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校体育视角下“体教融合”的内涵、问题与对策
2021-05-17叶如
叶如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以学校体育为视角,探讨了“体教融合”的内涵、问题与对策。研究认为,学校体育“体教融合”的核心鼓励青少年学生走出教室,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以调节应试教育压力、缓解心理负担、促进身心健康,因此,正确处理学习与体育的关系是解决学校体育体教融合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学校体育;“体教融合”;内涵;育人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3-0008-03
“体教融合”是新时代教育理念不断创新的产物,是加强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版的“体教结合”,是学校体育实现“四位一体”目标的助推器,也是落实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新途径,对当前学校教育工作和体育工作的开展,尤其为二者由共生走向融合提供了重要指导。本文以学校体育为视角,对“体教融合”的基本内涵和实施路径进行分析阐述,帮助广大一线体育教师从问题出发,正确认识和实施“体教融合”,进而深化学校体育改革,助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
一、学校体育“体教融合”的内涵
理解与把握“体教融合”的内涵,首先要明确“体教融合”的含义。体教融合的外延较广,既有高水平运动员的体教融合,也有学校体育的体教融合,还有体育课堂教学的体教融合,本文所指的是学校体育视域下的体教融合。它主要指向体育教学、大课间、课外体育活动、业余运动队训练和运动竞赛、作息制度和保健措施等一体化测试,共同实现对青少年学生体质增长的需要。正确理解和深刻把握体教融合的内涵,还需站在学校体育“四位一体”目标、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和体教融合等系列文件精神的高度,其具体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体育“体教融合”目标:对接“四位一体”
研学《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本文认为在学校体育视角下,通过实施体教融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体教融合的总目标。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是体教融合的具体目标。随着学校体育发展,学校体育目标也在不断变化,体教融合的提出,是对传统学校体育目标的革新,强调转变以身体素质为目的的单一目标,树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引领下,培养青少年学习兴趣、增强体质,实现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队合作、顽强拼搏、承担责任、遵守规矩等优良品质教育的全新目标。
(二)学校体育“体教融合”理念:实现以体育人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育人的价值和功能,由于过去实施过程中,体教分离,各管一段,过于追求身體素质提高和健康促进,使得以体育人的合力没有形成。深化体教融合,重新定位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将体育和教育价值和功能融合,形成体育与健康知识育人,运动技能学、练、赛全面育人新的认知。学校体育是一个整体,过去以技术教学为主体的行为影响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只有将普及和提高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把普及工作做扎实,通过分层参与扩大提高面,继而实现“体教融合”所提出的以体育人的理念,即实现身体技能培养、运动技能提升、思想价值观树立以及其他方面知识体系的丰富完善,从而实现“体教融合”的最终目标,全面育人,培养复合型高水平人才和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学校体育“体教融合”模式:共治多元主体
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以政府为主导,政府相关部门对各方资源综合调度融合,为学校体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透过我国学校体育发展模式,在传统政府主导的一元治理模式下,学校体育仍存在种种问题。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指出:“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从宏观上来看,学校体育仍是发展最为薄弱的环节。”如学生体质健康问题、常态体育课教学质量不高问题、部分区域尤其是农村体育师资不足和器械匮乏问题、城市场地狭小不能满足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问题、课外体育活动和文化课学习时间博弈问题、课外体育训练不能长期坚持开展问题、学校体育竞赛名存实亡和参与面过小的问题等。由此可见,在体教融合的理念下,解决这些学校体育发展的桎梏与问题,需要构建多元主体共治的新模式,这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体教融合的基本内涵提出了多元主体共治的学校体育发展新模式,为政府主导的多元主体共治的学校体育体系的形成创造了制度条件,并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具体来看,体教融合所阐述的多元主体共治的具体思想内涵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作为实施体育教育的主体,学校应统筹学校体育各项活动,为不同学段学生参与体育提供保障。其二,作为学校体育校外资源的社区,鼓励开展多种“校社”联合的体育活动,让更多学生参与到校外社区的体育活动之中。其三,作为实施体育教育辅助的“家长”,应积极配合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监督、检查与教育工作。其四,作为青少年体育活动重要补充的俱乐部,应为学校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设施基础,按照学校体育开展的基本要求,满足学生多方面的体育活动需求。其五,作为体育教师资源补充的退役运动员,鼓励纳入学校体育师资队伍,弥补当前学校体育开展师资力量方面的不足,为学校特色项目形成,以及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奠定师资基础。
二、学校体育“体教融合”的现状与问题
推行“体教融合”新举措,作为一种具有创新性意义的教育理念,在学校体育中实施开展,仍然面临诸多的问题,在理解体教融合内涵基础上,剖析现状,正视问题,将有利于确立体教融合实施对策。
(一)传统应试教育依然盛行
