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研究

2021-05-18王厅

当代农村财经 2021年4期
关键词:路径选择民族地区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和发展一直是中央所重点关注的问题。交通强国战略提出以来,我国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综合性、服务性和安全性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本文在分析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交通强国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可行路径,助力促进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

关键词:交通强国战略 民族地区 农村公路建设 路径选择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乡村振兴背景下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安置区后续发展研究”课题的阶段性成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201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要形成广泛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大力推进民族、边疆等“老少穷边”地区交通发展,促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使“老少穷边”地区交通建设和农村区域资源开发有机结合。

交通强国战略的提出,是党和人民赋予交通运输行业新使命,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地区交通建设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距离交通强国的目标还存在一定差距,尤其是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去面对和解决。因此,反思目前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民族地区交通运输发展方向,对于进一步发挥民族地区交通运输“先行官”的作用,加快全国交通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

一、交通强国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发展现状

民族地区是少数民族自治区、自治州或自治县的统称,学界通常将青海、新疆、西藏、内蒙古、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广西、贵州等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省区视为民族地区。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和发展一直是历任中央高层重点关注的问题。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经历了从少到多、从低到高、从少数民族群众自发到政府统筹建设的发展过程,经过70多年的发展,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实现了从县县通“油路”、乡乡通“油路”,到村村通“油路”的历史转变。70多年里,民族地区农村公路与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社会一直都是相互推动、互相影响。一方面,作为“先行官”,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在民族地区农村社会经济正常运转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基础作用;另一方面,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可以加快补齐民族地区发展短板,带动了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

自“交通强国”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效,农民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截至2019年年底,我国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超过420万公里。民族地区农村公路条件的改善,不仅让少数民族群众出行更顺畅更便捷,也使旅游、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长期以来,由于我们始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始终围绕发展这个主题,民族地区农村公路无论交通基础设施规模还是发展理念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为深化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打造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家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前提下,民族地区公路建设逐渐走出了一条与我国体制相适应并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民族地区交通运输发展道路,为交通强国战略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公路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整合力度不够

交通强国战略实施以来,民族地区各级政府积极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設、延伸客货运输服务,规划建设了大量乡镇客运站、货运物流站等基础设施,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路网的逐步完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综合交通网络结构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但总体来看,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整合力度不够,特别是场站设施资源利用率不高、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维护成本居高不下、综合服务能力不强等问题较为突出。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必须要坚持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坚决杜绝传统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体制中资源浪费现象。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要重点考虑其综合交通网络结构和环保、防灾、安全设施建设,公路建设在改善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群众的出行条件同时,要与各地农业产业基地、物资集散地、客运班车场站有机的结合起来。要进一步整合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综合交通网络结构,以优化的交通网络促进流通产业链的延伸,使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农村公路建设对各行业发展的服务支撑能力有待提升

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地处封闭,长期受制于地理上的自然分割、非均衡发展战略等因素的制约和掣肘,基层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再加上传统管理体制和既有工作机制的影响,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长期以来存在综合性、合作性、服务性不强的问题,对各行业发展尤其是有竞争力的特色资源产业的服务支撑能力有待提升。由于建设资金短缺、地形复杂,民族地区的农村公路等级低、路面窄、路况差,大大影响了各地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特色曲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与推进。交通强国战略要求各地坚持资源集约、综合开发、共建共享的原则,充分利用民族地区农村已建公路资源,充分利用县级和乡镇客运站资源,充分利用当地特色优势资源,促进农村旅游、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为电子商务、农产品开发、产业扶贫等工作提供服务支持。同时,各地在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过程中,要积极开展农路创意设计,善于根据消费结构升级的新变化,努力打造特色农路,开发特殊地域、特殊品种等专属性特色产品,有序推进特色种养、特色食品、特色技艺、特色小镇、特色旅游、特色文化等产业项目组合式开发,以特性和品质赢得市场,因地制宜建设产业路、资源路、民俗路、旅游路、文化路,积极探索民族地区农路富民新模式。

(三)平安交通建设任重道远

交通强国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实现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但民族地区由于地理条件等各方面的原因,农村交通事故发生反而呈直线上升态势。因此,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在平安交通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交通强国战略把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当成“安全工程”,是“百年大计”,是对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加强与改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已成为民族地区政府的一项任务。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应该从设计开始就围绕“安全”规划,施工中必须严格按设计规划完成相应设施建设,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于危险路段要完善施工安全防护设施,始终将少数民族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核心位置,以少数民族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第一位,坚决清除农村道路事故黑点,切实体现“以人为本”“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交通理念,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平安交通建设。

三、交通强国背景下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路径选择

为了助推新时代民族地区农村交通运输发展,中央要求民族地区进一步破解制约农村发展的交通瓶颈,在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大力发展民族地区农村交通运输服务行业,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服务质量,发展民族地区农村交通运输新动能,突出打造“特色致富路”、全面打造“平安放心路”、积极打造“美丽乡村路”、致力打造“美好生活路”。针对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路径推进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

