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例谈
2021-05-14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李银英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李银英
汉字历经几千年的传承演变与积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必然要求在小学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如何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有机渗透传统文化,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呢?近期,笔者有幸参加县西南片区“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研讨活动,观摩了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我要的是葫芦》的教学,并执教《雾在哪里》,结合识字教学有机渗透传统文化,主要有以下几点策略。
一、横向积累,在导入环节渗透传统文化
学习祖国语言文字是一个不断积累、表达的过程。于永正老师非常重视语言的积累,他在教学中一贯强调读和背,对学生一生都用得着的东西,不但要求熟记,而且要想办法让学生记得快、记得牢,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打好底子。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就能转化成良好的表达运用语言的能力,也有助于文化底蕴的积淀和语文素养的形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依托诗词谚语横向积累,在导入环节渗透传统文化。《雾在哪里》教学中,通过一组雾景来导入新课,利用形象的声像资料刺激学生的感官,带给学生大雾笼罩下的朦胧美的享受,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积累写雾景的美词(白茫茫、雾茫茫、隐隐约约、雾似轻纱、雾似轻烟、大雾漫天、滚滚雾海、云雾迷蒙)、与“雾”有关的谚语(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与“雾”有关的诗文(芳菲夕雾起,暮色满房栊。——李世民《秋日即目》),渗透有关“雾”的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诵读,引领学生常积累、多背诵,为更好地阅读课文做好铺垫。
《我要的是葫芦》一课也在导入即学习“葫芦”一词时,渗透了传统文化。教师首先让学生认读形声字“葫芦”,接着播放相关图片,告诉孩子葫芦是吉祥物之一,人们把它挂在门口,可以用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葫芦作用可多了,可以炒着吃,可以做成勺子舀水,可以做成工艺品,还可以做成一种叫葫芦丝的乐器。孩子们瞪大了眼睛,在教师的介绍中对中国葫芦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样识字不再是单纯抽象的书本知识,而是变成具体可感的生活知识,丰富了学习的内涵,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善用字理,在识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汉字的出现离不开生活,最初的汉字其实就是一幅简洁明了的图画,许多汉字从外形上或者从它的偏旁部首中就可以知道它的大概意思。我们在识字教学时,要善于探寻字理,从字源或造字特点上做文章,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进而对汉字展开形义联想,了解这些汉字的意思。
这样的识字教学中,孩子在生动形象的图片和视频里认识了汉字的来源及演变。将识字教学与字理紧密联系,不仅让学生认识其形、理解其义,而且把学生对汉字的认知视野引向了祖国博大精深的汉字宝库,使学生产生了对汉字的热爱之情,感受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和智慧。
三、发现规律,在写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
汉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之一,蕴含民族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历史渊源等诸多文化因子。学习写字是感受美、创造美的过程,字要想写得和谐、端正、美观,笔画部件之间就必须讲究“穿、插、避、让”。“穿、插、避、让”的写字方法与谦让、体贴的传统美德有着紧密联系,可以说学写字就是学做人,不仅有利于增强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还关系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
《雾在哪里》指导书写生字“岸”时,教师设计如下梯度教学。(1)课件出示“岸”古文字,猜字。(2)出示海岸图片,识记“海岸”。(3)结合图片拓展词语:江岸、河岸、湖岸、对岸、两岸。(4)诵读诗句:“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5)仔细观察,发现规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学生结合自己的写字经验,总结“岸”字的书写特点,即上小下大、横多等距,并迁移写法学写“屋”。在循序渐进的教学活动中随文识字写字,拓展词句,丰富语言积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孩子们学起来比较轻松,印象也更加深刻。《我要的是葫芦》在书写指导方面也做了非常好的示范,通过之前的微课展示,让学生了解“心”字底的字与感情、思考、态度有关。接着编写的书写儿歌更是绝妙:“先写左点中线穿,相邻卧钩短平弯,三笔小点落竖线,最后一点线上悬”,突破了“心”字底中点画的书写难点。
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站在“认识汉字就是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高度,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汉字精华,多途径多策略优化写字教学,让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来反哺写字教学,助力写字教学。
四、链接生活,在拓展延伸中渗透传统文化
有人说生活的外延有多广,语文学习的内涵也相应有多广。将识字教学引向生活,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继续渗透传统文化,是提高学生识字能力、提升学生文化品位的有效策略。
如《雾在哪里》“梁”字教学,在引导学生借助字理学习“梁”字后,教师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继续深入学习,通过播放一个微课视频,给学生介绍桥梁的材质类别、发展历史,了解桥梁不仅是连接两岸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让学生欣赏各种桥梁图片,既有古老的木桥、石桥,更有现代化的桥梁,从早期的南京长江大桥到如今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这样拓展延伸,不仅开阔了眼界,更是感受了桥梁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学生爱乡爱国的情感。
学完《雾在哪里》,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如搜集更多有关“雾”的词语、诗句、谚语,摘抄下来诵读积累;学完《我要的是葫芦》,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了解一下,在我们国家除了“葫芦”代表福气,还有哪些植物或动物也代表福气、好运。学生就能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如“牡丹”代表富贵,“红梅”代表品行高洁,“青松”代表长寿不老,“翠竹”代表谦虚有节,等等。
汉字与我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在识字写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教学的内容,增强课堂的情趣,提高教学的效率。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特别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师,更要在言传身教中传承传统文化,把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融入识字教学中,提高识字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