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评价体系下地理核心价值的考查与备考策略

2021-05-11邢广艳李慎中

地理教育 2021年5期
关键词:人地协调观核心价值立德树人

邢广艳 李慎中

摘 要:核心价值在“四层”考查内容中被列为首位,是引领其他层次考查的总航标。本文以高考综合评价体系理论为基础,以近年来的地理高考试题为例,因循地理学科逻辑,厘清地理学科核心价值的内涵,探析核心价值的学科考查路径,并提出核心价值的备考策略。

关键词:核心价值;立德树人;人地协调观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作为新时代高考内容改革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南,创造性地提出了“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高考评价新理念[1]。其中,在“四层”考查内容中提出核心价值,是为了突出立德树人导向、体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本文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理论,以近年来的地理高考试题为例,因循地理学科逻辑,力求厘清地理学科核心价值的内涵、探析核心价值的学科考查路径,并提出核心价值的备考策略。

一、地理核心价值的基本内涵

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核心价值是学生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和思想方法的综合体现,是学生面对现实的问题情境时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地理高考对核心价值的考查既强调学科共性,又立足学科本质彰显地理育人价值的核心思想与独特视角。地理核心价值的基本内涵如图1所示。

二、地理核心价值的学科考查路径

近年来地理高考试题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体现地理学科本质,通过选材集中反映、情境强化引导、设问明确指向等方式,将人地协调观、新发展理念、家国情怀、全球视野、优秀传统文化、劳动精神等融入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的考查之中,突出考试的价值引领和育人功能,使地理试题不仅成为选拔人才的标尺,也成为立德树人的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

1.聚焦人地关系,突出价值引领

地理学的核心问题是人地关系,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科的核心价值所在。地理高考多围绕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诸多议题选取人地关系失调或协调的实例,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念,体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例1.(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第1~3题)20世纪80年代开始,长江三角洲地区某县村办企业涌现,形成“村村冒烟”现象。2016年该县开始实施村集体经济“抱团飞地”发展模式:由县、镇统筹,整合腾退的村办企业建设用地指标和补贴资金,各村以股份合作形式(抱团)在发展条件优越的城镇(飞地)联合建设创新创业中心,并建立保证各村收益的机制。据此完成1~3题。

1.“村村冒烟”主要指的是当时该县村办企业

A.燃料来源分散          B.空间布局分散

C.原料来源分散          D.产品市场分散

2.实施“抱团飞地”发展模式,可以

①弥补劳动力不足 ②缓解建设用地紧张 ③提升基础教育水平 ④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抱团飞地”发展模式,主要体现了

A.城乡统筹创新          B.生活方式创新

C.农业发展创新          D.科学技术创新

参考答案:1.B   2.D   3.A

解析:试题以长江三角洲某县村办企业从“村村冒烟”到“抱团飞地”转变为实例,考查区域发展中的人地矛盾及协调人地关系的途径。第1小题揭示早期该县“村村冒烟”原因及影响:村办企业布局分散,导致污染加剧、生态恶化、用地紧张,且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第2、3小题“抱团飞地”发展模式既解决了村办企业布局分散带来的不利影响,又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是区域人地关系协调的具体表现。

例2.(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第36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葡萄喜光,耐旱。图2为某坡度较大的地方采用顺坡垄方式种植葡萄的景观。该地位于52°N附近,气候湿润。

(1)当地采用顺坡垄种植葡萄,据此分析该地区的降水特点。

(2)指出该地种植葡萄宜选择的坡向,并分析与梯田相比,顺坡垄利用光照的优势。

(3)说明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

参考答案:(1)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灌溉不便)。因此,该地区降水应具有以下特点:降水频率高(经常降雨),强度小(少暴雨或每次降雨量较小),降水量季节分配较均匀   (2)葡萄喜光。种植葡萄宜选择阳坡(或用方位表示的阳坡,如南坡)。该地纬度高,太阳低(正午太阳高度小),与梯田相比,顺坡垄接受阳光照射的角度较大,植株和垄接受光照的面积较大   (3)温带半干旱地区偶有暴雨,种植作物需要灌溉,而坡地顺坡垄不利于保水保土。