(一)着力构建高效率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要在综合交通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改善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按照“交通强国”新要求进行周密细致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调查和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网络规划,从全局上谋划全新的民族地区农村交通运输发展长远规划,科学制定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补给短板力度,将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形成网络,着力构建高效率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综合交通网络体系。要打造交通强国背景下“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班车到村、安全便捷”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综合交通网络体系,重点建设乡镇客运站、货运物流站、农产品物资集散地,着力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发挥各级公路交汇点的区位优势,建设结构合理的农村道路网,有组织、有步骤、有条件地逐步消除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路网中瓶颈路、断头路、梗阻路。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强化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主动构建外联内畅公路网络体系,形成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相互支撑。谋划各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突出加强民族地区农村交通短板建设,完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网络,提升民族地区农村路网服务水平,发挥乡镇立体交通枢纽优势,统筹县乡村路网布局,着力构建高质量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综合交通网络体系,提供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让民族地区农村公路成为全国公路交通运输网络的重要支线,提升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建设便捷、高效的现代化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综合交通体系。

(二)加快建设高质量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运输物流服务体系

交通强国背景下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要始终围绕“产业兴旺”“兴边富民”“生活富裕”“民族团结”做文章。一方面,要以服务经济发展高质量体系构建为起点,打造经济高效便捷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运输服务体系;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水平,强化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运输服务实力,支撑产业发展,打造“路”“产”合作倡议的标杆和示范项目。另一方面,要以服务少数民族群众高质量生活为目标,加快建设让少数民族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的城乡客运服务体系;着力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运输服务水平,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发展的支持,形成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与各产业既合理布局又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要按照“强服务,促发展”的要求,大力推进绿色交通、旅游公路示范区建设,促进乡村旅游业、农业的现代化发展。通过创新体制,完善政策,在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的建设、管理、维护与运营的同时,努力把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与旅游、商贸、物流等相关产业发展进行融合。在民族地区农村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注重结合农村地区的优势、特色资源开发,不断推进农村各产业发展,逐步消除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建设现代化的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增强民族地区农村公路的资源开发和产业服务功能,打造高质量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运输服务体系。

(三)积极推进高标准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平安交通体系建设

随着少数民族群众逐步脱贫致富奔小康、机动化交通运输车辆日益增多、车辆行驶速度越来越快、民族地区农村公路流量不断增加、少数民族群众对外沟通交流越来越频繁,民族地区农村公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交通强国战略强调,要把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公路交通运输安全水平作为农村交通运输发展的本质要求,因地制宜建设“平安放心路”,让少数民族群众获得更多更实在的交通安全感。在交通强国背景下,各地应着力开展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运营质量安全管理制度研究,加强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在危桥改造及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等方面的投入,全面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公路交通的安全保障能力,深入开展“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两路两侧”专项安全整治工作,健全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建设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规制度和预案体系。重点实施基础设施安保能力、防控能力提升以及安全教育等工程,着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交通运输安全管控体系。全面加强民族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交通重点领域安全防控能力、交通从业人员及参与者的主动识别安全能力、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持续遏制民族地区交通运输重特大事故,同心协力建设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美好家园。全面实现安全防控技术装备试点工程风险管控的全面覆盖,有序推进窄路基路面公路拓宽改造或错车改造,力争民族地区农村公路运输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逐年有序下降,及时出台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地质灾害防治、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工程建设质量管控等方面的制度和技术标准,进一步织密民族地區农村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加强国内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推进高标准的民族地区农村公路平安交通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EB/OL].2019- 09- 19.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9/19/ content_5431432.htm.

[2]张鑫,辛田.关于民族地区突发公共事件政府应急管理研究文献综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20(09):206-208.

[3]赵光辉.中国交通运输70年回顾:经济与民生均衡发展[J].供应链管理,2020,1(08):122-128.

[4]闫海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我国农村服务消费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20(17):132-134.

[5]任维德.现状、机遇、路径:“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民族发展[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38(04):23-31.

[6]王厅.农村地区应急管理建设思考——以新冠肺炎疫情为例[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0,34(04):27-32.

[7]伍磊.高速公路与社会变迁:基于湘西澎湖苗族村落的田野调查[J].贵州民族研究,2020,41(07):42-48.

[8]曾鹏,曹冬勤.西南民族地区高速公路与特色旅游小城镇协同研究:内涵、框架及演化机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42(02):72-80.

[9]彭文静.公共安全视野下我国农村社区突发性安全事件治理研究[J].农业经济,2020(01):49-51.

[10]李东运,栗振锋,王一博,赵海涛.高速公路隧道危化品运输安全实时监控系统研究[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20(03):51-55.

[11]赵光辉.“一带一路”沿线国物流节点安全预警系统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8(15):88-91.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欣文

猜你喜欢

路径选择民族地区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军休服务管理社会化:现实需求与路径选择
贵州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
民族地区城镇规划现状浅析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社会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