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刺络拔罐联合围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2021-05-12王洪霞金晓亮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4期
关键词:刺络拔疱疹带状疱疹

瞿 慧 王洪霞 王 纯 金晓亮

(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友谊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带状疱疹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急性发作时多表现为带状分布的集簇性水疱、局部淋巴结肿大、不同程度神经痛等[1],若得不到及时有效地治疗,易并发后遗神经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随着中药外敷、针刺、灸法等中医特色治疗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中医治疗能够提高带状疱疹急性期的治疗效果[2-3]。刺络拔罐具有镇痛、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效果,而围刺是一种采用多针围刺治疗病灶相对局限、边界较为清楚病症的针刺方法,具有增强血管舒缩功能、提高痛阈等作用[4-5]。因此本研究观察应用刺络拔罐联合围刺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皮肤病学》对于急性期带状疱疹的诊断标准[6];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外科学》中关于蛇串疮的诊断标准[7]。2)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年龄18~70岁;依从性良好;病程≤7 d,处于急性期;就诊前未经抗病毒等药物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3)排除标准:病程超过7 d者;严重过敏体质、出血倾向者;无法忍受刺络拔罐或围刺治疗者;合并恶性肿瘤、严重高血压、慢性感染者;发病头面部、会阴部等特殊位置或特殊类型带状疱疹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精神障碍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各30例。联合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25~69岁,平均(49.32±8.21)岁;病程1~7 d,平均(3.18±0.84)d;疱疹分布部位:躯干21例,四肢6例,颈部3例。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3~70岁,平均(50.11±8.04)岁;病程1~7 d,平均(3.54±0.71)d;疱疹分布部位:躯干19例,四肢7例,颈部4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西医常规治疗,即盐酸伐昔洛韦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60080)0.3 g/次,每日2次,连续口服10 d;甲钴胺片(北京星昊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0865),每次0.5 mg,每日3次,连续服用14 d。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刺络拔罐联合围刺法治疗。1)刺络拔罐:患者取舒适体位,充分暴露病变部位皮肤后,操作者对疱疹集中分布区进行常规消毒,采用一次性梅花针快速叩刺于疱疹疼痛区,提针快、落针稳、频率匀,以水疱破裂或皮肤微微出血为宜,以患者耐受为度,然后快速将合适径口的玻璃罐拔于叩刺区域,留罐5 min左右,起罐后采用医用干棉球清理皮肤疮面,对形成的皮损进行消毒,嘱患者保持该区域清洁干燥。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2)围刺:常规消毒疱疹局部皮肤后,选取0.35 mm×40 mm毫针进行围刺,针尖呈15~45°向疱疹中心斜刺进针,刺入约0.5寸,进针后采用提插捻转手法得气,留针30 min,围刺针间隔1寸左右。每日1次,连续治疗14 d。

1.4 观察项目 1)记录两组患者疱疹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2)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对两组治疗前、治疗7 d、治疗14 d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得分越高提示疼痛程度越严重。3)采集两组治疗前后空腹外周静脉血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包括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

1.5 疗效标准 参考文献[8]制定。痊愈:患者经过治疗后疱疹消退,瘙痒、疼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皮损修复。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疱疹结痂,瘙痒、疼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60%皮损修复。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疱疹消退>30%,瘙痒、疼痛等临床症状有所改善,≥30%皮损修复。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者。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率。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两组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或%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比较 见表2。联合组患者疱疹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比较(d,±s)

表2 两组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比较(d,±s)

组别联合组对照组n 30 30止疱时间3.74±0.84△4.86±0.92结痂时间5.91±0.95△7.26±1.21脱痂时间11.26±1.68△13.54±1.87

2.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7、14 d 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联合组治疗后7、14 d 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期比较,△P<0.05。下同。

组 别n 治疗前 治疗后7 d 治疗后14 d联合组对照组30 30 7.74±1.25 8.11±1.16 4.62±0.63*△6.58±0.81*2.48±0.35*△3.67±0.52*

2.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见表4。两组治疗后IL-4、IL-6、TNF-α、TGF-β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IL-4、IL-6、TNF-α、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mg/L,±s)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mg/L,±s)

