及大专以上10例。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2例;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43.58±2.15) 岁;文化水平:小学14例,初中20例,高中11例,大专及大专以上9例。两组一般资料未见明显差异(P > 0.05),可对比。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1) 自愿签署研究同意书;(2) 经过CT、超声等检查明确诊断为胆结石;(3) 研究资料完整、齐全且意识清楚;排除标准:(1) 合并肾、心、肝等器质性病变;(2) 存在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3) 具有传染疾病史、精神异常;(4) 合并恶性肿瘤;(5) 存在凝血功能障碍;(6) 哺乳期妇女、妊娠期妇女;(7) 中途选择退出。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详情如下:为患者普及围术期有关内容、手术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对患者生命体征指标(血压、脉搏、呼吸等) 严密监测,指导患者日常生活,确保饮食均衡、合理等。

观察组采取个体化护理方法,具体内容如下。(1) 术前护理:自患者入院后,带领患者及其家属熟悉医院环境;通过语言交流方式全面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习惯、饮食喜好和基本状况等。由专业人员实施健康知识宣传,促进其健康意识的提高。详细介绍关于胆结石的知识,讲解手术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由于患者对疾病、手术等了解较少,往往伴有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会对手术的展开造成影响,因此应及早实施心理调节,尽可能的改善患者负面情绪,促进其治疗依从性和积极性的提高。带领并帮助患者展开术前检查,并将准备工作做好等。术前,告诉患者摄入营养较高、容易消化的食物。(2) 术中护理:将患者缓慢推入到手术室,利用语言交流方式告知患者利用深呼吸方法保持全身放松,改善其不良情绪,听从医生的安排,使其可以主动配合医护人员工作。术中,护理人员对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等严密监测,准确记录各项指标,降低意外事件发生率,保证手术开展顺利。在发现异常后,马上向医生汇报并处理。(3) 术后护理:严密监测引流管,防止引流管脱落或者扭曲等,同时严格控制引流液流速,并对引流液性质进行观察。仔细监测手术切口,保证切口包扎良好,观察出血或者渗血状况。术后,对患者日常用药指导,确保药物应用合理。帮助患者翻身,按摩长时间受压部位,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压疮等发生。针对胆结石患者而言,饮食方面要保持营养价值高、清淡饮食原则,定时定量,并按照少食多餐原则进行,主要食用米、面、肉、蛋等,适当摄入水果、蔬菜等,术后禁止摄入洋葱、芹菜等,避免出现胀气。术后需要禁食12 h,禁水4 h。针对术后疼痛,护理人员需要耐心讲解疼痛产生的原因,并利用镇痛药物、注意力分散等方法缓解疼痛,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术后,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平稳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加快术后康复速度。

1.3 观察指标

(1) 评估负面情绪: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 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评价焦虑、抑郁状态,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焦虑越严重。

(2) 评价生活质量:采取GIQLI量表,评价指标包括躯体生理功能状态、心理情绪状态、自觉症状、社会活动和日常生活状态、生活质量总分,144分为最高分,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3) 观察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评价指标有满意(80~100分) 、基本满意(60~79分) 与不满意( < 60分) 。(基本滿意+满意例数) /总例数×100 % = 满意度[2]。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对比

护理前,两组负面情绪评分对比,差异较小(P > 0.05) ;护理后,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 < 0.05) ,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 < 0.05) ,见表2。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P < 0.05) ,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胆结石患者越来越多,并表现为增加趋势。由于结石很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致使发生急性炎症,从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胆囊黏膜,有些甚至出现胆囊癌[3]。胆结石疾病发生后,通常具有隐痛、胆绞痛等症状,常见有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胆囊结石等[4]。通常情况下,采用手术方法治疗胆结石。手术治疗前,以患者病情为依据对手术方法进行选择,常用手术方法包括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探查胆管取石、常规开腹手术切除胆囊取石术、腹腔镜微小切口切除胆囊等,若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合理,则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如胆结石术后有些患者发生反流性胃炎,极易损伤患者胆管,这是由于患者对疾病了解较少,术前往往伴有抑郁、焦虑、恐慌等不良情绪,对患者治疗依从性造成了影响,阻碍了手术的展开,术后并发症发生高[5]。所以,应加强对护理工作的关注。护理干预贯穿在整个治疗中,包括术前护理、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临床上,常规护理方法并未满足患者心理状态,与患者沟通、交流较少,并不能有效疏导患者负面情绪。

