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4h 动态心电图中散点图在心律失常快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2021-05-17黄美琴肖慧敏李珍

智慧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心电符合率斜率

黄美琴,肖慧敏,李珍

(湛江中心人民医院 心电图科,广东 湛江 524037)

0 引言

心律失常主要是指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所导致的心跳不规则、过慢或过快等症状的总称,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短阵室速、房颤以及交界性早搏等均属于心律失常范畴[1]。在临床上,心律失常患者病情未能得到有效控制,可能会发展为恶性心律失常,甚至造成猝死,严重威胁病人生命健康。因此,早期准确诊治心律失常对于改善临床结局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临床主要采用常规动态心电图对心率、心律失常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诊断,效果良好[2]。但有研究报道[3],动态心电图在心律失常自动识别方面仍存有不足之处,分析结果费时费力。近年,随着心电图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电散点图在大样本心电数据分析中的优势越来越突出,也逐渐应用于心律失常诊断中[4]。现为进一步明确24h 动态心电图中散点图在心律失常快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特作如下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9 年3 月至2020 年1 月在我院就诊的150 例心律失常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符合心律失常诊断标准,NYHA 心功能分级≤3 级,患者自愿配合进行24h 动态心电图检查;排除伴有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障碍者,心功能严重不全者,出现心源性休克者,或存在精神病史、认知功能障碍或临床资料不全者。150 例患者中男80 例,女70 例,年龄46~78 岁,平均(58.62±8.81)岁,疾病类型:50例室性早搏,27 例房颤,8 例室内差异性传导,60例室上性期前收缩,5 例房颤合并室内差异传导。

1.2 检查方法

150 例病人均进行24h 动态心电图检查,并用心电散点图分析软件记录绘制散点图,且对其进行分析。选用康泰TLC4000 动态心电图仪(河北秦皇岛康泰医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及其配套的心电散点图软件。指导患者佩戴动态心电图仪后进行日常活动和休息,持续记录24h,并同步绘制心电散点图,同时应用人机对话的方式将伪差信息排除。本次研究采用的心电散点图为Lorenz-RR 散点图,由纵坐标(Y 轴)、横坐标(X 轴)所组成的二维坐标系,其中,Y 轴为后一个RR 间期(RRn+1),X 轴为前一个RR 间期(RRn),根据心电图仪记录的时间顺序最终绘制成散点图,单位为毫秒。B 线是指心电散点图中与横坐标最接近的长轴,其是由每一个早搏前点通过后一个窦性RR 间期所组成的点集。B 线斜率即指B 线长轴的斜率,计算公式:B 线斜率=0.022*角度值(B 线长轴的角度)。

1.3 观察指标

①比较不同心律失常类型病人的B 线斜率差异;②以24h 动态心电图为标准,分析心电散点图诊断不同心律失常类型的诊断符合率。

1.4 心电散点图的诊断标准

①室性早搏:散点图呈四分布,B 线斜率<0.132;有的散点图呈三分布或二分布,其B 线斜率趋于0。②房颤:散点图呈扇形分布,B 线斜率>0.11。③室内差异性传导:散点图呈三分布、四分布,B 线斜率>0.23。④室上性期前收缩:散点图呈四分布,B 线斜率0.18-0.8,或呈三分布,B 线斜率0.132-0.5。⑤房颤合并室内差异传导:散点图可见有1 条与扇形平行或重叠的线性图[5]。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SPSS 16.0 软件,计数资料以率描述,经χ2检验,计量资料以()描述,经t检验,P<0.05 为差异存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心律失常类型B 线斜率比较

室上性期前收缩的B 线斜率显著高于房颤、室性早搏、差异传导等其他心律失常类型(P<0.05),而室性早搏的B 线斜率明显低于其他心律失常类型(P<0.05),见表1。