组别联合组(n=30)对照组(n=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IL-4 35.33±4.81 21.56±3.13*△36.12±4.37 28.46±3.81*IL-6 41.21±5.62 27.91±4.15*△41.38±5.44 32.34±4.72*TNF-α 71.64±5.31 53.31±4.27*△71.56±5.36 62.64±4.88*TGF-β1 28.12±3.51 16.54±2.24*△28.94±3.42 22.62±3.19*

2.5 安全性评价 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研究发现[9],带状疱疹患者处于急性期时,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隐藏在机体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被激活,进而侵犯周围神经节与皮肤,引发急性炎症反应,患者皮肤表面表现为水疱样皮损,并伴有严重剧烈的神经性疼痛,而及时有效的治疗对预防后遗神经痛及运动神经麻痹症等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对于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病情进展的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该病病情进展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有关[10-11]。西医中并无特异性治疗药物,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中医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具有独特优势[12]。中医学认为该病属于“蛇串疮”“缠腰火丹”“腰龙”等范畴,《诸病源候论》中记载“增瓦带疮者,缠腰生,此亦风湿搏于血气所生”。其急性期发作病因多与情志失调、感受火热毒邪等因素有关,病位在皮部,与肝、脾相关,主要病机在于患者情志失调,肝气郁结,肝脾不和,气滞血瘀,郁而化火,或脾虚湿滞,水湿停聚而化热,感湿热邪毒后发作,因此治疗宜清热解毒、疏经活血、止痛利湿,多采用针刺、刺络拔罐、中药内服或外敷等方法[13]。

刺络拔罐法包含刺络和拔罐两个部分,主要是指根据患者病情选用合适针具在患者皮损部位进行叩刺后行拔罐治疗的方法,具有疏通经络、排瘀血、祛毒热的作用[14]。其中刺络法源于《灵枢·官针》中九刺之“络刺”,通过采用针具刺破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或浅表脉络,放出一定血液量,进而达到活血通络、泻火解毒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刺络法能够改善微循环,刺激局部组织进而改善血液循环,同时加快组织的致痛物质清除速度[15-16]。拔罐法可通过利用罐内负压以加速病变瘀血的吸出,同时利用罐内温热效应振奋机体阳气。现代研究发现,刺络拔罐法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炎症水肿,促进神经组织修复与再生,同时可消除局部致痛因子,提高机体组织对疼痛的耐受性,以起到镇痛的作用[17]。

围刺法又称围针法,源于《灵枢·官针》的“豹纹刺”,是指通过在病变部位运用多针进行包围性针刺的治疗方法,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调节气血、疏通经气的作用。现代研究发现[18],围刺法可阻断病邪对局部周围神经组织的侵犯,促进局部组织修复与再生,同时在抑制内源性致痛物质的产生、改善血管舒缩功能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本研究中,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围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结果显示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疱疹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提示相较于西医常规治疗,围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效果更好,对缩短患者疱疹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缓解疼痛时间具有显著效果。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20],带状疱疹发病机制主要与免疫失衡有关,其中T淋巴细胞引导的细胞免疫应答紊乱是病情进展主要机制之一,而T淋巴细胞不同亚群合成及分泌的IL-4、TNF-α、TGF-β1等细胞因子的异常释放,则是患者发生剧烈疼痛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中,联合组治疗后IL-4、IL-6、TNF-α、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围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可减轻急性期带状疱疹患者的炎症反应。

综上所述,围刺法联合刺络拔罐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效果良好,可缩短患者疱疹止疱、结痂及脱痂时间,缩短疼痛时间,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IL-4、IL-6、TNF-α、TGF-β1水平有关。但本研究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样本量过小、客观指标较少等,有待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刺络拔疱疹带状疱疹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面膜治疗痤疮疗效观察
通督泄热刺络拔罐法联合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治疗湿热浸淫型湿疹的临床观察
带状疱疹疫苗该不该打?
疱疹性咽峡炎来袭,帮宝宝渡过难关
Efficacy of blood-lettingpuncture and cupping in the treatment ofperiarthritis ofshoulder:a systematic review
汗疱疹的中医治疗
三黄膏治带状疱疹有奇效
中医治疱疹性咽峡炎
老年带状疱疹药物治疗的对比观察
刺络拔罐配合中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