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激光辅助治疗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
2021-05-18刘海艳
刘海艳
(河南省郑东予心口腔门诊部口腔科 郑州450018)
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是指前牙根管长期受到感染、病原刺激导致根尖周围组织出现慢性炎症反应的疾病,具有菌群多样、病程迁徙的特点[1~2]。 目前临床主要采取根管填充治疗根尖周炎,但因根管系统解剖结构复杂,且微生物可入侵至牙本质深部,在治疗过程中难以达到根管完全无菌的状态,导致部分患者根管治疗的效果欠佳。 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旨在分析半导体激光辅助17%乙二胺四乙酸(EDTA) 溶液及3%次氯酸钠(NaClO)在根管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 年8 月~2019 年2月收治的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76 例,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 例。 对照组男14 例,女24 例;年龄24~67 岁,平均(46.67±7.13)岁。 观察组男16 例,女22 例;年龄23~65 岁,平均(45.96±8.25)岁。 两组性别、年龄均衡可比(P>0.05)。 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确诊为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近半个月内未出现急性发作;无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知情本研究且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多个患牙者;根折者;根尖周囊肿者;近1 周内接受相关药物治疗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不能配合本研究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17%EDTA 溶液+3%NaClO治疗。 常规开髓,充分暴露髓腔,清理髓腔,探查根管(借助10 号、15 号K 锉),确定长度,开放通路。在根管预备期间,借助17%EDTA 溶液+3%NaClO 冲洗、消毒根管。干燥根管,糊剂封药,采用氧化锌暂封窝洞。
1.3.2 观察组 接受半导体激光辅助17%EDTA 溶液+3%NaClO 治疗。 冲洗前操作同对照组。 在根管预备期间, 采用17%EDTA 溶液+3%NaClO 冲洗、消毒根管, 之后借助Fotona XD-2 半导体激光治疗仪,将光纤插至根尖孔上方,提拉照射,方向为自下而上“Z 字型”,反复4 次,5 s/次,每次间隔5 s。激光治疗仪参数:CW 模式,频率20 Hz,功率1.5 W。 其余操作同对照组。
1.4 观察指标 (1)根管填充后6 个月评价两组临床疗效。(2)统计两组复诊次数。时间标准:第1 次治疗至完成根管填充。(3)统计两组治疗后48 h 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情况。 治疗后48 h,通过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疼痛情况, 将患者疼痛程度分为Ⅰ级(无痛)、Ⅱ级(能感到疼痛,但无不适感)、Ⅲ级(能感到疼痛且有不适感,但可忍受)、Ⅳ级(疼痛剧烈,且不可忍)。 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发生率=(Ⅱ级例数+Ⅲ级例数+Ⅳ级例数)/总例数×100%。(4)统计两组治疗后7 d 窦道愈合情况。 愈合:窦道愈合,探针无法探入;有效:窦道口缩小,有少量脓液渗出,探针探入深度较治疗前变浅; 无效: 窦道口无变化或扩大,溢脓,探针可探及牙根尖。 窦道愈合总有效率=(愈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 疗效评估标准 治愈: 治疗后,X 片显示治疗前根尖区低密度影消失,患牙无不适,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X 片显示治疗前根尖区低密度影缩小,但未完全消失,患牙无不适感,咀嚼功能恢复正常;无效:未达上述标准。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6 个月, 门诊随访,两组均未出现失访病例。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复诊次数比较 第1 次治疗至完成根管填充期间,观察组平均复诊次数为(2.16±0.75)次,对照组为(2.68±0.59) 次,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t=3.359,P=0.001)。
2.3 两组治疗后48 h 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情况比较 治疗后48 h,观察组33 例Ⅰ级、4 例Ⅱ级、1 例Ⅲ级;对照组25 例Ⅰ级、8 例Ⅱ级、3 例Ⅲ级、2 例Ⅳ级。观察组治疗后48 h 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发生率为13.16%(5/38), 低于对照组的34.21%(13/38)(χ2=4.659,P=0.031)。
2.4 两组治疗后7 d 窦道愈合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7 d 窦道愈合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7 d 窦道愈合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根尖周炎是口腔常见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尖周囊肿、尖周肉芽肿、尖周脓肿或慢性牙槽脓肿等,严重影响患者咀嚼功能,降低生活质量,且受到窦道迂曲影响,临床治疗难度较大。 当前临床主要采取根管治疗该疾病,而根管治疗的关键在于通过化学预备、机械预备、根管封药等途径清除根管内细菌等病原微生物。 17%EDTA 溶液+3%NaClO 清洁消毒牙根管的效果确切,其中,EDTA 溶液能与羟基磷灰石中的钙离子生成可溶性络合物,促使牙本质脱矿、牙本质小管开放,恢复咬合功能,提高治疗成功率;NaClO 溶液可溶解坏死组织、 玷污层中有机成分,消灭牙本质小管、生物膜中牙髓病病原体,降低内毒素活性,有效清除松散碎屑、清洁感染根管,抗菌效果良好,但溶液渗入牙本质小管深度较浅,难以彻底清除部分菌群,如粪肠球菌,导致清除效果欠佳,影响预后。
半导体激光通过热效应,能破坏细菌结构,且能深入牙本质小管深处, 杀死传统方法难以消除的细菌,从而能提高杀菌效果[3~4]。 且半导体激光产生的瞬时高温,能改善根尖周围组织血液循环,刺激细胞增殖,抑制具有破坏组织能力的相关酶,减少炎性渗出,降低局部组织中5-羟色胺水平,促进组织愈合,消除水肿,进而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疼痛[5~7]。 半导体激光辅助17%EDTA 溶液+3%NaClO 治疗,可产生协同增效的作用,有效提高清除效果,减少感染、炎症反应,促进临床症状缓解。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48 h 根管治疗约诊间疼痛发生率、第1 次治疗至完成根管填充期间复诊次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接受半导体激光辅助17%EDTA 溶液+3%NaClO 治疗,能有效降低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率,减少复诊次数。治疗后7 d, 两组窦道愈合有效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牛杏雨[8]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原因可能与本研究病例较少、患者个体免疫能力不同等有关。综上所述, 前牙窦道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接受半导体激光辅助17%EDTA 溶液+3%NaClO 治疗的效果确切,能有效降低治疗期间疼痛发生率,且复诊次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