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解毒类中药内服和外敷治疗蜂蜇伤的临床观察*

2021-05-12徐桂琴韩宁林曹承楼刘妮娜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4期
关键词:蜇伤蜂毒药片

徐桂琴 韩宁林 曹承楼 王 凯 刘 莎 刘妮娜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蜂蜇伤是指被蜂尾蜇伤,毒液注入人体,或伴刺留皮内所致局部出现红肿刺痛,或有头晕恶心等症的中毒性疾病。被少数蜂蜇伤,一般局部症状较轻,如果被毒蜂蜇伤可产生较大面积的肿胀疼痛,甚至导致昏迷和死亡。蜂的种类众多,较常见的蜇人蜂是胡蜂和蜜蜂。蜜蜂蜇伤为尾刺刺入皮内,胡蜂蜇伤为尾刺有概率被刺入皮内。蜜蜂蜂毒以酸性毒汁为主,主要成分是盐酸、蚁酸、正磷酸等;胡蜂蜂毒以碱性毒汁为主,主要成分为磷脂酶A2、透明质酸酶、生物胺类、肽类等[1]。

蜂蜇伤最主要的临床症状是蜇伤部位疼痛和局部肿胀(分别占96.36%和72.02%),其次是出现瘙痒、过敏反应(皮疹、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溶血反应(少尿、浓茶色或酱油色尿、腰痛、溶血)、肝肾功能损害(水肿、少尿、血清转氨酶升高、黄疸等)、心肌损伤及神经系统损伤(意识障碍、昏迷等)等[2]。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植被的增加,蜂蜇伤的病例大幅增加,据报告蚂蚁、叶蜂、蜜蜂和黄蜂在内的膜翅类昆虫造成全球每年有1亿人被叮咬伤[3],在我国蜂蜇伤常见于郊区和农村地区,蜂蜇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公共健康的问题[4]。本院急诊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清热解毒类中药外敷和内服治疗蜂蜇伤后的局部肿胀、疼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蜂蜇伤诊断标准参照文献[5]制定。纳入标准:符合蜂蜇伤诊断标准;符合蜂蜇伤热毒蕴结证;年龄小于80岁;蜂蜇伤局部可见红肿、疼痛,或出现瘀点、瘀斑皮肤损害。排除标准:蜇伤后有严重全身症状者,如抽搐、昏迷、休克及肝肾功能衰竭者,以及合并严重感染病情危重者;就诊前已经使用清热解毒中草药者;妊娠和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者;合并心血管、肝、肾、脑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病患者;合并皮肤疾病不能使用外敷药物者。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到本院急诊科住院治疗的胡蜂蜇伤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2例。观察组男性1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45±17.99)岁;蜂蜇伤至就诊时间2~48 h,平均就诊时间10.18 h;蜇伤部位头部4例,全身2例,头部和上肢12例,上肢2例,下肢2例;合并高血压病6例,合并高血压病、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1例,合并糖尿病、脂肪肝、高脂血症1例。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51岁;蜂蜇伤就诊时间3~48 h,平均就诊时间17.41 h;蜇伤部位头部5例,全身1例,头部和上肢10例,上肢3例,头部和下肢3例;合并高血压病2例,合并冠心病1例,合并前列腺增生1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的方法。局部清创:充分暴露蜇伤处,寻找毒刺,对能看见的毒刺伤口,用镊子拔除,用双氧水冲洗中和毒液以减少毒素的进一步扩散。拔出毒刺后的皮肤用碘酊或酒精局部涂搽消毒。全身综合用药,包括抗感染(注射用盐酸头孢替安2.0 g,每日2次,静脉滴注)、抗炎抗过敏(地塞米松10 mg,每日1次或5 mg,每日2次,静脉滴注)、保肝(谷胱甘肽1.8 g,每日1次,静脉滴注)、预防应激性溃疡(兰索拉唑30 mg,每日1次,静脉滴注)、利尿(呋塞米20 mg,每日1次,静脉推注)、补充液体。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季德胜蛇药片口服和中药蛇伤膏外敷。季德胜蛇药片口服方法为第1次20片,以后每隔6 h续服10片;蛇伤膏(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徐长卿、水牛角、重楼、千里光等)用白醋或蜂蜜调成糊状外敷于肿胀部位,将伤口暴露,外敷至肿胀部位以上约3~5 mm,包扎固定,每日换药1次。两组患者均以3 d为1个疗程,根据肿胀消失情况给予1~2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局部疼痛和肿胀症状改善情况;观察安全性指标,包括患者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疼痛的改善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该量表由0~10组成,分数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大,0为无痛,10代表最剧烈的疼痛)。

1.5 疗效标准 参考《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制定。治愈:全身和局部症状消失,伤口愈合,伤肢功能恢复。好转:全身和局部症状减轻,伤口未完全愈合。无效:全身和局部症状无改善,并出现恶化。

1.6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治疗后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hs-CRP水平比较 见表2。两组治疗后VAS评分、hs-CRP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hs-CRP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hs-CRP水平比较(±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观察组(n=22)对照组(n=22)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VAS评分(分)8.81±0.55 1.34±0.67*△8.59±0.55 17.79±34.44*hs-CRP(mg/L)13.16±13.09 1.08±0.83*△8.05±0.74 5.49±10.38*

