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感染控制理念融入平战结合综合医院的实证研究

2021-05-11陶燕霞秦善春杨又力李洪涛

现代医院 2021年4期
关键词:防护用品排风门诊

陶燕霞 宋 巍 秦善春 杨又力 李洪涛

近年来,各类传染病不断涌现,如 SARS、H1N1、H7N9、MERS、埃博拉病毒的大规模流行,2019年底爆发至今仍在全球流行的的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给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的影响[1]。在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单纯依靠传染病专科医院的收治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无法将患者应收尽收、应治尽治[2-3]。综合医院作为发现和救治传染病的关键场所和前哨阵地,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4]。同时综合医院具有技术和人才优势,是医疗救治的主力军,在应对和控制传染病疫情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5]。但是,综合医院平时主要用于为基础性疾病和危重患者提供诊疗救治服务,其建筑布局很难满足收治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建筑分区要求,故应在建设医院初期即考虑到平战结合的功能,将医院感染控制理念融入到设计建设中,保障综合医院能快速转换为“战时”状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本研究针对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空港医院(简称空港医院)将医院感染控制理念融入到医院设计建设初期,以及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指导医院布局改造等内容进行阐述。

1 医院整体建筑布局

空港医院在医院设计初期便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作为首要目标,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全程参与,将医院感染控制理念渗透到每一个环节,包括设计规划、建设、竣工、装修、验收等各个环节[7-8]。按照洁污分区、洁污分流的原则,将医院各区域合理分区。住院部设计为“H”型,有专门的患者通道、医护通道、污物转运通道,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门诊区域设计为以系统疾病为主的“U”型诊疗区域,将相关专业的科室放置于一个诊疗区域,比如神经系统为主体的神经中心,以心血管为主体的心血管中心,同时在中间设置辅助检查室,方便患者在一个诊疗区域即可完成就医需求,缩短其行走路径;急诊科坚持集中式分布与相对独立分区相结合,设有医疗区和支持区,医疗区包括分诊处、就诊室、治疗室、处置室、抢救室、观察室、手术室和重症监护室,支持区包括挂号、收费、药房、化验、B超及CT检查室,按照污染程度对区域进行多层次的分区。

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参与空调通风工程设计,合理划分空调通风系统,并保证良好的压力梯度,单个空调风系统禁止跨科室和功能区,压力梯度严格按照从洁净度高的房间向洁净度低的房间逐步递减,严格控制交叉污染[9]。病室和诊室采用独立风机盘管进行加热制冷,并设有独立的新风和排风口,预防病室或诊室间空气流通,造成交叉感染。门诊、急诊和住院部大厅等区域采用集中空调系统,系统均设有粗、中效过滤器。

2 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紧急转型

为了更好地应对新冠肺炎,做到有备无患,天津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对天津市多家医院进行分析评估,最终确定空港医院作为四家“小汤山”医院之一,48 h完成改造,并能接收确诊患者。

因新冠肺炎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接触传播和气溶胶传播,污染的物品也可导致传播[10],新冠肺炎患者最适合安置在负压病房,但我院病房均为普通病房,无负压设施[11]。为了达到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建筑要求,保障医务人员的安全,按照“三区两通道”的原则,将医院改造成具有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以及患者通道、医务人员通道的的隔离病区[12-13]。医院感染管理科根据医院布局特点,深入做好医患分流、洁污分流,梳理人(医务人员及患者)、物(洁净及污染)、空气(洁净及污染)的进出流线,明确医院改造方案。

结合医院特点,提出改造方案,经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同意,将医院分为红、黄、绿、白四区[14]。红区为污染区,是患者就诊、住院区域;黄区为半污染区,是工作人员脱防护用品区域,绿区为清洁区,是工作人员办公、休息区域;白区为未使用区域,通过关闭通道门,降落防火卷帘,设立禁止通行标识,禁止人员擅自出入,减少医院污染的面积。因我院分区明确、通道较多,48小时即完成了改造,并对相关就诊流程进行梳理,主要涉及病房改造、发热门诊改造、空气流向管理、流程改造四方面。

2.1 病房改造

空港医院住院部的布局为“H”型设计,医院感染管理专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15-16],落实“三区两通道”,对建筑布局流程进行梳理,见图1。将护士站后方通向医护内走廊的通道封闭,同时在隔断墙上加装传递窗,内置紫外线灯管,方便物品的传输;将原来的库房通道进行封闭,作为穿防护用品的缓冲间;原治疗室有两个门,旁边即为男女淋浴间,直接作为脱防护用品的缓冲间;将护士长和主任办公室作为男女更衣室;将清洁区与污染区的直接通道门用密封条进行封闭。

2.2 发热门诊改造

因原发热门诊面积较小,功能不健全,无独立的CT检查设备,故将原急诊改造为发热门诊,见图2。将化验室外通道封闭,与医务人员的通道完全分开;抢救大厅作为穿防护用品的缓冲间;将原急诊抢救监护室作为脱防护用品的缓冲间;将其他通道门关闭,清洁区与污染区的直接通道门用密封条进行封闭。

