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现代学徒制为突破口,破解农机专业发展难题
——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为例

2021-05-17

农业工程与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职院三峡生源

闫 建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重庆 万州 404155)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 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历史任务。《重庆市农业机械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培育10000名高技能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人才的目标。高校农机专业是培育农机人才的摇篮,农机人才数量够不够、质量好不好,将直接影响上述目标的实现。目前,重庆市开设有农机专业的中、高职及本科院校仅有重庆市农业学校(中职)、重庆三峡职业学院(高职)、西南大学(本科)三所。然而,不论中职层次、高职层次还是本科层次,农机专业招生非常惨淡,新形势下农机专业如何发展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索。

1 农机专业现状

通过全国农机人才培养联盟年会(涵盖全国95%以上开设农机专业的高职院校)了解到,全国开设农机专业的高职院校存在诸多共性问题,笔者仅以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以下简称“三峡职院”)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2016年之前为农业机械应用技术专业)为例进行分析。

1.1 招生难

三峡职院农机专业设置在汽车工程学院,从2011年开始招生,每一届维持一个小班的规模,但从2016级开始招生人数出现断崖式下滑,直到2018年仍未走出谷底。具体招生人数如图1所示。

图1 农机专业历届招生人数

从图中可以看出,2011—2013年招生人数呈递增趋势,2013年规模达到顶峰30人;2014—2015年为平稳过渡期,招生规模大体可以维持在 25人左右的规模;2016年招生人数出现断崖式下滑,从2015年的24人骤降至10人,且2017—2018年仍有继续下滑的趋势,2018年只有屈指可数的5个人,农机专业的招生显得异常艰难。

1.2 人才培养模式单一

目前,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与实习模式,课程体系以通识课程+职业课程为主,集中实训、熟岗实习、顶岗实习为辅。下面以三峡职院农机专业教学过程(如图 2所示)为例进行说明。

图2 农机专业教学过程

通过图2可以发现,学生的培养并未真正实现工、学的有机结合,而是将工、学割裂开,学生唯一能体验实际工作岗位的集中实训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打折扣现象。以上原因导致学生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岗位有机结合,所以毕业时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无法满足工作岗位的需求。

2 破解办法

2018年三峡职院农业装备应用技术专业被遴选为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破解上述农机专业发展的难题,主要依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的核心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1) 双重身份。学生入校就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

(2) 联合培养。学院与合作企业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实施教学、组织考核评价、开展教学研究等。学院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的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

(3) 弹性学制。学生培养不再受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打破现有学期界限,实现“旺季在岗、淡季在校”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1]。

目前,三峡职院农机专业已经与鑫源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现代学徒制合作协议,从 2019年开始招生,作为第一届现代学徒制试点班。

2.1 破解招生难

破解农机专业招生难,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发力。

(1) 狠抓传统招生。传统招生主要指重庆市每年3月的春招和9月的统招。三峡职院农机专业学生95%来自春招,如何在春招扩大生源非常关键,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推进。①积极与高中对接、尤其是农村中学,提前与班主任、学生、家长沟通,动员其报考农机专业。②积极与中职对接。根据前期调研情况,中职开设有“高考班”,开设高考相关课程,并进行考前培训,上线率较高。专任教师应积极与中职招生办、班主任提前沟通,争取让学生报考农机专业。③积极与学院对接,完善招生制度。高职院校都设有招生办,专门负责学院的宣传招生。由于学院给每一位招生办的教师规定任务,给超额完成任务的教师额外奖励,所以招生教师宣传时只会尽量宣传生源较好的专业,而对于冷门专业宣传力度不够,这就导致冷门专业陷入生源越差、越不宣传,越不宣传、生源越差的恶性循环。作为学院,应当从全局出发,协调推进各专业平衡发展。对于招生制度,可以探索按专业区别对待,生源较差的专业招生奖励适当调高,提高招生教师宣传冷门专业的积极性。

(2) 从农机企业员工中招生。以现代学徒制为契机,校企深度融合,从企业员工招收学生。根据调研,农机生产企业的骨干中坚力量,大多只有中专学历,对学历提升有较大的需求。企业员工最大的担心是学习会耽误上班,影响收入。而现代学徒制非常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现代学徒制可实现弹性学制:“旺季在岗、淡季在校”,完全不影响正常上班,甚至可以“送教入企”,帮助员工完成学历提升。

(3) 从各区县农机从业人员中招生。此类生源主要来自种植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经过前期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请示、沟通,形成初步方案。首先,由示范引领性较强的合作社负责人组建重庆市农机专业合作联社,联合重庆市各区县的主要新型经营主体,并对各区县从业人员进行调研摸底,弄清从业人员需求。然后,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发布文件,要求各区县农机主管部门每年推荐至少一名农机从业人员参加3月春招并报考农机专业,录取后学生的学费由专项资金支出,且对优秀学员进行奖补,提高学员报考、学习的积极性。

(4) 深入推进中高职“3+2”联合培养。近年来,在学院领导的推动下与各区县职教中心也达成过“3+2”联合培养协议,但大多停留在纸面上没有落地实施,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中职院校力推成教,因为成教相对“3+2”上线率更高,且学校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利益。这一困境将在 2019年迎来转机,因为从 2019年开始成教全面停止招生,成教通道完全封闭。中职毕业生想要提升学历只能通过春招或者“3+2”联合培养,春招相对于“3+2”联合培养难度更大,所以将会有更多的中职院校选择“3+2”联合培养。必须牢牢抓住这一契机,提前布局、认真谋划,扎扎实实推进“3+2”联合培养,为农机未来发展提供充足的生源保障。

从以上4个方面发力,有望解决生源危机。

2.2 破解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难题

政校企深度融合,依托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深入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试点为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政策便利,农机专业发展应紧紧把握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弹性学制等核心思想,真正走出一条农机发展的康庄大道。

目前,三峡职院农机专业已经与鑫源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现代学徒制协议。接下来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将协议内容一步一步落实。经过深入思考和广泛讨论,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现代学徒制协议。①联合企业探讨适合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共同编写人才培养方案。②拟定企业师徒协议、明确师傅的责任和待遇,师傅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考核,并可享受带徒津贴。③拟定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协议,明确三方责任和义务,保证现代学徒制的有效实施。④校企共同建立教学运行与质量监控体系,共同加强过程管理。

随着现代学徒制的深入推进,校企双主体育人、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双导师教学、弹性学制的实施,一定可以将农机专业打造为工学结合的典范,破解人才培养模式单一难题。

3 结语

农机专业的发展已经步入寒冬阶段,采用何种措施走出低谷、迎来光明,值得每一个农机人深思。在苦思冥想之际,《中国制造2025》《乡村振兴战略》《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的实施,为农机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春风。只要农机人一步一个脚印,充分利用政策优势,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农机专业一定能够披荆斩棘、扬帆起航。

猜你喜欢

职院三峡生源
长洲怡生源记货单考论
农村生源不是“摇钱树”
Sinocyclocheilus sanxiaensis,a new blind fish from the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provides insights into speciation of Chinese cavefish
三峡留下我多少梦
诺奖得主霍夫曼团队落户深职院
春到三峡
全国劳模、“金牌工人”窦铁成受聘陕铁职院专业带头人
高校生源危机:“狼真来了”
职院学生癔症性晕厥临床处理
关于独立学院建设研究生生源基地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