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后二青时代物质遗产储备与再利用研究
——提升青运会场馆设施利用效率*

2021-05-17朱春辉

运动精品 2021年1期
关键词:举办地体育场馆竞技

朱春辉 赵 杰

(1.侯马市高村乡中心校,山西 临汾 043099;2.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1)

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简称二青会)是山西省有史以来第一次承接举办的全国性大型综合性体育赛事,主场设置于太原,承办期间改造和修建了多处大型体育场馆,再次挖掘了山西的竞技体育潜力,促进了山西体育事业的发展。后二青会时代赛事遗产的有效利用能促进山西的持续发展,缩小山西省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提升了山西软实力,但大型体育赛事之后的场馆闲置和利用率不高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体育界特别是竞技体育人所高度重视的领域。

体育场馆设施是青运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省乃至全国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性问题。大规模、高规格的比赛场馆为二青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优质的硬件保障,但新建、改扩建如此众多的体育场馆也给地方财政带来了诸多后续负担。研究拟在北京奥运会、各省全运会后的场馆城市相关经验基础上,统计研究提升山西省全域内二青会使用体育场馆分布与后二青时代场馆设施利用效率方面的策略。

1 后二青时代物质遗产概述

1.1 物质遗产界定

理查德·卡什曼曾经在关于悉尼奥运会遗产的研究中认为:遗产,是一种在未来十年持续发展的动力,悉尼奥运会的影响将在 2007年显现[1]。一般而言,对于体育赛事遗产的研究主要从物质遗产(有形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无形遗产)两个方面展开。物质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即传统意义上的“文化遗产”,包括历史文物、历史建筑、人类文化遗址[2]),本研究认为物质遗产是明确的具有特定时代或文化背景的实体存在。二青会的成功举办为太原以及山西省带来了良好的声誉,也给比赛城市保留了许多赛事场馆以及具有记住价值的物质遗产,这些遗产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即是后二青时代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保护与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未来青运会成功举办和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1.2 后二青时代物质遗产储备与再利用的意义

1.2.1 促进青运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年运动会的前身是创办于1988年的全国城市运动会,每四年举办一次,国家体育总局批准更名的“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青年运动会”于2015年在福建举行,第二届于2019年在山西省举办,这也是山西省历史上首次举办大型综合性运动会。此次运动会为了与青奥会衔接,增设了体育舞蹈一个大项,并将冬夏运动项目全部囊括,可谓规模空前。青运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举办地对物质遗产的开发与再利用。

1.2.2 强化举办地优秀文化的持续发展

奥林匹克运动是目前全球范围内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文化活动,世界各国都在努力的借助奥林匹克运动展示本民族和本国家的优秀文化[3]。同理,青运会作为一项文化活动的全国体育赛事,其对于举办地文化的宣传以及全国各地市之间文化交流与可持续发展也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作用。山西承办二青会可以有效提升山西省当地物质、非物质文化在全国范围的广泛传播,同时借助二青会的举办可以有效提升承办地人民素质,为申办全国精神文明城市和卫生城市夯实基础。

1.2.3 举办地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青年运动会是为青奥会、全运会乃至奥运会进行竞技体育人才储备的顶级赛事,而通过青运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是服务和承接能力的体现,更是竞技体育水平的展现,作为青运会举办地,自身青年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与竞技水平的提升成为其重要指标。因此举办地都应该高度重视赛前赛后场馆设施的开发与使用,在保障社会经济效益的同时,不断提升竞技体育水平。山西省11个地市加上省体育局、省教育厅共13个单位(部门)共同营造的竞技体育氛围必然对本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升优质的物质保障。

1.2.4 实现山西省综合改革发展宏伟目标的需要

竞技体育比赛对于地方经济的全面促进已经通过奥运会、全运会等大型比赛得到检验。山西省作为全国综改试验区,除经济形式的改革外,也承担着国家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重要任务。综合改革的意义通过二青会的举办得到彰显,后二青时代体育场馆设施的使用效果也是这一宏伟目标的重要反应指标。因此,后二青时代的体育物质遗产必将为山西省的转型整改提供文化和竞技体育层面的物质保障。