解析:试题以景观图和文字构建顺坡垄耕作的简约情境,3个由果溯因的问题设计层层深入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地制宜”的地理核心思想。第(1)(2)小题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的角度考查顺坡垄种植与当地降水、光照等自然条件的适应性,引导学生理解“尊重自然规律、人地和谐”的重要性;第(3)小题从区域比较的视角考查温带半干旱地区坡地耕作不宜采用顺坡垄的理由,意在强调“因地制宜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地理观念。

该题摒弃以往“贴标签式”的考查方式,开创了核心价值考查的新路径:一是通过景观图替代区域图、隐去具体区域等方式優化情境设置,从“认识区域特征”到“反演区域特征”深度考查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关系;二是创新设问方式,以逆向式的劣构问题考查特定区域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三是以人地协调观统领贯通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通过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考查学生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能力。

2.讲好中国故事,厚植家国情怀

地理高考响应“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开放”的发展理念,紧扣时代主题,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选材,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地讲好中国故事,展现国家成就,引导学生在“知地、析因、究理”中增强对中国道路、中国方案的理解和认同,厚植家国情怀、激发担当意识。

例3.(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第36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图3),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图3]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3)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   (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解析:我国扶贫攻坚事业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试题以云南宾川县通过修建调水工程和发展特色农业实现脱贫致富的实践,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发展、感悟国家成就、厚植家国情怀。第(1)(2)小题分析地形对耕地和气候特点的影响,意在引导学生认识山高谷深、河谷气候干热对宾川县农业发展的制约,也就是致贫的原因。第(3)小题分析当地用水得到保障后,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的气候原因。本小题引导学生理解因地制宜、扬长补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对于区域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和谐的区域协调发展观。第(4)小题着眼未来、回归实践,探讨宾川县从“脱贫”到“振兴”的可行性措施,让学生在论证决策中感悟学科价值、培育责任担当意识。

化“漫灌”为“浸润”是该题考查核心价值的最大亮点。试题通过“认识区域特征、评价人地关系、探讨发展问题”的思维进阶,引导学生科学评价自然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地理学科在国家战略中的独特价值、感悟中国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在见事见理的感知、构建、感悟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和报国之行。

3.立足全球视野,培育世界眼光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建一带一路,体现中国坚持和平发展、与世界各国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大国担当。地理高考关注全球的地理事象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正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在全球视野的国际比较中互鉴文明成果。

例4.(2019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第37題)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发达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本土汽车生产主要由美日几家大型汽车品牌公司控制,整车和零部件工厂主要布局在墨尔本、阿德莱德和吉朗等地,位置如图4所示。1974年澳大利亚汽车生产以47.5万辆的产量居世界第10位。1988年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取消进口汽车配额限制并大幅降低关税的政策,使世界各地的汽车大量涌入,原本多样化的本土汽车市场进一步细分,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汽车生产成本也居高不下,2016年仅以16.1万辆的产量排在世界第32位。2017年10月20日,最后一条汽车生产线在阿德莱德关闭,宣告本土汽车制造成为历史。

(1)说明澳大利亚汽车生产存续期间,整车和零部件工厂布局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有利条件。

(2)分析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对每种品牌和车型的车辆需求都较少的原因。

(3)简述澳大利亚汽车生产成本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

(4)指出汽车生产的退出对当地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

参考答案:(1)开发早的城市地区,基础设施齐全,易于配套;人口密集,经济发达,是主要消费市场;劳动力充足;临海,港口多,交通运输方便   (2)人口少,市场规模小;国土面积大,自然环境多样,对车的种类和型号要求多样;进口政策放宽后,国外汽车品牌进入加剧了本土汽车市场竞争;消费者偏好趋于多元化   (3)(发达国家)劳动力成本高;汽车厂商难以通过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4)外资撤离,投资减少,经济下滑;相关配套产业萎缩或消失,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更突出发展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解析:试题选取澳大利亚汽车产业发展的素材,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分析产业由兴到衰的原因及其影响。试题通过层进式的设问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认识澳大利亚汽车产业布局、市场特点、生产成本及其退出的影响等现实问题。

澳大利亚汽车产业兴衰的案例,对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受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大冲击,给市场、资源“两头在外”的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带来重大挑战。作为影响深远的高考,理应向学生传递忧患意识,更全面地实现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解题获得的认识、感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我国制造业打造自主品牌、开放汽车销售市场、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度思考,实现从“做题”到“做事”、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

