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剧片尾曲《笑潇啸》的民族特色
2021-05-15赵鑫
赵 鑫
一、剧情介绍及文化内涵
刘家成导演的作品《正阳门下小女人》讲述的是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一个家族在中年女性创业者徐慧真的号召之下不断改进生活工作方式、在创业致富奔小康的路上不断前行的故事,在精神内涵上始终贯穿着对于“扬善”的追求,在这部剧中将中国女性的善良无私以及内在的精致细腻刻画得淋漓尽致。
二、歌曲文词分析
(一)词采丰富
1、三韵交织
人们通常认知中的“合辙押韵”就是从汉字韵脚以及声乐角度上定义的,“韵”与“辙”意义相同,十三韵辙也是依据音节韵母规定的,但是现在人们在创作新诗或者歌词是也会采用《中原新韵》十八韵。《笑潇啸》歌词则采用十八韵中的“高标韵”“先天韵”和“寒山韵”三韵交织的形式。歌词中的“了”押“高标韵”并且多处使用对仗,如“日子长了”、“岁月深了”、“天凉了天热了”、“你来了我去了”使歌词的音调悦耳动听,歌词更有表现力,“甜”“咸”“辨”押先天韵;“难”“怨”“暖”押寒山韵。这种三韵交织所带来的声音上回环的和谐感,使得歌词更为优美。
2、叠词点缀
叠词的合理运用可以巧妙点缀语言整体,使文字描绘的景物情节不再枯燥,赋予文字全新的生命力。
歌曲《笑潇啸》中巧妙地使用叠词,增加了歌曲的画面感。“窄窄的”“单单的”“老老的”“沉沉的”“厚厚的”“绿绿的”不仅生动细致的刻画了“巷子”“影子”“板车”“酒坛”“城墙”“杨柳”的具体特征。
其次,巧妙地使用叠词可以增加歌词本身的节奏感,增强韵律美,尤其是这种押韵的叠词可以使作品整体呈现一种韵律和谐的感觉。
(二)词曲与声韵的结合
“情感的诠释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音调的抑扬顿挫,因此平仄四声的应用要交错布局,针对不同的故事画面做出对应平仄分配”。《笑潇啸》的歌词总体可以分为AB两大段。A 段歌词用叙述性的歌词描述徐慧真风霜雪雨的前半生。A 段歌词总共分为四句,前两句叙述性较强,旋律以发展为主,后两句歌词依然保持叙述性,但从和声和句式上看,过渡和收尾的作用更加明显。四个句式落音全部为平声。在音韵中,平声本就有着高亢绵延、余音不绝的特点,使得句子之间连接得较为自然流畅,同时也将情感平实得表现出来,与叙事的节奏很好的融合,形成口语化的旋律线条。第一段歌词中的句式落音“甜”“难”“咸”“咸”均为开口音,声音开放,与不断稳步前进的旋律相结合,同时这几个音在演唱时做渐强处理,形成词曲与声韵的结合。A 段歌词的第二段中的“怨”“暖”“辨”“辨”四个句式落音全部为仄声,与第一段形成对比,仄声铿锵有力,慷慨激昂,无形中加快了音乐的节奏,为B 段歌曲高潮做了铺垫。
B 段歌词采用抒情性的歌词和咏唱式的旋律表达了徐慧真对下半生美好生活的展望。B 段歌词作为全曲的高潮部分,其句式落音分别为:仄声、平声交错,闭口音和开口音交错,且每一句都是上下句的方整型结构,使得歌曲听起来抑扬顿挫、掷地有声。句式设计当中,一字多音的技巧使歌词听起来更加紧凑,此段是整首歌情感宣泄的部分,一字多音为之后的音节转变做铺垫,促进上下衔接的协调完整性。
三、歌曲民族音乐元素分析
(一)曲艺鼓词上下句式结构
《笑潇啸》在继承了中国曲艺音调的韵味同时还吸收了板腔体鼓词类的上下句旋律结构,歌词整体分为AB 两段。A 段是偏向叙述和发问的语句,从句法上来看多以四小节为一句。每句的前两小节发问,唱腔上体现为挑腔,后两小节回答唱腔为落腔。在歌词上前两小节为事件与回忆的引入和描述,后两小节即为相对应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感慨。相同的这一段的伴奏节奏也相对舒缓,演唱的音区也没有那么高,有着吟唱性的特点,说唱兼备。
B 段偏向抒情,句法为前三句为四小节一句,后两句为八小节一句。前三句陈列了三组六个情景,不同于上段,这三组采用了生活化的意象,为后边两句的抒情奠定了文学基调。从唱腔来看,下段抒情性更强拖腔的运用更加频繁,并且音区多集中在高处与上段形成对比,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展望,表现了人民乐观向上的生活精神。
