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制按压止血仪在临床中的应用

2021-05-18王凤艳

健康之家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临床应用骨科

王凤艳

摘要:目的:研究自制按压止血仪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期间选择120例骨折卧床患者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使用棉签直接压迫止血,实验组采用自制按压止血仪止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拔针后穿刺点情况,实验组出血0例、淤血3例、血肿2例,与对照组相比(6例、10例、7例),差异性显著(P<0.05);拔针后舒适度:实验组的舒适度为91.67%,对照组63.33%,两组相比,实验组明显偏高(P<0.05);拔针后按压时间:实验组的平均按压时间(4.12±0.61)min明显短于对照组(6.78±0.78)min,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效率:实验组有效率高达93.33%远远优于对照组(66.67%),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自制按压止血仪进行止血可有效减轻护士负担,省时省力,显著增强止血效果,该种止血方式伤害性小,建议临床推广普及。

关键词:自动按压止血仪;骨科;四肢手术;临床应用;

目前,临床上进行穿刺或是拔针后采取的止血方法,通常为护士、患者或者其家属使用棉签用力按住穿刺部位,以此起到止血的效果[1-2]。但往往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如意,主要是由于护士、患者或其家属难以准确把握穿刺部位、按压力度过大或按压时间不足等,使得患者因止血不当穿刺处出现渗血、淤血等现象[3-4]。这不仅对患者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伤害,也变相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延长工作时间。基于此,笔者针对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采用自制按压止血仪进行止血,同时展开分组对比,探讨自动按压止血仪与直接使用棉签按压止血的效果,现将具体报告展示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入选对象共计120例,均为我院2019年7月~2021年7月间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n=60,其中对照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45岁,中位年龄(55.6±6.2)岁;实验组中男性患者39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65岁,年龄最小44岁,平均年龄(54.8±7.1)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显示组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予以组间可比性。

纳入标准:(1)无凝血功能障碍者;(2)无血液系统疾病;(3)无脾功能亢进者;(4)无恶性肿瘤等病史;(5)年龄范围18~80岁;(6)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试验,且本试验已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2)同时伴有精神障碍、影响正常交流者;(3)无法积极配合试验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于拔针前将棉签放在穿刺部位前方,拔针后马上用棉签用力按壓住穿刺部位,压迫时间5~10min。实验组则在患者结束治疗拔针后,使用棉签或无菌棉球覆盖穿刺点,然后佩戴自制按压止血仪,5~10min后观察止血效果。

1.3 评价标准

(1)观察两组静脉拔针后穿刺点情况,具体分三种情况:压迫止血后血液仍从穿刺点流出≥0.5ml为出血;皮下有直径≥0.05cm片状出血,暗红色或紫色判定为淤血;高出皮肤表面的圆形、边缘不清、直径≥0.5cm肿块,可触及的结节囊性即为血肿;

(2)舒适度分为四等级,无不适、轻微不适、中度不适和严重不适,舒适度=无不适度;

(3)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按压时间及按压有效率,有效按压无出血、淤血、血肿,无效按压则反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包验证分析本组数据,平均年龄、时间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组间配对t检验,有效率、占比、构成比等计数资料用(%)表示,χ2检验,当组间差异显著,P<0.05,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静脉拔针后穿刺点情况分析

由表1数据可见,实验组患者拔针后出血0例、淤血3例、血肿1例,而对照组中6例出血患者、10例淤血、7例血肿,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

2.2 两组患者静脉拔针后舒适度对比

由表2数据可见,实验组中无不适患者55例,舒适度91.67%,对照组中无不适38例、轻微不适17例、中度不适4例、严重不适1例,舒适度63.33%,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明显偏低,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

2.3 对比两组患者静脉拔针后的平均按压时间

由表3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的平均按压时间为(4.12±0.61)min,明显比对照组(6.78±0.78)min更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

2.4 两组患者静脉拔针后的按压有效率分析

由表4数据可知,实验组患者的按压有效率可达到93.33%,对照组仅为66.67%,组间相差显著,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

