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耸肩法在肩难产处理中的应用*

2021-05-12漆洪波

现代妇产科进展 2021年5期
关键词:耻骨牵拉难产

周 颖,漆洪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重庆 400016)

肩难产是头位阴道分娩可能发生的产科急症之一。胎头娩出后,胎儿前肩嵌顿于耻骨联合后上方,用常规助产手法不能娩出胎肩,分娩进程停止[1]。文献报道,肩难产的发生率为0.2%~3%[2-3],是与巨大儿、母体糖尿病、既往肩难产史、产程异常、器械助产等危险因素相关的不可预测事件[4-6],由于其突发性和缺乏可靠的预测因素,肩难产成为产科工作者面临的挑战。通常,处理肩难产首选操作为McRoberts法(屈大腿法)+耻骨上加压[2]。2019年Sancetta等[7]介绍了一种解决肩难产的新方法—耸肩法,当发生肩难产,应用McRoberts法+耻骨上加压失败后,耸肩法可作为处理肩难产和分娩新生儿的替代方法。

1 方 法

耸肩法遵循以下步骤进行操作(图1A-E):(1)当发生肩难产时,一只手将胎儿颈部向前肩屈曲,另一只手滑入后肩,胎背在产妇左侧用左手,胎背在右侧用右手(图1A)。(2)操作者的大拇指和食指环绕握住胎儿后肩,大拇指和食指在后肩腋窝处会合(大拇指、食指、剩余三指呈“OK”姿势)(图1B)。(3)将腋窝向新生儿头部方向牵拉,同时将后肩推向胸侧,对后肩施加向阴道口向胸部的力量,完成耸肩动作。将后肩牵拉至耸肩位置时,注意抬高后肩,减少骶岬阻碍(图1C)。(4)一只手保持对后肩的持续牵拉,另一只手将新生儿头部恢复至身体轴线方向,此时头部和后肩作为整体固定,形成头肩整体(图1D)。(5)将头肩整体沿胸部(面部)方向旋转180°,旋转后,前肩转到了后方,从嵌顿的位置移出,此时分娩只需最小的向外牵引力就能得以进行(图1E)。

2 实践分享

2019~2020年我院产科运用耸肩法成功处理肩难产的2个案例,实践说明耸肩法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案例1,经产妇38岁,4年前经阴道分娩一女婴,重4020g,产程顺利无特殊。本次入院诊断:G3P1,39+1孕周临产。入院时复测宫高37cm,腹围108cm,于孕38+6周超声检查提示胎儿腹围355mm,双顶径97mm,股骨长78mm,考虑巨大儿可能。本次分娩第一产程5h,第二产程1h,胎头以枕左前娩出后,常规轻柔向下牵引,前肩未能随之娩出,发生肩难产。助产士尝试McRoberts法+耻骨上加压,胎肩无松动迹象,因胎背在母亲左侧,助产士左手充分润滑后滑入后肩,拇指和食指在腋下以“OK手法”钳住后肩,将腋窝向外朝向胎头牵拉以完成耸肩;为避免强行牵拉后臂增加肱骨骨折的风险,助产士将胎儿头部和耸起的肩膀固定在一起,作为整体顺时针旋转180°。此时,后肩转至耻骨联合前下方,先前受嵌顿的前肩转到了后肩的位置,分娩得以进行。新生儿出生体重4250g,出生后1min、5min、10min的Apgar评分为9分、9分、10分,血气分析pH值7.30,常压给氧后,新生儿面色恢复红润,呼吸平稳,无产伤,产妇会阴Ⅱ度裂伤。

案例2,初产妇32岁,入院诊断G1P0,38+3孕周临产,产妇身高156cm,入院测宫高34cm,腹围99cm,阴道检查骨盆无明显异常,估计胎儿3300g。产妇因“规律宫缩,宫口开大2cm”入院,产程进展顺利,未行镇痛分娩。第一产程8h,第二产程2h 30min。胎头娩出后,左前肩嵌顿,助产士通过McRoberts法联合耻骨上加压不能解决,立刻行会阴侧切,进行耸肩操作,后肩被骶岬阻碍,行耸肩法失败。随即协助产妇从膀胱截石位翻转至手膝位,尝试娩出前肩和后肩都未能成功,产科医生左手进入阴道握住后肩,此时骶岬阻碍减少,耸肩操作得以进行,将头-肩整体顺时针旋转90°后,前肩松动,再进行90°的旋转胎儿娩出,分娩顺利完成。新生儿出生体重为3410g,1min、5min、10min的Apgar评分为7分、9分、9分,出生后行正压通气,儿科医生检查无产伤,血气分析pH值7.15,后因呻吟转儿科,产妇为常规侧切伤口,会阴无撕裂。

