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5-17张汝周

智慧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血压高血压因素

张汝周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羊庄中心卫生院,山东 枣庄 277526)

0 引言

高血压在临床上是比较多发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症状,多发于老年群体中[1]。高血压具有发病率高、血压控制难、病程长、根治率低及病死率高等特点,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也是引起肾功能衰竭、脑卒中、动脉瘤、冠心病与充血性心衰等疾病的危险因素。所以,有必要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筛查,并实施相应管理方案进行控制,依据血压控制效果分析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不断优化控制方案,从而达到控制血压的目的[2]。鉴于此,在此次实验中,对88 例社区高血压病患的血压控制效果与相关影响因素开展分析和探讨,以期为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提供新参考方向,现将此次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社区于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 收治的高血压患者共88 例作为此次观察主体,患者中女性36 例,男性52 例,年龄40~85 岁,平均(65.74±6.61)岁,对全部患者均进行社区高血压控制管理,评价其控制效果,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再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建立Logistic 多因素回归模型。研究项目均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社区高血压患者或其家属签署了诊疗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相关诊断标准[3];②确诊为原发高血压;③社区常住居民,居住时间>5 年。

排除标准:①药物过敏史者;②患者存在失联风险;③合并系统性疾病、主要器官严重病变者;④存在继发性高血压者;⑤有精神疾病、老年痴呆病史。

1.2 方法

回顾性分析确诊为高血压患者病历系统中的资料,通过《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调查表对血压管理情况进行调查,调查项目包括:健康状况、病程、年龄、性别、就诊情况、用药情况、合并症情况、饮食情况、健康教育情况、家庭经济状况等,并对患者舒张压、收缩压进行检测,确定血压水平,判断高血压控制合格情况,评价社区高血压管理情况。

1.3 观察指标

①记录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包括控制理想(血压≤130/80mmHg),控制一般(舒张压80~89mmHg 或收缩压130~139mmHg),控制较差(血压≥140/90mmHg)。②统计影响社区血压控制效果的11 个单因素,调查因素包括家属接受过健康教育、年龄超过70 岁、病程超过10 年、吸烟、患者接受过健康教育、并发认知与记忆障碍、用药规律、严格饮食控制、社区周围500m 有运动场所、寡/鳏居、有运动与锻炼意识。③统计影响血压控制效果的多因素,包括患者寡/鳏居、并发认知与记忆障碍、社区周围500m 无运动场所、患者及家属未接受健康教育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3.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对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因变量患者病情加重赋值为0,患者病情减轻赋值为1,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88 例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

88 例高血压患者中,12 例血压控制理想,52 例血压控制一般,24 例血压控制较差。其中34 例病程≥10 年,37 例年龄≥70 岁,11 例并发认知、记忆障碍,8 例寡/鳏居,52 例接受过健康教育,41例家属接受过健康教育,51 例用药规律,24 例吸烟,43 例严格控制饮食,37 例有运动、锻炼意识,25 例社区周围500m 有运动场所。

2.2 88 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影响单因素分析

高血压患者病程超过10 年、患者接受过健康教育、家属接受过健康教育、用药规律、社区周围500m 有运动场所、严格饮食控制、有运动和锻炼意识均为影响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有统计学差异,如表1 所示。

表1 88 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影响单因素分析[n(%)]

2.3 血压控制效果影响多因素分析

经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高血压控制效果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寡/鳏居(OR=3.153,P<0.05),并发认知、记忆障碍(OR=2.091,P<0.05),社区周围500m 无运动场所(OR=1.842,P<0.05),患者及家属未接受健康教育(OR=6.102,P<0.05)等,如表2 所示。

表2 血压控制效果影响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

3 讨论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我国有近1.6 亿人患有高血压,该病发病率可达18.8%,且随着居民膳食习惯与生活方式改变,有逐渐上升趋势[4]。高血压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病人需长期用药以控制血压,否则会导致严重性心脑血管事件出现,从而影响预后[5]。但我国高血压群体存在控制不严、认识不高、治疗不到位的情况,导致我国高血压防治形势严峻[6]。

若血压水平长期持续上升,容易诱发肾脏损坏与心脑血管等严重的并发症[7]。为了提高高血压病人的治愈率,有必要以社区为单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深入观察,认真分析高血压的控制效果和影响因素,不断优化血压控制方案,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8]。社区管理高血压控制与预防的重要方式,有利于提高社区高血压群体的控制率与治愈率,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9-10]。在此次研究中,本组高血压患者均接受社区管理,其中12 例血压控制理想,52 例血压控制一般,24 例血压控制较差。表明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回归分析,高血压患者病程超过10 年、患者接受过健康教育、家属接受过健康教育、用药规律、社区周围500m 有运动场所、严格饮食控制、有运动和锻炼意识均为影响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经多因素回归模型显示,高血压控制效果差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寡/鳏居、并发认知与记忆障碍、社区周围500m 无运动场所、患者及家属未接受健康教育等。从患者或家属未接受过健康教育和寡/鳏居来看,对疾病认识程度较低,且难以及时得到医护人员有效指导,可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11-12]。严重时还可能错服或漏服药物,不利于社区血压控制;从病程来看,病程越长,高血压患者多个靶器官受损越严重,治疗难度较大,可影响社区干预效果;对于社区周围500m 无运动场所这一因素来看,病人经常进行运动锻炼,对提高其机体抵抗力具有重要作用。因高血压病人的年龄特点,若社区周围500m 范围内没有运动场,其运动的积极性会大大降低,使得机体抵抗力低下,不利于疾病康复。对于寡/鳏居与并发认知、记忆障碍患者,需加强对病人的陪伴与关心,指导其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13-14]。并且,需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详细介绍高血压的基本知识,提高病人对疾病与高血压控制的认知程度,向病人讲解锻炼对疾病恢复的重要性,鼓励病人坚持运动锻炼,进而提高血压控制的效果[15]。

研究结果表示,社区高血压控制效果影响因素较多,包括患者寡/鳏居、并发认知与记忆障碍、社区周围500m 无运动场所、患者及家属未接受健康教育等,需加强社区规范化管理,进而提高血压控制效果。

猜你喜欢

血压高血压因素
《全国高血压日》
腹部胀气的饮食因素
四大因素致牛肉价小幅回落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高血压界定范围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