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银行践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2021-05-12倪海贇

全国流通经济 2021年6期
关键词:普惠小微商业银行

倪海贇

(交通银行总行,上海 200236)

一、普惠金融的发展沿革及现状

2005年,联合国首次提出“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这一经济学概念,旨在以消除贫困、实现金融公平为宗旨,力图在一定的能力范围内向有需求的社会群体(尤其是包括农民、低收入人群以及小微企业在内的相关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同年,原银监会印发《银行发展小企业贷款指导意见》,提出“小企业”的定义标准;200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意见》,提出了营造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切实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加大对中小企业财税扶持力度等8大方面29条具体意见;2011年,国家四部委修订出台“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开始了系统扶持政策;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2015年,国务院印发《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将发展普惠金融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2016年,G20峰会通过了《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以发挥数字技术为金融服务带来巨大潜力,金融科技(Fintech)成为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方向;2017年,全国两会报告要求大型银行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同时全国人大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2019年,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沿革来看,国家为了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已经从标准、政策、法律、体制等多方面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从表1近四年的数据变化亦可看出国家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的走势。

表1 普惠小微人民币贷款占比情况(金额单位:万亿元)

尽管我国小微企业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创造了60%以上的GDP,完成了70%以上的发明专利,提供了80%以上的就业岗位,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但小微贷款余额占比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未能达到各项贷款余额占比的10%。究其原因,主要归根于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普惠金融的“普惠性”之间存在的冲突。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逻辑是成本与收益相匹配,即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收益能够覆盖服务成本和风险,并适当盈利[1]。但小微企业贷款存在信息不对称、抵押担保弱、展业成本高、收益低风险大的特征,很难找到共赢发展的平衡点。本文将对我国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与思考。

二、国内商业银行普惠金融模式探索

1.商业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的定位

我国的商业银行一般分为三大类: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中小型城商行。三类银行根据自身的发展的特点以及依托的优势,逐步形成自身的普惠业务发展模式。

对于大型国有银行而言,传统优势在于公司业务,所以普惠金融业务的重点和强项也在小企业业务上。小微客户范围较广,融资需求较大的客户主要依赖线下渠道,区分不同领域和场景设计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方案,依托产业链、核心企业、园区商圈、政府合作批量获客,做主办银行。小微贷款单户额度最高1000万元~5000万元不等。例如,交通银行蕴通财富产业链围绕相关行业中的核心企业,通过与国内大型物流公司开展质押监管合作、与保险公司开展信用保险合作、与担保公司开展担保业务合作、与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开展电子商务合作等方式,为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结算、风险管理等综合性金融服务。

对于股份制银行而言,成立时间晚于国有大型银行,依靠着发展零售业务打牢根基、建立品牌,通过建立社区银行及金融超市扩张市场[2]。大量的个人客户构成了股份制银行的基础客群,通过结算、理财、投资等个金服务挖掘个人经营贷款的需求。例如,招商银行定位于“您的财富管理银行”,成立专业的个贷中心,民生银行定位于“民营企业的银行”,“商贷通”产品大量的小微业主服务,兴业银行铺设密集的社区银行,调整小微服务定位,打通普惠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小微贷款单户额度在1000万元以下,主要依托零售板块与个金业务融合,招行、民生、兴业三家股份制银行普惠贷款中个人经营贷占比皆超过90%。

对于中小型城商行而言,在成立时间与网点分布上都远不及全国性的商业银行,其必须定位深耕于商业街区、手工作坊、小型加工企业、夫妻店、农民合作社等,再配以灵活简便的信贷产品,找准盈利生存的细分市场。例如浙江泰隆银行的IPC模式,信贷员通过每天实际接触市场中的小微业主进行放贷,调查内容包括人品、性格、生意大小,甚至详细到每天用多少电、多少水、卖了多少货。小微贷款单户额度500万元以下,银行内部设立独立的事业部,单独核算,充分授权。

2.金融科技背景下普惠金融的转型发展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对银行信贷服务模式产生了颠覆性影响,互联网技术有助于降低业务运营成本、提高融资服务的便捷性和可得性,大数据技术有助于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贷款风险与信贷决策成本,新技术拓展了普惠金融发展的潜在空间,在各类场景和渠道上可搭建普惠服务,促进了银行的转型发展。

新兴的互联网银行不需要实体经营的场所,业务完全在网上开展。互联网银行在开户时,引入人脸识别模块,要求用户念一段数字,通过唇语监测判断出该用户为实时真人,然后将图像与公安部信息库中的照片存档进行比对;互联网银行的理财功能,常与基金或资管公司定制产品,提供灵活的较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互联网在做信贷业务时,则需要依托庞大海量的大数据来判断客户的风险,决定授信的金额。我国微众与网商银行这两家最大的互联网银行,股东背景分别是腾讯与阿里巴巴,他们通过上亿用户在微信、QQ、支付宝上的行为习惯、收支情况、个人征信数据来找准目标客户,定向推送广告,并根据目标客户不同的风险等级划分贷款利率与额度,单户贷款一般在20万元以下。