图1 隔离病房布局图

图2 发热门诊布局图

2.3 空气流向管理

一般来说,人和物的流线容易通过改造物理屏障加以实现,而组织正确的空气流线却是改造的难点和重点,主要受限于医院本身的空调通风设计。目前,综合医院很多区域的通风采用集中空调和自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容易造成交叉感染,改造中只能将部分集中空调关闭[17]。而空港医院的空调系统设计初,便严格把关空气洁净度的问题,合理分区设置空调通风系统,这也为后期改造提供便利。医院接到转型成定点医院的任务时,医院感染管理科便同工程专家针对医院各区域的送排风系统进行研讨,在各病房窗户处加装外排风扇,加大室内排风力度,排风扇长期保持开放状态,保证空气流向是从清洁区向污染区。具体操作包括:病室采用独立风机盘管,经空调水系统制冷供热;办公室区内风机盘管送风和回风属于自循环,开启排风系统;开启病房医务人员楼道(清洁区)送风管道,形成正压;病室内设独立排风设备(卫生间和病室窗户处排风扇),与楼道形成微负压。发热门诊大厅采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因空调的回风口在清洁区,会造成污染[9],故将集中空调系统关闭;诊室为独立的风机盘管制冷加热,开启诊室独立的空调和排风系统,关闭楼道的新风和回风系统,诊室与楼道形成压差。医院所有的排风口均在楼顶,新加装的排风扇在住院部楼体侧面,远离人群。见图3-4。

图3 隔离病房空调送排风系统的控制图

图4 发热门诊空调送排风系统的控制图

2.4 流程改造

将医院内所有通道分为污染和清洁通道,用红色(污染)和绿色(清洁)标识进行区别,予以警示,两通道不存在交汇和重叠;污染通道主要用于标本转运、患者转运、医疗废物转运等,清洁通道主要用于清洁物品的转运,职工上下班等。

2.4.1 工作人员通道 行政、后勤等辅助人员从行政人员入口出入医院,红区工作人员通过门诊侧门进入到医院负一层,按照标识乘坐医务人员专用电梯(医务人员出入口)到达指定区域,在更衣区更换刷手服后,在穿入缓冲间穿戴好防护用品后,进入红区工作。工作人员工作结束后,在脱出缓冲间按照流程正确脱防护用品后,随即进入淋浴间洗澡,更换个人衣物,原路返回离开医院。

2.4.2 患者通道 患者在发热门诊完成相关检查后,通过9号电梯进入相应病区,2或3号电梯为患者外出检查、手术等的通道,5号电梯为出院患者的通道。为了保障安全,防止患者擅自离开病区,所有电梯口均为电磁门,刷卡方可离开。穿入缓冲区通向污染区的门为单向门,只能进入,不能反向出去,脱出缓冲区的门为密码锁,工作人员输入密码方可打开进入。为了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电梯间安装紫外线灯,派专人负责定期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2.4.3 医疗废物转运通道 隔离病房的医疗废物通过9号电梯转运至一楼,通过医院大院转运至医疗废物暂存处,发热门诊的医疗废物直接通过门厅转运。

2.4.4 化验标本的转运通道 化验标本按照要求处理后放置在转运箱,由专人通过9号电梯转运至发热门诊内的化验室。

3 小结

合理的医院建筑布局和流程是降低医院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17],感控人员应全程参与到医院的建设中,尤其在疫情期间,感控人员应深入医院布局改造,流程梳理,保证疫情防控工作全局化、整体化、规范化,降低感染风险。

因医院设计初期,便将医院感染控制理念融入到设计施工过程中,多设立通道,多设防火门,相应区域屋顶均安装防火卷帘,按照感染防控要求合理分区,区域间有明显的物理隔离,保障医院在日常工作中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低,也保障医院在对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能快速反应,及时改造,减少施工难度,达到收治经空气、飞沫传播疾病患者的建设要求,最大限度的发挥医疗场地的功能。

建议政府应根据区域发展,将综合医院“平战结合”纳入到公共卫生系统进行统一谋划管理,明确区域内用于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后备医院;综合医院根据自身的定位和职能,应有忧患意识,做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院转型准备;在医院新建、改建和扩建过程中,应由专业的医院感染管理专家参与其中,将医院感染控制理念融入到设计施工中,合理布局施工,以日常使用为主,以平战结合为原则,做好平时与战时状态的快速有效转换。

猜你喜欢

防护用品排风门诊
基于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自动曝光控制降低CT检查中受检者辐射剂量的研究
《工作场所粉尘危害防控检查要点
——工会参与尘肺病预防实用指南》—— 检查要点20 为劳动者提供适宜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确保正确使用和良好维护(连载六)
门诊支付之变
FHQ-Q-1 型空气防滑系统控制技术研究
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送排风测试对比研究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我国合格劳动防护用品路线图正式实施
伸缩桶