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生素C局部注射治疗角膜炎的临床优势评价

2021-05-19马学芹

健康之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维生素C角膜炎生活质量

马学芹

摘要:目的:探讨了角膜炎患者接受维生素C局部注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甘肃省临夏市民族医院治疗的80例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维生素C局部注射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治疗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泪液氧化应激指标(NO、Cu及EGF)对比,研究组各项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参照组(P < 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皮肤瘙痒、便秘及口干)发生率5.00 %显著低于参照组20.00 %(χ2 = 4.114,P < 0.05);研究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比参照组更优(P <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 %高于参照组80.00 %,差异显著(χ2 = 4.114,P < 0.05)。结论:将维生素C局部注射应用于角膜炎患者的治疗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泪液氧化应激反应,降低患者发生不良反应概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患者的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行。

关键词:角膜炎;维生素C;生活质量;泪液氧化应激;效果

在眼科,角膜炎属于常见疾病,也是主要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疾病之一[1]。该病症主要是因患者角膜防御功能减退后而引发的各种致病因素导致的角膜炎症。主要症状为畏光、眼痛、流泪以及视力下降等。在临床上,主要以抗感染为主进行治疗,虽然可以达到对症治疗,减轻炎症反应,但是加入维生素C的干预,对患者疾病治疗的效果会更加显著[2]。本研究主要选取了在甘肃省临夏市民族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角膜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对患者应用维生素C局部注射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6月甘肃省临夏市民族医院治疗的80例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患者选择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参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采取维生素C局部注射治疗。研究组患者年龄25~41岁,平均年龄(33.04±1.14)岁;男性19例,女性21例;针对患眼调查可知,左眼15例,右眼15例,双眼10例。参照组患者年龄24~40岁,平均年齡(32.54±1.65)岁;男性21例,女性19例;该组患眼调查,左眼18例,右眼12例,双眼10例。组间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角膜炎;同意并签署实验知情同意书;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可进行问卷调查。

排除标准:有精神疾病症状及病史;伴其他重大疾病;临床资料缺失者。

剔除标准:研究期间病情加重无法继续实验;自愿或其他原因主动要求退出实验。

1.2 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进行抗感染治疗,选取阿昔洛韦实施抗病毒与抗生素予以治疗,局部使用0.1 %的无环鸟苷眼液与1 %的阿托品眼液予以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维生素C局部注射治疗,在患侧结膜下注射维生素C,1次/2天,持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的观察指标包括泪液氧化应激指标、不良反应、生活质量及治疗效果,具体评价标准如下。

(1)两组患者泪液氧化应激指标调查:在所有患者经治疗前后,取其泪液标本,测定泪液氧化应激指标并用微量元素分析仪来测定指标NO、Cu及EGF[3]。

(2)两组发生不良反应情况调查:记录患者经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实际情况,并对所得数据统计评估。常见不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便秘及口干。

(3)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调查:以QOL-30评分表评估患者经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分数高者代表患者生活质量较好[4]。

(4)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调查: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病情改善情况,并对相关数据予以评比,主要分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好转,眼睛视力逐渐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病情有所改善,有轻微的眼痛、眼红,视力恢复比较慢;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5]。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0.0软件对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分析组间泪液氧化应激指标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泪液氧化应激指标(NO、Cu及EGF)对比,研究组各项指标改善效果均优于参照组(P < 0.05),见表1。

2.2  对比分析组间生活质量

研究组生活质量改善效果比参照组更优(P < 0.05),见表2。

2.3  对比分析组间发生不良反应情况

通过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调查可知,研究组中发生皮肤瘙痒与便秘的各有1例,无患者出现口干,该组总发生率为5.00 %(2/40);参照组中发生皮肤瘙痒的有5例,发生便秘的有2例,发生口干的有1例,总发生率为20.00 %(8/40),组间不良反应数据对比差异明显,且研究组概率最低(χ2 = 4.114,P < 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00 %高于参照组80.00 %,差异显著(χ2 = 4.114,P < 0.05)。

2.4 对比分析组间治疗效果

根据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调查可知,研究组中显效的有23例,占比为57.50 %;有效的有15例,占比为37.50 %;无效的有2例,概率为5.00 %;该组总有效率为95.00 %。在参照组中,显效20例,概率为50.00 %;有效12例,概率为30.00 %;无效8例,概率为20.00 %;总有效率为80.00 %。组间在治疗效果方面数据差异显著,且研究组概率更高(χ2 = 4.114,P < 0.05)。

3 讨论

角膜炎屬于一种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眼科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眼部患处有异物感与刺痛感,严重时会出现灼烧感,患者的球结膜表面会出现混合型的出血现象,同时还伴有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视力障碍以及角膜表面浸润等问题[6]。该病症具有较高的发病概率,而且其致盲率也十分高,所以理应对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以免随着病情的发展,影响患者视力水平与健康,为其生活带来严重影响[7]。维生素C属于水溶性的抗氧化物质,可中和患者血浆中的自由基,在细胞呼吸与生物氧化还原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维生素C能够直接作用于氧化剂,具有超强的抗氧化剂作用,将该药物应用在治疗角膜炎患者中,可充分保护患者的基底膜保持完整性,有助于恢复患者病变的组织,起到增强患者抗病毒的作用,从而可保障患者的视力恢复正常水平[8]。

本次研究将常规治疗方案与维生素C局部注射治疗方案进行对比评估,将结果数据统计表明,组间泪液氧化应激指标统计可知,研究组的泪液氧化应激指标改善效果更好(P < 0.05);组间不良反应发生概率调查可知,研究组的总发生概率(5.00 %)更低(χ2 = 4.114,P < 0.05);以QOL-30评分表评估组间生活质量后可知,研究组的生活质量更高(P < 0.05);组间治疗效果评比,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0 %(38/40),参照组80.00 %(32/40),研究组有效率更高(χ2 = 4.114,P < 0.05)。

综上所述,针对角膜炎患者来说,对其实施维生素C局部注射治疗,能够充分调节患者的泪液氧化应激反应,患者发生不良反应的概率有所降低,其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同时提高了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因此具有临床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唐敏,岳丽菁,张阳等,静.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暴露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研究[J].按摩与康复医学,2021,12(24):57-59.

[2]刚立杰.角膜炎角膜溃疡患者使用维生素C局部治疗的临床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148+162.

[3]霍敏,张静,董玉红.妥布霉素滴眼液治疗重症细菌感染性角膜炎的疗效及炎症因子、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J].贵州医药,2021,45(9):1409-1410.

[4]张小玉,付珂.那他霉素滴眼液与伏立康唑滴眼液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7):5112-5115.

[5]郭泽莉,郭琦,吴文玉,等.塞奈吉明滴眼液在治疗眼科罕见病神经营养性角膜炎中的应用[J].中国药学杂志,2021,56(16):1348-1352.

[6]钟玉生.伐昔洛韦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效果及安全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23):101-103.

[7]刘宇,崔珊珊.维生素C局部应用治疗角膜炎和角膜溃疡的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6):166-168.

[8]梁婉红,李荣需,钟颖.角膜炎、角膜溃疡患者使用维生素C局部注射的效果[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9,32(9):1370-1371.

猜你喜欢

维生素C角膜炎生活质量
如何区分角膜炎和结膜炎
环磷腺苷联合维生素C对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不同酸提取对维生素C测定结果的影响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蒙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
补充维生素C对剧烈运动后人体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及ROS/NF—κB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野鸡冠花子液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70例
自体血清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