2 山西省后二青时代体育场馆设施利用效率研究

2.1 山西省体育场馆储备情况

二青会包括了夏季和冬季的几乎所有比赛项目,承办规模和难度属历来大型综合性赛事之最,共配备场馆 58处(座),其中临汾一座滑冰馆前期已完成比赛任务,未统计在内,共57座场馆,分布情况见表1。

本届青运会场馆实现了山西省11个地市全覆盖,新建、改扩建专业场馆57处,在圆满完成比赛承接任务的基础上,为山西省全域竞技体育发展夯实了基础,也为后二青时代场馆的合理化运营提供了物质基础。

从统计结果来看,太原市承担了15个项目的比赛,涉及常规奥运项目以外还有龙舟、小轮车等在国内开展良好,具有广大受众群体的非奥运项目;省体育局承担的开闭幕式以及其它9项奥运会竞技体育项目比赛;省教育厅依托学校场馆承担了足、篮、排、摔跤、柔道和水球项目的场馆任务;大同市依托地域优势承担了篮球和足球的大部分场馆任务;长治市由于体育氛围浓郁,承担了羽毛球、足球、篮球的场馆任务;晋城市依托地理优势承担了现代五项的场地任务;临汾市、运城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晋中市分别承担了2项比赛的场馆任务;阳泉市承担了射箭一项竞技比赛场馆任务。

表1 二青会竞赛场馆地域分布

2.2 后二青时代体育场馆绩效提升策略

体育场馆对外开放过程中经历了政府直接管理、独立管理、托管和集团化管理趋势[4]。从体育场馆运营绩效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管理效益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来完成归纳后二青时代青运会场馆绩效提升策略的工作,绿色、节约已经成为举办大型竞技体育比赛的主旋律,辅之以强化标准,提升经济收入多元效应,发展团队,明确管理职责与效益,提升竞赛场馆的经济价值。

2.2.1 节俭办赛,合理开发现有场馆优势

青运会与其它大型体育赛事一样,具有一次性、多元性等特点,因此在比赛场馆确定时就要合理选择不同地市现有场馆进行改造升级,即减少了新建成本,又便于后续场馆的社会服务以及市场开发。比如晋城市承担的现代五项,是一项需要具备地形特点的项目,而晋城市正好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便于项目开展的同时节约了项目场地改造投入;再比如忻州市承担的拳击、摔跤项目,忻州素来被称为“跤乡”,该项目落户忻州,不仅节约了场馆新建、改建成本,而且对于忻州市乃至整个山西省的摔跤竞技水平的提高也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

2.2.2 强化标准,提升经济收入多元效应

运用市场化手段,将属于国有资产的青运会场馆运用企业化运作、集团化管理等模式,活化运营策略,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开设培训班、开通现代化网络平台等形式实现场馆绩效提升的多元化目标。后二青时代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不能只是停留在体育领域的单一运作和管理,更需要现代化的企业运作模式,无论是场馆的市场化运营还是设备的合理使用,都需要专业的产业运行标准来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后二青时代场馆遗产经济收入的多元化。

2.2.3 发展团队,明确管理职责与效益

提升国有资产的社会效益相对容易,但经济效益与管理效益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特别是事业单位重视的问题,后二青时代体育场馆绩效提升需要专业的团队进行管理与运营,依托政府管理,发展托管和集团化运营,明确各部门职责可有效提升体育场馆绩效。体育系统一直以来对于场馆的开发和效益提升都受到人员业务水平和政策的制约,不能放手、大胆地去实现利益,后二青时代需要引入现代化管理和运营团队,才能实现管理职责的精确化、制度化,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显著提高。

3 结语

体育产业是朝阳产业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作为体育产业重要指标的体育场馆运营是否能在产业发展和升级中起到推动作用,是体育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环节。体育场馆的运营作为社会关注的重要课题,需要经历改革、发展、稳定三个阶段,后二青时代体育场馆设施的利用与运营效益提升需要社会、经济、管理三个维度效益来体现,三者的有机统一就要求以节俭办赛为原则,通过转变服务观念与组织优秀团队等策略来提升青运会场馆设施利用效率。

猜你喜欢

举办地体育场馆竞技
我国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
电竞种植记
国外体育场馆构建及融资模式
走近上合峰会举办地——青岛
涂“鲨”
大会降临,城市再升级!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
6月的盛宴
花与竞技少女
同台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