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蚀艾肯菌致口咽癌患者脓毒血症1例
2021-05-14肖斌龙卢龙坤胡桂华
肖斌龙,卢龙坤,胡桂华
病例男,50岁,2019年9月6日,因“口咽癌并淋巴结转移化疗后,发热、腹痛伴血氧饱和度下降2 h”入住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脓毒血症、肺部感染、口咽部鳞癌并颈部淋巴结肿大、软组织浸润;低蛋白血症、血小板重度减少”。入院查体:体温38.0℃,左颈前多个淋巴结肿大,最大达2.5 cm×1.5 cm,质韧,压痛。实验室检查结果:白细胞18.00×109/L、血小板11×109/L、C反应蛋白>190 mg/L、降钙素原27.31 ng/ml。临床医生在患者上肢左右侧无菌操作抽取10 ml静脉血送检,实验室双侧血培养均检测出侵蚀艾肯菌。因患者感染严重,临床在应用亚胺培南(日本住友,批号2399C)1 g/次、3次/d,抗细菌感染的基础上,给予氟康唑防止真菌感染,提高免疫力、止痛、纠正低血白蛋白等对症及支持治疗后,炎症指标缓慢下降,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于2019年9月15日好转出院,随访患者感染未再复发。
微生物学检查:血培养瓶分别于血培养仪(美国BD公司)孵育23.7 h报阳,标本涂片染色,结果为革兰阴性杆菌。血液转种血琼脂平板(广州迪景公司),放置5%CO2培养箱35℃孵育48 h后,血琼脂平板形成中等大小、半透明、湿润、光滑菌落,见图1。菌株送厦门市儿童医院经基质辅助激光解吸-飞行时间质谱(MAIDI Biotyper,德国Bruker公司)分析,鉴定为侵蚀艾肯菌。生化反应(杭州滨和,手工法):硝酸盐还原试验、赖氨酸脱羧酶及氧化酶阳性。其主要生长特性是可在血琼脂平板上形成凹陷,需48~72 h才见到菌落,在麦康凯平板上不生长,巧克力平板生长速度较快。
图1 血脂平板形成的菌落
讨论侵蚀艾肯菌是人类口腔黏膜正常菌群的一部分。在机体免疫力缺陷或手术损伤时,此菌可经过口腔进入周围软组织感染头颈部,也可移居致腹腔、关节、鼻窦、血液等部位感染。
侵蚀艾肯菌可引起头颈部感染、腹腔感染[2],而致血液感染报道[3-4]较少,均见于肿瘤患者化疗后。本病例患者因口咽癌化疗后免疫力低下,口咽软组织浸润,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高热,推测患者肿瘤快速生长使得口咽黏膜表面破损,细菌在口咽部周围组织感染后,进入血液生长繁殖引起脓毒血症。该患者感染严重,降钙素原结果升高明显,革兰阴性杆菌感染可能性大,入院后给予经验用亚胺培南抗细菌感染,加氟康唑防止真菌感染,在实验室回报培养结果后继续使用亚胺培南,患者血液炎症指标明显下降,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本病例患者属于免疫功能低下群体,临床应该引起重视,患者发热、降钙素原明显升高时,应按规范及时送检血培养。临床上分离的侵蚀艾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亚胺培南、青霉素、头孢曲松等多为敏感,故在药敏报告未出时可选择抗菌药物经验治疗。由于该菌属于苛氧菌群一种,具有生长缓慢特征,实验室常因其菌落微小被认为污染菌而弃之造成漏检,或染色不当误以为革兰阳性杆菌,因此需要延长培养时间,提高病原菌的分离技术。对于该菌鉴定,可借助质谱技术或分子方法,能快速准确得出结果通知临床,以便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