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重编码理论的儿童信息检索提示效果对比*

2021-05-11张明明侯冠华顾晓玲

图书馆论坛 2021年5期
关键词:正性书架检索

张明明,侯冠华,顾晓玲,高 禄

0 引言

儿童阅读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阅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早期阅读对学龄前儿童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是儿童阅读习惯与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1-2]。国内学者对中外儿童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作了大量对比研究,认为儿童图书馆在培养儿童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建立图书馆意识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强调了以儿童为中心建设儿童图书馆的重要性[3-4]。

尽管儿童图书馆在信息分类、环境设计、亲子互动阅读分享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图书馆建设指明了方向,但儿童在信息检索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障碍,如信息编码识别困难等。信息检索过程与人的记忆相似,都存在信息编码与解码过程。国内图书信息编码采用了中国标准书号的结构,由一个国际标准书号(ISBN)和一个图书分类、种次号两部分组成。然而对现有图书信息进行编码与解码只有通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才能熟练掌握,这显然不适用于儿童读者掌握和使用。儿童逻辑能力弱、识字率低,难以理解分类信息,无法理解信息编码中字母与数字所代表的具体含义。我国儿童图书馆普遍缺乏针对儿童认证特点的信息编码设计,一些儿童图书馆采用了文字标签为儿童信息检索提供指引,但文字标签缺乏生动性,图书检索对部分低龄儿童而言仍是不可胜任的挑战。为解决儿童在信息检索过程的障碍,提高儿童信息检索意愿,本研究以记忆的双重编码理论为依据,探索文字和图示隐喻两种不同类型的编码方式对儿童信息检索效率和情绪的影响,提出适合儿童的信息提示设计方式。根据儿童信息编码特点开发新的图书编码系统有助于提升儿童信息检索体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儿童良好的阅读习惯。

1 研究述评

学龄前儿童语言能力与识字水平低,很难理解字母加数字所表达的逻辑含义,无法通过数字或字母类信息提示寻找目标书籍。但是,学龄前儿童对图像等非语言类信息感兴趣,通过日积月累的编码,对编码与解码系统有独特的认知。这为基于双重编码理论开发儿童信息检索方法提供了基础。

1.1 双重编码理论

双重编码理论强调在信息存储、加工、提取过程中存在两个功能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加工系统:以语言为基础的加工系统和意向为基础的加工系统[5]。语言加工系统以口头和书面的形式处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学龄前儿童已经在口头语言处理建立了语义与表征之间的关联,但是在文字语言处理方面还处于较为薄弱的阶段。意向为基础的加工系统则更偏向于视觉信息处理,Johnson等以成年人为研究对象,呈现快速图片和字词,要求被试回忆图片和字词内容,结果发现被试对图片刺激的记忆效果优于字词,说明以意向为基础的加工系统更有优势[6]。儿童在没有大量的文字语言积累时,主要依赖意向为基础的加工系统进行视觉图片信息加工。

信息编码指将外界信息在脑中进行表征并存储在长时记忆系统,解码则是在长时记忆系统中将特定信息提取出来以便使用的过程。图书信息管理与检索的过程与此相似,通常采用文字语言方式对书籍分类编码,存放在书库,在提取时按照编码形式对信息进行解码,当编码信息与解码信息一致,就能完成图书信息的检索任务。上述检索过程专业化程度较高,这为儿童在图书馆的图书检索制造了障碍。学龄前儿童主要依赖视觉图片编码系统,在文字学习过程中,需要配有图片,增加阅读耐心,如识字常采用指读法。因此,在图书信息提示设计中,应当考虑儿童的信息编码特点,不仅仅依赖文字作为信息提示的主要途径,应考虑加入图片的信息提示方式。

1.2 情绪影响儿童阅读兴趣

情绪是用户体验的重要组成要素,正性情绪能够激发用户进一步进行信息分享,负性情绪则有抑制作用[7]。儿童具有幻想的倾向,故事是幻想的制造者,阅读能让儿童产生联想,因此,儿童容易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情感依恋,促使儿童将故事读完[8]。影响儿童情绪体验的因素有很多,以阅读内容为例,有故事情节、人物、故事背景、故事难度等;故事之外的环节同样重要,如阅读环境是否舒适[9]、书籍互动的交互方式[7]。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在阅读理解难度较大的故事时,容易出现负性情绪[8],书籍具有多种交互方式时,容易诱发儿童的正性情绪[7]。

