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性镇静护理在PICU机械通气患儿中镇静效果应用观察
2021-05-11林洁婷蔡楚云李妙玲
林洁婷 蔡楚云 李妙玲
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广东肇庆 526000
儿科重症监护室治疗中,机械通气是常用治疗措施之一,可使患儿供氧条件得到改善,对患儿心肺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但由于人工气道建立中,存在明显的应激反应,可引起呼吸机依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1-2]。并且,由于PICU中,患儿年龄较小,依从性较差,受疼痛、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患儿对机械通气治疗配合度较差,不利于治疗效果的实现[3]。有研究显示,在PICU 机械通气治疗患儿中,实施镇静护理干预,可使患儿痛苦程度减轻,同时对患儿紧张情绪也有明显缓解作用为[4]。本研究对2017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110 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进行研究,对目标性镇静护理实施的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我院)接受机械通气的110 例患儿进行研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中,男∶女=31 ∶24,年龄1 个月至14 岁,平均(5.32±2.68)岁,机械通气时间2 ~26 d,平均(8.9±1.6)d,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21 例、神经系统疾病15 例、消化系统疾病13 例、循环系统疾病6 例;观察组中,男∶女=29 ∶26,年龄1 个月至14岁,平均(5.51±2.37)岁,机械通气时间3~28 d,平均(9.2±1.5)d,疾病类型:呼吸系统疾病20 例、神经系统疾病16 例、消化系统疾病12 例、循环系统疾病7 例。所有患儿均符合机械通气治疗适应证,临床资料完整;排除伴严重神经及肌肉疾病者、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严重呼吸窘迫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四肢活动障碍者及伴心肌缺血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儿镇静用药相同,均给予咪达唑仑(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1037)0.1 mg/kg,静脉推注,之后按0.05 ~0.15 mg/(kg·h)静脉泵注。对照组实施常规镇静护理,在镇静用药期间对患儿生命体征变化密切监测与记录,期间对出现躁动不安、烦躁的患儿需及时告知医生,进行相应处理;对患儿进行安抚,指导患儿饮食等。
观察组实施目标性镇静护理,具体如下。①组建目标性镇静护理小组。由儿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带头,选择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及镇静镇痛经验丰富的医生组成护理小组,护士长作为组长,根据实际工作对镇静护理方案进行制定。同时针对小组内护理人员的镇静护理技术、方法及护理能力进行培训。小组成员负责对患儿镇静程度、镇静目标实现情况进行观察、记录与反馈。②制订镇静目标。根据镇静评分标准,将镇静目标评分控制在2 ~4 分,表示最佳镇静程度。期间对咪达唑仑镇静药物常规使用,并依据制订的镇静目标,持续微量泵入,结合患儿镇静程度相应调整。③镇静评估。在患儿治疗期间,护理人员每间隔2 h 对患儿镇静程度进行评估一次。如患儿镇静评分处于有效评分区间,则维持用药;如镇静评分低于或高于有效评分,则根据患儿病情、年龄等,对用药剂量进行增加或减少。每次评分完成后,对用药剂量进行调整,直到患儿镇静评分稳定在目标范围内。④排除干扰。如对患儿镇静药物用药剂量反复调整后,仍然未达到目标范围,则需对光线强度、环境因素、噪声干扰等可能影响镇静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对此类因素进行控制;同时,对患儿进行镇痛处理后,再进行镇静处理。⑤观察生命体征。对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治疗期间,需对患儿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指标每间隔30 min 测量与记录一次,确保患儿生命体征处于平稳状态;对镇静过程中出现躁动异常的患儿,需立即通知医生,对患儿进行紧急处理,避免患儿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采用镇静程度(ramsay sedation scale,RSS)量表分六级进行评分,躁动不安、焦躁状态为1 分,安静、有定向力、配合状态为2 分,只对指令有反应为3 分,对大声听觉刺激、轻叩眉间反应敏捷为4 分,对大声听觉刺激、轻叩眉间反应迟钝为5 分,对大声听觉刺激、轻叩眉间无反应为6 分,分值越高表示镇静程度越高。对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PICU 治疗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组间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计量资料比较采用F检验,以()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镇静程度比较
在RSS 镇静程度评分方面,观察组护理后第3、5 及7 天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不同时间点RSS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后不同时间点RS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第3 天 第5 天 第7 天 F 值 P 值观察组(n=55) 3.72±0.31 4.24±0.42 4.67±0.56 4.562 <0.05对照组(n=55) 3.08±0.19 3.25±0.22 3.51±0.26 2.896 <0.05 t 值 3.402 5.077 5.216 P 值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
在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PICU 治疗时间方面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s,h)
表2 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比较(±s,h)
组别 机械通气时间 抗生素使用时间 PICU 治疗时间观察组(n=55) 7.86±1.91 11.07±1.52 11.58±2.03对照组(n=55) 11.63±2.67 14.38±2.19 14.89±2.57 t 值 4.057 6.482 8.104 P 值 <0.05 <0.05 <0.05
3 讨论
对进入PICU 治疗的患儿而言,其病情通常比较危重,且受疾病及疼痛等因素的影响,患儿身心痛苦[5]。此外,受PICU 治疗环境、机械通气治疗等因素综合影响,患儿在治疗期间存在疼痛加剧、焦虑紧张、呼吸对抗等,易引起病情加重,给患儿治疗与康复效果带来不良影响[6-7]。因此,在PICU 患儿治疗期间,需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减轻患儿痛苦的同时,提高患儿镇静效果,是保证患儿治疗效果提升的关键[8]。
目前,PICU 患儿护理中,舒适的镇静镇痛护理是有效护理措施之一,不仅对患儿恐惧、焦虑及疼痛症状有较好缓解作用,同时也能使患儿家长焦虑情绪减轻,是PICU 护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9-10]。而如何持续监测镇静程度,获得理想的镇静效果是目前PICU 护理中的热点问题[11]。镇静是通过药物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提高患者舒适性,缓解患者痛苦的医疗措施[12]。在PICU 病房中,由于患儿经常需进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及其他侵入或非侵入操作,在应激反应下患儿易出现躁动情况,不利于治疗措施的实施,甚至对治疗效果带来影响[13]。而镇静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对患儿焦虑、紧张情绪有较好的缓解效果,提高了患儿治疗期间的舒适性[14]。但由于镇静措施应用中,存在镇静不足与镇静过度的情况,镇静不足时,无法达到镇静效果,而镇静过度时,对患儿生命健康易构成威胁,所以护理中需对患儿镇静程度严格控制,使镇静效果处于目标范围[15]。而目标性镇静护理措施的应用,目的是患儿在镇静处理过程中,对患儿镇静程度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对镇静药物使用剂量进行调整,使患儿镇静评分处于目标范围,实现较好的镇静效果。在具体操作中,需护理人员多次进行评估,并对患儿镇静效果、谵妄、觉醒能力等频繁进行监测,以便获得更好的镇静效果。从本研究来看,在护理后第3、5 及7 天RSS 评分方面,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PICU患儿护理中,目标性镇静护理的实施,能有效提升患儿镇静程度;在机械通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PCIU 治疗时间方面,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表明在PICU 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目标性镇静护理,能使患儿机械通气治疗更顺利进行,提高了患儿整体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目标性镇静护理在PICU 机械通气治疗患儿护理中应用,可提升患儿镇静程度,有利于实现治疗效果,缩短患儿PICU 治疗时间,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