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问题探析

2021-05-18徐伟

当代农村财经 2021年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

徐伟

摘要: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一项重大战略,它离不开多方社会主体参与,科技类社会组织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多元化架构中,既有自身独特优势,又面临现实困境,探析参与的现实路径,有助于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科技类社会组织 乡村振兴 农村

*基金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路径研究”(2019RKB0112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指出:在强化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同时,要搭建社会参与平台,加强组织动员,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乡村振兴参与机制。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动力,是推动农业现代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为社会方面的科技类社会组织,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具有自身的优势特色,也存在现实的问题和困境,探寻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可行性性路径,对于促进乡村振兴和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一、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社会组织是以提供社会服务为宗旨,有别于政府组织与营利组织的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的正式或准组织性的组织。科技类社会组织则是指拥有合法地位的,以发展公益科技为宗旨,由科研领域人员自愿结成的非营利性组织,它主要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和基金会。科技类社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一样,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它具备良好专业、组织和人才基础,具有较强的创新和支持能力,能够为乡村振兴提供有针对性的专业化服务。

(一)提供科技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条件、目标任务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当前农业农村科技供给水平还比较低,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亟需科技创新与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科技类社会组织拥有大量专业的科技人才和资源,能够通下乡、上门服务等方式,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提供专业化的技术指导、培训以及咨询服务,并通过产学研相结合,完成需求对接和促进技术成果转化,提高精准扶贫的效率,提升科技助农的效果。

(二)普及科技知识

科普工作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五个振兴”的重要环节之一,牢牢把握乡村振兴战略这一“三农”工作总抓手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大力普及科技知识,讲好“三农”故事,是新时代广大科技工作者的重要使命。我国基层科协已经形成规模,遍及广大乡镇社区,范围比较广泛。科技类社会组织可以利用自身资源、专业人才和平台优势等,通过开放实验设施、科技展馆和示范基地等,开展科普讲座、组织科普活动,围绕乡村振兴,向广大农民传播普及科技文化知识,传递前沿科技资讯,弘扬科学精神。如山东省科协在“科普山东”频道,开设科技助力精准扶贫专栏,集中科普中国及全省优质资源,打造便捷的农科电视点播平台。

(三)开展决策咨询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性、长期性的重大战略,涉及范围广、人员多、利益杂。目前实施乡村振兴的难点较多,如,乡村人才流失化、乡村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薄弱化、乡村精神文明荒漠化和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单一化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科技类社会组织兼具“专业性”和“社会性”,能够在决策服务、技术咨询、标准制定和政策解读等方面,补充丰富政府的创新公共服务职能,从科学化、技术化、专业化视角定期提供政策建议、研究报告与科技咨询,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把好脉”“开好方”。

二、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现存问题

(一)社会服务能力不强

当前科技类社会组织在发展和服务上存在短板,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信息化水平偏低和市场运作能力较弱等,难以适应科技工作者多层次、多渠道服务乡村振兴的需求,制约了其社会服务功能的发挥,提供科技服务水平有待增强,普及科技文化范围需要拓展,服务“三农”决策咨询研究亟待提升。如,有些学术性团体的属性明显,以从事科学研究为主,自我发展活力差,服务“三农”的意识薄弱。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例。当前山东省是以政府推广农技为主的制度体系,主要利用行政手段作为运行机制,实施自上而下的推广模式。在此推广运行中,科技类社会组织既缺乏与推广部门的交流协调机制,也难以有效参与到农村农村乡村的技术推广和产业融合,影响了科技服务优势的发挥和农业科技创新供给水平。

(二)协调资源能力不足

乡村振兴战略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的振兴,最缺乏的还是资金、技术和人才。科技类社会组织具有“学术性”与“服务性”双重优势,而其在资源占有和动员协调上呈现相对乏力的状态。如,较多科技类社会组织专业化能力相对薄弱,“等、靠、要”思想明显,力求通过“依附模式”来获取所需资源资金,服务“三农”的自主意识不强。社会各界对科技类社会组织的认知浅、熟悉少,相关领域企业和个人愿意投入的资源和资金有限;它在提供有偿福利服务方面的经验少、规模小、效益差。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过程中,科技类社会组织第一位的是要具有承接能力。由于多数科技类社会组织的专业能力有限、运作经验不足和专业人员缺乏,直接影响了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通过对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不含西藏、香港、澳门、台湾)2008—2017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领域,尚没有完全达到独立承接政府部分职能并替代的效应。