儿童在图书馆能否检索到心仪的书籍对阅读情绪的影响非常大。儿童正处于认知能力发展的早期阶段,其注意力持续时间短,且容易被其他事物影响,在日常表现为耐心不足。此外,当专注时间长,并达成目标时,往往容易激发具有奖赏性的正性情绪,有利于激发儿童的探索意愿[7],反之则会产生较强的负性情绪,一直探索欲望,不利于儿童培养正确的行为规范。因此,帮助儿童在图书馆环境中快速、准确地找到目标图书是儿童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内容。

1.3 儿童信息搜寻的挑战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是我国图书馆使用最广泛的一部大型综合性分类法[10]。该分类法采用拼音字母与阿拉伯数字相结合的混合号码,用一个字母代表一个大类,以字母顺序反映大类的次序,大类下细分的学科门类用阿拉伯数字组成。目前国内图书馆主要采用该法管理图书分类。图书管理员与读者在搜寻书籍时,都按照《中图法》提供的信息提示进行搜索,然而,由于儿童受认知和逻辑能力、知识水平的限制,这种图书搜索方式并不适用于儿童,甚至阻碍了儿童阅读兴趣的培养。因此,探索适合儿童的图书分类信息提示方法很有必要。

当前公共儿童图书馆在图书分类信息提示方面做了很多针对儿童用户的探索,最常见是使用文字进行提示,帮助儿童在众多图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图书。文字作为提示信息具有信息简洁、传达准确等优点,但缺乏生动性,尤其对学龄前儿童缺乏吸引力和互动性。尤其是在阅读习惯培养阶段,使用儿童的语言与其对话显得尤为重要。探索适合学龄前儿童的图书分类信息提示方法有助于提升儿童阅读兴趣,提高书籍查找效率。

2 研究设计及问题提出

2.1 探索图形信息提示的儿童图书分类标签

儿童偏重以意向为基础的信息处理方式凸显了采用图形作为图书信息提示方式的必要性。缺乏有效信息提示会对儿童在图书馆查书造成困难[11],文字图标为主的图书分类标签对学龄前儿童而言抽象度高,难以理解,因此无法使用。从情绪的角度看,文字图标使用体验差,无法在短时间内搜索到目标书籍,容易诱发消极情绪,降低阅读乐趣。

将图片和文字同时呈现在用户面前时,用户首先会关注图片[12],图片和文字内容相匹配,有助于用户对内容的理解[13]。在儿童图书馆环境中,图片相对直观,符合识字量低的儿童认知需求[14]。学龄前儿童的理解能力还在发展中,阅读的图书多以图像讲述故事,配合少量文字,他们对图片信息的编码与意向表征优于文字[15-16]。形象、简单的图片能够有效传递信息,同时容易被儿童理解,设计符合各类图书内容的卡通图片,将其作为分类标签,有助于儿童根据图片意向选取目标图书。图形标识信息有助于为读者提供简洁直观、友好易懂的图示导引系统。

本研究选取学龄前儿童常看的12 类书籍,包括童话、益智、历史、文学、启蒙、科普、植物、绘画等,通过卡通形象设计,将书籍分类标签用卡通形象表示,如图1所示。每个类别都采用能够代表该类内容的典型图片作为卡通形象设计的素材,并且配以少量文字,通过艺术化与标准化处理,将其作为儿童图书分类标签,为儿童挑选图书时提供视觉引导。

图1 儿童图书分类标签卡通形象设计方案

2.2 情绪测量方法

情绪是用户体验的重要反馈指标,好的体验会给用户带来正性情绪,从而引导用户持续体验并推荐他人体验[17]。儿童情绪多变,容易影响行为,正性情绪有助于儿童阅读活动开展,而负性情绪则容易抑制儿童阅读行为[7]。监测图标与书架设计对情绪的影响,对制定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馆设计方案有积极意义。

