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钳助娩在胎头高浮剖宫产中应用

2021-05-11马飞群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1年27期
关键词:胎头娩出剖宫产

马飞群

(武汉太康医院妇产科,湖北 武汉 430040)

0 引言

剖宫产术主要指将孕37~41周孕妇,切开腹壁各层及子宫下段,取出胎儿和附属物的分娩方式。由于未临产,子宫下段形成差,胎头处于高浮状态,易出现胎儿头部娩出困难,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因此剖宫产术中胎头娩出为关键。产科医生常规技巧为剖宫取胎,但实践过程中发现由于胎儿过大且麻醉肌松动不佳以及胎头上浮等问题均会降低徒手娩头成功率。有学者提出产钳助娩,此种分娩方式以借助产钳进行牵引,极大程度提升分娩成功率,降低新生儿产伤率[1]。现选取我院剖宫产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分娩方式效果,结果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60例剖宫产产妇,对照组30例,年龄22~42岁,平均年龄(28.64±1.57)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20±1.54)周,初产妇10例、经产妇20例,手术指证:瘢痕子宫18例、巨大儿8例、其它4例;观察组30例,年龄23~40岁,平均年龄(28.76±1.48)岁,孕周37~41周,平均孕周(39.54±1.62)周,初产妇9例、经产妇21例,手术指证:瘢痕子宫19例、巨大儿8例、其它3例,基础信息差异小P>?。

1.2 方法

所有产妇均有剖宫产指征及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并接受剖宫产治疗。

对照组为徒手娩头剖宫产方式。产妇宫底用尽全力接受按压,使得负压提升顺利娩出胎儿。

观察组为产钳助娩剖宫产术,于子宫下段横切口位置弧形撕开和/或剪开长度为10cm子宫切口,并将羊水完全吸净,术者左手持产钳左叶钳柄,将右手深入宫腔确定胎头方向,并触及胎儿耳郭,在右手引导下将钳叶沿右手掌面缓缓向胎头左侧深部推进,将钳叶置于胎头左侧颞耳部,由助手持钳柄固定。然后术者右手持产钳右叶钳柄,在左手引导下将钳叶引导至胎头右侧颞耳部,达左叶产钳对应位置。扣合产钳,检查有无夹持组织,缓慢牵引娩出胎头。操作过程中注意保持适当力度,切忌粗暴用力。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产妇并发症率,主要分析:脾破裂、膀胱损伤、子宫下段切口撕裂、腹部切口感染或脂肪液化、术后产褥热。(2)对比新生儿损伤状况,主要损伤为:头面部轻度挫裂伤、头面部淤血、头皮血肿。(3)对比新生儿窒息评分,采用Apgar评分标准进行分析,主要从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皮肤颜色五方面评分。总分10分,8-10分无窒息,4-7分为有轻度窒息,0-3分则为重度窒息。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23.0软件处理各种数据,以χ2检验孕产妇并发症和新生儿并发症以及新生儿窒息等计数资料(%、n),以t检验产妇基础性计量资料(±s),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产妇并发症率

观察组产妇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数据见表1。

表1 产妇并发症率(n,%)

2.2 对比新生儿并发症率

观察组新生儿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数据见表2。

表2 新生儿并发症率(n,%)

2.3 新生儿窒息评分

观察组新生儿0~3分窒息评分例数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较大(P<0.05)数据见表3。

表3 新生儿窒息评分(±s,分)

表3 新生儿窒息评分(±s,分)

组别 例数 0~3分 4~7分 >7分对照组 303(10.00%) 2(6.66%) 25(83.33%)观察组 300(0.00%) 3(10.00%) 27(90.00%)χ2 4.5481.2051.035 P 0.0140.9240.892