传统的银行机构在金融科技的浪潮快速转型,进一步整合数据,将产品、授信、服务都线上化。传统银行将客户信息、结算流量、征信及内外部其它数据作为资产经营,借助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将海量的信息数字化、规范化、关联化,通过系统整合和交叉验证,对小微企业进行立体式的基础画像、信用画像、场景画像、风险画像,满足长尾客户的多样化需求。例如,建行的“小微快贷”从交易、结算、纳税、采购等场景切入,通过模型设计、数据积累与流程再造,可以有效解决以往效率、成本与风控难有效平衡的问题,变不可考为有据查、变不能贷为信用贷,大幅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3];工商银行搭建了“环球撮合荟”平台,融入全球资金链、产业链、价值链,境内外企业可7×24小时在线发布、搜索、筛选目标产品及合作项目,享受工行提供的配套政策咨询、跨境交易、结算、融资等金融服务。同时,数字化转型也让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服务的小微客户进一步下沉,服务的客户数激增、平均单户贷款额度下降至500万元以下甚至更小额。

表2 普惠业务发展模式比较

3.普惠金融发展模式小结

上述的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中小型城商行、互联网银行的普惠金融发展定位,还是传统银行普惠业务线上化的趋势,都是在结合自身的特点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银行业趋同的发展战略模式受到了挑战,普惠金融成为各家银行实施差异化战略的自然选择,各家金融机构充分意识到普惠业务的重要性,寻求着普惠业务成本、利润、风险之间最佳的平衡点。

三、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思考

普惠金融兼顾政策性和商业性双重责任,是一项长期、复杂和系统的工作。

1.政府层面

普惠金融遵循商业市场化规律是其得以持续发展的必要基础。商业银行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原则运行的现代企业。普惠金融客群是相对弱势群体,处于产业链的末端或是长尾客户,风险大且收益低。目前,商业银行发展普惠金融很大压力来源于政府的干预,监管的考核指标明确提出增速与定价的要求,这就形成了商业银行“盈利性”与普惠金融“政策性”之间的冲突,我们需要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政府有责任也有必要加大对普惠金融发展的支持与引导[4]。第一,监管机构对于普惠金融完成较好的商业银行可持续定向降准,以释放更多的流动性。第二,监管机构可实施差异化考核,在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利润目标中要参考普惠金融完成情况。第三,财税部门可进一步扩大小微贷款或涉农贷款的增值税减免范围。第四,加快普惠型客户主体的征信体系建设,未来普惠业务需要进一步下沉到三线及以下城市甚至广大的农村,这些地区的数字化信息基础相对薄弱。中国目前约有9亿人口没有征信记录,这些人群可能是未来普惠金融所要面对的主要客户群体,急需填补空白。第五,在全国层面整合水电煤、社保、公积金等相关数据,并提供账户经营流水经脱密处理后的指标数据,并完成总对总银政数据对接,实现数据的真实性和获取的便利性,全面解决金融机构做小微业务数据不对称问题,缓解银行在客户准入、贷后等环节的风控难题,减少银行的后顾之忧。

2.银行层面

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中,要始终遵循对立统一的法则,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正确处理好三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合理对待短期和长远的关系。小微客户单户金额小,可能做100家小微客户仍抵不上一家大企业带来的收益。同时,金融科技前期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极高,收益不能马上见效。然而,全国拥有超过3000万家的中小企业,如果商业银行不及时将战略眼光放长远,从内部机制、产品设计、业务流程等全方面全力支持普惠业务,就很难突破发展的“瓶颈”。银行内部打造“能贷、敢贷、愿贷”的机制,营造“做小微就是做未来”的氛围,服务好庞大的小微客户、打牢基础客群是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

二是正确理解定价与收益的关系。定价与收益正相关,一般来说定价越高收益越高,然而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构,小微贷款的高定价往往伴随着高风险,一味追求高收益是不可持续发展的;还有一种情况恰相反,银行间用低贷款定价去争夺小微客户,鼓励用较低地利率去置换他行贷款,形成恶性竞争。商业银行要想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的贷款定价机制,将小微客户细分客群,用“大数法则”测算出特定行业的风险概率,在一定的风险容忍度范围内找到定价与收益的平衡点。

三是有效平衡风险与发展的关系。利润和风险存在着时间的错配,即银行挣钱的时候,风险并没有暴露,当风险暴露后则吞噬利润。发展普惠业务,要避免出现“三五七”效应,即信贷大投放后,三年出现不良、五年风险爆发、七年大量损失,银行必须坚持稳健合规经营的理念,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经济较好时提高资本充足率;发展普惠业务,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在区域选择、行业选择、客户准入做到全方位风险动态控制[5];发展普惠业务,要避免出现“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现象,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加快数字化风控转型的速度,快速更新迭代反欺诈系统、智能决策模型、贷后管理规则等。

猜你喜欢

普惠小微商业银行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小微课大应用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日照银行普惠金融的乡村探索
农村普惠金融重在“为民所用”
小微企业借款人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