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在ICU 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21-05-17华艳

智慧健康 2021年8期
关键词:呼吸肌呼吸衰竭康复

华艳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医院,江苏 淮安 223200)

0 引言

呼吸衰竭是指由于各种肺内、肺外疾病引起肺通换气功能出现障碍,导致人体于静息状态下无法维持正常有效气体交换,进而表现出缺氧、生理功能紊乱、代谢障碍等症状的临床综合征[1-2]。而ICU重症呼吸衰竭患者病情危急且进展迅速,时间对于该类型患者来说意义重大,若不采取早期干预模式,将可能出现延误治疗及康复事件,甚至出现生命垂危风险,因此临床强调需要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3-4]。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就诊的75 例ICU 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及常规康复护理,观察早期康复的应用效果,试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本院ICU 就诊的75 例呼吸衰竭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7 例,对照组38 例)。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资料见表1;两组资料(性别、平均年龄、病情进展、病因)分布均衡,无统计学差异(P>0.05)。

纳入标准:①符合《体外膜式氧合治疗成人重症呼吸衰竭推荐意见》[5]中重症呼吸衰竭诊断标准:患者表现出呼吸困难、意识障碍等相关症状,伴随着心率加快、多汗等循环系统障碍,并表现出短时间内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下降(<60mmHg),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上升(>50mmHg),呼吸功能出现迅速恶化症状;②ICU 入住时间≥24h,且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时间≥24h;③患者年龄55~86岁;④患者家属签署治疗同意知情书。

表1 两组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n,)

排除标准:①合并肝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肺出血等疾病者;②患者采用如体外膜肺氧合等影响早期活动的治疗措施;③存在骨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四肢活动障碍等影响早期活动疾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模式,根据患者病情稳定且满足康复条件后进行康复,包括指导患者体位、关节活动、呼吸肌力锻炼、心理疏导等。

观察组实施早期康复模式,按照循序渐进原则进行干预,具体操作如下。

①成立早期康复干预小组:由主治医师、护士长、责任护士、康复治疗师共同组成,根据患者的临床特征、病情进展、心理状况、营养状况制定个性化早期康复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恢复情况,实时调整运动量及运动强度。

②早期康复宣讲及心理干预:护理人员需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告知患者早期康复的重要性及有效性,同时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情况,明白患者对于康复的心理诉求给予针对性疏导,提高患者对于康复的依从性。

③早期康复营养支持:根据患者每日康复方案及恢复情况给予适宜的营养支持,为早期康复锻炼提供体力支持。

④早期康复运动支持:当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且意识清醒后,可调整床头高度到30°,让患者保持半卧位,给予上、下肢、肌肉、关节被动性按摩及主动性活动,持续20min,每天2 次。让患者保持床边坐位姿势进行肢体锻炼,以下肢功能为主,持续20min,每天2 次。护理人员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肌力状况及耐受情况,逐渐增加离床坐位、床旁站立锻炼时间及频率。同时加强患者呼吸肌锻炼,指导患者深呼吸、腹式呼吸,呼吸肌活动。在康复过程中需要采用循序渐进原则,让患者由被动转变为主动锻炼,若患者出现不适反应需要及时上报医师进行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呼吸衰竭患者ICU 相关指标:指标包括ICU 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总时间。②对比两组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情况:采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康复情况,该评分量表由急性生理学评分(12 项生理参数:包括体温、平均动脉压、氧合等,各项为0~4 分)、年龄评分(0~6 分)、慢性健康评分(0分、2 分、5 分)、GCS 评分(计算为15 分),总计9~73分,分数越高意味着病情越严重,预后质量越差,康复效果不佳,患者病死率越高。③对比两组呼吸衰竭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情况:并发症情况包括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压疮、深静脉血栓(DVT)、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呼吸衰竭患者研究数据纳入SPSS 23.0 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ICU 相关指标、康复情况)比较采用t检验,并以()表示APACHE Ⅱ评分、ICU 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总时间,计数资料(并发症风险)采用χ2检验,并以(%)表示风险发生率,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呼吸衰竭患者ICU 相关指标对比

观察组(早期康复)的ICU 相关指标(ICU 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常规康复),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呼吸衰竭患者ICU 相关指标对比(,d)

表2 两组呼吸衰竭患者ICU 相关指标对比(,d)

2.2 两组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情况对比

两组干预前的APACHE 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早期康复)的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常规康复),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情况对比(,分)

表3 两组呼吸衰竭患者康复情况对比(,分)

注:*表明与干预前对比,P<0.05。

2.3 两组呼吸衰竭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情况对比

观察组(早期康复)并发症风险发生率(8.11%)明显低于对照组(常规康复)发生率(28.95%),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表4 两组呼吸衰竭患者的并发症风险情况对比[n(%)]

3 讨论

呼吸衰竭的发病病因与呼吸中枢、运动神经、呼吸肌、呼吸道病变等参与呼吸运动的各项环节均有着密切联系,因此临床处理呼吸衰竭患者主要采用综合管理模式。管理原则为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改善患者肺泡通气、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等一系列生理变化,防治并发症[6-7]。而重症呼吸衰竭的病死率极高,若不及时抢救及治疗,将可能危及到患者生命安全,因此临床强调早期康复管理对于重症呼吸衰竭患者有着重要意义[8-9]。

早期康复护理是把握治疗时机,在患者病情稳定后给予康复护理,根据患者机体恢复情况给予循序渐进的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及流通[10-11],最大程度地保持患者主要肌肉强度、耐力及身体关节活动度,尽可能地降低疾病对身体功能及状态的影响,促进身体功能状态及肌力的恢复[12-13]。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ICU 相关指标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患者长期卧床会出现机体内肌肉蛋白合成水平降低、营养供应不足等状态,进而延长ICU 停留时间,而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通过及时锻炼保持患者肌肉及呼吸肌的正常功能,改善呼吸力学异常状态,进而提高胸肺顺应性,改善机体循环功能,缩短通气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缩短住院时间[14-15]。观察组APACHE Ⅱ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有效改善呼吸肌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保持患者肢体活动能力及器官功能稳定性,进而降低疾病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影响。观察组并发症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原因在于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早期康复指导及康复锻炼,事先预防并发症风险,将疾病损害降到最低;通过早期康复锻炼可以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快速恢复骨骼肌肉力量,提高肌肉细胞信号传导能力,进而有效降低疾病及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风险。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应用于ICU 呼吸衰竭护理中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疾病及健康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缩短康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呼吸肌呼吸衰竭康复
脑卒中患者呼吸肌损伤的临床特点与护理进展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呼吸内科治疗临床效果
无创正压通气对胸外科术后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ICU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分析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基于运动员呼吸肌训练技术分析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