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行PFNA内固定治疗病例分析

2021-05-18张之兴

健康之家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临床分析

张之兴

摘要:目的:探究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我院收治的30例接受PFNA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收治的30例接受DHS内固定治疗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min)、手术出血量(mL)、引流量(mL)、骨折愈合时间(周)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手术过程的出血量,利于患者恢复,同时能够加速患者的骨折愈合,使患者出院时间明显缩短,有利于患者的手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PFNA内固定;DHS内固定;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临床分析

DHS内固定:在股骨近端骨折的内固定手术中广泛应用。PFNA内固定:作为一种新型股骨近端内固定系统,是在股骨近端髓内系统基础上的升级。一方面保持了原股骨近端髓内订的长处,另一方面在设计细节上进行创新,使整个固定系统便于操作,固定有效。临床上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比较多发, 特别是老年人群。分析骨折发生的原因:老年人骨质疏松或者遭受高能量创伤是发生骨折的主要因素;患者骨折后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身体功能很容易出现不断下滑情况。所以,及时的复位和固定对于骨折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研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成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DHS内固定治疗和PFNA内固定治疗,两组共60例患者均为我医院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收治骨折患者 。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股骨探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运用PFNA内固定 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7年1月至2021年7月期间收治的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患者。研究前工作人员给患者介绍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患者及家属对此次研究知情表示愿意参与此次研究。对照组男女比例为19:11,年龄范围53岁至76岁之间,平均年龄(63.26±2.12)岁;骨折原因:16例跌伤、14例骨质疏松致伤,30例患者均不同程度的存在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观察组男女比例为3:2 ,年龄 54岁至75岁之间,平均年龄(65.12±2.15)岁;骨折原因:17例跌伤 、13例骨质疏松致伤,30例患者均存在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或冠心病等任意一种基础疾病。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比较没有明显差异,可进行比对研究 。

1.2 方法

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接受DHS内固定和PFNA固定治疗;对照组选用常规动力髋螺钉板(DHS)内固定治疗。详细方法为,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手术前消毒,同时为了防止患者骨折部位免受压迫,并且为了方便手术操作,对患者体位进行调整。调整妥当后对患者进行麻醉干预,手术在患者麻醉生效后进行[1];手术切口选择在患者的大粗隆上端,切口长度控制在9 cm左右。为了将动力髋钉套入,将患者的股骨大粗隆充分显露。患者骨折处充分复位后,使用的钉板锁定,检查确认确保锁定的螺钉拧紧,密切观察患者情况。观察组PFNA内固定治疗方法:为了确保患者骨折处不受压迫,便于医生进行手术操作,首先调整患者体位。体位调整妥当后对患者进行麻醉,手术在患者麻醉生效后进行;患者的骨折部位接受内旋牵引复位,患者髋部在复位后进行调整,留出PFNA内固定的位置[2];此时观察患者的复位情况,如果患者复位良好,则根据患者的肌纤维特点,将手术切口选择在患者的大粗隆顶点进行。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切口长度确定。通常在3 cm处采用导针对患者的PFNA主钉进行引导,根据骨折部位情况插入PFNA主钉,通过侧瞄准器的辅助下完成患者的辅助固定。可以采用克氏针从侧面完成股骨定位和固定,同时检查固定情况,确保完成充分锁定后即可结束手术[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min)、手术出血量(mL)、引流量(mL)、骨折愈合时间(周)等指标,分别记录每个组的情况,分析记录所得结果;同时,参照Harris对患者的髋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分,满分为100分,优秀:得分超过90分,良好:得分75~90分,一般:得分50~74分,差:得分50分以下。总优良率=优秀率+良好率[4];比较两组所得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进程、手术后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引流及骨性愈合情况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min)、手术出血量(mL)、引流量(mL)、骨折愈合时间(周)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比较

根据Harrsi关节功能评分,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见表3。

3讨论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大多受高能量暴力引起,骨折严重同时合并局部软组织、血管、神经等损伤,早期手术、复位存在很大困难。通常手术最佳适宜时机为伤后2~5 d。为了防止骨折部位进一步变形,一般在入院后进行早期皮肤牵引。为帮助肿胀的软组织恢复,通常将患肢抬高。如果手术在伤后1周后进行,容易出现骨折部位和周围组织粘连现象,加大手术难度。部分患者存在糖尿病、心脏病等原发性病症,入院后应该先进行原发病的治疗,能够减低手術和麻醉风险。

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手术方案主要包括髓外、髓内两类内固定手术方式[5]。DHS属于偏心的钉-板结构的一种髓外固定方法。该方法具有螺钉抗旋转能力差,松动风险较高,容易出现螺钉脱出、断裂等问题,导致骨折愈合慢、愈合畸形等并发症。PFNA内固定是近年来刚兴起的,该方案是在髓外内固定系统基础上设计的,具有杠杆力臂短,抗剪切力较强的优点。切口小的微创手术方式,减少了组织损伤,满足了保护骨折端生物环境的固定要求,促进骨折愈合。

对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进行分析发现,患者骨折发生后一段时间内处于不稳定状态。患者的身体、骨折情况可能会出现很大程度的牵制,患者的恢复和预后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对患者进行及时治疗是帮助患者恢复的一个重要问题。通常患者出现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其手术指征都会比較明确。在取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及时进行手术准备,以便手术尽快进行。另外,对患者的及时恢复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6]。目前,动力髋螺钉板(DHS)内固定治疗方法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常规方法。该方法是患者骨折复位后在髓外完成固定。该手术方案可能会出现患者出血量多、创伤大等现象。所以,为降低这种现象的发生,医护人员寻求更加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案。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疗效期待也会提高。常规的治疗方法存在弊端,很难满足患者对治疗的要求。PFNA内固定治疗,能够减少手术繁复程序。该方法不需要显露患者骨折部位,即可进行复位固定。患者整体血液循环的伤害会降到最低,患者的骨折干预时间缩短、手术中出血量减少,对患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在本研究中对两组手术时间(min)、手术出血量(mL)、引流量(mL)、骨折愈合时间(周)等指标进行比较,观察组均明显好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采用PFNA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手术过程的出血量,利于患者恢复,同时能够加速患者的骨折愈合,使患者出院时间明显缩短,有利于患者的手术后康复进程,提高患者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郭永智,桑庆华,于晨,等.PFNA与DHS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4,29(6):537-540.

[2]王智,任平,王杰.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优缺点分析[J].海南医学,2015,27(37):54-57.

[3]杨晓秋,戴科晶,赵滨,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3,38(6):672-673.

[4]徐剑锋,谢学义,李金生.DHS、PF-CP、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6):112-115.

[5]宋健,程珂珂,喻爱喜,等.PFNA与LCP内固定治疗成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5,30(6):577-581.

[6]王国胜,魏宁波,曹明宇.人工股骨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的系统评价[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22(2):121-129.

猜你喜欢

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清肾解毒法治疗糖尿病肾病63例临床分析
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分析
探讨乳腺导管扩张症80例临床分析研究
足月妊娠羊水过少125例临床分析
婴幼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临床分析
自发性结肠穿孔20例分析
老年糖尿病患者抑郁与治疗依从性分析
厦门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病例临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结核患者临床分析
白内障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