表1 不同心律失常类型B 线斜率比较

2.2 散点图与24h 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结果

散点图在房颤、差异传导、室早、室上性期前收缩方面与24h 动态心电图相比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而散点图对房颤合并室内差异传导的诊断符合率与动态心电图有显著的差异(χ2=4.286,P=0.038),见表2。

表2 散点图与24h 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诊断结果

3 讨论

动态心电图为一种持续记录心电图数据的分析工具,能够定时、定性、定量分析受检者心率变异性及其心律失常,是其他检查手段难以代替的诊断方法[6]。但在临床上,一份动态心电图记录了受检者数十万次的心律搏动信息,其是一个庞大的数据库,虽当前心电图分析软件不断更新,但其在自动识别功能方面仍未完善,需人工花费更多的时间修改伪差以作出诊断,不利于疾病早期诊断及治疗,难以满足所需[7]。而散点图在心电图记录数据分析中具有显著的优势,其是利用非线性分析方法,将记录过程中的RR 间期有序迭代绘制成点并呈现在二维坐标系X 轴、Y 轴上,随后根据散点绘成的图像形态大小直观地呈现心率变异性的特征,进而便于临床快速诊断心律失常类型,这能够有效提升临床诊断的有效率[8]。本研究选择150 例心律失常病人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室性早搏的心电散点图大多呈四分布,且B 线斜率在(0.082±0.025);室上性期前收缩的散点图也以四分布为主,但其斜率为(0.526±0.1630),显著大于室性早搏的斜率;房颤散点图呈扇形分布,斜率为(0.273±0.089);室内差异传导散点图呈三分布,斜率为(0.380±0.054),表明了不同心律失常类型的散点图图形、B 线斜率各有其特征。B 线为心电Lorenz-RR 间期散点图中最接近横坐标的长轴线,是每一心率早搏点与RR 间期交汇所形成的点集,当此线的斜率趋于0,表示早搏的联律间期相对固定,而若斜率>0,表示早搏的联律间期随着心动周期的变化而变化[9-10]。因此在临床中根据Lorenz-RR 间期散点图的图形分布特征、B 线斜率变化能够快速鉴别诊断不同类型的心律失常。

本研究还发现,散点图在房颤、差异传导、室早、室上性期前收缩方面与24h 动态心电图相比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提示心电散点图诊断心律失常具有较高的可靠性。但本研究中散点图对房颤合并室内差异传导的诊断符合率与动态心电图有显著的差异,说明心电散点图在复合性心律失常的诊断效果上欠佳,其仍不能完全代替动态心电图的诊断结果,故有学者认为在心律失常诊断中需将动态心电图与散点图紧密结合,以提高诊断准确性[11-12]。心电散点图依据心律RR 间期、实时心电波形进行相关性分析,其打破了动态心电图的人工修改的局限,但其是在大量数据的基础上才能够将相应心律失常的图形特征充分显示出来,而数据量较小时,其图像则会相对模糊,有可能影响医师的临床判断,导致其诊断可信度降低[13]。而动态心电图的长程记录可为散点图提供大量的数据,但动态心电图也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动态心电图是根据心电波形的模式由系统自动识别心律失常类型,其只能从心脏节律变化诊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14]。因此,将动态心电图与散点图结合可起到互补协同作用,可从宏观、微观的角度分析出受检者的心率、心律变化,为临床疾病诊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综上所述,24h 动态心电图中散点图以记录时间为顺序,通过记录RR 间期的心率变化绘制成相应的图形特征,并可计算相应的B 线斜率,便于临床快速诊断心律失常类型。

猜你喜欢

心电符合率斜率
基于融合模糊聚类算法的异常心电多频段弱信号快速捕捉方法
心电向量图诊断高血压病左心室异常的临床应用
巧甩直线斜率公式解数学题
卡片式智能心电采集仪
“声名大噪”的跑步神器?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求斜率型分式的取值范围
导数几何意义的深层次应用
2011年高考山东卷.理22(Ⅰ)别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