(三)自我发展能力不够

目前,科技类社会组织的主体形式是各种学会、研究会等,其中科技社团主要来自科协系统,已经形成由中国科协统一领导并覆盖全国的层级管理体系,因其性质和“官办”身份,而挂靠在政府部门,在资源、人员和资金上对行政部门依赖性较高,管理行政化明显,这同社会组织自身发展的规律相悖,以“第三方力量”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削弱。诸多行业协会也是由政府转型产生的,其在人事、财务方面受政府控制明显,政社不分,限制了其发挥作用;民办非企业、基金会,也不同程度存在“政社不分”的倾向和元素。在实施科技创新的背景下,新型科技類社会组织也开始涌现,大都由企业或个人自发形成,基本上独立于政府运行,在人事、财务、运行上具有较强自主能力,但整体参与服务“三农”的力量较弱。从科技类社会组织的运转看,人员兼职多、专职少,吸纳专业人员机制不完善,致使其自身创新动力不足、治理能力不强。

三、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

(一)提升服务能力,强化科技支持

科技类社会组织包括科技社团,伴随市场经济发展和竞争激烈,在学术交流、科技咨询、培训教育、科学普及和成果转移等方面,面临着新形势新挑战,如何全面提升自身服务能力,直接关系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类社会组织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装上“科技引擎”,就要堅持“来源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成就于创新”的原则,加快实施“社会化”改造,强化组织本身建设,发挥会员主动性创造性,运用专业人才和科研平台的资源优势,在技术指导、成果转化、科技培训、咨询决策和志愿服务上,全力提升科技助农服务水平,开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如,一些民办非企业组织、基金会及其他机构,组合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家进入乡村社区,通过服务平台、信息渠道和技术支持等,提升了乡村社区经济社会与科技水平,受到了农民和社区的欢迎。

(二)拓宽渠道来源,扩大资源投入

作为非营利性质的科技类社会组织,其资金与收入来源主要是收取会费、社会捐赠、提供服务等。不断拓宽资源资金来源,打通多元化渠道,实现来源“多元化”,是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物质前提。

一是规范自身组织的资产管理,特别是会员会费的收支,加强账目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确保资金使用规范有序安全;二是强化营销服务意识,在政策法律范围内,通过提供非营利性服务,运用有效策略促进组织有序运转,实施有偿科技咨询及培训服务,确保获得服务性收入;三是科技类社会组织要基于自身特点和优势,积极拓展资助或捐赠渠道,积极联系本领域的企业、组织和个人,互动交流,强强联合,全力争取社会资助和社会捐赠;四是全方位参与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项目,积极通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中适当赢利,丰富科技类社会组织发展的资金资源来源。

(三)创新组织机制,壮大自身实力

实施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着力开展关键技术创新、生态循环模式创建、典型示范引领、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培育和体制机制创新,这为科技类社会组织自身发展提出了挑战,也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新机遇。

一是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健全目标责任、管理服务、考核评价机制,促进科技类社会组织有序发展,全力提升组织的社会服务能力;二是注重自身队伍建设,强化会员主体地位,营造良好职业氛围,多渠道引入专业贤才,发挥专兼职人员的积极性,提高自身组织的治理水平;三是完善双重监督制度,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内部建立有序的监督机构并依据章程规范行使监督职责,外部强化公众和社会其他机构监督,不断增强组织的社会公信力。

参考文献:

(1)潘建红,杨珊珊.试论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功能与建议[J].社会工作.2018(3):81-86+111-112.

(2)纪宗华,高婷,陈娜.科技支撑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问题研究.江苏科技信息[J].2020(23):1-4 .

(3)李研,李哲.科技类社会组织发展思路与对策研究[J].科研管理.2015(11):124-130.

(4)沈亚平,王麓涵.吸纳抑或替代:社会组织与政府关系的二元分析——基于公共社会支出的视角.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21(01):109-119+2.

(5)于波:科技类社会组织参与精准扶贫优势及困境分析.农村.农业.农民(B版)[J].2020(04):18=20.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责任编辑:凌玉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农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