情绪测量有多种方法,如PAD 量表,P(愉悦度)、A(唤醒度)、D(优势度)做正负评价,其组合可以确切地知道用户当前情绪[18],但该量表需要被试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和理解力,不适合在学龄前儿童人群中使用。 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PANAS)是一种通过正性词和负性词进行评分测量被试情绪的方法,通过前后测的方式,对被试情绪变化做定量比较分析。正性词包括高兴、兴奋、愉快等,负性词包括厌恶、害怕、愤怒等,由于该量表中情绪词汇简单易懂,因此本研究采用PANAS 法对学龄前儿童的情绪进行测试[19]。PANAS量表的计算方法分为趋势分析和变化分析,趋势分析是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分别统计前测、后测中正性情绪和负性情绪的分数,采用图示的方式分析变化趋势;变化分析是在描述统计基础上做量化统计分析,分析变量因素对情绪变化的影响[20]。本研究将采用上述两种方法对儿童情绪变化做详细分析。

2.3 研究假设

基于上述理论,建立如下研究假设:

H1:根据双重编码理论,学龄前儿童在图示图书分类标签条件下的图书检索绩效会优于中图法分类标签条件下的检索绩效。

H2:学龄前儿童在图示图书分类标签条件下的图书检索正性情绪显著高于在中图法分类标签条件下的检索情绪。

H3:学龄前儿童在单层书架条件下的图书检索绩效优于多层检索绩效。

H4:学龄前儿童在单层书架条件下的图书检索正性情绪显著高于多层检索情绪。

H5:分类标签与书架层级对检索绩效和情绪存在交互作用。

3 实验一:图标语义认知实验

图示卡通形象的图书分类设计是在图书分类信息编码与解码基础上,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原型符号进行抽象与再构,儿童在解码时需要一定的经验或熟悉度。为确保图示分类标签能够被学龄前儿童正确,实验邀请学龄前儿童对图1所示的图标开展语义认知匹配实验和测试,根据实验结果,对图标做二次改良设计,确保学龄前儿童都能看懂,满足后续试验要求。

3.1 实验设计

首先,通过对2位不同幼儿园的图书馆管理员进行深度访谈,了解幼儿园图书馆图书选购、图书内容和分类情况,确定了12种幼儿园图书馆常见图书的类别,并根据图书类别,邀请设计师绘制图示分类标签,如图1所示,共绘制了12个图示分类标签。其次,对12个图示标签做儿童语义认知实验设计,在只提供图示的情况下,要求被试对图形所对应的图书类别作语义判断,发现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验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试验设计,考察每位儿童对12个图示的语义认知,据此判断图示语义的识别性。每位儿童依次对12个图示的意义作认知判断,再对该图示所隐喻的图书分类进行判断。

3.2 测试流程

实验在无锡宋庆龄实验幼儿园图书馆开展,从5个大班和7个中班里随机抽取30名年龄在4-6岁间的学龄前儿童参加测试,其中,男、女生各15名,所有被试儿童每周至少在图书馆参加2次阅读课,每周不少于90 分钟的自由阅读时间。实验在班主任老师带领下完成。

测试内容包括2 个部分,首先邀请被试观看图示,辨认并回答图示中的图形是什么物体;其次,邀请被试根据图示中所识别的物体进行联想,判断该图形代表哪种类型的书,做选择题,选项限定在12个图示对应的图书分类之内。主持实验的人员记录两次测试答案,计算正确率。

3.3 实验结果

对12个图示的物体识别准确率结果统计发现,儿童对历史(10%)、亲情(20%)、文学(53.3%)类图标的识别正确率较低;在隐喻联想测试中,动物(100%)、植物(100%)、益智类(86.7%)的正确率较高,其他类别正确率普遍较低,如表1所示。该结果说明即使采用图示的方式做图书分类,也需要考虑儿童认知、知识、经验等因素。儿童在根据图片进行联想时,受知识、经验的限制较大,在实际设计时必须考虑儿童的实际认知能力。

表1 儿童对各类图书分类图示理解的正确率

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对儿童图书分类标签进行了多轮设计,邀请儿童反复参加测试,并最终确定了6种图示图书分类标签,如图2所示,其中每个图示标签的图形识别率和隐喻解码正确率都大于85%。

图2 儿童图书分类标签再设计

4 实验二:儿童检索情绪影响实验

4.1 实验设计

实验采用2×2组间实验设计,以图书信息提示方式和书架层级作为自变量,图书搜索时间和情绪体验作为因变量,考察图书分类方式和书架层级对儿童图书检索绩效和情绪的影响。其中图书信息提示方式分别对应“字母+数字”分类法和图示分类法两个水平,书架层级对应单层和两层两个水平。实验在无锡宋庆龄实验幼儿园图书馆中进行,实验材料依据实验一的结论,挑选了亲情、科普、动物、植物、益智和童话共6个类别的图书,每类图书50 本,按照类别,随机放入书架。实验全程有一位图书馆老师陪伴和一位实验人员,每次实验只安排一名儿童进入实验环境。

