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板块实训结合讨论式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析
2021-05-19刘东庭
刘东庭
摘要:目的:探析临床教学中采取心电图板块实训结合讨论式教学的效果。方法:选择106名(2017年1月~2019年1月) 本科毕业临床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前入院实习学生为参照组,以2018年1月后入院实习学生为实验组,每组各53名。参照组53名均以传统教学模式予以教学,实验组53名以此为基础实施心电图板块实训配合讨论式教学。对两组教学效果展开评价。结果:心电图考核成绩,实验组理论知识、心电图阅读及总成绩比参照组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 ;教学效果,在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主分析能力及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实验组教学效果高于参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 。结论:临床教学中采取心电图板块实训结合讨论式教学效果显著,可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在拓展临床思维方面具有积极影响。
关键词:临床教学;心电图;讨论式教学;实践能力;效果
心电图具有快速、无创等优点,同时具有可重复性特征,是医院最为基础的检查项目,更是一系列手术、心血管疾病及重症监护中主要辅助检查手段,其判读已是当下技能考核关键内容之一[1]。临床教学实践发现,大部分学生虽已参加心电图知识教育与见习,但其实习后依旧对患者心电图存在疑惑,导致无法正确认识疾病。而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包括心电图教学进度相对靠后,期末时期学生精力有所分散,对此部分内容重视度不足,加之心电图理论知识讲解过于表面,教学形式单一,枯燥乏味,学生积极性不高[2]。基于上述因素出发,北京市延庆区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延庆医院) 对2017年1月~2019年1月见习心内科学生加强心电图技能培训,目的在于提高其实践能力,培养临床思维。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106名(2017年1月~2019年1月) 本科毕业临床专业学生视为研究对象,以2018年1月前入院实习学生为参照组,以2018年1月后入院实习学生为实验组,每组纳入53名。参照组男女之比28∶25,年龄19~26岁,平均年龄(23.51±1.23) 岁;实验组男女之比29∶24,年龄20~25岁,平均年龄(24.05±1.22) 岁。两组一般性资料对比,P > 0.05,可对比。
1.2 方法
参照组辅以传统带教模式。经科室选择心电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及考核大纲中要求与心电图诊断要求组织见习生就有关基础知识加以学习,结束后实施读图实践活动,以代表性病例就一系列心内科病症心电图图像展开实例教学。
实验组辅以心电图板块实训结合讨论式教学。教学方法为讨论式教学法,与临床相结合,使知识点以波或段变化为准则分成多个单元板块进行分批次教学,详情如下。(1) 教学准备:由教师收集代表性心电图资料,按教学板块对其归类,并整理成册,同时预设有关心电图判读问题,而后发送至学生,完成课前准备。(2) 教学活动:教学期间由教师就本知识板块理论进行讲解,如心电图波或者段形成要点、原理;以课前心电图与预设问题为前提,学生对本板块内容加以讨论、交流,教师发挥辅助作用,引导学生从理论知识入手进而对心电图实施诊断,得出最终的结果;选择住院患者心电图图像展开分析、讨论,由教师点评、总结、归纳。
1.3 观察指标
(1) 心电图考核成绩:涉及理论知识成绩、心电图读图成绩,各项满分100分,最终的总成绩以两项成绩50 %加权后得出。
(2) 教学效果:以问卷调查方式就两组教学效果展开评价,包含有无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教学内容、形式满意度等。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4.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 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 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电图考核成绩结果对比
实验组心电图读图、理论知识及总成绩均相比之参照组高(P < 0.05) 。见表1。
2.2 教学效果结果对比
在有无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及增强实践操作能力等教学效果方面,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 < 0.05) ,见表2。
3 讨论