(二)民族宫调式
《笑潇啸》作为一首带有说唱色彩的民族声乐作品,其歌词兼有叙事性和抒情性的特点。作曲家卞留念为了表现徐慧真经历的风风雨雨和对美好未来的展望,通篇采用了G 宫加清角的六声调式。
总体来说全曲可以分为AB 两部分。A 部分旋律与歌词的契合程度较高,倾向于对徐慧真前半生的描述。这一部分多以级进下行为主。第一小节的“长了”和“深了”便采用了G 到C 的跳进式解决进行,体现了感慨和归属感。第十八小节到十九小节采用B-A-G 的下行进行相比前面,这里叹息的意味更浓,也很符合歌词的“苦难”。
B 部分的旋律和歌词都更加具有抒情性,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在这一部分中,上扬式的抒情代替了下行式的叹息,与前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歌词上,美好景象的罗列代替了辛酸的叙事,配合旋律使得音乐的色彩转向明亮,在全文形成了先抑后扬的结构,让人倍感振奋。
(三)突出的闪板起腔
歌曲《笑潇啸》作为结束曲与开头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旋律悠长,节奏突出明快,唱腔委婉,三弦和大鼓音调奠定了北京风格明显的带有京戏和京韵大鼓的特色。
“闪板”也是伴奏中独特的一种,下板的时机把握在断句前后,一句字音落下后拍板,之后继续起调,节奏上错落有序。很多地方以“闪板起腔”的方式开始一句,这种唱法会在整句词当中空一拍,半句一板,在节奏上间断切分,起眼落眼使整体唱段完整,同时赋予整段故事性和情节性,对于叙事的把握也更加灵活。同时也表明,曲艺唱腔仍存留着说唱体形式的痕迹。《笑潇啸》整首曲子突出的节奏特点就是闪板起腔的形式,全曲四四拍,“日子长了”按照“强、弱、次强、弱”的特点演唱之外,每一句都是弱起强落,同时休止的地方使用三弦加以随腔伴奏演唱起来让人感觉到老北京独特的晃晃悠悠的感觉。(见谱例1)
谱例1
(四)富有口语化的旋律线条
片尾曲《笑潇啸》旋律走向较为简单,运用五声调式的基本音级加变宫进行创作,其旋律围绕中音区多以下行级进为主,常有四五度的跳进,并在其中融入六度、七度这样的大跳,这样的创作手法所构成的起伏有致的旋律线条,仿佛是对于徐慧真人生中所经历的辛酸苦辣甜的描述。旋律中常出现的四度、五度的跳进不仅增加旋律的韵律感同时也与歌词的语调相契合呈现一种口语化的线条。如“长”依据阳平高声调的特点,采用五度的上行跳进的旋律音调。(见谱例2)而“甜”字的音调与前面的“是”音构成纯五度的跳进,并按照“甜”的音调采用前移音的装饰手段。
谱例2
“你来”、“我去”,旋律采用二度的级进上行,并在中间穿插以四分音符的休止,把这种叙述、感慨意境描绘出来。(见谱例1)
“巷子”、“影子”、“板车”、“酒坛”“杨柳”“城墙”按照语调先上行后下行的规律穿插前移音,同时加以休止、音调左右变换,更加突出正阳门周围的环境和特征。(见谱例3)
谱例3
四、歌曲民族演唱特色分析
京韵的唱腔讲究字正腔圆,实质上就是依字行腔。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呼吸吐字,完整的吐字要包括字头清晰,字腹饱满,字尾紧凑,除咬字表达之外还有腔调起伏等。
1、喷口
京剧中夸张字头的方法就是喷口,在发音开始时以气的形式发出喷头,赋予字节活力和力度。陈俊华在演唱时为了突出强烈的厚重感,在歌词中的“深”、“长”“真”就用了喷口。“深”“长”两字铿锵有力、清晰结实,让人一听就有一种时间过去了很久的历史厚重感。
2、拖腔
拖腔在戏曲唱腔当中经常被应用,歌词完毕之后,不立刻结束唱腔,延续之后一段音乐旋律。陈俊华在演唱时在“日子长了”、“是酸是甜”、“分娩苦难”、“真辣真咸”之处都使用了长短不一的拖腔,将电视剧中的恩恩怨怨、人情冷暖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3、倚音
倚音是京韵演唱中常用的装饰音,起到润饰唱腔和纠正“倒字”的作用。片尾曲《笑潇啸》中多次使用前倚音作为装饰,起到润腔增强歌曲饱满度和圆润感的作用,突出了歌曲的京腔京味儿,如歌曲中的“甜”与主音构成了下行三度关系的前倚音,与本身“甜”字的音调走向相反,构成了A 部分歌词叙述和发问的基调。(见谱例4)