4.2 测试流程

参加实验的儿童随机被分为4 组,每组16人,共64 位儿童参加实验。其中,每组被试中,男、女比例1∶1,被试者来自于幼儿园中班和大班儿童。被试年龄在5~6岁之间,具备少量的汉字识字量,实验场景如图3所示。

实验条件共有4种组合,分别是图示提示+单层书架;图示提示+双层书架;中图法+单层书架;中图法+双层书架;按照随机顺序将4组被试分配不同实验场景下进行实验,每名被试都只参加一种任务的实验。实验任务如表2所示,每组被试任务相同,为消除顺序效应,所有任务顺序按随机化处理。实验开始前,实验人员讲解实验规则,提醒被试注意书籍信息提示,但不讲解图示,字母和数字的意义。

实验开始前,邀请被试填写PANAS情绪量表,将测试前正、负情绪得分作为被试情绪基线水平,在被试完成所有任务后,再次填写情绪量表,计算正、负情绪波动变化值。实验员记录每位被试每项任务完成时间。

4.3 实验结果分析

4.3.1 任务时间分析

图3 实验场景

表2 实验内容及目标任务表

表3 每项任务的平均完成时间描述统计结果表(单位:秒)

实验完成后,对被试完成全部任务的时间做描述性统计分析,如表3 所示。从表3 中发现,在图示提示条件下,儿童检索速度更快。在单层书架设计条件下,儿童检索速度优于双层书架条件下的检索速度。在描述分析基础上,进一步对上述结果作双因素方差分析,考察信息提示方法和书架设计是否对检索时间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对任务1时间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信息提示方式对任务1检索时间有显著影响(F=6.648,p=0.016,η2=0.204),图片提示条件下的书籍检索时间(M图示=41.504±23.6)显著低于在中图法提示条件下的检索时间(M图示=124.696±22.0)。书架设计对检索时间的影响不显著(F=0.342,p=0.564,η2=0.013),信息提示方式与书架设计对检索时间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F=0.013,p=0.911,η2〈0.001)。对任务2作双因素方差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信息提示方式对任务2 检索时间有显著影响(F=10.017,p=0.004,η2=0.278)。对 任 务3 的分析结果显示,信息提示方式对任务3 检索时间有显著影响(F=13.00,p=0.001,η2=0.333)。对任务4 作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信息提示方式对任务4 检索时间有显著影响(F=5.37,p=0.029,η2=0.171)。任务5 的分析结果显示,信息提示方式对任务5检索时间有显著影响(F=26.891,p〈0.001,η2=0.508),书架设计对检索时间的影响显著(F=3.852,p=0.050,η2=0.129),信息提示方式与书架设计对检索时间的交互作用影响不显著(F=3.086,p=0.091,η2=0.106)。对任务6 做双因素反差分析,结果显示信息提示方式对任务6 检索时间有显著影响(F=47.313,p〈0.001,η2=0.645)。

4.3.2 情绪体验变化趋势与影响因素分析

实验开始前,采集被试情绪数据作为前测值。该值由正性情绪(PA1)和负性情绪(NA1)组成,在完成所有实验任务后,立即开展第二次情绪测量,对正性情绪、负性情绪得分分别标记为PA2和NA2。采用后测减前测的方法处理情绪体验测量数据,检验在各种条件下,被试在完成全部任务后的情绪变化量,情绪变化测量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各种测试条件下情绪体验测量结果

图4 情绪变化趋势图

情绪体验变化趋势可视化如图4所示,在图示法实验条件下,使用单层书架与双层书架完成任务的被试都出现正性情绪上升(ΔPA=0.32),负性情绪基本保持不变。在中图法实验条件下,使用单层书架的被试正性情绪没有变化,但负性情绪增加(ΔNA=0.27),使用双层书架的被试正性情绪出现大幅降低(ΔPA=-0.59),负性情绪大幅增加(ΔNA=0.44)。

