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观察
2015-05-26程春菊
程春菊
【摘要】过敏性紫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免疫异常所导致的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以皮肤紫癜、胃肠道症状、关节肿痛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本文通过观察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过敏性紫癜的疗效,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11例,总有效率91.6%,对照组总有效4例,总有效率50%。两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维生素C;过敏性紫癜;治疗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临床表现为皮肤紫癜,常伴关节炎、腹痛、便血和肾小球肾炎。现代社会随着小食品的不断增加,此病的发生率逐年增多。为探讨治疗此病的有效方法,我们于2005年1月到2009年1月收住医院的1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用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治疗
新绛县人民医院将2005年1月到2009年1月,儿科收住入院的20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7.14岁,平均年龄10岁左右;对照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7.13岁,平均年龄10岁左右。观察组12例患儿,8例患儿为单纯性过敏性紫癜,只表现皮疹,两例混合型过敏性紫癜,分别合并关节肿痛和腹痛,其中一例有肾损害,表现血尿、蛋白尿,且血压增高。对照组8例患儿中,6例患儿为单纯性过敏性紫癜,只表现皮疹,两例为混合型过敏性紫癜,除皮疹外,尚有关节肿痛和腹痛,其中l例有肾损害,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血压偏高等表现。两组发病情况基本相仿,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排除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其他出血性疾病。
1.2 临床表现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小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系统性血管炎,各年龄均可发病,以学龄儿童多见。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以皮肤紫癜为主,部分病例腹痛,关节炎或者肾症状首先出现。起病前1-3个月常有呼吸道感染史,可伴低热、食欲缺乏、乏力等全身症状。皮肤紫癜于病程中反复出现,为本病特征,多见于四肢及臀部,对称分布,伸侧较多见,分批出现,面部以及躯干较少。初起呈紫红色斑丘疹,高出皮面,压之不退色,继而呈棕褐色而消退,可伴有荨麻疹和血管神经性水肿,皮疹多呈自限性,但1-3个月内多有反复趋势,部分患儿出现反复的阵发性腹痛,位于脐周或下腹部,疼痛剧烈,可伴呕吐,部分患儿有黑便或血便,腹泻或便秘。一部分出现膝、踝、肘、腕等大关节肿痛,活动受限,呈单发或多发,部分患儿出现血尿、蛋白尿和管型,具有自限性。可伴血压增高及水肿,少数呈肾病综合征表现,肾症状绝大多数在起病1个多月内出现,也可在病程更晚期发生。
1.3 防治方法
所有收入院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均给予:
(1)一般治疗:休息,积极寻找和去除致病因素,包括控制感染等。
(2)对症治疗:有荨麻疹或血管神经性水肿史,应用抗组胺药物和钙剂,腹痛时应用解痉剂,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可以静脉滴注西咪替丁,每日20-40mg/kg。
(3)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混合型紫癜,急性期腹痛和关节痛可予缓解。可用泼尼松1-2mg/kg,分次口服。
(4)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潘生丁3-5mg/kg,分次服用。观察组的12例患儿,在住院期间除给予以上治疗外,另加用维生素C200mg/kg,加入10%的葡萄糖液200ml,静脉滴注,一日一次,半月为一疗程。
1.4 效果评价
对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判断:过敏性紫癜皮疹于半月后不再复出者为显效,2-3个月内不再复出者为有效,2-3个月后复出者为无效。
2 结果
观察组12名患儿,9例显效,2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11例,有效率91.6%。对照组8例患儿中,3例显效,1例有效,4例无效,总有效4例,总有效率50%。两组相比具有极显著差异(p<0.001)。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是以毛细血管和小动脉为主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皮肤紫癜、胃肠道症状、关节肿痛及肾脏损害为主要临床表现。多见于学龄儿童,病因尚不清楚。
维生素C:
(1)参与体内羟化反应,例如脯氨酸一羟脯氨酸,这是胶原合成中的一个重要反应部分,一旦维生素C缺乏,能导致结缔组织中纤维形成障碍,细胞间结合质减少,从而使牙质及骨样组织形成停滞,毛细血管出血,创伤愈合延迟等。
(2)维生素c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以及神经递质的合成。
(3)参与各种有机药物或毒物生物转化,具有解毒作用。
(4)帮助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
(5)预防滤过性病毒和细菌的感染,具有抗癌作用,并增强免疫系统功能。
(6)减少静脉中血栓的发生。
(7)可治疗普通的感冒,并有预防的效果。
(8)增加对无机铁的吸收,预防坏血病。
(9)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毛细血管脆性降低。基于以上维生素C的功能,近年来国外报道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ITP取得一定疗效,我们将大剂量维生素C用于过敏性紫癜,效果非常显著,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希望大家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