4.体悟劳动智慧,弘扬劳动精神

地理高考注重引入劳动场景,将与之相关的知识、技能、智慧、思想等融汇其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悟劳动智慧、树立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分析2020年各卷试题得出,地理高考对劳动教育的考查有以下特点。

关注农事活动,揭示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发展农业生产的理念,引导学生体悟劳动智慧、劳动创造,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如山东卷第18题选取加纳可可带的素材,以降水季节变化与农事活动安排的内在联系为线索,探究农事活动中的地理原理,引导学生树立“尊重自然、因地制宜开展农业生产”的劳动观念。全国Ⅰ卷第36题以西欧某地顺坡垄种植葡萄构建劳动场景,探究顺坡垄种植与降水、光照等自然条件之间的相互适应与协调,帮助学生发现农业生产中蕴含的劳动智慧,感悟劳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聚焦创造性劳动,热情讴歌劳动创新精神,擦亮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价值底色,彰显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时代本色。如江苏卷第21~22题选取“桑蚕业平怀模式助推石漠化地区脱贫致富”的素材,以“东蚕西移→生态农业→农业产业化→脱贫致富、石漠化治理”为线索,将现实热点与地理问题结合起来,启发学生认识劳动创新引领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激励学生勇于创新,在创造性劳动中推动社会进步、实现人生价值。

数字时代传统产业受到冲击,人工智能正在重塑产业新业态,不断催生劳动新形态。同时,在社会转型期一些人的劳动观念出现偏差。地理高考积极回应上述变化,从学科视角关注劳动领域的社会现实问题,要求学生科学认识劳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如山东卷第3~4题选取“农地杨树化”的素材,启发学生发现“弃耕务工”的现实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帮助学生内化劳动认知、增强劳动感情、形成劳动习惯。全国Ⅱ卷第3~5题取材城镇化背景下巢湖平原耕作模式的变化(原来种植双季稻、油菜,近年来种植单季稻、小麦),分析种植小麦在田地中打沟、如今不翻耕播种小麦的原因,推测近年来该地农业发展的趋势,启发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以创造性劳动报效国家、奉献社会。

5.发掘文化内涵,观照现实意义

传统文化是在特定地理环境中形成、发展的,地域性是地理学科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视角。因此,地域传统文化成为地理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地理高考注重选取优秀传统文化素材,引导学生理解传统文化背后的地理原理,感悟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分析传统文化对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例5.(2019年江苏卷第25~26题)川西林盘主要分布于川西平原,因竹木繁茂、小巧如盘而得名,是集生产、生活、生态于一体,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乡村聚落。成都市有大小林盘约12万个。图5为川西林盘景观及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25.川西林盘形成的背景有

A.地势平坦,水网密布     B.气候温和,物种丰富

C.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D.人多地少,耕地不足

26.发挥川西林盘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有

A.拆迁合并,扩大林盘的规模

B.集中布局,建设规模化小区

C.保护性建设,留存文化遗产

D.农旅融合,发展特色旅游业

参考答案:25.AC   26.CD

解析:试题以文字、景观图和示意图为载体考查川西林盘形成的地理背景及发挥其历史文化价值的途径。问题设计从人与自然和谐、文化傳承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切入,引导学生在解题中增长学识、见识,形成“文化传承赋能乡村振兴”的发展理念。

例6.(2020年高考全国文综Ⅰ卷第43题)[选修3:旅游地理]

景泰蓝制作是北京市地方传统技艺,已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北京市某企业依托其景泰蓝艺术博物馆、景泰蓝制作技艺互动体验中心以及工厂店,在夏秋季节每周五、周六17时至22时,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吸引众多的市民与游客前来观光和互动。

简述举办“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活动的旅游价值。

参考答案:通过延长旅游活动时间,充分挖掘旅游项目与旅游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加旅游业收入;带动交通、餐饮、购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丰富市民与游客的夜间文化生活;增强市民与游客对景泰蓝技艺的了解,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技艺的保护、传承与发展。

解析:试题围绕“景泰蓝文化体验之夜”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体验国宝精粹中观照现实,从地理视角全方位、多角度认识景泰蓝在旅游发展中的经济、社会价值。