3讨论

相关调查数据显示[5-6],我国静脉输液治疗占住院患者90%~95%以上,且输液治疗往往治疗到住院结束。面对如此庞大的输液量,不仅大幅度增加了护士的工作量,更增加了护理风险,随之而来是对静脉输液护理的更高要求标准。目前,临床大部分护士只看重穿刺时的一针见血,并未注意患者拔针后的按压止血,如果按压不当极易导致针眼处皮肤出血、淤血,甚至出现皮下血肿等现象[7]。总结原因发现:其一,按压时间短。正常人的凝血时间为1~3min,至少按压3min,才能有效防止皮下出血的发生。特殊群体如长期应用抗凝药物、老年人、血小板异常者,按压时间为5~10min。2017年第一版静脉治疗护理技巧操作手册及2016年美国静脉输液治疗实践标准提出:穿刺点渗血及皮下出血是静脉输液、静脉采血及外周静脉导管的并发症,其中还提到,按压应以不出血为止,标准时间一般5~10min。其二,按压面积小.一般都认为静脉拔针时按压的部位应该是针眼处,其实静脉穿刺拔针后有两个出血点,一个是皮肤穿刺点,另一个是血管出血点。其三,按压方法不标准.传统按压方法为食指或拇指的指腹压力长度小于2cm,按压无法达到兼顾2个出血点的要求;而正确的按压操作为拇指纵行与血管平行时才能满足同时按压2个出血点的要求[8-9]。

相比传统的止血方式,自制按压止血仪优势在于其操作简单、方便,能减少出血、血肿及淤血等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节省护理操作时间,临床应用效果好,制作简单,成本低,同时符合预防感染的要求。其制作以手表原理设计主体框架,采用弹性、带有魔术贴、可调节松紧度的固定带;制作圆弧形按压体,为硅胶材质,柔软有弹性;按压主体设置螺旋条纹,可调节按压垫的高度;按压体正面安装闹钟,设置按压时间,闹铃提示。总结,该自制按压止血仪取材方便,制作简单,经济实用,硅胶按压垫能够同时按压2个穿刺点,按压舒适、效果好、可有效保护患者的血管,闹铃时间设置功能,有效保障按压时间,按压带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清洗晾干备用,按压体采用含氯消毒剂擦拭即可,性价比高,可反复使用。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应用自制按压止血仪的实验组患者静脉拔针后穿刺点情况良好,舒适度和有效率也相对较高,平均按压时间(4.12±0.61)min,与传统按压止血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进一步验证自制按压止血仪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自制按压止血仪的临床应用效果理想,可显著提升按压有效率,缩短按压时间,提升患者舒适度,减轻患者痛苦,建议临床大力推广普及。

参考文献

[1]臧庆巧. 电动止血器在四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护理措施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003(009):77.

[2]杨雨妍. 基于"微创"理念的出血止血仪器的应用效果探讨[J]. 中国科技投资, 2018.

[3]尹怡, 木建琮, 莫莉. 电动气压止血仪在骨科手术中使用的体会[J]. 饮食保健, 2018, 5(049):38.

[4]杨阳. 电动止血仪结合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在四肢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 2021, 34(20):2.

[5]张婷. 气压电动止血仪在四肢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医疗装备, 2021, 34(15):2.

[6]Haznedaro, lu Ibrahim Celalettin,Çelebier Mustafa. Anti-infective and wound-healing pleiotropic actions of Ankaferd hemostat.[J]. Turkish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2020,50(5):

[7]韓玉琴. 气压电动止血仪在骨科四肢手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 人人健康, 2020, No.523(14):470-470.

[8]雷波. 电动气压止血仪衬垫的选择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9(24):2.

[9]贺聪. 自制止血压脉一体带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18, 3(47):2.

猜你喜欢

临床应用骨科
浅析涌泉穴
渭南地区道地药材沙苑子应用研究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骨科术后应用镇痛泵的护理与观察
3D打印技术在创伤骨科中的应用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