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粮添加不同油脂原料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

2021-05-17刘秋云曲平安

中国饲料 2021年8期
关键词:棕榈油瘤胃氨氮

刘秋云,曲平安

(1.河南省唐河县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河南唐河 473400; 2.河南省唐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唐河 473400)

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脂肪可提高能量密度、饲养效率和产生对人体健康有益的畜产品。但高水平脂肪的添加可能对瘤胃发酵产生负面影响,影响纤维消化和干物质采食量(杨致玲和杨文强,2019)。瘤胃脂质代谢是高度可变的,受许多因素影响,如日粮脂肪浓度、理化特点和日粮中粗饲料与精料的比值(Fiorentini等,2013)。目前反刍动物饲料中常用的几种脂肪酸组成不同的油脂主要包括植物油、油籽和脂肪酸钙盐(包被脂肪)。因此,评估其对营养物质摄入和消化的影响,以达到预期的动物生产很重要。我们假设饱和油脂如棕榈油对瘤胃发酵和不饱和脂肪酸向瘤胃流动的影响较小,亚麻油会引起瘤胃发酵紊乱,因为游离不饱和脂肪酸会对细菌膜产生不良影响(张春梅等,2008),另一方面,亚麻油会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在瘤胃的吸收流量。因此,文章旨在探讨日粮添加不同油脂原料对肉牛生长性能、养分消化及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试验选择平均初始体重(296±32.33)kg、带有瘤胃瘘管的肉牛48头,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对照组肉牛饲喂不含油脂的日粮,处理组肉牛分别饲喂含有5%棕榈油、亚麻油和包被脂肪的日粮。各组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

1.2 样品采集在试验结束前5 d开始收集粪便和饲料并称重,样品-20℃保存。将每个重复具有代表性的500 g粪便及200 g饲料在65℃烘箱中烘72 h,粉碎过1 mm分析筛。为评价瘤胃发酵参数,分别于饲喂后4 h收集瘤胃液,4℃保存。

1.3 样品分析与计算采用饲料养分国标法分析干物质、有机物、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根据饲料和粪便中养分的含量计算表观消化率。采用气象色谱法分析瘤胃液中脂肪酸含量(Fiorentini等,2013)。用pH计分析瘤胃pH,并参考Carro等(2006)的研究方法测定瘤胃发酵性能相关指标。

表1 不同油脂全混合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

1.4 统计分析采用SAS软件进行数据单因素统计分析,以各处理组作为主效应,采用Tukey法进行多重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油脂源日粮对肉牛养分摄入及消化的影响由表2可知,对照组与包被脂肪组干物质、有机物、氮摄入量及干物质、有机物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棕榈油和亚麻油组(P<0.05),而包被脂肪组与亚麻油组粗脂肪摄入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棕榈油组(P<0.05),其中包被脂肪组粗脂肪摄入量最高(P<0.05)。各组肉牛中性洗涤纤维摄入量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粗脂肪表观消化率较其他组分别显著降低31.94%、32.17%和33.56%(P<0.05),而亚麻油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较其他组分别显著降低了18.61%、17.10%和19.68%(P<0.05)。

表2 不同油脂原料日粮对肉牛养分摄入和消化的影响

2.2 不同油脂源日粮对肉牛瘤胃脂肪酸的影响由表3可知,各组肉牛瘤胃C10:0、C12:0、C14:0、C18:2和C20:0脂肪酸流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包被脂肪组瘤胃C16:0脂肪酸流量最高(P<0.05),而亚麻油和包被脂肪组瘤胃C18:0脂肪酸和饱和脂肪酸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棕榈油组(P<0.05)。包被脂肪组瘤胃不饱和脂肪酸流量较对照组和棕榈油组分别显著提高152.26%和240%(P<0.05)。

2.3 不同油脂源日粮对肉牛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由表4可知,各组瘤胃pH、挥发性脂肪酸总量及单一脂肪酸浓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与包被脂肪组瘤胃氨氮浓度显著高于棕榈油组和亚麻油组(P<0.05)。

表3 不同油脂原料日粮对肉牛瘤胃脂肪酸的影响 g/d

表4 不同油脂原料日粮对肉牛瘤胃发酵性能的影响

3 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几种脂肪源日粮对肉牛瘤胃消化和发酵的影响,以及瘤胃脂肪酸生物氢化程度。亚麻油和棕榈油组干物质、有机物和氮摄入量降低,这与Wanapat等(2011)报道的结果一致。Soliva等(2004)报道,日粮脂肪水平超过7%时会影响饲料消化率,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会影响瘤胃的发酵性能,特别是对纤维的消化。作者推测可能除了棕榈油的饱和脂肪酸特征外,其他日粮因素,如饲料适口性或这种油脂原料的毒性作用可能也是养分摄入量和消化率降低的原因。同样,Otaru等(2011)验证了饲喂棕榈油日粮的山羊干物质摄入量表现为线性降低的结果,其认为一旦脂肪添加量随所使用脂肪酸的特定来源、动物种类和脂肪处理方法的不同而变化,在反刍动物日粮中添加的最佳脂肪水平可能就不存在。

本研究中脂肪酸的流量表明脂肪酸在瘤胃中消失,根据Schmidely等(2008)研究发现,脂肪酸负平衡(在瘤胃中消耗/回收)经常发生,特别是在富含脂类的饲料中。脂肪酸在瘤胃中消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随着日粮中脂质含量的增加,瘤胃对脂肪酸的吸收增加;(2)瘤胃上皮细胞内酮体中脂肪酸分解代谢;(3)通过粘附在瘤胃壁上的细菌利用上皮细胞的氧气氧化脂肪酸(Doreau和Ferlay,1994)。因此,为了评估瘤胃生物氢化效果,Schmidely等(2008)进行了荟萃分析,他们估计平均回收率为瘤胃脂肪酸的75%,从而与现有数据相印证。但本研究结果证实了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脂肪源对瘤胃脂肪酸浓度的影响很小。

与含钙盐的包被脂肪和对照组日粮相比,添加植物油的日粮由于游离不饱和脂肪酸水平高,导致pH变化较大(Ivan等,2001)。植物油降低瘤胃氨氮浓度可能是由于原生动物通过减少脱氨细菌而起作用,但对照组和包被脂肪组较高的瘤胃氨氮含量可能与水解蛋白质的原虫优势有关,这些原虫会吞噬瘤胃细菌,并将氨氮释放到瘤胃环 境中(Doreau和Ferlay,1994)。在 这种 情 况下,即使动物氮摄入量增加,瘤胃细菌对氨氮的吸收可能会减少,微生物蛋白的合成可能受到影响(Yang等,2009)。瘤胃氨氮浓度是微生物生产、吸收和利用氨氮平衡的结果,微生物对氨的利用效率用于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除其他因素外,还取决于瘤胃中能量的可用性,从而能承受更大的微生物生长。

4 结论

包被脂肪降低了脂肪对瘤胃发酵的影响,其对瘤胃饱和脂肪酸流量的影响与亚麻油相似,但棕榈油降低了瘤胃氨氮浓度,不能有效地向瘤胃提供不饱和脂肪酸。

猜你喜欢

棕榈油瘤胃氨氮
小球藻-菌剂联合处理氨氮废水的实验研究
弗罗里硅土处理低质量浓度氨氮废水研究
瘤胃调控剂对瘤胃发酵的影响
棕榈油支撑油脂板块走强,油强粕弱格局延续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氨氮对鱼类的毒性效应研究进展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水产养殖中氨氮处理方法
6月棕榈油市场监测分析
7月油棕市场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