3 讨论

分娩为人类繁衍后代的生理过程,也是女性的一种本能。但由于孕产妇合并症、难产等问题使得顺利分娩较为困难。剖宫产作为产科领域内重要手术,可有效解决难产等问题,且近年随着麻醉学和手术缝合材料逐步改进,剖宫产逐步成为挽救围产儿、孕产妇生命的重要分娩方式[2]。但剖宫产时采用何种方式接生却并无统一定论,现对不同辅助方式效果进行对比。

阴道分娩为最理想分娩方式,产妇经阴道分娩后多数可快速康复,且新生儿也可更加适应外部环境。剖宫产主要指产妇将子宫切开之后取出胎儿的手术,相比于阴道分娩产妇术中出血机率高,以及再次妊娠可出现子宫切口妊娠、胎盘前置,剖宫产术后可发生子宫切口憩室、慢性盆腔痛等。同时也有学者认为采用剖宫产时,多数新生儿会出现弱视或呼吸系统障碍等难题,抵抗力也更差。本次主要为对照组产妇采用徒手分娩,但由于胎头较大,易出现娩出胎头困难的问题,为降低分娩风险。观察组则辅助以产钳助娩,产钳主要由金属制成,两个压片可组成夹子样器具,长度为20~30cm,重量约为1kg[3-4]。产妇剖宫产时由于胎头高浮,需采用产钳进行助娩。产钳共分为两片,两叶之间可形成胎儿头部大小、胎头类似性状空间,通过此种方式将胎头环保入产钳内,可避免胎头受到挤压,助产者手扶产柄缓慢向外牵拉,即可帮助胎头娩出。此种分娩方式主要优势为技术操作简单,也不会占据盆侧壁空间。同时在助产过程中也有牵引力和着力点稳定、助娩成功率高等优势[5-6]。但由于为对胎头进行挤压,因此胎儿脸部会出现印记,且胎头也会由于挤压而受到损伤。对比不同助产方式下产妇各并发症状况时发现,观察组产妇出现脾破裂、膀胱损伤或腹部切口感染、脂肪液化以及子宫下段切口撕裂等问题机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主要原因为采用产钳助产时可避免徒手对子宫损伤,且由于产钳操作更为便捷,因此使用范围更广泛。本次研究过程中发现,胎儿助娩过程均十分顺利,并未出现分娩困难,延长分娩时间的问题。对比新生儿各并发症时发现,观察组头面部轻度挫裂伤以及头面部淤血等相比更少P<0.05。虽然产钳助娩时可使得面部出现淤血,但在本次操作过程中医生更为专业,接生流程相对顺利,因此并未出现用力过大等问题。对比其他学者研究结果,多数分析认为剖宫产采用产钳助娩时可有效减少患者头面位置损伤,和本次研究结果一致[7-8]。对比新生儿窒息状况评分时发现,观察组新生儿出现严重窒息等情况更少P<0.05。主要原因为,胎儿分娩过程更为顺利同时分娩时间更短,但徒手分娩时则会延长分娩时间,会增加新生儿窒息机率,因此观察组新生儿状况更佳。

但在操作时也需注意产钳操作步骤,采用产钳之前先摸清胎位,上产钳时需以胎头颞耳部为指示点,查清胎位之后再使用产钳,可有效避免新生儿损伤。当胎儿为枕横位时,可直接使用产钳将胎位转移至枕前位之后进行牵拉,可有效减少子宫切口撕裂。所有步骤均有经验丰富的医生操作,并由助手默契配合,可适当按压宫底,协助胎儿娩出。

综上所述,剖宫产中采用产钳助产时不仅可降低孕产妇并发症,也可降低新生儿并发症,减少新生儿窒息,有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胎头娩出剖宫产
体位及上推胎头时机对胎头深陷骨盆转剖宫产术患者取胎头成功率及手术并发症的影响
剖宫产后怎样加强护理
使用改良式托取胎头法治疗头位剖宫产术中胎头高浮的效果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徒手旋转胎头对持续性枕后位产程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胎头吸引术对母儿的影响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复合先露分娩发生肩难产1例分析
肩难产的防范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