进一步分析图书信息提示方式和书架层级对正性情绪变化、负性情绪变化的影响,以正性情绪变化量为因变量,图书信息提示方式和书架层级为自变量,开展双因素分析,发现图书信息提示方式对正性情绪变化影响显著(F=5.179,p=0.06,η2=0.209),书架层级对正性情绪变化影响不显著(F=0.532,p=0.472,η2=0.020),图书信息提示方式和书架层级对正性情绪变化影响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说明图书信息方式是影响儿童图书检索情绪体验的主要因素。对负性情绪变化量作双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图书信息提示方式对负性情绪变化影响不显著(F=1.62,p=0.21,η2=0.059),书架层级对负性情绪变化影响不显著(F=0.076,p=0.785,η2=0.003),图书信息提示方式和书架层级对负性情绪变化影响的交互作用不显著(F=0.473,p=0.498,η2=0.018)。

5 讨论

为消除儿童在图书信息检索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障碍,本研究以双重编码理论为依据,设计了图形和文本两种图书信息提示方式,采用量化实验的方法,控制图书信息显示方式和书架层级两个变量,研究环境设计要素对儿童情绪和阅读体验产生何种影响。

5.1 图书信息显示方式的影响

在图书馆检索图书对儿童认知能力培养和训练有重要作用。图书检索所涉及的信息处理过程复杂,比如图书检索的知觉过程体现在儿童通过感知与心理模板匹配,识别出目标书籍;注意力则是另一种有限的认知资源,儿童需要在图书检索过程中,有效分配注意资源,并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将其集中在图书检索的任务中[21]。由于认知过程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导致任务失败,从而产生负面情绪;相反,如果任务操作成功,则会给儿童带来成就感,提升正性情绪。

儿童在信息检索过程中,对字母和数字的隐喻存在障碍,而以图形为视觉表征的信息处理方式则能弥补文字处理的不足。本研究中,图书信息采用图示法和中图法呈现。图示法采用卡通形象设计,通过图片识别准确率和语义隐喻准确度测试,确定图书信息提示图标。中图法采用英文字母和数字组合呈现图书类别信息。实验结果证明儿童对视觉图形的编码与解码效率更高,6个任务中,图书信息呈现方式对儿童检索速度影响全部显著,在图示信息显示条件下,完成全部任务的平均时间为207.9 秒(标准差63.2),而中图法信息显示条件下,完成全部任务的平均时间为804.5秒(标准差59.1),图示法检索速度显著优于中图法。这表明,在儿童能够准确解码图形信息,并能根据提示查找相关类别书籍,儿童无法有效地对字母加数字的信息提示进行解码,因此延缓了信息检索效率。

图示法检索速度快,是因为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完成了对卡通形象的语义编码,在信息检索时,能够将卡通形象解码为对应类别书籍,从而找到图书所对应的书架,通过逐本查找的方式找到目标书籍。在这一过程中,儿童通过模式识别的方式在记忆中搜索相关信息,完成信息提取并感知提示信息内容,由于图示信息中采用的卡通形象都是儿童所熟悉的,因此无需培训与记忆,儿童能够快速解码,在理解提示信息的基础上,查找目标书籍。儿童在中图法信息提示环境下,检索困难,主要因为对字母与数字代表的意义不能理解。该法对检索者知识要求较高,且需要一定的记忆和分类能力,对学龄前儿童读者来说有一定难度。实验中,儿童虽然看到了编码信息,但由于没有解码能力,所以检索图书只能采用逐本检索的方式,因此耗时较长。

对情绪变化的影响分析发现,图书信息显示方式对儿童正性情绪变化的影响显著(F=5.179,p=0.06,η2=0.209)。其中,图示法信息提示提升了儿童正性情绪体验,中图法信息提示对情绪变化产生了负面影响。图书信息显示方式对负性情绪变化并不显著(F=1.62,p=0.21,η2=0.059),但对情绪变化趋势分析发现,中图法信息显示对儿童负性情绪提升有影响(ΔNA=0.44)。

情绪是个体心理状态的晴雨表,容易随环境、事件改变而发生动态变化[20,22]。儿童的注意力控制能力有限,短时内迅速完成任务有助于建立自信,对情绪产生正性影响。但如果长时间不能完成任务,且没有信息提示,则注意力容易被分散,产生沮丧、厌烦等负面情绪,在中图法信息显示方式条件下,负性情绪出现大幅上升。

