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钠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疗效
2021-05-11魏亚军
魏亚军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医院呼吸内科,湖北随州 4413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是一种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于40 岁以上群体,且近年来该疾病发生率具有明显上升趋势,给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1]。肺心病患者病情危重,易因感染等因素导致病情加重,具有较高致死率,疾病预后较差。临床多以解痉平喘、控制感染、利尿等对症治疗为主,虽然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改善患者肺功能,但总体效果有限[2]。低分子肝素钠不仅具有较好的抗凝、抗血小板作用,而且能够起到抗炎、调节细胞凋亡等作用。为了解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肺心病的临床效果,本研究选取了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120 例,对其应用不同方案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以便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肺心病患者120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60 例。研究组男32 例,女28 例,年龄39 ~74 岁,平 均(58.64±7.25)岁。 病 程2 ~10 年,平 均(5.37±1.35)年;原发病:慢性支气管炎37 例,支气管扩张13 例,支气管哮喘10 例。对照组男33 例,女27 例,年龄41 ~75 岁,平均(58.69±7.21)岁。病程1 ~10 年,平均(5.39±1.33)年;原发病:慢性支气管炎35 例,支气管扩张14 例,支气管哮喘11 例。研究组与对照组各项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肺源性心脏病》中肺心病诊断标准[3];②近1 个月内未使用过任何抗凝药物;③知晓本研究并自愿配合。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障碍;②低分子肝素钠过敏;③合并急性左心衰、冠心病等疾病;④近期手术史或使用过抗凝药物;⑤合并呼吸衰竭等危重症;⑥恶性肿瘤。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抗感染、解痉平喘、利尿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研究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江苏万邦生化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20247)治疗,皮下注射,5000 U/ 次,1 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 周。
1.4 观察指标
①采集两组治疗前后肘静脉血,采用双抗体夹心法进行血浆N 氨基酸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atrial B-type natriuretic petide,NTproBNP)水平测定,正常参考值为<300 pg/ml;使用多功能超声诊断仪(飞利浦,型号Affiniti50)检查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其参考范围为≤20 mmHg。②以肺功能仪(德国,型号D17-Fusion)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FEV1/FVC 正常值为83%。并采用呼吸困难Brog 量表评定两组呼吸情况,得分范围0 ~10 分,分数越高表明患者的呼吸越困难[4]。③疗效评定。以患者治疗后咳嗽咳痰、双肺啰音等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心功能改善2 级以上评定为治疗显效;临床症状较治疗前减轻,心功能改善1 级为有效;临床症状和心功能无改善为无效[6]。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录入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数据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及mPAP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NT-proBNP 及mPAP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的NT-proBNP、mPAP 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及mPAP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NT-proBNP及mPAP水平比较(±s)
组别 n NT-proBNP(pg/ml) mPAP(mmHg)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研究组 60 429.86±36.75 218.74±21.56 38.381 0.000 39.26±8.73 16.17±4.56 10.295 0.000对照组 60 428.94±36.84 329.85±27.68 16.657 0.000 39.33±8.69 25.89±6.27 2.479 0.015 t 值 0.137 24.529 0.044 9.711 P 值 0.891 0.000 0.965 0.000
2.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FEV1、FEV1/FVC 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Brog 评分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治疗后FEV1、FEV1/FVC 高于对照组,Brog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s)
组别 FEV1(L) FEV1/FVC(%) Brog 评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 治疗前 治疗后 t 值 P 值研究组 1.05±0.26 1.59±0.37 9.250 0.000 60.89±7.65 78.86±9.34 11.529 0.000 6.27±1.35 2.41±0.69 19.721 0.000对照组 1.04±0.28 1.37±0.32 6.012 0.000 60.92±7.61 69.57±8.26 5.966 0.000 6.26±1.33 3.64±0.92 12.549 0.000 t 值 0.203 3.484 0.022 6.393 0.041 8.285 P 值 0.840 0.001 0.983 0.000 0.968 0.000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是某些慢性肺部疾病的终末阶段,COPD 急性加重是导致肺心病急性发作的常见原因[5]。有资料显示,在COPD 患者中有将近1/4 的患者最终可发展为慢性肺心病[6]。有研究认为,血液高凝状态、缺氧以及感染等都是引发慢性肺心病的基础病理过程,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血液高凝状态参与了该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7]。也有学者认为,肺动脉高压形成和心脏病变是慢性肺心病的主要发病机制[8]。慢性肺心病可反复发作,加重患者临床症状,容易并发心律失常、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9]。因此,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慢性肺心病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慢性肺心病治疗的关键在于降低患者肺动脉压,改善患者血液高凝状态,提升患者肺功能[10-12]。该疾病的治疗一直都是临床研究的重难点,为减少患者疾病发作次数,在予以患者解痉平喘、抗感染等综合治疗的同时,还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血液高浓状态,及早予以抗凝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及疗效[13]。目前临床较为常用的静脉注射抗凝药物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其中普通肝素可增强抗凝血酶活性,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具有较好的抗凝效果,而且该药物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气管痉挛和肺动脉压,是体外循环抗凝的首选药物[14]。低分子肝素属于新型抗凝药物,其药理作用与普通肝素较为类似,能够与抗凝血酶结合从而增强抗凝血酶活性,促进纤溶蛋白溶解,从而有效降低肺动脉压,改善患者血液黏稠度,从而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15]。低分子肝素钠在改善患者血液黏度的同时,还能够改善肺通气功能,具有较强的抗栓能力和纤溶作用。本研究显示,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研究组患者,其治疗2 周后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80.00%),NT-proBNP、mPAP 水平低于对照组,Brog 评分低于对照组,FEV1、FEV1/FVC 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低分子肝素钠具有能够有效降低肺动脉压,改善患者肺功能,从而提升患者疗效,与梁孟等[16]的研究结果类似。
综上所述,慢性肺心病应用低分子肝素钠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肺动脉压,改善患者mPAP水平,加速患者肺功能改善,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