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脑血流灌注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2021-05-17孙纪伟李信军
孙纪伟,李信军
(开封市中医院a.脑病科; b.急诊科,河南 开封 47500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供血动脉出现粥样硬化,使该血管供应部位出现梗死,进而引发神经元损伤等疾病,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西医常规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扩血管、抗凝等基础治疗,以挽救缺血半阴暗带,恢复血流灌注。但单用西药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较为局限,内皮细胞活性无法快速恢复将影响脑血流灌注。中医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归为“中风”范畴,认为其病位在脑,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阴阳失衡,风邪乱动,致血运不畅,进而引起痰浊瘀血,痰瘀互结阻滞脑络,上扰脑窍,致脑络失养而诱发本病。故治疗应以化痰熄风、活血化瘀为主。半夏白术天麻汤是以半夏、天麻、白术等诸味中药组成的重要汤剂,具有化痰熄风,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值得研究,基于此,本研究探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脑血流灌注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家属同意且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开封市中医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134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7例。对照组:男37例,女30例;年龄60~70岁,平均(63.89±3.61)岁;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5~12 h,平均(8.15±0.76)h;体重指数(BMI)(23.01±0.45)kg·m-2;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6.35±2.36)分;合并高血压20例,糖尿病21例,冠心病26例。观察组:男39例,女28例;年龄62~70岁,平均(63.21±3.52)岁;发病至入院就诊时间5~14 h,平均(8.21±0.81)h;BMI(23.08±0.51)kg·m-2;NIHSS评分(16.41±2.31)分;合并高血压18例,糖尿病22例,冠心病27例。2组上述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2]中关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2)中医诊断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风痰瘀阻证,以四肢不遂、口舌歪斜为主证,头晕、胸满恶心为次证,舌质暗淡、舌苔白腻,脉弦滑;3)首次发病且发病至入院时间在48 h以内。排除标准:1)既往有脑梗死、脑出血等病史;2)由其他疾病引起的脑梗死;3)既往有颅脑手术史者;4)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合并静脉溶栓禁忌证;5)脱落病例。
1.2 治疗方法
2组入院后予以合理控制血压、血糖等危险因素,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
对照组予以基础治疗。采用阿替普酶(生产厂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大药厂;规格:20 mg·瓶-1;批号:S20110052)静脉溶栓,按0.9 mg·kg-1剂量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取总量10%在1 min内静脉注射,另外90%静脉滴注,1 h内滴完。溶栓24 h后行头颅MRI检查,确认无出血后予以扩血管、抗凝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组方:半夏18 g,天麻12 g,川芎12 g,茯苓12 g,白术12 g,橘红12 g,大枣8 g,生姜8 g,甘草6 g。随症加减:心悸、喘息甚者加桂枝,尿失禁者可加桑蝶蝇,下肢酸软者加桑寄生、杜仲,肢体麻木者加伸筋草、木瓜及防己,气虚者添加党参。水煎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温服。2组均持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1)临床疗效:治疗4周末,症状及体征消失且NIHSS评分减少90%以上为显效;症状及体征较前明显改善且30% 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TPP及MTT时间较对照组缩短,rCBF较对照组增加(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灌注对比 观察组治疗后NO、FMD水平较对照组高,ET-1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内皮功能对比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乏力2例,恶心呕吐2例,皮疹1例,发生率为5/67(7.46%),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恶心呕吐2例,乏力2例,发生率为4/67(5.9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9,P>0.0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较高,其发病率以年增长率为8.7%速度增加,因该疾病高致残率和病死率,成为当前严重威胁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5]。以往临床西医常规从溶解血栓和组织缺血引起的脑损伤2个方面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但长期单一予以西药治疗易增加不良反应,降低患者治疗依从性,进而影响脑血流灌注恢复,影响治疗效果,所以有必要开辟中西药结合治疗新途径。中医认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为机体功能失调,气机升降紊乱,气血不循常道、逆乱而上,津和血运行失常停滞,风挟痰上扰,痰浊瘀血而生,进而诱发脑窍元神阻滞不通,而脑络受阻则动风生痰,导致疾病恶性循环。故治疗宜化痰熄风、活血化瘀为主。 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半夏、天麻为君,天麻平肝熄风,通经活络,半夏善燥湿化痰、降逆止呕,两者合用为治风痰上扰证之要药;白术燥湿利水、益气健脾,茯苓利水渗湿同为臣药,以治生痰之源,强化健脾祛湿之功;川芎活血行气、祛风化瘀,佐以橘红健脾理气、燥湿化痰,气顺则痰消,燥湿以助君药半夏化痰;使药甘草具有调和诸药之功,辅以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同时兼制半夏之毒。诸药配伍达化痰熄风,活血化瘀之功效。 本研究中,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说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可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半夏其有效成分兼具降脂、抗炎等功效;天麻平肝熄风,通经活络,有效成分天麻素能维持血管内环境稳定,有效防止血栓进一步形成,降低再灌注损伤,保护脑血管[6];茯苓、白术利水渗湿、益气健脾,白术可加快氧自由基清除[7];川芎祛风化瘀,可上至头部,祛血中之风而行血中之气,且能降低血黏度,提高脑血流量[8],进而提高治疗效果。另外,2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不良反应较少,与唐勇等[9]研究相符。 rCBF、TPP及MTT时间反映脑组织内血流灌注情况。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TPP及MTT时间较对照组缩短,rCBF较对照组增加,说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脑血流灌注。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半夏燥湿化痰,其有效成分不仅能调节胃肠功能,同时可抑制红细胞聚集,降低全血黏度[10];天麻中有效成分天麻素能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脑血流量,清除氧自由基,而保护脑血管;川芎中川芎嗪可通过调节凋亡基因及促凋亡基因的表达,增加脑皮质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保护脑组织;橘红下气消痰,其有效成分能降低血脂、抑制动脉拮抗血液高凝状态,改善血液循环,进而促进脑组织血管灌注恢复[11]。 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NO、FMD水平较对照组高,ET-1较对照组低,说明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半夏白术天麻汤中天麻能维持内环境稳定,提高内皮细胞活性,减轻缺血缺氧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川芎中有效成分川芎嗪能降低细胞兴奋性,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乳酸脱氢酶释放,以降低对血管内皮损伤,同时能抑制丙二醛生成,使细胞膜流动性降低,防止微血栓形成;茯苓多糖能促使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提高,进而发挥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以减轻血管内皮损伤[12]。 综上所述,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可通过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老年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脑血流灌注,进而提高治疗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2.2 脑血流灌注
2.3 血管内皮功能
2.4 不良反应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