重视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是地理高考实现“文化育人”的重要途径。如2020年全国Ⅱ卷第43题以我国某企业建造翻版小镇为主题,要求学生评价该做法对当地旅游开发的影响,启发学生对文化内核、文化冲击和原生文化保护的思考。江苏卷第11~12题以某明清古镇空间结构的演化为线索考查“现代拓展区”避开老城区的目的,向学生传递“城镇化要留存历史记忆、文化基因”的理念。

三、地理核心价值的备考策略

核心价值作为引领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的总航标,具有概括性、内隐性和普适性。将高度凝练的核心价值落细、落实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向关键结果的教学路径,是地理备考的重要课题。笔者以“人地协调观”为例探讨了核心价值融入地理备考的有效策略与可行路径。

1.以小见大、化虚为实,核心价值情境化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思想、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畅享”美丽中国是高考地理试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效鉴别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能力是地理试题的发展方向[2]。地理高考多通过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美丽中国等反映时代主题的相关案例,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等核心价值观融入试题素材和设问中,实现高考立德树人的价值追求。为此,笔者开发整合了“绿水青山的安吉实践”课程资源,为学生介入真实情境、解决地理问题、培育核心价值搭建平台。下为“绿水青山的安吉实践”案例。

绿水青山的安吉实践

印象安吉——绿水青山安且吉兮

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长三角腹地(图6、图7),面积1 886平方千米,人口46万人。安吉县“七山一水二分田”,层峦叠嶂、翠竹绵延,森林覆盖率达71%,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是全国首个生态县、联合国人居奖唯一获得县。

历史阵痛——安吉发展中的曲折

20世纪80年代,安吉县交通条件落后,工业基础薄弱,被列为全省25个贫困县之一。为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安吉县开始走“工业强县”之路。一心致富的安吉人,砍竹造纸,上山开矿,下河采砂……

安吉人钱袋子鼓了,但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漫天灰尘,溪水发臭,鱼虾绝迹。为了治理环境,安吉县痛下决心,关闭了矿山、造纸、化工、冶炼等严重污染企业,但又一次拉大了与周边县区经济发展的距离。

全新嬗变——美丽乡村遍地开花

痛定思痛,安吉人意识到:绿水青山是安吉最大的优势,农业是安吉最有特色的产业,以农为根、绿色发展是安吉发展的必由之路。理性的认识推动崭新的实践:安吉全力开展环境整治“零点行动”,先后关闭了30多家污染企业,关停了有30年历史、规模和利税列全县之首的孝丰纸厂。

靠山吃山是“竭泽而渔”,困守青山是“緣木求鱼”,如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安吉瞄准了三大产业。安吉县充分利用优势农业资源、深挖“三片叶子(竹子、茶叶、蚕桑),一把椅子(转椅)”的传统产业优势,联动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衍生出一条条绿色产业链。同时严格筛选科技含量高、污染排放少的工业项目予以发展,推动绿色工业化。此外,安吉县依托生态优势,重点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其成为带动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十年来,安吉坚持“生态立县”,创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路子,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

千村千面——万紫千红满园春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安吉将全县187个村规划为40个工业特色村、98个高效农业村、20个休闲产业村、11个综合发展村和18个城镇化建设村。

报福镇全镇10个村,按不同地势和山水环境,进行“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设计:位于黄浦江源头的深溪村山高水远,以“深溪大峡谷”为主线,打造生态旅游新品牌;澎湖村依托竹木龙头企业发展第二产业,全力打造“竹木澎湖”;上张村充分挖掘畲族文化,打造“民俗上张”……就这样,10个村个个精雕细琢、各有特色。

天子湖镇东部是水乡湿地,中部为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西部为山地林区。这样的地貌特征造就了农产品的多样化,也带来了发展的不平衡。为此,镇里20个村自发成立了乡村振兴联合公司:西部片区依托山水资源引来旅游项目,东部村落可以通过“飞地”项目分享收益;东部工业产业园几个村通过建造职工公寓、发展小微产业园等实现增收,西部村落也可以出人、出力、出钱参与。