个性化护理是在优化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形成的,在确保手术顺利开展、加快术后康复速度中具有重要作用[6]。个性化护理方法主要围绕患者展开,以患者性格、病情变化、经济能力等为依据,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法。该护理方法改变了以往被动护理方法,转变为主动护理方法,能够合理调节患者心理状态。个性化护理方法的实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不良情绪;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工作技能和道德素质,从患者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展开,从整体上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7]。研究结果显示,SDS和SAS评分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低(P < 0.05)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比对照组高(P < 0.05) 。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分析,个性化护理方法的实施有助于患者康复自信心提高,同时可以改善其负面情绪。个性化护理显著影响着胆结石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方法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主动接触患者,并与之交流、沟通,能够及时掌握患者心理状态,并根据其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进行心理调节,可以改善紧张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结果显示,观察组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P < 0.05) 。由此可见,通过实施个性化护理模式,能够与患者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个性化护理模式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了每位患者的差异,以患者实际状况为依据制定个性化护理方法,改善其不良情绪。采用健康知识宣传方法纠正患者错误认知,并重新建立患者治疗自信心,为其营造舒适、干净的治疗环境和康复环境,对于患者术后康复有利[8]。个性化护理方法实施过程中更加关注患者心理疏导,让每位患者感受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爱护,对于医患纠纷发生率降低有利,增强患者疾病治疗自信心。针对手术切口的护理采取精细化护理,术后告知患者及早展开功能锻炼,可使患者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增强,以便伤口及早愈合。通过认知干预方法能够帮助患者了解胆结石诱发因素、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等,促进其突发状况应对能力的提高,协助患者及其家属意识到手术治疗的重要性,促进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提高[9]。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个性化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负面情绪改善,尽量确保手术进展顺利,促进手术治疗安全性的提高。个性化护理实施期间,由护理人员对患者个性特点和心理状态全面评估,以个性化差异为依据制定人性化护理方法,并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和培训,促进其专业技能的提高[10]。术后,对患者日常饮食合理指导,增强患者自身免疫能力和抵抗能力,使其可以保持良好的状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此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综上所述,个性化护理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应用效果明显,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可促进护理满意度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值得临床采纳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莉娅.个体化护理应用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的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研究[J].中外医疗,2021,40(28):105-108.

[2]邓小琼,顾铮,高鹤鸣.研究个体化护理干预对胆结石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1,16(16):94-95.

[3]郑彩平.个体化护理应用在胆结石手术护理中临床护理效果观察[J].结直肠肛门外科,2021,27(S1):124-125.

[4]张玉华.个体化护理在胆结石手术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1,36(3):219-220.

[5]温晶晶.个体化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21,25(6):800-801.

[6]温晶晶.个体化护理模式在胆结石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现代诊断与治疗,2021,32(2):317-319.

[7]韩凤兰.针对糖尿病合并胆结石手术患者35例实施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护理效果[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2):130-132.

[8]郭静.糖尿病合并胆结石手术患者应用个体化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20,23(10):87-88+91.

[9]龔雪梅.个体化护理对胆结石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的效果研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9):153-154.

[10]郑素红,潘珍.采用个体化护理对改善胆结石手术患者心理状态、生活质量的作用[J].心理月刊,2020,15(1):98-99.

猜你喜欢

手术护理负面情绪个性化护理
细节护理干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头痛及负面情绪的影响
心理健康教育对改善惠州市精神病患者家属负面情绪的效果观察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失功的预防效果分析
剖宫产护理中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研究
“负面情绪”并非一无是处
食道超声引导下小儿房间隔缺损微创封堵术的手术护理
法律案件中的法理和情理分析
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手术护理探讨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口腔炎的个性化护理
探讨泌尿外科老年患者手术护理的安全隐患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