情绪的波动会影响儿童行为的态度,正性情绪会鼓励、激励儿童不断尝试新的挑战,而负性情绪,则会阻碍儿童对新事物的探索[20]。本研究结果说明,在儿童图书馆环境设计中,采用图示法设计图书信息提示系统,有助于儿童提高检索效率,提升正性情绪体验,从而有利于鼓励儿童持续在儿童图书馆开展阅读活动。

5.2 书架层级的影响

书架层级设计应当考虑儿童的人因要素,根据儿童身高、检索行为等要素开展设计。在公共儿童图书馆中,由于儿童年龄、认知各异,设计很难面面俱到。但是,儿童书架的高度、层级应当有别服务于成年人的公共图书馆。

学龄前儿童身高普遍低于110cm[15],书架高度不宜过高。需考虑检索效率,以及是否需要弯腰等行为特征,本研究将书架的高度设置为单层或两层书架。实验结果显示,在6个任务中,仅有一个任务的书架层级对儿童检索速度影响显著(F=3.852,p=0.050,η2=0.129),且在双层书架上的检索速度快与单层书架,但其余任务中书架层级对儿童检索速度影响都不显著,说明单层设计或两层设计对儿童的图书查找速度影响有限。在儿童图书馆设计中,书架层级可以根据环境、儿童身高等因素设计,单层或两层不会影响检索速度。

进一步对情绪变化做分析,发现书架层级对正性情绪变化(F=0.532,p=0.472,η2=0.020)、负性情绪变化的影响都不显著(F=0.076,p=0.785,η2=0.003)。这个结果表明书架层级变化不会影响儿童情绪变化,说明儿童在实验过程中更关注任务本身,书架等外在环境未能影响到他们的情绪。但在寻找书架下层书籍时,儿童确实存在一定的困难,如需要蹲在地上,或弯着腰寻找。在图示信息呈现条件下,儿童很快可以在下层书架找到目标书籍,但中图法信息呈现条件下,则需要弯腰、蹲坐很久,导致耐心下降,产生情绪变化。然而,儿童对是否具有完成任务所需信息提示的情绪反应更强烈,而对生理上的不便对情绪影响较小,这可能是儿童身体机能正在发育有关,身体柔韧性较高、恢复能力强,导致他们容易忽视生理上的不适,所以没有诱发他们情绪上的强烈波动。综上分析可以发现,书架层级没有显著影响儿童书籍检索时间和情绪变化,但在图书馆环境设计时,仍然要考虑儿童的生理特点,使书架设计符合儿童身体尺寸需求,提供舒适的书籍检索和阅读环境。

5.3 研究局限

由于实验条件和环境限制,本研究仅选用了6种常见图书类型开展实验,但在真实儿童图书馆环境中,图书分类非常多,增加图示标识数量,必然会增加儿童辨识图标所指图书类型的难度,因此未来关于儿童图书馆中合理的图示信息呈现数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此外,在书架层级的设置中,由于条件限制,最多仅设置了双层书架,这可能也是书架层级对检索速度和情绪变化影响不显著的原因之一,书架层级数增多对儿童检索速度和情绪是否有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还有待验证。

6 结语

本研究分析了儿童进行信息编码与解码的认知特点,提出采用隐喻设计的方法对儿童图书信息进行分类表征。在双重编码理论的指导下,发现儿童对图示信息呈现方式的解码能力更强、更准确,能够遵循图示信息提示查找出目标图书。本研究分析了儿童图书馆环境中图书信息呈现方式与书架层级对儿童图书检索速度和情绪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儿童信息检索的行为和认知特点,对改善儿童图书信息编码提示设计,弥补标准化信息编码对儿童不友好、不可及、不包容的缺陷有积极意义。此外,书架层级应根据儿童图书检索行为与人因要素进行设计,为儿童提供舒适、方便的图书馆环境。在儿童图书馆设计与建设实践中,采用图示隐喻的方式呈现图书信息更适宜儿童,不仅有助于儿童快速检索图书,还能提升他们的正性情绪体验。在未来,图示隐喻的设计方法还可以推广至图书馆信息环境的其他环节,如图书馆空间导视系统,通过形象化符号设计,增强儿童对符号语义的理解准确性,提升他们在儿童图书馆的阅读体验。

猜你喜欢

正性书架检索
自我管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正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国学教育理念带给临床护理实习生的正性导向作用的研究
2019年第4-6期便捷检索目录
正性情绪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应用研究
专利检索中“语义”的表现
新书架
新书架
新书架
高校辅导员正性道德情感刍议
国际标准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