2.3 两组治疗前后CK、CK-MB水平比较 见表3。两组治疗后CK、CK-MB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两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K、CK-MB水平比较(U/L,±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CK、CK-MB水平比较(U/L,±s)

组别 时间CK CK-MB观察组(n=22)对照组(n=22)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939.03±1 410.04 61.62±56.72*△963.63±1 922.32 107.00±99.33*45.87±58.39 14.28±5.74*△34.39±23.13 21.44±14.95*

2.4 两组治疗后肿胀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肿胀消失时间为(5.41±1.18)d,对照组为(6.59±1.6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安全性观察 两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均未出现不良事件,血、尿常规和肝、肾功能均未出现异常。

3 讨 论

蜂蜇伤后毒素注入患者体内引起过敏反应及继发靶器官损伤。过敏反应可引起伤口红肿、荨麻疹、恶心、呕吐等;继发反应可引起肝肾功能衰竭、炎症反应、感染等,蜂毒成分复杂含有多种变应原、毒素及其他成分,蜂毒引起机体免疫反应的分子机制尚不明确[1]。蜂毒可致溶血、出血和神经毒作用,损伤心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及心律失常,蜂毒还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蜂蜇伤后病情轻者患处红肿、灼痛,患者出现麻痒的感觉,重则全身浮肿、发热、抽搐,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7]。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主要为抗感染、抗炎及抗过敏等对症治疗,但消肿止痛的作用有限。中医学根据临床表现将蜂蜇伤辨证为“热毒蕴结证”[8],使用清热解毒的方法治疗蜂蜇伤效果明显[9-10]。

本研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加用清热解毒类药物季德胜蛇药片内服和蛇伤膏外敷治疗蜂蜇伤后局部疼痛和肿胀的临床疗效。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肿胀消退时间较对照组快,观察组血hs-CRP、CK、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这与相关研究报告的结果一致[11]。研究发现当细菌感染引发炎症或组织损伤后,hs-CRP浓度显著升高,是机体炎性反应及组织损伤的重要标志物[12],清热解毒类药物内服和外敷治疗蜂蜇伤可能是通过降低hs-CRP水平降低机体的炎性反应,从而缓解局部肿痛。CK与细胞能量代谢有关,并且与骨骼肌细胞密切相关[13],蜂蜇伤后CK、CK-MB明显升高可能为蜂蜇伤引起骨骼肌损伤所致,炎症导致肢体肿胀使得肌肉组织中大量CK释放入血,导致血清CK值明显升高[14]。亦有研究发现蜂蜇伤后6 h可出现心肌损伤,心肌损伤与毒液具有量效关系,清热解毒类药物外敷和内服能缓解局部肿胀疼痛,减轻蜂毒对机体的损害[4],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 hs-CRP、CK、CKMB水平有关。

季德胜蛇药片是著名蛇伤专家季德胜用来治疗毒蛇毒虫咬伤的常用中成药[15],由重楼、蟾蜍皮、蜈蚣、地锦草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临床亦用来治疗蜈蚣咬伤、带状疱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16-17]。研究发现用季德胜蛇药片治疗蜂蜇伤疗效显著。有研究报告季德胜蛇药片治疗蜂蜇伤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30例病例治疗后27例痊愈,2例好转,1例死亡,总有效率为90%,季德胜蛇药片可能具有破坏蜂毒或有抗炎症反应的作用[18]。何少华等[19]观察季德胜蛇药对黄蜂蜇伤的治疗效果,200例黄蜂蜇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给予季德胜蛇药片,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痊愈率为92%。潘峰等[20]使用季德胜蛇药片外敷治疗轻症胡蜂蜇伤效果明显。

蛇伤膏是本院急诊科在多年救治毒蛇咬伤和蜂蜇伤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协定方,主要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徐长卿、水牛角、重楼、千里光、白芷、车前草等组成,临床不仅用来治疗蛇咬伤,而且用来治疗蜂蜇伤,针对蜂蜇伤局部的肿胀和疼痛有一定的疗效。蜂蜇伤与蛇咬伤局部症状相似,均有肿胀疼痛的表现,药物局部外敷,药物通过直接接触蜂蜇伤局部发挥药效能快速缓解疼痛症状,缩短肿胀时间[21],并且局部用药能减轻炎症造成的机体损害。由于外敷药物用量较大,季德胜蛇药片调成膏状外敷比较费时费力。因此,本院自制蛇伤膏来代替季德胜药片对毒蛇咬伤的患者进行外敷治疗[22],对于蜂蜇伤局部肿胀疼痛的患者亦采用蛇伤膏局部外敷治疗,使用清热解毒类药物外敷和内服治疗蜂蜇伤和蛇咬伤体现了中医的“异病同治”。

综上所述,本研究表明使用清热解毒中药季德胜蛇药片口服和蛇伤膏外敷治疗蜂蜇伤,能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蜇伤蜂毒药片
综述蜂毒的应用
季德胜蛇药片内服外敷治疗红火蚁蜇伤的临床观察
救命药片
药片不能掰开服
药片洗头有奇效
蜂毒的美容作用及其安全性
药片颜色谁决定
小偏方对付虫蜂蜇伤
蜂毒注射过敏的应对措施
CVVHDF联合HP治疗蜂蜇伤患者临床生化指标的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