掌握心电图知识不仅是诊断学教学要求,更是一个医学生成为医师必须掌握的技术。既往见习中是遇到什么典型图形讲解什么内容,因前期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见习后难以适应,教师费力,学生理解困难,使学生积极性大大下降。因此,于见习期实施针对性、个性化心电图技能实训极为重要[3]。资料表示,心电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需经历长期的读图过程。教学活动中,以模块式读图视作活动主导思路,摒弃过往以房性早搏、房颤等为中心的学习模式,采取以心房肥大、房扑及房颤P波异常变化为中心的心电图分成单一的知识板块教学模式,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基于心电图原理形成进行P波的观察,然后将板块中心电图较正常P波展开观察,在两个图形中进行理论知识的逐次讲解[4]。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心电图读图、理论知识及总成绩相比于参照组明显较高(P < 0.05) ,提示板块实训配合讨论式教学有益于提升学生成绩,增强教学效果。临床指出,心电图的诊断涉及一系列理论数据,对心电图实施分板块教学能够将每次的图像集中于一个波或一个段,使学习过程更具针对性、目的性。另外,取正常和异常图像进行对比模式教学,学生可轻而易举找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经实践后强化知识认知,提高记忆力,进而提高读图能力[5]。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有无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自主学习效能及增强实践操作能力等教学效果方面,实验组高于参照组(P < 0.05) ,提示板块实训配合讨论式教学可提升自主学习能力,锻炼学生实践能力,使其临床思维更为广阔。心电图实训课程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心电图操作,心房肥大与心室肥厚、心肌梗死与心律失常等图像特征。由于心电图知识繁杂、难以理解,学生成绩下降,既往教学教师一般讲授式、填鸭式为主,学生参与度较低,无法感受身临其境,降低知识吸收及产出率[6]。同时,教师教学方式以现场读图和提问等方法实施授课,因学生接受、理解能力具一定差异性,对教学活动要求不同,导致其个性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影响最终学习成绩。讨论式教学不同于讲授式教学,其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可畅所欲言,表述自己的看法及想法,调动教学活动的参与性,将被动变为主动,提高学习动力。此外,讨论式教学能够自觉地将学生知识缺陷、理论认知错误反映出来,经教师引导,学生错误认知得到纠正,弥补不足,从而完善自身知识体系,为后期临床实践奠定基础。研究表示,临床心电图呈多样化特征,部分图像并未与教学时所呈现的图像一致。若仅掌握图像分析法,不采取相应的强化练习,极易与实际教学相脱轨,学生无法适应实践工作,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7]。鉴于此,板块实训配合讨论式教学要求每一教学板块结束后要选择与本教学有关的患者心电图资料予以交流、讨论,鼓励学生发言,掌握其知识认知水平,及时纠正错误,进而提高学习综合能力。刘理静等人[8]对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接收实习生展开研究,随机分为A组、B组。结果表示,A组总成绩(82.36±4.34) 分与B组(76.96±3.35) 分相比明显较高(P < 0.05) ,与本研究中实验组总成绩(82.98±4.35) 分高于参照组(78.47±3.41) 分的结果一致,证实本研究具真实可行性。
综上,临床教学中采取心电图板块实训结合讨论式教学效果显著,可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实践能力,且于拓展临床思维方面具有积极影响,属理想、可行性教學方法,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吴优,杨健威,姚沄,等.基于SPOC模式的心电图临床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探索[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24(1):104-106.
[2]李明,冼盈,李展翼,等.整合式教学策略在医学本科生心电图实验课中的教学效果分析[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20,8(4):227-230.
[3]杨春林,狄美凤.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在临床心电图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41(S1):324-326.
[4]李康妮,张莹,刘燃.心电图板块实训结合讨论式教学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9,37(10):50-52.
[5]刘成龙,韦芳,殷唯杰.模块化教学法在心电图教学中的效果分析[J].心电图杂志(电子版),2019,8(1):18-19.
[6]寇惠娟,高登峰,王洪涛,等.以病例为基础的“两微一翻”教学法在心电图实习带教中的体会[J].中华诊断学电子杂志,2018,6(4):281-285.
[7]孙敬和,张瑾,何小莲,等.中医院校提高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心电图教学改革探索[J].实用心电学杂志,2020,29(5):340-343.
[8]刘理静,钱红,贺兼斌,等.基于物理诊断网络考评系统的混合式教学法在诊断学心电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J].广西医学,2019,4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