上墅乡龙王村曾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发展相对滞后。随着美丽乡村建设的推进,进村道路修建好了,慕名而来的外地人不断增多!“觉醒”后的龙王人挖掘传统特色,重拾造纸项目,开办原滋原味的“手工造纸作坊”,供游客们体验做纸的乐趣。作坊里还印起了“武强年画”。生态龙王村,迅速从一个“落后村”蜕变成美丽乡村“精品村”。2018年人均收入达34 924元。

选择安吉作为“人地协调观”情境案例的主要依据:安吉县作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的发源地、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典范,从人地关系的正反两方面、时空两条线索以及区域共性与差异等多个维度,全面准确地揭示了因地制宜、人地协调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核心理念,包含了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素养内涵。从空间尺度分析,以县域作为案例区域也契合了地理高考命题“微观区域、小切口、深推进”的考查路径。

2.因循逻辑、抽丝剥茧,真实情境问题化

地理高考多以区域地图及相关资料为载体,要求学生概括区域特征、分析和评价区域人地关系,探讨区域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形成人地协调的区域开发观念。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因循学科逻辑将真实情境案例转化为层进式的问题链:安吉县自然环境有何特征?对社会经济发展有何影响?→20世纪80年代安吉县经济发展有何特点?存在哪些问题?→安吉县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经济采取了哪些措施?→针对各地差异,安吉县是如何精准施策建设美丽乡村的?由真实情境生成的问题链,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和必备知识纳入其中,实现了知识的横向综合、能力与素养的纵向进阶,隐含其中的人地协调观起到凝神聚魂的作用(表1)。

3.聚焦主题、对接高考,问题探究试题化

依托真实情境素材,将问题链转化为试题是提高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提升实战能力的有效途径。试题命制要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以高考综合评价体系为指导,领会其精神内核,体现“四层四翼”的考查要求;二是以地理高考试题为范例,试题要立意高、素材新、设问精、无歧义;三是以核心价值统领素养、能力和知识,因循学科逻辑、反映学科本质。笔者依托“绿水青山的安吉实践”情境,聚焦“人地协调观”主题,同材异构命制了如下两组试题。

【示例1】安吉县位于浙江省西北部,地处长三角腹地,县内层峦叠嶂,森林覆盖率达72%。20世纪80年代,为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安吉县走“工业强县”之路,环境污染加剧。面对困境,安吉变生态优势为经济优势,逐步探索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发展路子,真正实现了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变。图7等高线示意安吉县地形,据此完成1~3题。

1.过去,安吉成为贫困县的主要原因是

A.资源短缺                      B.交通不便

C.生态脆弱                      D.灾害多发

2.20 世纪70~80年代,安吉县主要发展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技术密集型产业

3.安吉县实现从“绿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转变的主要途径是

A.发挥地区优势,发展第二产业

B.突出地区特色,实行差异发展

C.培育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经济

D.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参考答案:1.B   2.A   3.C

【示例2】阅读图文材料(图文材料同“示例1”),完成下列要求。

(1)分析安吉县地形特征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

(2)推测20世纪80年代安吉“工业强县”带来的不利影响。

(3)说明安吉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经济、推动绿色发展采取的具体措施。

参考答案:(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势起伏大。 影响:坡地多、平地少,不合理的开发易导致水土流失;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2)以资源型和污染型产业为主,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资源消耗加速,形成恶性循环,经济由暂时繁荣陷入困顿   (3)合理利用低山丘陵,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利用优势农业资源,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充分利用生态优势、整合山水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开发利用小水电,发展沼气等清洁能源;封山育林,保护植被。

教师可引导学生参与命题。命题作为挑战性的任务驱动,学生参与其中就是深度研究、主动建构的过程。除同材异构外,也可以采用延例拓展的形式命题,即用“形异神似”的新素材命制试题,引导学生将问题探究中习得的思维模式和方法迁移运用到新情境中。试题不一定学后使用,作为前测练习能在有效诊断学情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深化问题探究与研讨。

(本文为相炜地理研究室团队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 教育部考试中心.书写立德树人新篇章  推进素质教育新征程——2018年高考地理试题评析[J].中国考试,2018(07):43-47.

猜你喜欢

人地协调观核心价值立德树人
浅谈人地协调观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基于旅行视角的人地协调观培养
人地协调,渗透在教学细节中
关于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的理解与存在问题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樱花系列甜品品牌营销战略关键
小学语文教学中核心价值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