谱例4
歌曲中的“柳”和“天”分别与主音构成下行二度关系的前倚音,形成一种悠扬开阔、乐观向上的感情基调。(见谱例5)
谱例5
4、波音
波音,是一种或上或下的变换的快速波动的装饰音。波音可以使歌曲的旋律更加饱满细致,具有颗粒性。陈俊华在演唱的过程中多次使用了波音,如“真辣真咸”中的“真”采用了上波音的技法在实际的演唱中应该唱“re-mi-re”。(见谱例1)
5、滑音
滑音是在基本音的基础上或上或下的装饰唱腔,可以分为上滑音和下滑音。滑音的使用使歌曲增加了京韵风味同时增加了歌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歌词中的第一个“真辣真咸”“真假难辨”采用的上滑音,与歌词本身的音调走向相反,突出了发问的特点,而第二个“真辣真咸”“真假难辨”则是采用的下滑音,与歌词本身声调走向相同,这种上滑音和下滑音的使用,突出了歌曲回答的特点,这一问一答突出了歌曲的吟唱性特点,具有说唱音乐的特点。
五、歌曲的民族化特色
(一)伴奏民族化
片尾曲《笑潇啸》是一首具有京味风格的流行歌曲。歌曲的旋律吸收了说唱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元素,在伴奏吸取了大鼓、弦子、京胡等多种京味元素,体现了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三弦又称“弦子”,其音色个性强,音量大,演奏技巧多样,其中左右手的演奏也有差别,左手运用泛音滑音等技巧,进行细节部分的演奏,右手双弹、双挑、扫、滚等技法的运用使演奏更加富有节奏感和力量。
从该首片尾曲的伴奏中,我们可以听出其采用北京三弦为主要的伴奏乐器。乐曲的引子部分以强烈的扫弦开始,曲子中多次使用了二度、三度的上下小幅度的滑音和滚,音调富有气魄充满着浓浓的京味儿。且整体音乐活泼,后十六分音符与密集的八分音符的四度、五度的跳进相互交织,并用弹、挑、扫弦加强节奏重音,给人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颗粒感,使音乐富有跳动感。
歌曲的副歌部分仍旧以三弦为主,采用唱奏旋律形成对比的基本点伴奏的方法。在谱面中表现为休止以及全音符处。
歌曲的副歌部分在三弦的基础上加入了京胡,并且采用了唱奏旋律基本一致的随腔伴奏。京胡形体较小,音色坚实嘹亮,声音穿透力强。在副歌中,京胡与人声密切贴合,在节奏和力度上给予唱腔很好的支撑和补充。
整体来说全曲在为唱腔伴奏时还采取了唱奏旋律基本一致的随腔伴奏和唱奏旋律形成对比的基本点伴奏方法,同时还加入了人声帮腔和与乐器伴奏交替形式。总体来说其伴奏形式较为简朴,音响单纯,突出了演唱的主干地位和叙述吟唱的的魅力。
(二)京韵的曲艺行腔
歌曲《笑潇啸》在唱腔中的体现了说唱音乐的鲜明特点,歌曲主歌部分在演唱时呈现口语化的特征,旋律多采用语言四声的夸张表现,多为一字一音,唱腔上呈现似说似唱,唱中有说的特点。且唱腔节奏活跃,多采用闪板节奏,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与切分符点节奏交错,呈现出平和中的转折对比,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如“真辣真咸”的“辣”在旋律上就是语言四声的夸张表现,在演唱时陈俊华多次使用了北京的地道语言,再发音上也颇为讲究,如“小酒馆”的“馆”发的儿化音,在演唱时就是“馆儿”。
结 语
《笑潇啸》是电视剧《正阳门下小女人》的片尾曲,作为一首具有京腔京味儿十足的歌曲,它的歌词内容和情感描述的都是普通北京人的市井生活,非常具有民族化特色。
首先,《笑潇啸》的歌词与电视剧的剧情紧密结合,结构上采用曲艺上下句结构形式,利用声韵和词曲相结合,突出了朴素的百姓情感;其次,采用中国的民族宫调式以及口语化的旋律线条,突出了歌曲吟唱的特点;再次,为了突出歌曲的京味儿,其中还运用了三弦、京胡以及曲牌的走向;最后,陈俊华在演唱时采用的京腔京韵的吐字行腔更是增加了歌曲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