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rascha-Riechmann学习风格量表的口腔医学本科生学习风格调查研究
2021-05-12高江红龚晶王晓忠刘雨涵阮建平田剑刚黄瑞哲
高江红 龚晶 王晓忠 刘雨涵 阮建平 田剑刚 黄瑞哲
【关键词】Grascha-Riechmann学习风格量表; 口腔医学本科生; 协作型; 参与型
在以人为本、以学习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引导下,教育重心从“教师教”转向了“学生学”,如何促进“学生学”也被逐渐关注[1]。学习风格是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学习而偏爱的新信息接收、保留及处理方式,是学习者在长期学习新知识时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方式[2]。不同的生理、心理和社会背景导致不同个体在学习过程中会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形成不同的学习风格[2]。国内医学领域对学习风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感官学习风格及经验学习风格的研究[3-4],有关口腔医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甚少。因此,本研究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的口腔医学生为对象,尝试使用Grascha-Riechmann学习风格量表(GRLSS)来评估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风格,旨在帮助教育者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帮助口腔医学本科生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纳入本院94名大二、大三口腔医学本科生,问卷星发放问卷,对其中的30名进行复测。
纳入标准:自愿填写问卷。本次调查采用匿名方式。
排除标准:不配合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Grascha-Riechmann学习风格量表[5],将其翻译形成中文版GRLSS。GRLSS共60个条目,根据学生对学习态度、课堂活动、教师和同伴反应,将其学习风格定义为独立型、回避型、协作型、依赖型、竞争型和参与型。每种学习风格量表由10个条目组成。每个条目有5个备选答案,评分准则:非常不同意记1 分,不太同意记2分,不能确定记3分,同意记4分,非常同意记5分。每种学习风格子量表的總分范围为10~50分。本研究对每个学生的每种学习风格进行计分,以得分最高的学习风格为该生的主学习
风格。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4.0 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被调查口腔医学本科生的基本情况及学习风格情况
口腔医学生的基本分布为所有受调查的学生中男生34例,占36.17%;女生60例,占63.83%,女生多于男生。大二学生54例,占57.45%;大三学生40例,占42.55%。
口腔本科生学习风格分布情况如下:本次调查中口腔本科生学习风格以协作型最多,有34例,占36.17%;其次依次为参与型30例,占31.91%,依赖型16例,占17.02%;独立型10例,占10.64%;逃避型4例,占4.26%和竞争型(0%)。协作型与竞争型、参与型与回避型间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独立型和依赖型间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图1。
2.2 学生学习风格在不同年级间的分布情况
大二口腔医学本科生学习风格以参与型最多(37.04%);而大三口腔医学本科生学习风格以协作型最多(45%),大二和大三各种学习风格得分在年级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学生学习风格在不同性别间的分布情况
男生学习风格以参与型最多(41.18%),女生学习风格以合作型最多(40%),男生、女生各种学习风格得分间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如何促进“学生学”及促进“学习者为本”的教学实践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确定学生的学习风格有助于分析学生学习的动态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促使教师有目的地改进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6-7]。然而,国内关于口腔医学生学习风格的研究甚少。本研究利用Grascha-Riechmann学习风格量表评估了本院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学习风格特点。通过本研究的总结分析,希望能为口腔医学本科生教育提供参考资料,促进教育者开发有针对性的、更有效的教学措施,以帮助口腔医学本科生优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
3.1 本院口腔医学本科生学习风格特点
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学习风格。学习风格的形成受学习者个体发展的多种因素影响,如自身因素、成长环境和教育形式等。学习风格的个体间差异可能影响学生的学业成就[8]。因此,为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及学业成绩,学生自身、教师都需要有意识地去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类型。
本研究评估了本院口腔医学大二、大三学生的学习风格。协作型学习方式在本院口腔医学本科生中最为普遍,其次为参与型学习方式。然而,这两个学习方式的平均得分间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显著性,提示在口腔医学本科生中,合作型学习方式和参与型学习方式均是学生最喜欢的学习方式。而且,与合作型学习方式相对应的竞争型学习方式及与参与型学习方式相对应的回避型学习方式在所有学习方式的构成比均较低,且合作型学习方式得分与竞争型学习方式得分间的差异、参与型学习方式与回避型学习方式间的得分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进一步提示竞争型学习方式及回避型学习方式在本院口腔本科生中最不受欢迎。在教学中教师应尽量避免竞争型学习方式及回避型学习方式相关的教学活动,而应加强合作型学习方式及参与型学习方式相关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此外,在本次研究发现部分学生属于依赖性学习方式,这些学生更喜欢老师指导他们,因此,在教学设计的同时应兼顾依赖型学习方式的学生。
本研究发现,大二口腔本科生学习方式以参与型最多,而大三口腔本科生以协作型最多,不同年级、男生和女生间口腔本科生学习方式差异不显著。男生的学习方式以参与型最多,其次为合作型学习方式;而女生以合作型学习方式最多,其次为参与型学习方式。应注意的是,在男生中依赖型学习方式占比明显高于女生,在教学设计中应注意此区别,并适当对男生进行学习引导,促进其学习效率的提高。
3.2 基于口腔医学本科生学习风格特点的教学建议
有研究发现,参与型学习方式得分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回避型学习方式得分与学习成绩之间存在负相关[9]。研究还表明,能够意识到自己学习风格的学生,其学业成绩会有所提高[10-11]。本研究结果表明,协作型、参与型学习风格在本院口腔医学本科生中较为普遍,与协作型、参与型学习风格的独特特点相一致的教学策略可能是提高口腔医学本科生学业成绩的有效途径。创造方便学生间及其与老师分享和合作的环境,并在课程中加入更多的小组讨论和小组项目可能是有益的;加入更多关于课堂材料和阅读材料的课堂活动和讨论可能促进参与者的学习,从而对学习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未来研究将也将探讨口腔医学本科生学习风格和学业成绩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