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用药规律研究*

2021-05-12叶青艳宗南伟蒲晓伟凌琪华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4期
关键词:吴茱萸苍术肉桂

叶青艳 沈 健 宗南伟 蒲晓伟 凌琪华 赵 鋆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 201203)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腹泻病是5岁以下儿童的第二大死因,每年约造成50余万人死亡[1]。根据病因分类主要是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根据病程急性腹泻≤2周,迁延性腹泻为2周到2个月之间,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其中以急性腹泻最为常见。西医治疗以预防脱水、补锌、饮食治疗及合理使用抗生素[2],尚无针对性特效药。儿童存在服药困难,难以配合,且腹泻常伴有呕吐症状,口服药物吸收有限,影响疗效。小儿急性腹泻属中医学“泄泻”“暴泻”范畴,多因饮食不当、风寒外侵等引起,总病机属外邪侵袭,脏腑功能不足,脾胃运化失常。脐疗是一种临床常用的中医外治法,因操作简便可行,安全有效,易被患儿及家属接受。《理瀹骈文》[3]有云“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敷脐上时第一妙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本研究通过对已发表的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文献进行统计,分析临床用药规律,为临床敷脐治疗小儿泄泻规范化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与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全文数据库(WanFang)、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1990至2020年6月。中文检索词为:“腹泻or肠炎or泄泻”“儿童or小儿or患儿or婴儿or婴幼儿”“敷脐or神阙穴or脐疗”“中医 or中药 or中医药”,英文检索词为:“diarrhea”or“enteritis”and“children”or“infant”and“umbilical application”or“acupoint application”or“navel therapy”。

1.2 文献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研究类型为各种临床研究;研究对象为明确诊断为小儿急性腹泻患者(病程≤2周);敷脐药物处方完整(药味≥2味)。排除标准:基于同一项临床研究发表的不同文献仅保留发表时间较早的文献;未报告脐疗具体药物或使用中成药者;敷贴部位非神阙穴者;文献结果提示治疗效果较差者。

1.3 中药名称规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中记载的中药名称[4],对录入涉及到的中药名称进行标准化处理,中药加工或炮制后的名称和生品均按照原中药名称统计,药物产地亦予以去除,如“炒苍术”均统一为“苍术”;“白茯苓”“云苓”规范为“茯苓”,“吴萸”规范为“吴茱萸”,“白胡椒”“胡椒粒”规范化“胡椒”,“炒萝卜籽”规范化为“莱菔子”等。

1.4 文献筛选、数据录入 由2名研究人员分别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如有疑义则与第3名研究员达成一致。录入采用双人独立录入。

1.5 分析软件 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通过“数据分析”中的“组方分析”等功能,对药物基本信息如四气、五味分布、归经分布、药物频次规律进行分析,并通过聚类分析得出核心药物组合。

2 结 果

2.1 药物频次、功效、性味、归经分布 102个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中药敷脐处方经规范后共包含中药107味,进行药物描述性统计,其中药物频次≥10次的中药共13味,前5位依次为:吴茱萸、丁香、肉桂、苍术、五倍子,见表1。敷脐中药以温里药为主,其次为收涩药、理气药。药性主要为温性药,其次为热性药、寒性药,药味主要为辛味,其次为苦味、甘味,主要归脾经,其次为胃经、肾经。见表2~表5。

表1 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敷脐中药使用频次≥10的药物

表2 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敷脐中药功效分布

表3 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敷脐中药四气分布

表4 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敷脐中药五味分布

表5 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敷脐中药归经分布

2.2 基于关联规则分析的组方规律分析 应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设置支持度为“10”(即支持度为10%),置信度为“0.6”,得到频次>9的药物组合有19组,前5位药物组合分别是丁香、肉桂;吴茱萸、肉桂;丁香、吴茱萸;吴茱萸、苍术;丁香、苍术。见表6。

表6 基于关联规则的常用药物用药规则

2.3 基于关联规则的核心用药组合规律 “关联规则”的含义是当出现左侧的药物时,出现右侧药物的概率。借助“规则分析”功能,分析所得组合的规律,置信度≥0.60次的药物组合共有8组。药物之间关联的“网络化展示”,其中居于网络图中间的吴茱萸、丁香、肉桂是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最常用的核心中药。见表7、图1。

表7 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敷脐药物关联规则

图1 关联中药组合网络展示

2.4 基于聚类分析的核心组方分析 聚类分析得到的核心药物组合第一类以肉桂、丁香、吴茱萸为主的类似处方有54首,以含有苍术、吴茱萸、白术为主的类似处方有33首,以含有葛根、木香、黄连为主的类似处方有15首。见表8。

表8 基于聚类分析的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敷脐中药的核心药物组合

2.5 赋形剂统计 102个处方中有85个处方涉及赋形剂,其余17个处方为直接药粉外敷。使用频次≥3次的赋形剂有7种。醋出现的频次38次,频次最高,其次为凡士林、生姜汁、蜂蜜。由数据可得,此4种赋形剂为小儿急性腹泻敷脐处方最常用到的赋形剂。见表9。