不可否认,在国家有关学校体育建设和发展的系列文件干预下,体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理念依然存在,并且在大部分地区依然盛行。从我国当前的升学制度来看,分数依然对升学考试产生巨大的影响,尤其是考生人数基数较大的城市,文化课学习依然是学校和家长所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出现了文化课学习第一,体育锻炼其次的主流教育理念。学校体育“体教融合”的实施,受到了以上观点的阻碍,在升学巨大压力下,文化课学习和体育锻炼之间的矛盾难以协调,尤其是作为学校教育重要补充的家庭教育,深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成为体教融合理念推行的重要障碍。
(二)以体育人意识与行为匮乏
“体教融合”所表达出来的教育理念主要侧重于育人,但从当前学校体育开展情况来看,不容乐观。学校体育以竞技运动为主线的传统思路依然严重,缺失育人意识与行为。另一方面,作为体育教师而言,由于传统的职前教育缺失育人这方面的内容,从而导致体育教师缺乏育人的知识、理念、方法与策略,这对体育学科落实教书育人、立德树人是极为不利的。
(三)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不协调
本文认为,体教融合是现代版的学校体育的普及与提高,提倡人人参与体育学习、锻炼和比赛。从普及和提高的关系视角来看,一方面,长期以来传统体育课程教学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看不到体育教学“提高”实效,学生无法把体育上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另一方面,学校领导与体育教师仅仅关注学校运动队及其荣誉的传统观念依然明显,学校体育无法惠及全体学生,无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四)课外体育活动困难重重
“体教融合”强调多元主体共治的基本理念,其主要目的是弥补学习体育教育力量的不足,将课外体育活动和比赛盘活,恢复学校体育应有的活力,最大化地发挥学校体育的价值功能。目前学校体育课外体育活动开展面临的问题,可以用困难重重来形容。活动时间无法保障,大工作量的体育教学搞得体育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去组织体育课外活动,再加之缺少激励性制度鞭策,使得学校体育课外体育活动和比赛只能是被动地开展。
(五)体育师资观念成为阻碍
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活动组织开展的主要实施者,其理念直接影响学校体育的开展和效果。深化体教融合,提升教师理念认知水平,走出学校体育就是“玩玩乐乐,简单地舒缓筋骨”的低级认知,重新确立“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的学校体育的内涵认知,体教融合才能在正确的理念引领下,表现出积极而有效的行为,不然将会重蹈体教结合的覆辙。
三、学校体育实现“体教融合”的对策建议
(一)纠正传统体育观念,树立全新学校体育理念
深化体教融合,从过去体教分离的状态走出,首先对体教融合认识要到位,树立全新的学校体育理念。体教融合是完善与强化学校体育的育人过程,其实质就是形成育人合力,进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整体功能,鼓励不同层次群体参与体育锻炼,满足人人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要实现以上功能,则需要改变多元主体的認知与理念,因此,纠正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家长、学生、其他学科教师的传统理念,树立全新的理念,对于全面落实体教融合至关重要。
(二)探索体育育人机制,提供体教融合依据
学校体育育人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体育教师不仅需要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传授体育品德,这是新课标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提出的新要求,但这是一个新课题,传统教学并不具备这方面的理论体系。因此,探索学校体育育人机制不仅需要专家进行理论研究,更需要基层体育教师学习与实践,这样才能了解、理解体育育人的本质、目标、过程、方法与手段,并通过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体育品德培育的平台,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三)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实现体育与文化双丰收
学生是学校体育“体教融合”最重要的主体,根据学生身心特点,调动学生参与体教融合涉及的学、练、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实施体教融合的核心。体教融合不仅是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形成的平台,也是有效调节文化课学习与身体锻炼关系的平台,同时也是全体学生展示体育技能、发展体育技能和提高体育技术水平的平台。过去由于体教各自为政、目的不同,没有形成合力,造成浪费。深化体教融合就是将二者打通,并通过增强学生主体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的主体意识,同时促进文化课的学习。
(四)凝聚各类社会力量,助力学校体育发展
学校体育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等主体因素的影响,由此形成了体教融合多元主体共治的、具有互补性的运行模式。反思学校体育运行,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的强校和体教融合提倡的社会力量、俱乐部、家长等资源有着密切关系。深化体教融合要进一步扩大并做强这方面工作,集多元主体力量尽量满足学校体育发展需要,融通工作要由区域教育和体育部门协商完成,并形成可持续的政策制度抓手。体教融合下的学校体育倡导共建体育与人、财、物、场地共享,体育社会活动和竞赛不局限于校外,而是校内外结合。因此,以学校体育自我发展为主体,多元主体共治的体教融合新的格局将会大面积广泛形成,以支撑起学校体育发展的明天和未来。
(五)拓展师资资源,满足“体教融合”需要
体教融合是一项不能操之过急的工作,推动既需要政策支持、制度保障、机制鞭策,又需要专业能力强的师资队伍支撑。深化体教融合,要先化人后化物,化人不仅需要培训现有师资队伍,也需要从融合角度补充师资力量。从现行我国学校体育开展状况看,仅靠中小学体育教师很难支撑起体教融合涉及的工作。要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可根据不同需要走各类补充通道,逐步补齐、强大师资队伍,同时,吸收优秀退役运动员作为体育师资的后备力量是国家倡导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弥补师资不足的举措之一。
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体教融合,解决学训矛盾,协调青少年文化课学习和体育锻炼,促进其双向发展,最终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是体教融合的根本目的。实施体教融合,由于融合增加了工作复杂性,需要面临的各方面问题还有许多,但只要坚定信心,不忘学校体育育人的初心,不断加强思考和研究,一定会推动体教融合逐步走向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