图1 耸肩法

3 讨 论

从历史进程看,1942年提出Woods法[8],该方法是旋肩法的一种,基于螺钉应用原理。 Woods将肩难产比喻为螺栓旋入螺母时发生“螺纹错扣”,此时直接的拉力难以将其拔出,而逆着螺纹旋转能轻松将其取出。Woods法利用耻骨、骶岬和尾骨形成的内部空间解剖结构,采用螺旋式旋转操作,同时配以向新生儿臀部施加向下的压力,以减轻分娩过程中对胎儿头部的过度牵引,试图减少臂丛神经麻痹的可能性并促进分娩。1945年,Barnum[9]首先报道并推广牵后臂法,操作者将手沿骶骨伸入阴道,胎背在产妇左侧用左手,胎背在产妇右侧用右手,沿胎儿后上肢到肘部,如肘关节屈曲,操作者抓住前臂经胸前娩出后臂,如肘关节伸直,在肘窝处加压用力使之弯曲再将手臂拉出阴道。1964年,Rubin法[10]作为减小双肩径的方法被用以解决肩难产。Rubin法的操作要领为手指的压力直接作用于前后肩的背部,然后向前旋转肩部(朝向胎儿面部),努力将肩膀向胸部内收,从而减少肩膀周长,以利于分娩。然而这些方法并非总是有效,大型队列研究显示Woods法与Rubin法与较高的产伤率相关[11-12]。1966年,“四肢着床”法由助产士Ina May Gaskin首次报道[13],该方法又称Gaskin法,要求产妇双手掌和双膝着床,置于手膝位。Gaskin 法增加了骶骨窝的空间,增加了产科真结合径和骨盆出口的后矢状径,可使部分胎肩从耻骨联合下滑出;当产妇改变体位后,向下的重力作用也有利于胎肩娩出。1983年提出的McRoberts法[14]是目前公认的处理肩难产的首选操作方法。该方法要求产妇的大腿极度屈曲紧贴腹部,此方法减小了骨盆倾斜度,拉直了腰椎与骶椎的突起,减小了骶岬的阻碍限制。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建议,当发生肩难产时,首选McRoberts法和耻骨上加压,成功率为24%~62%[15]。如果不成功,经验性选择娩后肩作为后续操作[16],成功率可达84%[11,17]。

文献数据显示,肩难产导致新生儿产伤的总发生率约为5.2%,其中大部分是肱骨、锁骨和臂丛的损伤[11,18]。对于采用McRoberts法加耻骨上加压未能解决的肩难产时,选择减少新生儿和产妇损伤的替代方案非常重要。后臂的分娩是一种可能,但要求新生儿的手能从胸部划过,这在巨大儿或狭窄的母体骨盆结构中可能非常困难[19];此外,娩后臂过程中的暴力性尝试可能导致肱骨或锁骨骨折。耸肩法的优势在于耸肩动作完成后,后肩被推向胸侧,双肩径减小;后肩和头部作为整体移动,旋转过程中肩部始终保持内收;头-肩整体完成180°旋转,无需将后臂完全娩出,分娩将迅速进行。该方法减小了双肩径,有利于分娩;不涉及对新生儿后臂的操作,肱骨或锁骨损伤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肩难产时胎头过度牵拉可引起臂丛神经损伤,是发生新生儿臂丛神经麻痹的主要原因之一[20]。臂丛神经由颈C5~C8与T1神经根组成,主要功能为支配上肢、肩背和胸部的感觉和运动。耸肩法将新生儿后肩向头部下方耸肩,牵引的方向朝向新生儿头部,耸肩的肩膀没有任何拉伸,臂丛也不会被拉伸;耸肩法操作中头肩整体的旋转方向朝向新生儿面部,在旋转过程中,被嵌顿的前肩向新生儿胸部移动,同样不会对臂丛产生明显的牵引力,保护臂丛优势明显。

在某些情况下,后肩可能受阻于骶岬,不能进行耸肩操作,Sancetta等[7]最终回到McRoberts法娩出了前肩,其推测在此种情况下,选择娩前肩更为合适。案例2将Gaskin法和耸肩法相结合,最终成功解除了1例严重肩难产,推测如果遇到因骶岬限制不能完成耸肩操作的案例时,Gaskin法联合耸肩法会是值得优先考虑的方法。

耸肩法是旋肩法和牵后臂法的改良与结合。该方法在模拟训练中易于习得,只需借助操作者的双手,不需要其他工具设备,同时降低了新生儿产伤的发生,保护臂丛神经优势明显,可以作为产科医师和助产士临床处理肩难产的新选择。

猜你喜欢

耻骨牵拉难产
锥状肌及耻骨前韧带的解剖学观测
母牛难产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
正常妊娠期耻骨联合间隙宽度变化临床观察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先娩后肩法在肩难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不同牵拉技术在预防运动损伤中对不同运动能力即时效应的研究进展
主动分离式牵拉与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法牵拉对肩关节柔韧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奶牛难产的诊断及助产
穴贴耻骨联合痛点治腰痛
“土管修法”难产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