表9 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赋形剂使用频次

3 讨 论

小儿急性腹泻属中医学“泄泻”“暴泻”范畴,多因饮食不当,风寒外侵等引起,以突起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发热、呕吐、不欲饮食等为临床表现。敷脐疗法是穴位敷贴疗法的一种,是将药物进行加工炮制,制成散剂、膏剂、糊状、丸状、饼状等,敷于脐部,并用敷料、胶布等加以固定的方法[5]。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五十二病方》[6],之后有葛洪在《肘后备急方》[7]“以盐纳脐中,灸二七壮”治疗霍乱,吴师机著《理瀹骈文》中脐疗方药多达三百余处。脐部为神阙穴所在,为任脉在腹之要穴,内联十二经脉,通五脏六腑,达四肢百骸,故有“脐通百脉”之说,《医宗金鉴》[8]谓之能“主治百病”,善治中焦之疾。现代医学解剖学发现,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的闭合处。脐部皮肤与筋脉和腹膜直接相连,所以脐部皮肤深部没有皮下层,表皮角质层较薄,而且脐下两侧有腹壁动静脉及丰富的毛细血管网,故脐部易于药物穿透、弥散,其渗透性强,吸收快[5]。已有研究表明,药物经脐部给药的生物利用度是前臂给药的1~6倍[6]。加之小儿皮肤较薄,更有利于药物吸收,治疗过程患儿无痛苦,易为患儿及家长接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本研究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为工具,分析脐疗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用药规律。结果提示,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常用药有:吴茱萸、丁香、肉桂、苍术、五倍子、木香。药物分类上以温里药占绝对多数,药性以温、热为主,药味以辛、苦居多,归经以脾、胃经为要。吴茱萸为温里药,其味辛、苦,性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本草经疏》[7]曰“吴茱萸,辛温暖脾胃而散寒邪,则中自温、气自下,而诸证悉除”。药理研究发现吴茱萸汤剂可以抑制胃肠收缩的张力及收缩幅度,抑制腹运动,解除肠痉挛[8]。丁香为温里药,其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有温中降逆、散寒止痛、温肾助阳的功效。《本草纲目》[9]中记载“治虚哕,小儿吐泻”。研究发现丁香含有丁香酚、乙酸丁香酚、百里酚、石竹烯等多种活性成分,具有减缓胃肠排空、抗胃溃疡、止吐、镇痛、抗炎、抑菌等作用[10]。肉桂为补虚药温里药,其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温中补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活血通经的功效。《本草求真》中记载“凡沉寒痼冷……脾虚恶食、湿盛泄泻……因寒因滞而得者,用此治无不效”[11]。药理研究发现,肉桂挥发油及其成分桂皮醛能松弛离体豚鼠回肠纵肌,具有抑制小鼠胃肠推进运动的作用[12],并对由蓖麻油和番泻叶引起的小鼠腹泻有显著对抗作用[13]。桂皮油能解除内脏平滑肌痉挛,并能缓解肠道痉挛性疼痛[14]。温里药大多味辛,辛味药善走窜,具有“率领群药,开结行滞,直达病所,拔病外出”。现代研究发现“辛”味多含有挥发油,辛香的药物能够通过通络活血的功效,改善脐部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促进药物的吸收。苦味药物具有燥湿、泻火之功效,湿去泻自止。归经上以归脾胃经药物的使用频次是最高的。本病病位虽在大肠,但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同时“小儿脾常不足”,因此本病与中焦脾胃的关系十分密切。

基于关联规则的常用药物前5位组合分别是丁香、肉桂;吴茱萸、肉桂;丁香、吴茱萸;吴茱萸、苍术;丁香、苍术。多为温里药(吴茱萸、丁香、肉桂)、化湿药(苍术);配伍上为相须或相使的配伍。丁香、肉桂相须为用,温经通络、散寒止痛。肉桂、吴茱萸温脾助阳、散寒止痛,丁香、吴茱萸温胃降逆止呕,吴茱萸、苍术温中健脾,丁香、苍术健脾燥湿止呕。

通过聚类算法分析,关联度较大的药对如“胡椒→丁香,置信度为0.81”,“肉桂,苍术→吴茱萸,置信度为0.77”,表示当使用胡椒时,使用丁香的概率为0.81,使用肉桂、苍术时,使用吴茱萸的概率为0.77。核心组方分析结果显示以肉桂、丁香、吴茱萸为主的类似处方最多。此3味药均为温里药,共奏温里散寒、燥湿健脾、止痛止泻之效。

醋是脐疗中使用最多的赋形剂,其味酸苦,性温,有散瘀止痛、理气活血、解毒利水的功效。同时醋是良好的有机溶剂,可以增加中药的溶解度,有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增强了药物的功效。

本研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3.0)对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用药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小儿急性腹泻提供参考。虽然有“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但是外治和内治的给药途径有区别,用药特点与口服药有所区别。敷脐药物多用芳香通络,气味厚重,所含挥发油多,易于透皮,促进吸收。在药物选择上,以辨证施治为基础,偏向芳香通络之品,有利于发挥透皮作用,药味少而精。同时本研究尚存一些不足之处,其一本次纳入文献根据病程纳入急性腹泻,由于较多文献并未区分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阻碍了进一步分析;其二是平台应用的是无监督的聚类算法,由于处方核心组合并没有固定,因此分析的结果会有偏差。

综上所述,本研究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中医药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研究方药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与探索,发现潜在的遣方用药规律,对临床治疗小儿急性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及数据支持。

猜你喜欢

吴茱萸苍术肉桂
苍术行情疲软运行
GC法同时测定不同种类苍术中6种成分
大花吴茱萸果实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
关苍术根茎中苍术酮含量及变化规律研究
UPLC-Q-TOF-MS法分析吴茱萸化学成分
不同肉桂品种光合能力差异分析
肉桂家系遗传背景的ISSR分析
正二十面体Au13和Pt13团簇上肉桂醛的吸附
肉桂油纳米微乳的制备
吴茱萸敷腹治疗婴幼儿腹泻及护理6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